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第一次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488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26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一个乡绅的日记
山西太原县赤桥村的乡绅刘大鹏,出生于1857年,1894中举,此后三次入京参加会试未中。为求生计,从1886年起,刘大鹏在山西太谷县一富商家塾中担任塾师,前后近二十年。1905年,废除科举的消息传来,刘大鹏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下诏停止科考,士心散涣,有子弟者皆不作读书想,别图他业,以使子弟为之,世变至此,殊可畏惧。(1905年10月15日)”
“……日来凡出门,见人皆言科考停止,大不便于天下,而学堂成效未有验,则世道人心不知迁流何所,再阅数年又将变得何如,有可忧可惧之端。(1905年10月17日)”
“凡守孔孟之道不为新学蛊惑而迁移者,时人皆目之为顽固党也。顽谓梗顽不化,固谓固而不通,党谓若辈众多不能舍旧从新,世道变迁至于如此,良可浩叹。科考一停,士皆殴入学堂从事西学,而词章之学无人讲求,再十年后恐无操笔为文之人矣,安望文风之蒸蒸日上哉!天意茫茫,令人难测。(1905年11月2日)”
“近来读书一事人皆视之甚轻,凡有子弟者亦不慎择贤师而从之,所从之师不贤而亦不改从,即欲子弟之克底于成,夫岂能之乎?今之学堂,所教者西学为要,能外国语言文字者,即为上等人才,至五经四书并置不讲,则人心何以正,天下何以安,而大局将有不堪设想者矣。(1906年3月15日)”
“去日,在东阳镇遇诸旧友藉舌耕为生者,因新政之行,多致失馆无他业可为,竟有仰屋而叹无米为炊者。嗟乎!士为四民之首,坐失其业,谋生无术,生当此时,将如之何?出门遇友,无一不有世道之忧,而号为维新者,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旧制变更如此,其要天下之治,不日可望,诸君何必忧心殷殷乎?’”(1906年3月19日)”
问题:
(1)概括指出该篇日记诞生的时代背景。
(2)归纳刘大鹏反对“废除科举”的理由。
(3)你如何看待刘大鹏对“废除科举”的反应?
2.
中世纪的价值观
中世纪人的职责是永远待在上帝把他安置的地方。在社会和政治层面上,中世纪的人必须服从他的上级,如果他是教士就要服从高级教士,如果他是个俗人就要服从国王、领主、城市长老和团体的领导。在思想和心理层面,他要对各种权威表示忠诚。然而,13世纪后越来越多的中世纪人拒绝承认上层等级和权威的不可挑战。在封建社会的框架内,当领主滥用权力或忽略自己的职责时,斗争采取了附庸反抗领主的方式。最终,农奴的解放对应着给城镇居民发放特许状或者给他们自由。这些是超越一切的自由——是真正特许的自由。

——雅克·勒·高夫《中世纪的价值观》

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中世纪人的价值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人的价值观产生并变化的原因。

2.论述题(共2题)

3.
欧洲近代社会的开端
欧洲的近代社会固然可以从“地理大发现”作为极具历史象征意义的开端,但是人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外观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则是从18世纪开始。

——陈乐明《欧洲文明扩张史》

问题:
(1)“历史象征意义的开端”体现在哪些方面?
(2)你是否赞同“人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外观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则是从18世纪开始”,说明你的理由?
4.
走出秦制有人认为,中国历史说穿了就是一头一尾的“走入秦制”和“走出秦制”的巨变。请你以“挑战与应战”为主题,叙述1840年至20世纪初年中华民族“走出秦制”的这一历程。

3.单选题(共22题)

