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456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6/1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明确提出,要像唐初魏征辅助李世民那样,“能以数年之间,而天下几致刑措,中国安宁,夷蛮顺服”,达到在北宋中叶再现“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材料二 对于王安石的变法,元丰年间的枢密院检详官梁焘曾指责说:青苗之钱未及偿,而责以免役;免役之钱未暇入,而重以淤田;淤田方下,而复有方田;方田未息,而迫于保甲。是徒扰百姓,使不得少休于圣泽。

——以上均摘自《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新探》

材料三 《宋史·王安石传》载:熙宁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神宗)忧形于色,……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个人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结合上述问题,进一步谈谈你对变法的认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

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

2.简答题(共1题)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材料二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

(1)有人说,商鞅变法通过限制特权,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材料一中是如何体现该说法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保障这一思想实现的方式。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怎样的治国思想?其出发点是什么?应如何评价?

3.单选题(共25题)

4.
春秋战国时期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日益破坏,其根本因素是
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B.私田增多
C.土地私有化程度加深
D.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
5.
孝文帝时期,推行按人口授田、受田者负担国家赋役和兵役的均田制。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该制度的作用是
A.缓和北魏的阶级矛盾
B.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
C.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D.推动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
6.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
A.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措施
C.推行均田制
D.采纳汉族统治制度
7.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之处是
①以整顿吏治为中心
②遭到保守派官僚的反对
③给北宋的统治者带来了转机
④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
王安石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要求考生联系当前实际,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由此可见王安石变法
A.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
B.选拔人才更注意实用性
C.否定了科举制度
D.根除了“恩荫”选官制度
9.
下图是出土的北魏文官陶俑,你从中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①任用汉族地主
②推行三长制
③胡汉服装融合
④接受汉族文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③④
10.
通过下图能获知
 
①北魏骑马武士纵横驰骋,骁勇杀敌的战争情景
②北魏是“马背上得天下”的政权
③北魏时陶瓷艺术水平高
④北魏时实行民族压迫政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1.
下列关于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B.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C.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D.使北方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12.
人类历史是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改革往往出现在社会矛盾复杂或激化的时期,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B.农民与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
13.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导致其“怨望”的措施是
A.重农抑商
B.奖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统一度量衡
14.
宋太祖曾说:“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
A.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B.设枢密使,管理军事
C.派文臣做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D.设通判,监督知州
15.
北魏统一后,逐渐采用先进的经济形式,该经济形式的实质是
A.奴隶制经济形式
B.半封建半奴隶制经济
C.封建制经济形式
D.半畜牧半农业
16.
王安石说:“……举天下之役人人用亩,苟不得其人而行……。故免役之法成,则民时不夺而民均矣。”王安石所说的变法措施是
A.青苗法
B.免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市易法
17.
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由此你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改革者的悲惨命运一定程度上说明改革政策连续性的重要性
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
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18.
秦孝公重用商鞅进行两次变法,主要原因是
A.商鞅热衷于法家学说
B.秦孝公招揽人才,富国强兵的愿望
C.商鞅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D.商鞅出身贵族家庭,能力超群
19.
《宋史·范仲淹传》载:“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覆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论者以为不可行。”由上述材料可知,庆历新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改革中用人不当
B.改革措施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利益
C.改革涉及面太广
D.改革者优柔寡断
20.
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A.抵御西夏与辽的军事进攻
B.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
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
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
21.
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其主张得到秦孝公的支持,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的主要出发点是
A.增强秦国国力
B.商鞅的主张符合法家思想
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势所迫
D.借变法打击贵族势力,巩固统治
22.
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后期的侧重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
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贵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
23.
北宋中期,“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如某人为“吏部郎中、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吏部郎中”是官,“龙图阁学土”是职,“知开封府”才是实际工作。宋代这样做的影响是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完善了宋朝的科举制度
C.加重了财政负担
D.解决了藩镇割据的威胁
24.
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B.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C.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D.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
25.
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有关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26.
《战国策秦策一》中记载:“(公元前38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
27.
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这反映了北魏当时
A.阶级矛盾尖锐
B.民族矛盾尖锐
C.汉族内部矛盾激化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28.
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
A.募役法和保甲法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
C.将兵法和均输法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

4.选择题(共5题)

29.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   )
30.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   )
31.

读课文《伟大的悲剧》,每天晚上他们都希望第二天能到达目的地,{#blank#}1{#/blank#}到了第二天,{#blank#}2{#/blank#}吃掉一天的口粮外,{#blank#}3{#/blank#} 把希望寄托在第二个明天。

32.                                                
33.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25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