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488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26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民主政治是人类优秀的政治文明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场亘古未有的审判:一个合法的国王接受其人民的审判・英国国王查理世在审判中自我辩护道:“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约輸・库克在法庭上指控查理一世阴谋推翻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并且邪恶地发动了反对现任议会和他们所代表的平民的战争,指出国王和人民就像一条纽的两端,“一旦这条组带被切断,那就只能说,別了・君主统治”。1649年1月,查理一世被处死。皇室的神圣权利就此成为了历史,对查理一世的审判成为英国历史上最为意义深远的审判。

——《正义的力量一对査理一世的审判》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场“亘古未有的审判”折射出当时英国社会矛盾的焦点是什么?
请你谈谈“对査理一世的审判成为英国历史上最为意义深远的市判”的理解。
材料二 美国政治的伟大之处在于作为一个“制衡机器”,它具有相当的自我纠错能力……权利制衡意味着强制性的对话,有利于促进利益均衡。制度因有均衡而存在,也会因打破均衛而消亡。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建国初期保持权力制衡的具体举措有哪些?
材料三 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府,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设的,政府的体制只要对国家的文明有利,君主也好,共和也好,不应拘泥名义如何而求其实际。有史以来,世界各国的政府体制,……君主未必不好,共和政治也未必都好,评论政治应从实际出发,不应徒幕虚名,况且,政府的体制不是千篇一律的。因此也可以说,政治体制的设计与安排,必须符合国情,才会推动国家的进步与发展

——摘编自《文明论概略》

(3)概括材料三中作者的观点,并结合近代英国和美国民主政体建立的相关史实加以简要说明。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贡”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統一王朝在与外荠发生关系时的一种特殊外交行为,朝貢外交的实质是名义上的宗主认同外交,目的是要造就“四夷顺而天下宁”,造就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盤世。唐代时,要求选派的对外使节,“到彼宣阐扬经典,使知大国儒教之盛”。明朝即规定:“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私货来,皆倍偿其价”。朝贡体系在千余年时间里能够如此顺畅的运转,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相对强盛的古代中国拥有巨大的软实力的影响,强大的古代中国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深深的吸引着周边地区和***衙门,再到1901年外务部的建立,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观难历程,清政府终于实现了中央外交机构的近代化。

——杨云《清政府中央外交机构的变迁》

(2)依据材料二,指出晚清近代外交兴起的背景,指出面对外交困境晚清政府的应对举措并加以评述。

2.单选题(共15题)

3.
古代雅典城邦不允许公民只关心自己私人事务,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据材料可知,古代雅典
A.直接民主导致派系林立
B.公民意识在法律上得到肯定
C.将道德凌驾于自由之上
D.立法的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
4.
罗马法规定,货款月息不得超过货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B.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
C.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D.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
5.
“(法兰西)第三共和固的宪法含混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这一现象的出现,乃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使然。”材料中的“特殊的政治环境”主要是指
A.封建专制势力强大
B.其和派与君主派斗争激烈
C.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D.无产阶级革命的迅猛发展
6.
1871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领土由下列各邦组成:普鲁士与劳恩堡巴伐利亚、萨克森、符腾堡、巴登、黑森……吕贝克、不来梅和汉堡,帝国依据本法规定在联邦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这表明德国
A.皇帝凌驾联邦议会之上
B.各邦在联邦内享有不同的立法权
C.普鲁士在联邦中享有特权
D.用法律的形式巩固革命成果
7.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很强的推广性
B.美国的联邦制度就像中看而不中用的美丽艺术品
C.美国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
D.联邦宪法没有受到外部思想的影响
8.
1881年德国首相俾斯麦提出工伤事故保险法案,由于意见存在严重分歧未获国会通过。1882年经过修订后的法案提交国会,再次遭到反对。俾斯麦为法案通过曾付出极大努力,德国皇帝甚至为此发表圣谕,但法案还是遭到国会否决未能通过。这一事件体现了
A. 立宪政体能阻止国王专权
B. 国会处于国家权力中心
C. 首相和皇帝的权力遭到削弱
D. 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
9.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这说明该宪法
A.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B.实行了完全的民主制
C.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D.保留了典型的军国主义
10.
历史学家钱乘旦说: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做“旧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议会复杂的程序是他们相互制约的工具。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这套政治制度成为“陈旧的制度”的原因是
A. 君主立宪制不利于英国的工业化 B.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加深
C. 议会改革整合了社会的政治力量 D. 繁琐的议会程序降低了行政效率
11.
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高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A.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
B.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C.促使知识分子关心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
D.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
12.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B.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
C.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
D.清政府始终利用围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
13.
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罗家伦说:“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这说明五四运动最直接的影响是
A.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促进了中国教育的改进
D.促进了各个阶层的觉醒
14.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B.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C.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D.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开端
15.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确立了共和政体
C.实现了民族独立
D.增强了民族意识
16.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初,在京畿一带,义和团“一倡百和,从者如归。城市乡镇,遍设神坛,坛旁刀戟林立”。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A.是对严峻的民族危机的回应
B.体现了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扶持
C.反映出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
D.增强了中国人民反清的斗争信心
17.
梭伦改革后,“穷人只能作为公民大会的成员或作为陪审员来参与国政。但这两种权利,尤其是后一种权利,到后来却证明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就渐渐成为法律和城邦的真正主人”。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平民成为城邦的最高统治者
B.平民在城邦事务中取得了一定的参与权
C.贵族在政权中已无足轻重
D.雅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公民民主制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