5.
某帝国文化是剑的文化,它强调理性、功利和实用,因此制度和法律在该帝国表现得很充分。该帝国最可能是
A.古代埃及
B.古代希腊
C.罗马帝国
D.阿拉伯帝国
6.
马克思对某国的政治进行如下的评价“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该国是指(    )
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
7.
美国1787年《合众国宪法》规定“众议院议员人数和直接税税额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根据材料,以下对该宪法认识最正确的是
A.重视各州权力平衡
B.兼具历史进步性与时代局限性
C.存在种族歧视倾向
D.体现了对人权平等的制度保障
8.
“中国人还担心,(如果拒绝美法的要求)法国人和美国人将为那些通商特权去感激英国人而不感激中国人。……中国决定同意美国和法国的签约要求。”这一现象当发生在
A.两次鸦片战争时期
B.甲午战争时期
C.八国联军侵华时候
D.华盛顿会议时期
9.
有一机构,“并请另给公所,以便办公,兼备与各国接见。……一切均仿军机处办理,以专责成。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这一机构是
A.礼部
B.宣政院
C.总理衙门
D.外务部
10.
标志东亚变局和朝贡体系解体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
下列这些词语中,其中最淡化价值判断的是
A.瓜分狂潮
B.“预备仿行宪政”
C.皇族内阁
D.不平等条约体系
12.
下图历史档案可用于研究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3.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
A.法国和英国革命发生时间相同
B.法英两国是双元革命主要载体
C.法英两国革命非凡的世界意义
D.法英两国革命的相互影响关系
14.
从1562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卖黑奴至美洲,到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废除奴隶贸易法案》,兴盛了几个世纪的奴隶贸易衰亡的根本原因是
A.人权意识
B.国家竞争
C.工业革命
D.黑奴斗争
15.
有研究者从“中产阶级社会”、“世俗化社会”和“妇女问题”三个角度 来探讨英国某一历史时期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该历史时期当是
A.13世纪
B.15世纪
C.17世纪
D.19世纪
16.
造成下图表格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早期殖民和重商主义
B.奴隶贸易和重商主义
C.自由贸易和商品输出
D.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
17.
马克思曾指出:“在英国,特别是弗兰德毛纺织工场手工业的繁荣,以及由此引起的羊毛价格的上涨,对这件事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这件事”是指
A. 奴隶贸易
B. 海外殖民
C. 圈地运动
D. 工业革命
18.
近代西方,一场否定教权主义和普世主义、追求个人“信仰得救”和人类精神自由的信仰革新运动发源于
A.①
B.②
C.③
D.④
19.
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著名壁画《雅典学院》绘于1508—1511年间,描绘了分列不同地位的希腊主要哲学家。对该作品时代含义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A.再现古希腊文化繁荣景象
B.敬仰哲学家们的创新精神
C.体现对雅典民主制的追怀
D.向往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
20.
“当政府侵犯人民权利时,全体人民以及人民的每一部分,最神圣和最不可少的义务就是起义。”这体现了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洛克
B.孟德斯鸠
C.伏尔泰
D.卢梭
21.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以宣扬时人这类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报刊杂志是
A.《时务报》
B.《民报》
C.《新青年》
D.《东方杂志》
22.
梁启超在1903年版的《新民丛报》中说道:“卢梭学说,于百年前政界变动最有力者也,而伯伦知理(1808-1881,欧洲知名政治家)学说,则卢梭学说之反对也。二者孰切真理?曰:卢氏之言,药也;伯氏之言,粟也。痼疾既深,固非恃粟之所得瘳(病愈)。然药能已(治愈)病,亦能生病,且使药证相反,则旧病未得豁,而新病且滋生,故用药不可不慎也。”以下最能体现梁启超观点的是
A.用药要谨慎,既能治病又能致病
B.伯伦知理的学说不足以拯救中国
C.启蒙思想的借鉴要谨防适得其反
D.伯伦知理和卢梭的学说正好相反
23.
下列选项中,属于商鞅变法后果与影响的有()
①秦国的边睡己有中央直接任命的官吏
② 秦国的儒士盈庭
③ 秦国己出现阶层的流动
④秦国的农民勤于耕种,战士勇猛作战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4.
1941年3月,美国国会授权总统可以向“对美国防务至关重要的国家”出售、转让、交换、出借军事设备和其他物品。该授权来自
A.《租借法案》
B.《大西洋宪章》
C.《联合国家宣言》
D.《开罗宣言》
25.
下图是德国某一历史时期发行的体现当时政府意志的明信片,该历史时期当是
A.普法战争时期
B.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C.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D.冷战时期
26.
分清历史史实、历史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义。下列各选项中,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
A.黄帝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祖先
B.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了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存
C.姜寨遗址居民过着共同耕作平均分配的理想生活
D.作为原始先民集体记忆的神话传说史料价值很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2道)

    单选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