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522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19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图为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图。从图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材料分析题(共1题)

2.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对近代日本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
材料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革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到达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来似乎容易,实际上此路不通。
——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请回答:
(1)结合日本历史,说明福泽谕吉提出“汲取欧洲文明”主张的原因。明治维新中有哪些“汲取欧洲文明”的做法?试举两例。
(2)材料认为“汲取欧洲文明”的理想途径是什么?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说明理由。

3.单选题(共20题)

3.
参与制订《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的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基于对“人性黑暗”的认识,《1787年宪法》
A.推行两党制
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C.规定总统连任不超过两届
D.实行三权分立
4.
“直到19世纪初……一位官运亨通的首相同时要得到国王和议会的支持,否则便会在政治航道上触礁翻船。”该材料说明当时英国
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首相主要对国王负责
C.责任内阁制尚未成熟
D.三权分立制度确立
5.
治外法权是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之一,而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以夷制夷”的一种策略罢了。形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A.列强意图加强控制中国
B.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C.中西方法律观念的差异
D.国人普遍缺乏国家主权的观念
6.
1842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96.94万英镑,1845年就上升为239.48万英镑。但以后却开始下降,1846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跌到120万英镑,其后大多年份在160万英镑左右徘徊,1854年还降至100万英镑以下,外国商品大量积压在口岸仓库中。这一现象的出现
A.导致中国在对英贸易中开始出现逆差
B.刺激西方列强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
C.表明传统的经济结构仍没有发生变化
D.是中国实行关税保护政策的必然结果
7.
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材料中所说的后一种“爱国主义”的典型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
8.
20世纪40年代四川、云南、湖南等省地租额迅速上升,其中四川一个县27户佃农的平均租率1941年为53%,1943年为73%,1944年为79%。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人口和军事、政治重心的西迁
B.日军对沦陷区大肆搜刮掠夺
C.中国共产党调整了土地政策
D.国民党对中共进行经济封锁
9.
1954年***说:“这次会议,是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取得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所说的“里程碑”实际上指的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B.选举新的国家和政府领导人
C.确立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D.制定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0.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中指出:“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做主的权利。”最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逐步推行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11.
在1949年12月16日同***谈话时,斯大林曾说:“考虑到雅尔塔协定,有关协定要在形式上保留”,但同时他重申,“苏联军队也可根据‘中国方面的请求’实际上撤离。”这反映出斯大林的主要意图在于
A.以老大哥的身份来有限度帮助新中国
B.与新中国结成战略同盟关系
C.要求新中国在政治立场上与苏联一致
D.严格遵循雅尔塔体系的规则
12.
就1970年的第25届联大,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无可挽回地瓦解了,以前支持我们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材料旨在反映
A.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发生分化
B.新中国国际影响力日渐凸显
C.一直以来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D.发展中国家坚决支持新中国
13.
1947年,接受马歇尔计划的国家做出了一系列承诺,包括放松价格管制、平衡政府预算、保持金融稳定、保持汇率在合理水平、降低和消除配额和其他贸易管制。这些承诺
A.加速了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B.有助于市场化机制的运转
C.推动了西欧国家经济腾飞
D.便利于美国控制整个欧洲
14.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
A.小农经济影响了人们生活规律
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
C.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
15.
《旧唐书》记载,唐朝初年,中原地区“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这说明当时
A.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江南
B.北方地区仍没有得到有效开发
C.北方农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D.北方农业落后是由于人烟稀少
16.
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东汉虽设有盐铁官,但只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助于
A.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C.促进小农经济发展
D.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17.
《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这反映了
A.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B.“异端”思想影响广泛
C.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D.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18.
元曲名家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其主要倾向多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这反映出
A.当时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B.元代市民阶层的娱乐需要
C.元代文人内心矛盾和苦闷
D.元曲题材广泛雅俗共赏
19.
自1962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研制成功至今。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丁三代。即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
A.缓解了人口压力B.促进了经济持续繁荣
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D.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
20.
张之洞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曾提出:“凡我普天臣庶,遭此非常变局,忧愤同心,正可变通陈法,以图久大,不泥古而薄今,力变从前积弊,其兴勃焉,又何难雪此大耻。”这说明此时的张之洞
A.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
B.仍坚持洋务派的主张
C.准备彻底地改弦更张
D.对戊戌变法表示赞同
21.
有学者指出:“追溯中国宪政史,往往要寻自清末立宪。1906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1912年3月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昙花一现的《临时约法》与其后接二连三的立宪丑剧和骗局,使得近代中国宪政的命运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段话意在强调
A.中国的宪政史开始于清末
B.《临时约法》的颁布在中国宪政史上只是昙花一现
C.近代中国是不可能实现宪政的
D.近代中国的宪政道路曲折艰难
22.
孔子和柏拉图是古代东西方思想界的巨人,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柏拉图写《理想国》宣扬其“哲学王”,二者共同之处是
A.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教育更多的弟子
C.面对社会转型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
D.对现实社会制度失望,力图构建和谐社会

4.选择题(共2题)

23.某温度时,在一个2L恒容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24.某温度时,在一个2L恒容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