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时期的官服中,开始出现一种圆领式结构的官服——圆领袍。这种窄袖、合身、长短过膝的圆领袍其实是一种胡服。考古研究初步判断,圆领袍的故乡很可能源自于西亚。我国已发现的这种圆领袍形象大约出现在东晋早期,地点在新疆的楼兰。……相比中国传统的交领式衣装和右衽式礼服,圆领式衣装具有保暖性更好、便于活动的实用功能,故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自西北地区迅速东传,成为北方地区带有明显异域风尚的重要服饰品种。后来,同为北周柱国之臣的杨坚、李渊在各自相继取得隋、唐政权后均做出了将本为胡服的圆领袍直接纳入朝廷礼服的规定。相较赵武灵王第一次引入胡服改革中发生的激烈斗争,这次引入胡服在历史文献中并没有明显争论的记载出现。
材料二 近代早期的英国服饰是一种身份,不同阶层的服饰,质地和色彩迥然有别。17世纪中后期开始,由于军事订货、济贫、殖民等需要,成衣需求量大增,传统的量体裁衣制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需要。开始出现专门的服饰承包商,他们向布料商购买原材料,然后将工作分发给手工工场,工场雇用大量涌入城市的女工,批量生产出廉价服饰。这种质地优良、色彩丰富、廉价实用的服饰深受大众欢迎。
成衣业的发展促使英国服饰业在18世纪之后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服饰如长袍、夹克、马甲、外套、成套服装都实现了成衣制作。在18世纪的精英眼里,没有一个劳动群体比佣人在服饰上更奢侈。当时的小册子、戏剧、讽刺画经常将仆人的服饰作为攻击对象。总体上来看,到18世纪,不管是上流社会还是中下层大众,服饰质地都有很大的改善,特别是中下层大众的服饰质地从皮革、厚重羊毛织品向亚麻、棉麻混合物、纯棉织品发展。随着质地的改善,服饰色彩也更加多样而艳丽,同时服饰款式和样式也发生变化,服饰变得更加时尚,服饰上的饰品越来越多和繁杂。
材料一 隋唐时期的官服中,开始出现一种圆领式结构的官服——圆领袍。这种窄袖、合身、长短过膝的圆领袍其实是一种胡服。考古研究初步判断,圆领袍的故乡很可能源自于西亚。我国已发现的这种圆领袍形象大约出现在东晋早期,地点在新疆的楼兰。……相比中国传统的交领式衣装和右衽式礼服,圆领式衣装具有保暖性更好、便于活动的实用功能,故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自西北地区迅速东传,成为北方地区带有明显异域风尚的重要服饰品种。后来,同为北周柱国之臣的杨坚、李渊在各自相继取得隋、唐政权后均做出了将本为胡服的圆领袍直接纳入朝廷礼服的规定。相较赵武灵王第一次引入胡服改革中发生的激烈斗争,这次引入胡服在历史文献中并没有明显争论的记载出现。
——摘编自赵连赏《浅谈历史上两次异域服饰引入对中国古代官服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圆领袍成为朝廷礼服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圆领袍普及产生的影响。材料二 近代早期的英国服饰是一种身份,不同阶层的服饰,质地和色彩迥然有别。17世纪中后期开始,由于军事订货、济贫、殖民等需要,成衣需求量大增,传统的量体裁衣制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需要。开始出现专门的服饰承包商,他们向布料商购买原材料,然后将工作分发给手工工场,工场雇用大量涌入城市的女工,批量生产出廉价服饰。这种质地优良、色彩丰富、廉价实用的服饰深受大众欢迎。
成衣业的发展促使英国服饰业在18世纪之后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服饰如长袍、夹克、马甲、外套、成套服装都实现了成衣制作。在18世纪的精英眼里,没有一个劳动群体比佣人在服饰上更奢侈。当时的小册子、戏剧、讽刺画经常将仆人的服饰作为攻击对象。总体上来看,到18世纪,不管是上流社会还是中下层大众,服饰质地都有很大的改善,特别是中下层大众的服饰质地从皮革、厚重羊毛织品向亚麻、棉麻混合物、纯棉织品发展。随着质地的改善,服饰色彩也更加多样而艳丽,同时服饰款式和样式也发生变化,服饰变得更加时尚,服饰上的饰品越来越多和繁杂。
——摘编自王洪斌《18世纪英国服饰消费与社会变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英国成衣业崛起的主要特点以及当时服饰消费变化折射出的社会变迁。
