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502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7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面临严峻的形势,列宁适时调整政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征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列宁起草《俄共(布)八大党纲》(1919年)

材料二  1921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即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从这里生产的。要增加粮食的生产和收成,增加燃料的收购和运输,非得改善农民生活状况,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不可。

——《列宁选集》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苏俄实施“余粮征集制”的主要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时共主义政策”的其他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苏俄1921年面临的主要政治形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苏俄政府为应对这一政治形势而采取的具体措施。
(3)由材料一涉及的政策转变为材料二涉及的政策,反映了列宁带领苏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哪些特点?
2.
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同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发生了撞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道德文化与器的文化,此种论调盛行于1865年至1894年,代表人物为曾国藩、李鸿章、薛福成等人。此种论调认为,道的文化是形而上的,所谓器的文化是形而下的。在他们看来中国文化是形而上的,西方文化是形而下的。孔子之道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道。西方的器械精巧,工艺精湛,是我们应该学习搬运过来的。

——摘编自胡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理论反思》

材料二 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于是,他们重新搬出儒术,利用当时封建迷信孔子的社会心理,把孔子乔装打扮,拼命神化,从而塑造出“托古改制”的孔子,以对抗“述而不作”的孔子,依据孔子儒经实现他们的维新大业。可以说,维新派的“迷恋传统文化”,是依据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欲托孔子以行其术”。

——摘编自汤志钧《再论康有为与今文经学》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当时“道的文化”和“器的文化”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论断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派“神化孔子”的主要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派“迷恋传统文化”与洋务派“中学为体”的主要不同点,并分析维新派“重新搬出儒术”的主要原因。
(3)由材料一到材料二,概括近代中西文化撞击的主要趋势。
3.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政府1870年12月成立工部省,作为全面负责推行殖产业兴政策的领导机关。工部省创办了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1873年11月又成立内务省,与工部省配合,共同推进殖产业兴政策。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了千佳呢绒厂等近代化的“模范工厂”。其目的是让它们起示范作用,以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政府在1880年又发布“官业下放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保护,从80年代中期开始,在日本出现了早期工业革命的浪潮。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年~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述日本发展近代工业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发展近代工业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西化后产生的主要影响。
4.
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对中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一九零五年中国开始建筑自办的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由詹天佑任总工程师。这条铁路长约二百公里,里程虽不长,但要经过燕山山脉,地形复杂,在工程上有许多困难。一些帝国主义分子曾以极其轻蔑的口吻进行讽刺,说什么会修这条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中国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要过五十年才能实现”。詹天佑为了替祖国争气,勇敢得承担起主持这条铁路的修建工程。他和工人们克服重重困难,创造性地解决了被认为是世界铁路工程史上罕见的艰险工程,把隧道的长度减少到原来欧美技术人员设计方案的一半,同时又用两个机车和“人”字形的轨道解决了爬坡的难题。这条铁路于一九零九年十月全线通车,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完成。

——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归纳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时的不利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些不利因素的社会原因。
(2)据材料,概括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中的创新举措。京张铁路的修筑过程中,体现了詹天佑哪些优秀品质?

2.单选题(共18题)

5.
纽约《公众广告者报》以《船讯——号外》为标题发下表份通告说,由极乐净土开来的,属于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联邦宪法号”业已进港。它所运到的有十三大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这一通告的发表说明
A.美国独立战争赢得胜利
B.《邦联条例》开始生效
C.制宪会议取得重大成果
D.美国的两党制初现雏形
6.
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书》中说:“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机枢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这里孙中山主要强调的是
A.实行三权分立
B.继续进行革命
C.倡导民族平等
D.加强政治统一
7.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力挽狂澜”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应是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根据地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8.
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会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是:“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伯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占领新安镇、台儿庄、临沂等地……从北面威胁徐州。”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淮海战役
C.徐州会战
D.渡江战役
9.
有学者指出,“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在此以后”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
《四月提纲》又被称为《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它之所以成为十月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主要是因为它
A.满足俄国人民和平的要求
B.明确了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革命任务
C.确定武装夺取政权的方针
D.提出由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11.
马克思、恩格斯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时说:“他们总还梦想着用实验的方法实现自己的社会乌托邦,为了建造所有这些空中楼阁,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资产阶级心灵与钱袋的仁慈。”与之不同,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
A.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B.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明确指出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
D.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
12.
下图所示的头版头条文件
A.首倡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
B.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
C.实现政治经济交流正常化
D.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13.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规定,“凡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地海上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外国贡船以内者,船钞(吨税)较东洋船钞减十分之二。”由此可见,康熙年间
A.彻底废除海禁政策
B.一度开放对外贸易
C.沿海居民自由贸易
D.洋货征税平等对待
14.
1915年8月荣氏在上海设立申新第一纺织厂,发展概况如下表所示:
时间
盈利(单位:元)
盈利率
1916年
20000

1917年
118066
39.4%
1918年
222506
74.2%
 
导致表中反映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B.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C.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蓬勃开展
15.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其中“深刻的社会变革”是指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一五计划的实施
16.
深圳特区建立时只有政策没有资金,有人提议向外商出租土地来换资金。广东省和深圳市的领导让人去翻马列经典,看有没有可以利用的只言片语。后来在《列宁全集》中查到相关的论述后,就将土地租给了外商。这一事例说明
A.当时人们的思想不够解放
B.建立特区符合马列精神
C.土地制度制约特区的发展
D.特区坚持社会主义原则
17.
1992年初,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时说:“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是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啊,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这一讲话
A.促进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B.促进了上海浦东开放开发
C.宣告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推进了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18.
某思想家认为,没有人自愿为恶,意志始终向往着被认为是“善”(好)的东西,恶的根源在于无知。一个人,只有他对美德拥有确切的知识,才能够行为正确。该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
B.普罗塔戈拉
C.但丁
D.康德
19.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也是汉字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里程碑。”“它”所对应的字体应该是
A.小篆
B.楷书
C.草书
D.行书
20.
某著作的结构是这样的:正文的前两篇首先建立了有关惯性、质量、力、时间、空间等基本概念,随后叙述基本定律并推演其他各种定律。第三篇是定律的具体运用,解释了地球潮汐等现象。这一著作
A.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
B.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C.阐述了广义相对论的内涵
D.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本框架
21.
梭伦用最为重要的一项政治制度改革实践了“分配性正义”,并以之为基础设置了政治决议和参与的分级制度。这里的“政治制度”是指
A.财产等级制
B.四百人会议
C.陪审法庭
D.陶片放逐法
22.
“该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商鞅变法中这一措施最重要的意义是
A.促进秦国的商业贸易
B.打破了原有的土地界限
C.承认井田制的合法性
D.以法律确立土地私有制

3.选择题(共1题)

23.

当今我国汽车产销量和拥有量位居世界前列。我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长春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