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远古时期,华北丛林密布,人口稀少,薪柴供应充足。战国时期,华北地区的森林资源即已不甚丰富,已有“宋无长木”的说法。西晋时期,木炭竟成富豪们炫富之道具。进入宋代,人口大大增长,传统燃料的蓄积量急剧减少。宋庆历四年“正月庚午,京城雪寒,诏三司减价出薪米以济之”。靖康元年十二月金军兵临开封,宋皇降诏“风雪大寒,小民阙乏柴薪,多致冻馁,皆朕不德所至。万寿山许军民任便斫伐”。
宋代冶铁业发展迅速,以宋代华北地区两大冶铁的产量来计算,原额铁合计宋制3530674斤,今制4214354斤,合2107吨,需消耗33712~74798.5立方米木材,显然华北地区的植被状况不足以支撑长期用木炭冶炼钢铁的生产方式。宋以后北方冶铁业迅速衰落,而南方闽铁、广铁异军突起。金元以后,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急剧衰落,燃料扮演的角色也极为重要。
森林资源保护是保护队最初开展的项目,保护林区工作主要是防止外部因素破坏森林,最主要的破坏因素为火灾。新政时期,保护队一共保护了2000万英亩林区免受害虫和树疾摧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资源保护队对美国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的启示?
材料一 远古时期,华北丛林密布,人口稀少,薪柴供应充足。战国时期,华北地区的森林资源即已不甚丰富,已有“宋无长木”的说法。西晋时期,木炭竟成富豪们炫富之道具。进入宋代,人口大大增长,传统燃料的蓄积量急剧减少。宋庆历四年“正月庚午,京城雪寒,诏三司减价出薪米以济之”。靖康元年十二月金军兵临开封,宋皇降诏“风雪大寒,小民阙乏柴薪,多致冻馁,皆朕不德所至。万寿山许军民任便斫伐”。
宋代冶铁业发展迅速,以宋代华北地区两大冶铁的产量来计算,原额铁合计宋制3530674斤,今制4214354斤,合2107吨,需消耗33712~74798.5立方米木材,显然华北地区的植被状况不足以支撑长期用木炭冶炼钢铁的生产方式。宋以后北方冶铁业迅速衰落,而南方闽铁、广铁异军突起。金元以后,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急剧衰落,燃料扮演的角色也极为重要。
——摘编自赵九洲《宋代传统燃料危机问题新论》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向国会呈交《通过开展有效的公共事业来救济失业及其它目的的议案》称:“我建议设立民间资源保护队只在这些领域开展,其工作范围限定在森林工作,防止土壤侵蚀,抗洪及相似的工作”。保护队所开展的项目主要有:保护森林资源,保护土壤资源和开展户外旅游。森林资源保护是保护队最初开展的项目,保护林区工作主要是防止外部因素破坏森林,最主要的破坏因素为火灾。新政时期,保护队一共保护了2000万英亩林区免受害虫和树疾摧毁。
——摘编自谌炎《罗斯福新政时期的民间资源保护队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华北地区传统燃料危机严重的原因。并简析燃料危机给宋元时期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资源保护队对美国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的启示?
2.
材料 1934年2月,蒋介石发起的新生活运动,就是作为贯彻实施“攘外必先安内”方针的一项重要措施出笼的。其主要内容是:第一,以“礼义廉耻”为准则;第二,从改造国民的“食衣住行”等日常生活入手;第三,以“整齐、简单、朴素、迅速、确实”为具体标准;第四,以生活“军事化、生产化、艺术化”为追求目标。
新生活运动期间,蒋介石不厌其烦地谈“忠”论“孝”,甚至认为可以用“礼义廉耻”四字来“统摄我们民族固有的一切美德”;只要按照“礼义廉耻”的标准改造国民生活,即可“奠定国家千万年的精神基础”。
新生活运动从改造国民日常生活入手,对衣食住行作了各种规定。例如,在衣着方面,要求“莫趋时髦,朴素勿耻,式要简便,料选国货,……”。在饮食方面,要“食具须净,食物须洁。鸦片屏绝,纸烟勿吸……”。在居住方面,要求“墙壁勿污,家具从简,窗墉多开,气通光满,……”。在行为方面,要求“乘车搭船,上落莫挤,先让妇孺,老弱扶持,……”等。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新生活运动的历史影响。
新生活运动期间,蒋介石不厌其烦地谈“忠”论“孝”,甚至认为可以用“礼义廉耻”四字来“统摄我们民族固有的一切美德”;只要按照“礼义廉耻”的标准改造国民生活,即可“奠定国家千万年的精神基础”。
新生活运动从改造国民日常生活入手,对衣食住行作了各种规定。例如,在衣着方面,要求“莫趋时髦,朴素勿耻,式要简便,料选国货,……”。在饮食方面,要“食具须净,食物须洁。鸦片屏绝,纸烟勿吸……”。在居住方面,要求“墙壁勿污,家具从简,窗墉多开,气通光满,……”。在行为方面,要求“乘车搭船,上落莫挤,先让妇孺,老弱扶持,……”等。
——摘编自胡惠芳《抗战前新生活运动与国民生活的改造》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新生活运动的特点。(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新生活运动的历史影响。
3.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造成的巨大灾难促使人们对西方社会进行反思。20世纪20年代以后,由于中国宪政运动的失败等原因,致使梁漱溟对从前的宪政主张逐渐产生了怀疑,最终经过重重思考,决定致力于在保持现有社会关系的前提下,通过以儒家理论为核心的社会改良来振兴中国农村,刷新中国文化、经济和政治,进而实现中国现代化。这是梁漱溟文化建国的理想尝试,是他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设计的既有别于全盘西化的自由主义,又不同于苏俄共产党的“儒家社会主义”之路。
