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6题)
材料一 “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共调随乡土产绫绢施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施者锦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凡丁户皆有优复蠲免之制(诸皇采籍属宗飞者,及诸亲王茹以上父祖兄弟子孙及诸色杂有职掌人)……悉免课役。”
——《大唐六典》
材料二 “总抚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岁之役,官为佥(全部)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颧办派办、京库、发需与留存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征银,折办与官,……盖均徭,里甲与两税为一,小民得无忧,而事亦易集,立法颇为单便。
——《明史·食货志》
材料三 “雍正初,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角,输纳征解,统谓之地丁。先是康熙季年,四川广东诸省已有行之者。至是准直隶巡抚李维钧请,将丁银随地起征,每地赋一两摊入丁银二钱二厘。……自后丁徭与地赋合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徭役矣。”
——《清史稿·食货志》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该税制的特点?
(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所,反映的税制内容有何异同?
材料一 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以及把政治策略建立在可“销售”的东西之上,这就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对于种种慎重的判断、艰难的决定、令人不悦的选择,以及使人难堪的事实,人民一定会尽力回避。民主使智慧边际化。……
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那些我们现在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研究哲学,使政治权力与哲学理智结合起来,而把那些现在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或者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碌碌无为之辈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得到安宁,全人类也不能免于灾雄。
——《柏拉图全集》
材料二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然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有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摘选自《人民日报》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柏拉图对古希腊民主制的看法及他认为克服这些缺陷的有效手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中西方的差异,分析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从西方移植来的制度在中国无法成长的原因?
(3)据材料三学者的感慨中你可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 宋廷对于在任官员的考核,被称之为“考课”或“课绩”,原则上是对于官员品德操守及才干绩效的综合评定。这种考核既是对官员业绩的检查与督励,也是朝廷多方获取信息的途径之一。在考课令文中,对于“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地位,“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构成为“四善”。在考核各级官吏时,基本实行“三等考第”之制来评价官员任内表现,以特行升黜。宋廷要求在申报课绩时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地方官员要逐年申报任内业绩。宋代考课法实施中,“官给历纸,验考批书”。“历纸”即官员功过的明细登录单,“批书”即由负责部门核验填报的内容,是课绩定等的主要依据之一。课绩制度在其施行过程中,日渐发展起程式化的倾向。课绩定等通常是根据职务高低要冗等既定因素而非实际表现,对绝大多数官员书以固定的“常考”。能力、绩效互异,考第却无不同。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概括宋朝考课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朝的考课制度。
材料一1955年,美国政府在越南南方扶植了坚持反共的吴庭艳政权。1963年8月4日晚,林登·约翰逊总统对美国人民发表电视讲话,他声称,由于北越鱼雷艇无端袭击美国军舰,美国政府决定轰炸北越。他说:“对于目前的事态,我们的反应是有限的和适度的,……我们仍然不寻求更大规模的战争……今天晚上,当我向你们宣布此事时,那个反应已经做出。在这次敌对行动中北越所使用的补给设施和鱼雷艇正在受到攻击。”1963年底,约翰逊在一次会议上说,吴庭艳没能阻止“红色浪潮”的蔓延,越南的形势完全有可能掌控在胡志明手上,这种状况“极不令人满意”,“必须有所改观”。
材料二随着越南战争的升级,美国经济日益陷于困境,越战的失败成为美国世界霸权地位衰落的重要标志之一。到1968年,反战示威游行已遍及全国各地。8月,芝加哥的示威者和警察发生大规模冲突,造成流血事件。在尼克松1969年就任总统时,华盛顿上万名群众高举着“尼克松是头号战犯”、“尼克松是亿万富翁的工具”等标语牌走上街头举行大示威。整个20世纪70年代,美国转为战略守势,而苏联则处于战略攻势地位。亨利·基辛格说:“越南战争也许是一场悲剧,美国根本不应该闯进去。”乔治·麦戈文认为:“印度支那战争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军事、政治、经济和道义错误。”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介入越南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战争对美国及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今菲律宾)。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目靓彼地,土产朱薯被野、生熟可茹,询之夷人,咸称薯有六益八利,功同五谷,乃伊国之宝,民生所赖……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坚硬不肥沃)之地遍行栽播。
——摘编自(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
材料二:清代中期,百姓在福清、福州等地建立报功祠、“先薯亭”,以纪念陈振龙引进甘薯和金学曾推广种植之功绩。——摘编自《福州市政府志》
(1)根据材斜,说明甘薯在我国得到迅速传播的原因。(2)根据村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陈振龙引种推广甘薯的意义。
材料一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晋·《三国志》
材料二 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被服轻绡,身自佩小鞶囊,以盛手巾细物,时或冠帢帽以见宾客。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其轻易如此。
——吴国·《曹瞒传》
材料三 在宋代之前,曹操在人们的心中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宋代以后,曹操的形象却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曹操成了阴险狡诈的权术家、大奸臣。
——《文汇报》2009年
问题:(1)材料一与材料二对曹操的态度有何不同?你怎样看待这两则材料的史料价值?请说明理由。
(2)宋代以后导致曹操形象却出现颠覆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单选题- (共12题)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
C.废除君主立宪制 |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
A.甲午战争爆发 | B.中华民国建立 |
C.抗日战争爆发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A.“国体”内涵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
B.历史学家对“国体”的解读前后矛盾 |
C.“国体”的内涵因政权更替而发生变化 |
D.《清实录》中“国体”内涵与国际接轨 |

A.清政府肆意压制革命舆论 |
B.新闻媒体面临恶劣的环境 |
C.报刊有效发挥着政治监督作用 |
D.革命派开始利用报刊启发民智 |
A.居民市场意识较强 | B.经济封闭性被打破 |
C.农业主体地位动摇 | D.区域性贸易的发展 |
A.运用法律手段,抑制商业发展 |
B.加强经济控制,巩固中央集权 |
C.重视制度建设,规范手工生产 |
D.统一生产标准,实现政府垄断 |
A.北方地区局势持续动荡 |
B.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
C.海路漕运其有明显优势 |
D.政治中心的变迁影响运河漕运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
行业 | 企业名称 | 经营者 |
面粉、棉纱 | 茂新、福新、申新等公司 |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
酿酒 | 张裕酿酒公司 | 张振勋 |
火柴 | 鸿生火柴无限公司 | 刘鸿生 |
卷烟 |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 简照南、简玉阶兄弟 |
化工 | 永利化学公司 | 范旭东 |
A.轻工业发展较快 | B.地区分布失衡 |
C.重工业发展较慢 | D.工业结构比例失调 |
A.官吏行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 |
B.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
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
D.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
A.中医曾长期领先欧洲医学 |
B.中医对发现阿司匹林具有重要启发作用 |
C.传统医学具有经验性特征 |
D.近代医学重视通过定性研究而深入本质 |
A.借用传统文化,以达经世之目的 |
B.注重考据考证,以恢复儒学权威 |
C.借今古文之争,以重塑孔子形象 |
D.注重材料取舍.以西学论证中学 |
3.选择题- (共2题)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6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