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1.
选出下列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 ( )
A.今年十一假期,来东台黄海森林公园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
B.小时候每次到外婆家,茅屋村舍被翠竹绿水围绕着,清静而幽雅,总觉得那就是世外桃源。 |
C.在文明卫生城市创建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找准着力点,软硬兼施,内外兼修,使我们的城市既有颜值担当,更有内涵气质。 |
D.清明时节,烟雨迷茫,杏花掩映,我们可以和多情的花草在一起,无需青箬笠,无需绿蓑衣,就这样栉风沐雨,尽情享受这份优雅与闲适。 |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党旗、国旗、军旗的庄严引领下,尽显威武雄壮,朱日和阅兵场,铺展开一幅气壮山河的强军宏图。 |
B.10月31日,十九大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北京乘专机来到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 |
C..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将于11月8日乘坐“雪龙”号,奔赴南极执行科学考察。 |
D..“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及其团队培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超优千号)”又创亩产纪录,试验田内亩产大约1149公斤左右。 |
3.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低龄化
②但是互联网时代,汉字却陷入有声无形的窘境
③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
④专家学者认为:汉字对智力的开发有巨大作用;认识的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
⑤其兼备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任何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的
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
①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低龄化
②但是互联网时代,汉字却陷入有声无形的窘境
③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
④专家学者认为:汉字对智力的开发有巨大作用;认识的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
⑤其兼备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任何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的
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
A.③⑥①⑤④② | B.③⑤④②⑥① | C.⑥①②③④⑤ | D.⑥②①④③⑤ |
2.诗歌鉴赏- (共1题)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①?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②,坐断东南战未休③。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④。
【注】①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②兜鍪(móu):头盔,代指士兵。③指孙权统治东吴,坚持抗战,不向曹军低头和屈服。④曹操赞扬孙权的话。
(1)词的上阕部分交代词人观景的地点是_______,写景句“不尽长江滚滚流”包含着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2)联系辛弃疾的生活经历可知全词包含着______________的强烈感情;简要分析本词与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①?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②,坐断东南战未休③。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④。
【注】①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②兜鍪(móu):头盔,代指士兵。③指孙权统治东吴,坚持抗战,不向曹军低头和屈服。④曹操赞扬孙权的话。
(1)词的上阕部分交代词人观景的地点是_______,写景句“不尽长江滚滚流”包含着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2)联系辛弃疾的生活经历可知全词包含着______________的强烈感情;简要分析本词与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代文阅读- (共2题)
5.
海棠花
季羡林
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花,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
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记得有一个晚上同几个同伴在家南边一个高崖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点儿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终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北京是古老的都城,尽有许多机会可以作赏花的韵事,但是自己却很少有这福气。我只到中山公园去看过芍药,到颐和园去看过一次木兰。此外,就是同一个老朋友在大毒日头下面跑过许多条窄窄的灰土街道到崇效寺去看过一次牡丹;又因为去得太晚了,只看到满地残英。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短到几乎没有。最初还是残冬,可是接连吹上几天大风,再一看树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天气陡然暖了起来,已经是夏天了。
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结在海棠树下檐边中间的蜘蛛网,借了星星的微光,把影子投在天幕上。一切都是这样静。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来的时候,往往听到海棠叶子窸窸窣窣地直响,知道外面下雨了。
似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六年前的秋天,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成淡黄的时候,我离开故乡,来到了德国。一转眼,在这个小城里,就住了这么久。我们天天在过日子,却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的。以前在一篇什么文章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当时颇有同感,觉得自己也应立刻从即时起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再一回想,仍然是有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到了德国,更是如此。我本来是下定了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所以每天除了钻书本以外,很少想到别的事情。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而且祖国又时来入梦,使我这万里外的游子心情不能平静。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不知道怎样一来,一下子就过了六年。
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春天,这里花之多,就让我吃惊。家家园子里都挤满了花,五颜六色,锦似的一片。但是我却似乎一直没注意到这里也有海棠花。原因是,我最初只看到满眼繁花。多半是叫不出名字。“看花苦为译秦名”,我也就不译了。因而也就不分什么花什么花,只是眼花缭乱而已。
但是,真像一个奇迹似的,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园子里看到盛开的海棠花。我的心一动。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来似的,蓦地发现,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了六年了。乡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
在这捶尽的五月天,当心里填满了忧愁的时候,有这么一团十分浓烈的乡思压在心头,令人感到痛苦。同时我却又爱惜这一点乡思,欣赏这一点乡思。她使我想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填满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是多么想看到它呀!把祖国召唤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这海棠花,我应该感激它才是。
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它依然同早晨一样,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它似乎一点也不理会我的心情。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
1941年5月29日 德国哥廷根
(选自《季羡林散文集》,京华出版社2010年出版)
【小题1】认真阅读全文,想一想贯穿全文的双重线索(明线,暗线)各是什么?