1927年是全国乡村建设运动的最初“觉悟”阶段。这一年的3月,***开始“觉悟到乡村中的不满可能会变成‘无产阶级’革命的动力”。梁漱溟确立了他“如何去替民族开这条路来,则我之所谓‘乡治’是已”的立国之道,开始了他实践乡村建设计划的第一步。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梁漱溟和***关于乡村建设思想的不同之处,并简要评价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思想。
1927年是全国乡村建设运动的最初“觉悟”阶段。这一年的3月,***开始“觉悟到乡村中的不满可能会变成‘无产阶级’革命的动力”。梁漱溟确立了他“如何去替民族开这条路来,则我之所谓‘乡治’是已”的立国之道,开始了他实践乡村建设计划的第一步。
——摘编自崔慧殊《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及其争议研究》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思想产生的背景。(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梁漱溟和***关于乡村建设思想的不同之处,并简要评价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思想。
4.
材料一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冷战的焦点渐次从欧洲转移到了亚非新独立的国家,美苏都力图在这些地区取得影响力。南越社会在美国与吴庭艳的统治下“一片漆黑”,白色恐怖持续不断,政治迫害不断升级。与此同时,北越集中力量,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纠正了土改中的“左”倾错误,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为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1959年到1960年间,河内方面完成了政策转变,劳动党中央放弃了温和路线,转而大力支持和领导南方的武装斗争以实现祖国统一,成立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放手南方革命群众进行武装斗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战争的结束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摘编自赵阳《英美在越南战争中的合作与分歧》
材料二 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政府,面对美国在越南问题上的困境,以及从亚洲收缩力量的需要,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试图使之适合美国力量的限度和新的国内国际条件。1973年,美国与北越在巴黎签订了协定,越南战争基本结束。北越最终完成了统一。——摘编自陈兼、赫斯伯格《越战初期中美之间特殊的“信息传递”》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北越准备实现越南统一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战争的结束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2.论述题- (共1题)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日本与美国之间频繁发生贸易摩擦,并最终升级为两国间的“贸易战”。
20世纪50年代——80年代美日贸易冲突及措施
——摘编自杜婷婷《美日贸易摩擦的历史回顾及经验教训》
根据上述材料,自拟论题,以“美方视角”或“日方视角”对发生在美日间的贸易冲突加以阐述。(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材料 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日本与美国之间频繁发生贸易摩擦,并最终升级为两国间的“贸易战”。
20世纪50年代——80年代美日贸易冲突及措施
时间 | 行业 | 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 | 日本应对方式 | 结果 |
50年代起 | 纺织品 | 多边与双边贸易谈判 | 自愿限制出口,轻工业向重工业转型 | 日本对向美国出口的棉织品实行自愿限制 |
60年代起 | 钢铁 | 反倾销起诉 | 自愿限制出口 | 日本“自愿限制出口,10年内日本钢铁业3次被迫自主限制对美出口” |
70年代起 | 彩电 |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不利日本裁定、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抵制日本彩电进口 | 自愿限制出口、政府鼓励厂家海外投资 | 美日签订贸易协定,日本“自愿限制出口” |
80年代起 | 汽车 | 卡特汽车行业救济政策、要求日本自愿限制出口、开放市场 | 日本汽车厂家到美国投资建厂、自愿限制出口、开放市场 | 日美汽车及零部件协议 |
半导体 | 反倾销诉讼、禁止日资在美投资与并购、贸易制裁性关税 | 第三国出口价格管制、对美出口产品价格控制 | 日美半导体协议 | |
电信 | 利用一系列贸易保护条款强制要求日本电信行业对外开放 | 移除贸易壁垒 | 日本移除了电信行业的贸易壁垒,并系统性开放了全行业市场 | |
金融 | “广场协议”,干预外汇市场,压迫日元升值 | 日元升值,全面“贸易战” | 日本地产泡沫,企业外迁,“失去的二十年” |
——摘编自杜婷婷《美日贸易摩擦的历史回顾及经验教训》
根据上述材料,自拟论题,以“美方视角”或“日方视角”对发生在美日间的贸易冲突加以阐述。(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3.单选题- (共8题)
6.