2.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桑哥,畏兀儿人,深得元世祖信任,官至尚书右丞相。在职期间,西藏阿里地区的驿站做出了改革措施,打压了驿站出现的一切不良现象。原先支应藏北驿站的人户都是从卫地的几个万户府中征调的,支差的人畜物资都是从数百里甚至上千里的地调配,驿站的人力物力都不能得到及时补充,加以条件艰苦、站户逃亡,驿站交通常常受阻。桑哥把驿站交给蒙古军统一管理,保障驿站畅通。驿站所在之地奇寒难忍,蒙藏来往使臣、商客,沿途得不到乌拉供应,需得自己照料。于是“按照众人的请求,大臣桑哥命令军队留驻藏北,拔出一部分人负责驿站事务。”桑哥规定每个人员的任务,尽量做到各司其职,人尽其用。一定程度上打压驿站人员贪赃枉法的现象,让驿站发挥其本应有的作用。桑哥规定驿站所需费用由乌斯藏各万户供应,乌斯藏地方各个万户,以达果为单位,将马匹、驮畜、乳畜、肉羊、供给驿站的青稞、帐篷、马鞍、坐垫等物品统统交由蒙古人掌管。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桑哥驿站制度改革的历史意文。
材料 桑哥,畏兀儿人,深得元世祖信任,官至尚书右丞相。在职期间,西藏阿里地区的驿站做出了改革措施,打压了驿站出现的一切不良现象。原先支应藏北驿站的人户都是从卫地的几个万户府中征调的,支差的人畜物资都是从数百里甚至上千里的地调配,驿站的人力物力都不能得到及时补充,加以条件艰苦、站户逃亡,驿站交通常常受阻。桑哥把驿站交给蒙古军统一管理,保障驿站畅通。驿站所在之地奇寒难忍,蒙藏来往使臣、商客,沿途得不到乌拉供应,需得自己照料。于是“按照众人的请求,大臣桑哥命令军队留驻藏北,拔出一部分人负责驿站事务。”桑哥规定每个人员的任务,尽量做到各司其职,人尽其用。一定程度上打压驿站人员贪赃枉法的现象,让驿站发挥其本应有的作用。桑哥规定驿站所需费用由乌斯藏各万户供应,乌斯藏地方各个万户,以达果为单位,将马匹、驮畜、乳畜、肉羊、供给驿站的青稞、帐篷、马鞍、坐垫等物品统统交由蒙古人掌管。
——摘编自肖婧《浅析元朝宰相桑哥之驿站改革》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桑哥驿站制度改革的措施。(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桑哥驿站制度改革的历史意文。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汉代开始,祭祀先贤就被官员和士大夫们看作是教化黎民的大事。在宋代的州县先贤祭祀中,出生于此地、仕宦于此地、寓居于此地的先贤是混同在一起的。1543年,明朝廷申严乡贤、名宦入祠资格,凡推举乡贤,其程序为先由当地乡约、保正公举呈文,经学校生员讨论、商议,对推举之人才德没有疑问,方由生员作呈文,详述此人行实,申报本县核实,然后上报提学。学官再考其行实,予以认可。能否列入乡贤,有赖于此人长期在地方县学读书、其道德文章得到本地生员和乡老的一致认可。这就需要官员及其家族在本地的长期经营,或为官清正,或淡泊自守,更要积极参与地方赈灾和公益活动,在当地树立威望。乡贤祠成为地方一些并非声名卓著的官员,死后享受地方祭祀的重要场所,其家族因之成为一地望族。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明代“乡贤”祭祀制度较前代严格的历史作用。
材料 自汉代开始,祭祀先贤就被官员和士大夫们看作是教化黎民的大事。在宋代的州县先贤祭祀中,出生于此地、仕宦于此地、寓居于此地的先贤是混同在一起的。1543年,明朝廷申严乡贤、名宦入祠资格,凡推举乡贤,其程序为先由当地乡约、保正公举呈文,经学校生员讨论、商议,对推举之人才德没有疑问,方由生员作呈文,详述此人行实,申报本县核实,然后上报提学。学官再考其行实,予以认可。能否列入乡贤,有赖于此人长期在地方县学读书、其道德文章得到本地生员和乡老的一致认可。这就需要官员及其家族在本地的长期经营,或为官清正,或淡泊自守,更要积极参与地方赈灾和公益活动,在当地树立威望。乡贤祠成为地方一些并非声名卓著的官员,死后享受地方祭祀的重要场所,其家族因之成为一地望族。
——魏峰《从先贤祠到乡贤祠——从先贤祭祀看宋明地方认同》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代“乡贤”祭祀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明代“乡贤”祭祀制度较前代严格的历史作用。
2.论述题- (共1题)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当前衡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注:“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当前衡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摘自李稻葵,金星晔,管汉晖《中国历史GDP核算及国际比较:文献综述》
阅读分析材料,指出材料所反映的一个历史问题,并结合19世纪中期前的中外历史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条理)3.单选题- (共15题)
5.
