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建国之初,中国就是美国原子弹讹诈、威胁的目标……1957年10月15日,中苏导弹谈判协议在莫斯科签署。1960年7月,苏联政府宣布撤走全部在华专家,并且带走了所有重要图纸资料,同时停止原定设备材料的供应。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那场“左”的冒进和自然灾害同时肆虐而造成的饥馑,蔓延全国。刚刚起步的核导弹事业,笼罩在重重阴影中。不幸和挫折接踵而来……不仅建设物资供应困难,就连人们正常的生活供应都难以为继,有的导弹部队存粮已经告罄……
中央加强原子能工业的英明决策,极大地调动了核工业战线广大科技人员和职工的积极性,激励着他们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奋力拼搏。作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工程代号“596”,源于苏联来信绝援的日子:1959年6月,成为我国自力更生的内在动力。
——张弛《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诞生始末》
材料二这是一次让中国人挺直腰杆的爆炸,这也是一次符合中国国际地位的爆炸,这也是一次更好促使核平衡的爆炸。尤为值得称道的是,中国政府宣布绝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是第一个有核国作出如此承诺,也是迄今为止的唯一一个。中国跨过核门槛,从此不再屈从别人的“船坚炮利”,一个多世纪以来的被压抑的民族自尊,也随之释放。
——《1964年最具影响力的事件》
材料三1966年10月,两弹结合试验成功后,聂荣臻元帅亲临马兰视察,看望了基地广大官兵。他在讲话中指出:“爆炸原子弹,它所产生的巨大威力来自不知强大多少倍的精神原子弹,这个伟大的力量正在引起强大的连锁反应,强烈地震动着世界。”
——马国惠少将《浅谈“马兰精神”》
(1)依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研制原子弹的背景。(不准摘抄材料原文)
(2)综合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的影响。
材料一在建国之初,中国就是美国原子弹讹诈、威胁的目标……1957年10月15日,中苏导弹谈判协议在莫斯科签署。1960年7月,苏联政府宣布撤走全部在华专家,并且带走了所有重要图纸资料,同时停止原定设备材料的供应。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那场“左”的冒进和自然灾害同时肆虐而造成的饥馑,蔓延全国。刚刚起步的核导弹事业,笼罩在重重阴影中。不幸和挫折接踵而来……不仅建设物资供应困难,就连人们正常的生活供应都难以为继,有的导弹部队存粮已经告罄……
中央加强原子能工业的英明决策,极大地调动了核工业战线广大科技人员和职工的积极性,激励着他们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奋力拼搏。作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工程代号“596”,源于苏联来信绝援的日子:1959年6月,成为我国自力更生的内在动力。
——张弛《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诞生始末》
材料二这是一次让中国人挺直腰杆的爆炸,这也是一次符合中国国际地位的爆炸,这也是一次更好促使核平衡的爆炸。尤为值得称道的是,中国政府宣布绝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是第一个有核国作出如此承诺,也是迄今为止的唯一一个。中国跨过核门槛,从此不再屈从别人的“船坚炮利”,一个多世纪以来的被压抑的民族自尊,也随之释放。
——《1964年最具影响力的事件》
材料三1966年10月,两弹结合试验成功后,聂荣臻元帅亲临马兰视察,看望了基地广大官兵。他在讲话中指出:“爆炸原子弹,它所产生的巨大威力来自不知强大多少倍的精神原子弹,这个伟大的力量正在引起强大的连锁反应,强烈地震动着世界。”
——马国惠少将《浅谈“马兰精神”》
(1)依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研制原子弹的背景。(不准摘抄材料原文)
(2)综合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的影响。
2.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光武(帝)建国伊始即以黄老无为作为治国思想,“解王莽之繁密,还汉世之轻法”,致力于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光武深知真正与民休息,就必须把国家的战争体制转向经济建设体制。《后汉书·光武纪下》曰:“初,帝在兵间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
材料二 光武以“柔”为主的边防政策的实施,既保证了政权的稳定与安全,又大大减少了对外战争,从而使东汉精兵简政、休养生息获得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汉书·刑法志》称:“自建武、永平,民亦新免兵革之祸,人有乐生之虑,与高、惠之间同。”“光武中兴”其实与光武的边防政策密不可分。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光武帝进行改革的意义。
材料一 (汉)光武(帝)建国伊始即以黄老无为作为治国思想,“解王莽之繁密,还汉世之轻法”,致力于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光武深知真正与民休息,就必须把国家的战争体制转向经济建设体制。《后汉书·光武纪下》曰:“初,帝在兵间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
材料二 光武以“柔”为主的边防政策的实施,既保证了政权的稳定与安全,又大大减少了对外战争,从而使东汉精兵简政、休养生息获得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汉书·刑法志》称:“自建武、永平,民亦新免兵革之祸,人有乐生之虑,与高、惠之间同。”“光武中兴”其实与光武的边防政策密不可分。
——以上材料均摘自《东汉初期军制改革与其边防政策》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光武帝在建国初期进行改革所采取的措施。(不准摘抄材料原文)(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光武帝进行改革的意义。
2.单选题- (共26题)
4.
