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4897

试卷类型:学业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8/23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应该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等错误口号。
全会审查和解决了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全会坚决地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认为这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郭大钧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根据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把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具体化,在某些方面有进一步发展,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这是我们在九十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可以预计,这次全会将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这次全会决定所勾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虽然还需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和继续完善,但有了这个基本框架,可以增强我们对改革工作指导的预见性,使改革更加富有成效。

——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全会”是历史上哪次会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会议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归纳江泽民同志对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评价。
(3)根据材料三,简析“新的历史起点”的内涵。
2.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中叶,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和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的理论科学成果促进了科学思维的变化。于是科学家们将信息作为人类历史上继物质和能量之后的第三个开发对象进行研究,信息科学技术革命就这样开始了。1969年10月,由于军事的需要,美国进行的计算机网络开发成功,由电话线连接起来的第一个实验网络搭建成功。此后为互联网提供获取信息服务的各种工具陆续由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开发出来。一直到全球信息网出现,互联网才成为一个成熟与稳定的巨大信息源。
材料二  1996年,外贸部成立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1997年,网上书店开始出现,网上购物及中国商品订货系统初现端倪。1998年3月6日下午3:30,国内第一笔网上电子商务交易成功,因特网电子商务在中国从概念走入应用。1999年,国内诞生了300多家从事电子商务的网络公司,2000年增加到了700家。2003年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网络购物。2005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总额超过200亿元。到2010年,交易总额增加到4980.0亿元,网络购物用户达到1.48亿人。2012年,交易总额达到13040.0亿元,购物用户达到2.42亿人。
对于一些传统企业而言,通过一些传统的营销手段已经很难对现今的市场形成什么重大的改变。如果想将企业的销售渠道完全打开,企业就必须引进新的思维和新的方法。而网络购物正好为现今的传统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与平台,传统企业通过借助第三方平台和建立自有平台纷纷试水网络购物,构建合理的网络购物平台、整合渠道、完善产业布局成为传统企业未来发展的重心和出路。

——以上材料均根据互联网相关信息整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互联网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的发展趋势,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及人们生活的影响。
(3)综上,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3.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大清律全面规定清朝皇帝至高无上的特权地位,例如,选用文武官员之权“操之于君上……大臣但当请旨奉行,不得专擅”;军队的调遣,须奉谕旨,将领擅自调动所属军队,“杖一百,罢职罚极边充军。”

——张晋藩《清朝法制史》

材料二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是翻天覆地的革命。革命的结果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样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变革在法律上不可能没有反映。在民法上的反映就是《法国民法典》。
第8条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人人都享有平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所以人人在民法上都是自由和平等的……这个自由平等原则的一些规定消灭了封建桎梏,使个人有积极发挥其能力的可能性,从而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国家征收私人财产只能根据公益的理由,并以给与所有人以公正和事先的补偿为条件……这样,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既可以完全自由地使用、收益和出售,又不愁国家征收而得不到补偿,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然可以迅速发展。

——李浩培《拿破仑法典(法国民法典)》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清朝颁行大清律的根本目的。
(2)根据材料二,归纳《法国民法典》的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造成两种不同法制结果的原因。

2.单选题(共19题)

4.
法国文豪雨果在一封信中写道:“将受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法兰西)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还给被掠夺的中国。”材料中参与掠夺的另一个“强盗”(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德国
5.
仔细观察下图,该图反映的是
A.鸦片战争形势
B.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
C.甲午中日战争形势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形势
6.
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说:“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人为地隔绝于世”指中国闭关锁国
B.“陈腐世界的代表”指的是英国
C.“现代社会的代表”指的是中国
D.“殊死决斗”的双方都是非道义的
7.
1871年4、5月的巴黎当局颁布了一系列措施:取消市场经济自由交换的原则;禁止企业克扣工人工资;没收逃亡富人的住宅,供无家可居的工人居住;对贫困的劳动者实行社会救济等。这些措施( )
A. 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
B. 是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C. 体现出政权的无产阶级性质
D. 表明法国已是社会主义国家
8.
“一天等于二十年,共产主义在眼前。”“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以上口号集中流行于
A.解放战争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9.
他相信当时已日益流行的地圆学说,只要从欧洲海岸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达印度。1492年8月3日拂晓,3艘帆船从西班牙南端的巴罗士港起航,向西驶去。这次航行的结果是
A.完成了环球航行
B.到达了印度半岛
C.发现了“新大陆”
D.抵达南非好望角
10.
下表是根据(美)家庭收入的变化
社会阶级
1929年的收入
1933年的收入
中产阶级
$3000
$1478
劳动阶级
$2780
$1118
 
A.H.埃尔德的《大萧条的孩子们》整编。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B.世界大战爆发
C.经济危机深重
D.国内革命兴起
E.自然灾害频繁
11.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但集团内部也存在着矛盾和竞争。下图所示出现了矛盾的集团是
A.欧洲联盟
B.世界贸易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
D.北美自由贸易区
12.
下图为1956年中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状况图,它反映出我国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D.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13.
我国古代有很多关于农业的谚语,比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些谚语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A. 遵循自然规律,不违农时
B.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C. 面临自然灾害,难以抵御
D. 生产效率不高,自给自足
14.
中国古代晋商普遍认可“君子爱财,生财有道”;徽商胡仁之说:“平则人易亲,信则公道著,到处树根基,无往而不利。”反映出中国古代商人崇尚的商业精神是
A.重义轻利
B.讲求信义
C.勤俭致富
D.见利忘义
15.
杨宽在《战国史》中写道:“‘士’原是贵族的最低阶层……由于经济和政治的变革,文化学术相应地发生变革,得到进一步发展,士就大为活跃起来……”这
A.推动了思想上的“百家争鸣”
B.有利于儒学独尊地位的形成
C.有利于程朱理学的发展
D.推动了科举制度的改革
16.
“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A.昔罗泰格(塔戈)拉
B.苏格拉底
C.卢梭
D.孟德斯鸠
17.
他的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欧洲教会群起攻之,反对者还画了一漫画讽刺他(见下图)。画中,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成了一位拖着长尾巴的猴子。这位科学家是
A.牛顿
B.达尔文
C.普朗克
D.爱因斯坦
18.
古代皇帝为了长生不老,要术士为其炼丹。这种以炼出“神丹妙药”为目的的做法却导致了一项伟大的发明,这项发明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19.
一般认为王维是文入画的开创者。苏东坡评论王维的诗、画作品时说:“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表明王维绘画作品的主要特点是
A.追求神韵意趣
B.描绘现实生活
C.注重准确写实
D.提倡技法多样
20.
为了展示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准备建立一个关于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研究的网页,则“‘三民主义’思想研究”栏目下链接项“错误”应是
A.变法
B.爱国
C.民生
D.科学
21.
商鞅在《商君书》中说:“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不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材料反映出商鞅的思想是
A.重农抑商以巩固统治
B.重商抑农以增加财富
C.发展农业以实施仁政
D.发展商业以繁荣经济
22.
美国作家路易斯·费希尔在某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传记中写道:“战争给布尔什维主义提供了良机。”“领导反对国外武装干涉和国内敌人的各种情况的整个军事政治司令部都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该无产阶级革命家是
A.恩格斯
B.列宁
C.斯大林
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