【小题2】第一段中“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花,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3】文中最后一句“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同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小题4】简要概括全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色(至少写出两点)?
【小题5】海棠花有名,是众多诗人墨客笔下的佼佼者。苏轼有诗日“只恐夜深花藤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南宋陆游亦有诗云:“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这小小的海棠花承载了无数古今人士的喜与悲,那么本文中的海棠花又为我们呈现了怎样的季羡林呢?谈谈你的理解。(100字以内)
季羡林
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花,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
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记得有一个晚上同几个同伴在家南边一个高崖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点儿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终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北京是古老的都城,尽有许多机会可以作赏花的韵事,但是自己却很少有这福气。我只到中山公园去看过芍药,到颐和园去看过一次木兰。此外,就是同一个老朋友在大毒日头下面跑过许多条窄窄的灰土街道到崇效寺去看过一次牡丹;又因为去得太晚了,只看到满地残英。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短到几乎没有。最初还是残冬,可是接连吹上几天大风,再一看树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天气陡然暖了起来,已经是夏天了。
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结在海棠树下檐边中间的蜘蛛网,借了星星的微光,把影子投在天幕上。一切都是这样静。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来的时候,往往听到海棠叶子窸窸窣窣地直响,知道外面下雨了。
似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六年前的秋天,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成淡黄的时候,我离开故乡,来到了德国。一转眼,在这个小城里,就住了这么久。我们天天在过日子,却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的。以前在一篇什么文章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当时颇有同感,觉得自己也应立刻从即时起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再一回想,仍然是有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到了德国,更是如此。我本来是下定了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所以每天除了钻书本以外,很少想到别的事情。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而且祖国又时来入梦,使我这万里外的游子心情不能平静。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不知道怎样一来,一下子就过了六年。
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春天,这里花之多,就让我吃惊。家家园子里都挤满了花,五颜六色,锦似的一片。但是我却似乎一直没注意到这里也有海棠花。原因是,我最初只看到满眼繁花。多半是叫不出名字。“看花苦为译秦名”,我也就不译了。因而也就不分什么花什么花,只是眼花缭乱而已。
但是,真像一个奇迹似的,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园子里看到盛开的海棠花。我的心一动。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来似的,蓦地发现,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了六年了。乡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
在这捶尽的五月天,当心里填满了忧愁的时候,有这么一团十分浓烈的乡思压在心头,令人感到痛苦。同时我却又爱惜这一点乡思,欣赏这一点乡思。她使我想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填满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是多么想看到它呀!把祖国召唤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这海棠花,我应该感激它才是。
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它依然同早晨一样,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它似乎一点也不理会我的心情。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
1941年5月29日 德国哥廷根
(选自《季羡林散文集》,京华出版社2010年出版)
【小题1】认真阅读全文,想一想贯穿全文的双重线索(明线,暗线)各是什么?
【小题2】第一段中“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花,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3】文中最后一句“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同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小题4】简要概括全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色(至少写出两点)?
【小题5】海棠花有名,是众多诗人墨客笔下的佼佼者。苏轼有诗日“只恐夜深花藤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南宋陆游亦有诗云:“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这小小的海棠花承载了无数古今人士的喜与悲,那么本文中的海棠花又为我们呈现了怎样的季羡林呢?谈谈你的理解。(100字以内)
6.