罗马历史学家李维对古罗马某一法律评述如下:“城邦宪制发生了变化”,国家权力由“王政”转化为贵族与平民相结合的共同体,且通过罗马共和政府的制度结构受到了重要的约束。据此可知,这一法律
A.反映了古罗马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
B.革除了罗马习惯法的立法基础 |
C.开启了罗马共和国对法治的思考 |
D.使罗马法由习惯法走向成文法 |
6.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是国际交往中国家主权的唯一体现者,但各联邦成员仍保留了派遣和接受对外使节的权利。帝国军队也是由各邦分担的份额军队组成,巴伐利亚和符腾堡都有自己的陆军部和邮政管理机构。此外,各邦还保留有教育、宗教、部分司法、征收直接税等权利,这一现象
A.植根于长期分裂的历史 |
B.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 |
C.推动了统一市场的形成 |
D.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
7.
“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共产党宜言》中这段话
A.说明雇佣劳动是工业化的产物 |
B.揭示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新特点 |
C.肯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性 |
D.批判了工人阶级的分散落后性 |
8.
(巴黎)公社应该成为甚至最小村落的政治形式……设在专区首府里的代表会议,应当主管本专区所有一切农民公社事务,而这些专区的代表会议则应派代表参加巴黎的全国代表会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巴黎公社实行了直接民主 |
B.基层公社拥有社会管理权 |
C.国家政权由人民当家作主 |
D.法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 |
9.
根据查尔斯·斯帕尔1896年的统计,1%的美国人拥有一半以上的国家财富,12%的人占有全国财富的近90%。到20世纪初,1%的首富几乎掠夺了国民财富的88%。这一现象表明
A.经济发展必然引发社会危机 |
B.美国政府急需加强社会调控 |
C.追逐财富成为时人普遍愿望 |
D.阶级对立导致美国经济衰退 |
10.
南宋的数学著作《数学九章》中设计了一道算术题,大意如下:甲乙丙丁四人一起合作出资到海外做贸易,个人所出的本钱不同,有金、银、盐等,相互之间互有假借。“海外赴务抽毕,除纳主家货物外”,剩余的商品有沉香、胡椒和象牙,那么,他们应该得到多少回报。由此可见南宋
A.海外市场的扩大盛行以物易物 |
B.数学等传统科技发达 |
C.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已经分离 |
D.政府鼓励民间发展外贸 |
11.
明朝时期,徽商崛起。不少徽商通过与官府合作演变为特权商人;部分徽商则经营到海外,嘉靖倭患的一些著名首领是徽商出身;也有相当多的徽商将相当一部分资本用于购买土地进行经营。这些现象反映了
A.明太祖的家乡人拥有更多特权 |
B.商帮的形成加剧商业乱象 |
C.国家政策对商品经济干预明显 |
D.徽商的经营方式灵活多样 |
12.
据记载,为使探险更有成效,西班牙国王曾答应哥伦布享有新大陆1/10的收入,允许麦哲伦船队拥有所发现的岛屿和大陆收入的1/20,后又增至1/15。这一记载说明
A.西班牙最早开展了航海探险 |
B.航海人才受到西班牙的重视 |
C.新航路开辟得益于王权支持 |
D.良好竞争机制促使探险成功 |
13.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则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由此可知,该学者强调
A.两者都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
B.前者反封建的力度更彻底 |
C.两者斗争的目标大相径庭 |
D.后者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 |
14.
启蒙运动时期欧洲文化水平进步情况表: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启蒙思想推动法国基础教育发展 |
B.出版业是欧洲文化水平进步的动力 |
C.欧洲贵族推动法国启蒙思想传播 |
D.文化教育进步有助于启蒙运动发展 |
15.
13世纪,佛罗伦萨出现供不同行业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的文艺沙龙及节日庆典。这些活动倡导开放宽容的文化氛围,并以大众化、通俗化的具体形式,将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直观地、大众化地加以呈现和表达。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人文精神逐渐流行 |
B.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
C.古典文化走向复兴 |
D.教会势力趋于衰落 |
16.
有学者指出,16世纪“随着欧洲逐渐被划分成一些中央集权的政治单位和宗教单位,大学丧失了它们一贯具有的国际性。他们变成了地区性的中心,为它们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服务。”这反映了当时欧洲
A.宗教改革使大学丧失学术自由 |
B.文艺复兴推动地方教育兴起 |
C.民族国家崛起推动大学世俗化 |
D.人文主义冲击教会学校教育 |
18.
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和其他集团的敌视,但在19世纪后期,其在政治上为各国的民族主义者所赞同;在经济生活中,得到了自由主义者的拥护。据此可知
A.进化论的社会化契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
B.自然科学与宗教信仰不能并存 |
C.进化论推动马克思主义诞生 |
D.社会达尔文主义被普遍接受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