公元2世纪,罗马法学家萨杜尔尼奴斯把犯罪分为四大类:行动、言论、文字、会商(同犯),并将其进一步解析为动机、身份、地点、时间、性质、数量和结果等要素。这样,通常受过训练的法学家即可通过运用这两个层次11个要素透彻地解剖一个犯罪现象。据此可知
A.人性本恶是西方立法依据 |
B.司法定罪依赖法学家解释 |
C.罗马法法理蕴含理性精神 |
D.罗马公民法注重司法程序 |
7.
1938年11月,日本在《政府声明》中称:“帝国所希望于中国的,就是分担这种建设东亚新秩序的责任,如果国民政府抛弃以前的一贯政策,参加新秩序建设,我方并不予以拒绝。”这表明当时日本
A.政治诱降分化中国的抗日力量 |
B.放弃了针对国民政府的军事进攻 |
C.积极寻求和解以缓解战争压力 |
D.开始意识到中共军事力量的强大 |
8.
1867年英国汇丰银行上海分行开始发行纸币,至1874年纸币发行量增至220万元,并流通于东南沿海一带。19世纪80年代末,上海本地人宁愿要汇丰银行的钞票,也不愿要本国钱庄的票子。据此可知,外国银行在中国发行纸币
A.逐渐控制了经济命脉 |
B.促进了近代金融业转型 |
C.压制民族工业的成长 |
D.冲击了传统的金融秩序 |
9.
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经常以美国视角描述中国。以如图片可以反映出新时期中国

1984:中国的新面孔 2003:中国的泡沫 2007:钉子户 2017:中国赢了(喝可乐的人)

1984:中国的新面孔 2003:中国的泡沫 2007:钉子户 2017:中国赢了(喝可乐的人)
A.发展中机遇与挑战并存 |
B.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
C.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D.始终受到西方媒体的质疑 |
10.
由于对二战期间纳粹分子实行的种族主义暴行记忆犹新,战后初期,法国的各界舆论主流是要平等对待外来劳工,使其较好的融入法国社会。但20世纪60年代之后,随着北非家庭类移民日渐上升,法国人“惊诧地”发现,“我们要的是工人,可男女老少全来了”。据此可知,当时法国
A.国家干预经济弊端凸现 |
B.种族歧视观念根深蒂固 |
C.经济进入“滞胀”阶段 |
D.福利国家政策面临压力 |
11.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对外往往以“10+N”的方式来协调同其他国家的关系,如“东盟10+3(中日韩)”、“东盟10+6(中日韩澳新印)”等模式,并承诺将在2022年建立东盟共同体。由此可知东盟
A.政治上与欧盟相比更具有主权让渡性 |
B.协调地区关系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 |
C.肩负建立环太平洋自由贸易区的使命 |
D.推动了亚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
12.
下表为1601—1875年英国人口粗出生率、粗死亡率的统计表
下列选项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时期 | 粗出生率 | 粗死亡率 | 时期 | 粗出生率 | 粗死亡率 |
1601—1625 | 32.72 | 24.82 | 1751—1775 | 34.24 | 27.26 |
1626—1650 | 31.46 | 26.22 | 1776—1800 | 35.56 | 26.46 |
1651—1675 | 28.58 | 28.36 | 1801—1825 | 40.18 | 25.38 |
1676—1700 | 31.22 | 30.28 | 1826—1850 | 36.04 | 22.54 |
1701—1725 | 31.74 | 27.86 | 1851—1875 | 35.82 | 22.22 |
1726—1750 | 33.74 | 30.50 | | | |
下列选项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A.17世纪粗死亡率上升是因为英国频繁发动殖民战争 |
B.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粗出生率提高缘于工业革命推动 |
C.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粗死亡率下降得益于社会的进步 |
D.19世纪粗出生率下降表明英国人口总量呈下降趋势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