在人生中矗立起意义的灯塔
李洪兴
(1)诗人说,“我看着一个人,看着一种命运,这个人和他的命运让我深深地爱”。有一种人生,的确让人感受到沉甸甸的分量:101岁开国少将张玉华离世,人们记住了他在“9·3”阅兵时标准的军礼,更感念于他用自己一生的战斗,矗立起的那座精神灯塔。
(2)“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可捐献有移植价值的生理器官”“凡是公家的一律如数退还”……早在2001年,老将军就写好了两页纸的“后事留言”,直白朴素却字字可为世范。有人总结老将军的一生,除了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爱党信党的忠诚、勤俭乐观的生活、博施济众的捐赠,都令人动容。这是一幅画像,人们从中看到了一个圣洁的灵魂,听到了如此坚定的告诫:以身许国的奋斗更精彩,以心许民的人生更高贵。
(3)一个人的价值,是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源于内心深处的选择,也源于人生历练的滋养。老将军说,“我有三个妈妈,生我的母亲,养育我的人民,培养我的党。”从母亲那里得到生命,从人民那里收获成长,从党那里厚植信仰,他坚守初心的一生,对于我们来说,正可为精神的灯塔。当我们感叹精神空虚、方向迷失之时,当我们为诱惑所扰、为利益所乱时,想想该坚信什么、坚守什么,该拒绝什么、防范什么,才能回答好关于人生意义的命题。
(4)感谢张玉华老将军一样的先锋楷模们,他们为这个时代矗立起精神丰碑,为这个社会夯实了价值地基。不由得想起了老将军甘祖昌和老阿姨龚全珍,他们一直为家乡默默地做“一点点事”,“在世一天,就要为党员争光”;又想起塞罕坝林场11年坚守望火楼的夫妻,当问及“条件这么苦,为啥还要在这里”,他们只是说“总要有人干”。就是这样简单而朴素的想法,没有求名逐利、更多恬淡心安,却更好地诠释了何为伟大、何为光荣:那不只是一瞬间的惊天动地,而且还在于每一天的初心不变。
(5)前不久,陪朋友参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走到“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家”展示墙前,看着科学家们的头像和名字,朋友不由地念了出来,说“很多人都不认识,也没听过”。是的,23位元勋科学家,人们知道钱学森、邓稼先和朱光亚,却未必听说过钱骥、姚桐斌和彭桓武等。时至今日,重新翻开他们的每一页人生,细细品读上面的每个字、每个选择、每个瞬间,肃然起敬的同时,更为感喟他们超越了一己小我的人生。从老将军到这些元勋科学家,他们的名字里有着人生的答案,他们的行动中标注着价值的坐标,他们的灵魂中刻写着精神的高度。
(6)哲人有言,“人最终关切的是自己的存在及其意义”。坚守梦想、追寻光荣,让自己的生命与更远的远方、更多的人们相连,也能让普通人的“平凡之路”通往意义的世界。若有科学梦,不妨像“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20多年只做了这一件事”;若想鹰击长空,学学李中华,就算惊心动魄也要勇攀高峰;若要为官一任,学学黄大发,在绝壁中也开凿希望的水渠……为自己、为人们、为社会共筑一个让生命有所托、让灵魂能栖息、让精神可穿越的家园,或许才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人应有的价值追求。
(7)时间变换,意义永恒。我们在朋友圈为张玉华点燃蜡烛,是追思与不舍,更应有激励与力量。用行动追寻价值,向着意义的灯塔起航,我们一定能书写下不负人生的答卷。
(选自2017年09月18日《 人民日报 》)
【小题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小题2】选文第(2)段中“这是一幅画像”,“这”指代的内容:
【小题3】简析选文第(3)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小题4】结合上下文,给选文第(6)段划线句子的省略号处再补写一个句子。
李洪兴
(1)诗人说,“我看着一个人,看着一种命运,这个人和他的命运让我深深地爱”。有一种人生,的确让人感受到沉甸甸的分量:101岁开国少将张玉华离世,人们记住了他在“9·3”阅兵时标准的军礼,更感念于他用自己一生的战斗,矗立起的那座精神灯塔。
(2)“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可捐献有移植价值的生理器官”“凡是公家的一律如数退还”……早在2001年,老将军就写好了两页纸的“后事留言”,直白朴素却字字可为世范。有人总结老将军的一生,除了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爱党信党的忠诚、勤俭乐观的生活、博施济众的捐赠,都令人动容。这是一幅画像,人们从中看到了一个圣洁的灵魂,听到了如此坚定的告诫:以身许国的奋斗更精彩,以心许民的人生更高贵。
(3)一个人的价值,是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源于内心深处的选择,也源于人生历练的滋养。老将军说,“我有三个妈妈,生我的母亲,养育我的人民,培养我的党。”从母亲那里得到生命,从人民那里收获成长,从党那里厚植信仰,他坚守初心的一生,对于我们来说,正可为精神的灯塔。当我们感叹精神空虚、方向迷失之时,当我们为诱惑所扰、为利益所乱时,想想该坚信什么、坚守什么,该拒绝什么、防范什么,才能回答好关于人生意义的命题。
(4)感谢张玉华老将军一样的先锋楷模们,他们为这个时代矗立起精神丰碑,为这个社会夯实了价值地基。不由得想起了老将军甘祖昌和老阿姨龚全珍,他们一直为家乡默默地做“一点点事”,“在世一天,就要为党员争光”;又想起塞罕坝林场11年坚守望火楼的夫妻,当问及“条件这么苦,为啥还要在这里”,他们只是说“总要有人干”。就是这样简单而朴素的想法,没有求名逐利、更多恬淡心安,却更好地诠释了何为伟大、何为光荣:那不只是一瞬间的惊天动地,而且还在于每一天的初心不变。
(5)前不久,陪朋友参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走到“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家”展示墙前,看着科学家们的头像和名字,朋友不由地念了出来,说“很多人都不认识,也没听过”。是的,23位元勋科学家,人们知道钱学森、邓稼先和朱光亚,却未必听说过钱骥、姚桐斌和彭桓武等。时至今日,重新翻开他们的每一页人生,细细品读上面的每个字、每个选择、每个瞬间,肃然起敬的同时,更为感喟他们超越了一己小我的人生。从老将军到这些元勋科学家,他们的名字里有着人生的答案,他们的行动中标注着价值的坐标,他们的灵魂中刻写着精神的高度。