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谈到:“任何一种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改变老一套办法,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下列能体现上述思想的著作是:
A.《天下郡国利病书》 |
B.《天演论》 |
C.《孔子改制考》 |
D.《文学革命论》 |
5.
1964年,中国的一项科技成果问世以后,国际媒体评论说:“今天的试验是对赫鲁晓夫的继承人的一次及时的提醒,即提醒他们中国已决心通过它自己的力量在一切领域获得发展。”对此陈毅元帅也说:“我这个外交部长腰杆硬了,气顺了。”这一科技成果是( )
A.国产第一辆汽车下线 |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C.第一颗人造卫星升天 | D.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
6.
“双百”方针是指
A.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 |
B.在全国办好100所大学,建10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
C.在全国重点帮助100个特困生,建100所希望学校 |
D.文艺上“百花齐放”,科技上“百家争鸣” |
8.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维新变法 |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
C.宣传科学救国 |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
9.
王安石变法中“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有
①这是利用封建权力干预经济
②它限制大商人控制操纵市场
③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
④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
①这是利用封建权力干预经济
②它限制大商人控制操纵市场
③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
④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0.
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学问和品行者,可以不经科举考试直接出任官职。这说明他
A.看到了科举制的弊端 |
B.反映了私人办学的发展 |
C.产生了反对科举制的思想 |
D.认为地方教育大有提高 |
13.
梭伦改革的积极作用有
①从根本上解决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②大大促进了雅典农工商业的发展
③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④解除了雅典平民沦为奴隶的威胁
①从根本上解决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②大大促进了雅典农工商业的发展
③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④解除了雅典平民沦为奴隶的威胁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①②③ |
18.
政府颁布法令,废除武士特有的象征身份的发型和佩刀特权,定西式礼服为官员礼服,提倡人们穿西装。西餐馆纷纷开业,以前人们不食用的猪肉、羊肉被端上餐桌,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欧式砖瓦建筑不断兴建,东京银座大街两侧的欧式建筑和瓦斯路灯格外引人注目,成为文明开化的象征。有轨马车、人力车与火车一起,取代了骑马和乘轿子,成为人们新的交通工具。这反映了
①明治政府在西方的影响下采取了一系列向西方学习的措施
②日本从政治到日常生活习惯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③是日本社会进步的表现
④照搬照抄西方应该否定
①明治政府在西方的影响下采取了一系列向西方学习的措施
②日本从政治到日常生活习惯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③是日本社会进步的表现
④照搬照抄西方应该否定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25.
下列与北魏均田制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将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归农民所有 |
B.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
C.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税役 |
D.解决了地主土地兼并、保证农民和政府用地 |
27.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均以失败告终,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触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而遭到强烈的反对 |
B.用人不当,危害百姓 |
C.支持变法的皇帝过世,他们失去了支持 |
D.保守派当政,坚决反对新法 |
28.
1999年12月,在20世纪最后一期的《时代》周刊中,评出了一位“世纪人物”。该刊物称赞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弹和宇宙迷的开启者”“以其伟大的思想和无与伦比的形象独占鳌头”。这位“世纪人物”是
A.爱因斯坦 |
B.哥白尼 |
C.诺贝尔 |
D.爱迪生 |
3.选择题- (共4题)
29.材料一:2010~2014年我国部分经济数据表
注: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由2010年的37.3%提升到目前的51.2%;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01年的39%提升到目前的52.2%。
材料二:A省采取一系列措施,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打造多点支撑的消费增长格局;把创新驱动作为主攻方向,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重点任务,增强现代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的带动作用。
31.
生物体的生长离不开细胞数目增多和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数目增多是通过{#blank#}1{#/blank#}来实现的;细胞体积增大是通过{#blank#}2{#/blank#}来实现的.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6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