1.材料分析题- (共6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魏文侯时,有一批“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的世袭官僚。他们“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修竽琴、钟石之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李悝把这些人叫做“淫民”,认为必须“夺淫民之禄”。吴起在楚国变法,更“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并规定:“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公族疏远者”。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举措的推行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魏文侯时,有一批“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的世袭官僚。他们“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修竽琴、钟石之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李悝把这些人叫做“淫民”,认为必须“夺淫民之禄”。吴起在楚国变法,更“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并规定:“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公族疏远者”。
——摘编自杨善群《略谈战国时代的变法改革》
(1)根据材料,指出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的相同举措,并说明这些举措出台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举措的推行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下令罢兵归田,组织军队复员。……同时又下令招抚流亡,释放奴婢。规定凡在战争中流亡山泽的人口,各归原籍,恢复他们过去的爵位、土地和房屋……对于因饥饿而自卖为奴婢者,免为庶人。对于罪犯,除死罪者外,一律给以释放……田租只收产量的十五分之一。对于遭受战乱比较重或临时受灾的地区,则免除其租税。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汉高祖相关措施出台的背景及其产生的影响。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下令罢兵归田,组织军队复员。……同时又下令招抚流亡,释放奴婢。规定凡在战争中流亡山泽的人口,各归原籍,恢复他们过去的爵位、土地和房屋……对于因饥饿而自卖为奴婢者,免为庶人。对于罪犯,除死罪者外,一律给以释放……田租只收产量的十五分之一。对于遭受战乱比较重或临时受灾的地区,则免除其租税。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高祖的治国理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汉高祖相关措施出台的背景及其产生的影响。
3.
公元8年,外戚王莽夺取西汉政权,建立新朝,他进行了许多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王田——民间田改称王田,属朝廷所有,私人不得买卖。如果一家男子不满八人,田超过九百亩,应将多余的田分给本族或邻居的无田人,原来没有田的人,按男口每口给田一百亩。币制——王莽共改币制五次,用重法严禁私铸。一家藏有铜、炭,就被官吏指为铸钱,邻近五家都算犯罪,男女被没收,囚送到长安锺官(铸钱官)当官奴婢。
(2)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评价王莽的上述举措。
王田——民间田改称王田,属朝廷所有,私人不得买卖。如果一家男子不满八人,田超过九百亩,应将多余的田分给本族或邻居的无田人,原来没有田的人,按男口每口给田一百亩。币制——王莽共改币制五次,用重法严禁私铸。一家藏有铜、炭,就被官吏指为铸钱,邻近五家都算犯罪,男女被没收,囚送到长安锺官(铸钱官)当官奴婢。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王莽改革田制和币制的目的及其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评价王莽的上述举措。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执政大臣。子产执政之初,毅然推行“作封洫”措施,主要内容有:挖掘沟渠,整编田亩,承认土地私有,按田亩征收税赋。
材料二 新法颁布实施后,反对之声不绝于耳,公族丰卷首先发难,他借祭祀祖先之名迫使子产准许他去猎取新鲜的野味作祭品,意在挑起事端。子产严词予以拒绝,丰卷怒不可遏,率领家丁攻打子产。在危急的情况下,子产无法自保,逃到晋国避难,幸而子产的挚友——子皮的力挺,发兵打败丰卷,子产得以化险为夷,改革措施不至于夭折。但是,一首《舆人诵》却已流传在郑国民众中间:“只要有谁愿意替我杀死子产,我愿意把衣裳和田地送给他。”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子产改革遭到强烈反对的社会成因。
材料一 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执政大臣。子产执政之初,毅然推行“作封洫”措施,主要内容有:挖掘沟渠,整编田亩,承认土地私有,按田亩征收税赋。
材料二 新法颁布实施后,反对之声不绝于耳,公族丰卷首先发难,他借祭祀祖先之名迫使子产准许他去猎取新鲜的野味作祭品,意在挑起事端。子产严词予以拒绝,丰卷怒不可遏,率领家丁攻打子产。在危急的情况下,子产无法自保,逃到晋国避难,幸而子产的挚友——子皮的力挺,发兵打败丰卷,子产得以化险为夷,改革措施不至于夭折。但是,一首《舆人诵》却已流传在郑国民众中间:“只要有谁愿意替我杀死子产,我愿意把衣裳和田地送给他。”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黄益群《春秋改革创新、依法治国第一人——子产》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子产推行“作封洫”的必要性及其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子产改革遭到强烈反对的社会成因。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左传》昭公六年说“周有乱政,而作《九刑》”。……关于《九刑》的具体规定,《左传》文公十八年曾经提到“毁则为贼,掩贼为藏,窃贿为盗,盗器为奸”,触犯这些方面规定的要受到惩处。按照《尚书·吕刑》篇所说,西周时期的刑罚有墨、劓、刖、宫、大辟等五种,称为五刑。关于五刑的具体条文规定多达3000条。刑罚的执行因人因时而异,对于贵族中的亲故勋戚可以减免,交纳一定数量的罚金,也可以赦免。《尚书·吕刑》篇说“刑罚世轻世重”,即时轻时重。
(2)根据材料,指出西周司法制度的特色并分析其成因。
《左传》昭公六年说“周有乱政,而作《九刑》”。……关于《九刑》的具体规定,《左传》文公十八年曾经提到“毁则为贼,掩贼为藏,窃贿为盗,盗器为奸”,触犯这些方面规定的要受到惩处。按照《尚书·吕刑》篇所说,西周时期的刑罚有墨、劓、刖、宫、大辟等五种,称为五刑。关于五刑的具体条文规定多达3000条。刑罚的执行因人因时而异,对于贵族中的亲故勋戚可以减免,交纳一定数量的罚金,也可以赦免。《尚书·吕刑》篇说“刑罚世轻世重”,即时轻时重。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指出西周进行司法制度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指出西周司法制度的特色并分析其成因。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诸侯王除了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土地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由皇帝制定这些诸侯的名号。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
材料二 汉制每年八月,举行饮酎大典,诸侯王和列侯献“酎金”助祭。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以列侯酎金斤两成色不足为名,削夺106个列侯的爵位。还有一些列侯因其他各种原因而陆续削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在颁布“推恩令”后还要削夺列侯爵位的原因。
材料一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诸侯王除了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土地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由皇帝制定这些诸侯的名号。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
材料二 汉制每年八月,举行饮酎大典,诸侯王和列侯献“酎金”助祭。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以列侯酎金斤两成色不足为名,削夺106个列侯的爵位。还有一些列侯因其他各种原因而陆续削爵。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主观动机及客观效果。(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在颁布“推恩令”后还要削夺列侯爵位的原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