(6)哲人有言,“人最终关切的是自己的存在及其意义”。坚守梦想、追寻光荣,让自己的生命与更远的远方、更多的人们相连,也能让普通人的“平凡之路”通往意义的世界。若有科学梦,不妨像“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20多年只做了这一件事”;若想鹰击长空,学学李中华,就算惊心动魄也要勇攀高峰;若要为官一任,学学黄大发,在绝壁中也开凿希望的水渠……为自己、为人们、为社会共筑一个让生命有所托、让灵魂能栖息、让精神可穿越的家园,或许才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人应有的价值追求。
(7)时间变换,意义永恒。我们在朋友圈为张玉华点燃蜡烛,是追思与不舍,更应有激励与力量。用行动追寻价值,向着意义的灯塔起航,我们一定能书写下不负人生的答卷。
(选自2017年09月18日《 人民日报 》)
【小题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小题2】选文第(2)段中“这是一幅画像”,“这”指代的内容:
【小题3】简析选文第(3)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小题4】结合上下文,给选文第(6)段划线句子的省略号处再补写一个句子。
4.综合性学习- (共1题)
7.
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了“气象物候”专题学习活动,你一直参与其中:
(1)(诗海撷趣)晓文同学从《经典诵读》上抄录了王安石《梅花》中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请简要说说这两句蕴含的物候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化探究)“雨水”“白露”“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三个时节。请仿照示例,从“白露”“霜降”中任选一个加以描述。
示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水时节,降雨开始,雨量增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妙语评析)央视天气预报主播概说天气状况时,这样描述:“在刚刚过去的一周里,阳光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这句话妙在何处?请作简要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开展了“气象物候”专题学习活动,你一直参与其中:
(1)(诗海撷趣)晓文同学从《经典诵读》上抄录了王安石《梅花》中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请简要说说这两句蕴含的物候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化探究)“雨水”“白露”“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三个时节。请仿照示例,从“白露”“霜降”中任选一个加以描述。
示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水时节,降雨开始,雨量增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妙语评析)央视天气预报主播概说天气状况时,这样描述:“在刚刚过去的一周里,阳光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这句话妙在何处?请作简要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文- (共1题)
8.
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里,小小鸭蛋背后,生活的滋味让人回想;季羡林的《海棠花》中,小小海棠花上,思乡爱国情怀让人感叹;李洪兴的《在人生中矗立起意义的灯塔》里,小小的标准军礼中,老将军对人生的执著令人动容……生活中,“小”无处不在:小人物,小物件,小细节,小感受……对于这些“小”,有人忽略,有人在意;有人觉得平淡,有人看见深刻;有人认为应舍“小”求“大”,有人坚持安于“小”,做好“小”……
请以“小小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2)诗歌除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请以“小小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2)诗歌除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6.- (共1题)
9.
⑴渔人甚异之(______)
⑵豁然开朗(_____)
⑶游金之明日游焦(______)
⑷固幽僻藏胜(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焦有田可稻麦,山根多巨奇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甲)(乙)两文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分别流露作者怎样的情感?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陶渊明 《桃花源记》)
(乙)游金之明日游焦。焦山去金山下流十五里。是日风大逆,舟人扬帆就风,横折而下,倍直道六七,乃抵山。其半有关侯祠,饭焉。去祠左折,上登佳处亭 ,榴花甚吐,童子折一枝,佐饮。见山下江船乱流,僧曰:“渔鲥鱼者,斤可十八钱,买而及釜,犹鱍鱍生动也。”右折而上,至吸江亭,则亭对金山而高倍,留云山亦大于金。金山峻绝,当津渡要冲者易;焦有田可稻麦,山根多巨奇石,如乱兽卧草中,草树四垂,如衣女萝衣者,固幽僻藏胜。
(选自王叔承 《游金焦两山记》)
(注)①当津渡要冲者易:面对渡口要道却是平坦的。②女萝:地衣类植物。
【小题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⑴渔人甚异之(______)
⑵豁然开朗(_____)
⑶游金之明日游焦(______)
⑷固幽僻藏胜(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坡植牡丹、芍药 |
B.屋舍俨然 并怡然自乐 |
C.焦山去金山下流十五里 去祠左折 |
D.是日风大逆 是以谓之“文”也 |
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焦有田可稻麦,山根多巨奇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甲)(乙)两文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分别流露作者怎样的情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