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都师范大学附属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437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9

1.诗歌鉴赏(共1题)

1.
阅读《行路难》,完成下列小题。
行路难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小题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借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诗人 的愿望。
【小题2】这首诗中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但在悲愤中也不乏豪迈气概。请你从“愤懑”或“豪迈”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来谈谈你的阅读体验。
【小题3】你读过的其它诗文中,表现诗人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有: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2.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二)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
赵简子出畋,命郑龙射野人,“使毋惊吾鸟。”龙曰:“吾先君晋文公伐卫,不戮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虎狼也。”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愈高者愈惧,人爵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
(选自《金楼子》)
(注)①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晋国正卿;畋(tián):狩猎。②野人:农夫。③晋文公:即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④卫:春秋时的卫国。
【小题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是(   )
A.乃则无法家拂士
B.小大之狱,不能察   欲言,无可进者
C.虎狼也     斯陋室
D.何 木为之者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②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小题3】依据上下文,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甲:《曹刿论战》记录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齐鲁长勺之战,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记叙这次战斗的过程,来刻画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乙:《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文部分记叙邹忌入朝劝谏,体现了邹忌的真知灼见和深谋远虑。描写齐王纳谏和齐国大治是为了从侧面表现邹忌在治国安邦中的作用。
【小题4】同样是给别人提意见,曹刿、邹忌和郑龙的劝谏方式,你喜欢哪一种?请结合原文内容解释。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3.
阅读《龙虎斗》,完成下列小题。
龙虎斗
梁刚
丁晓虎在七宝镇开饭店有些年头了。尽管店的规模不大,但市口很好;菜和点心的花样也多,正宗的本帮特色,比如红烧肉、腌笃鲜、扣三丝、油爆河虾等,正宗的本帮特色。但要说最聚人气的,还是他的招牌点心小笼包,皮薄馅多,一咬一口汤,肉质坚实新鲜。如果选个雅座,一边闲看水阁清流船悠悠,一边享受美味佳肴和老酒。那才一个爽哩!
王兴龙也开了一家酒店,就开在丁晓虎饭店的街对面,但生意远不如丁家。所以丁晓虎特别得意,每每吃饱老酒,就会拉开粗嗓门说:就他的那个破酒店,只能当陪衬!但他没想到,王兴龙正蓄势待发,拜师于南京东路的“大三元”,那是一家远近闻名的大酒店,广帮特色。
那时七宝镇远不如现在那么花样百出,整条街的餐饮特点都差不离,白切羊肉与红烧羊肉之间并无太大的味蕾冲击。但王兴龙来了之后,一切都变了,百年不变的本帮菜点开始受到了冲击。就说小笼包吧。王兴龙做得馅心,不加肉皮冻,而是在肉馅中加入葱末、姜末、盐、花椒粉和香油,搅拌均匀后,再一勺一勺加进鸡汤,搅拌至肉馅把水分全部吃透。一般一碗肉馅,要加一碗鸡汤。想想,同样是一咬一口汤,但咬出来的味道能一样吗?食客们吃了他家的小笼包,便不停地咂嘴,说:鲜得嘞,眉毛也脱落了。
王家酒店渐渐聚集了人气,王兴龙又推出新花样:比如:氽来钟、神树开花和金鸡饼。“氽来钟”就是用半个冬瓜,掏空了芯,然后倒入滚烫的腌笃鲜,半个冬瓜氽在煮沸的水中,宛如水中氽钟。等你把竹笋、咸肉吃完了,那冬瓜就成了另一道菜。那“神树开花”是用香蕉皮做的,其形状有如金菊绽放,具体做法没人知道,但味道极好,还养颜,深受女士欢迎。金鸡饼是广帮传统菜,并非为谁量身定制,只是刚好契合了七宝文化。其主要原料就是用土豆泥做皮,用鸡丁肉丁香菇丁竹笋丁做馅,包好后压扁,放入油锅炸成金黄即可。
这些新品极大冲击了食客的眼球和味蕾。一时,王家酒店的生意兴隆,丁家饭店门前冷落。丁晓虎有点沉不住气了,他开始寻斤头(找岔、挑衅),开始“戳煞爷娘”地骂街。
王兴龙是好脾气,他的嘴角始终洋溢着微笑,他对谁都客客气气。对于骂街他更不可能接招。那差不多就是一种鄙视了,如果再骂,只能自取其辱。
丁晓虎感觉无趣,便想着对应之策。他也学做了“氽来钟”和“金鸡饼”;他把臭豆腐炸得皮脆肉嫩;还在小笼包的肉馅中加了虾仁;把牛腩和牛筋做得极有嚼头。食客就说:丁师傅,你做得菜大有长进啊。丁晓虎嗓门极大地说:那是,我做得是正宗本帮菜!
转眼就到了1937年的10月,初秋的晌午,食客们坐在酒店的雕花窗棂前,已能感受到“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秋景了。但那一刻,天空突然响起了日机掠过的声音,然后就传来了轰隆隆的爆炸声,前后响了四次。之后就传来了哭喊声。彼时,许多百姓丧了命,王兴龙的母亲也在其中。
食客们一声长叹:戳煞娘的小日本,往后再也不得安宁喽!
那以后,不管是丁家饭店,还是王家酒店,生意都一落千丈。中·.
之后的一天,有个叫小田一郎的日本军官走进了王家酒店,他能说一口流利汉语。他把王兴龙叫到跟前,问:你会不会做“龙虎斗“?
王兴龙愣了愣,然后摇头,心想:“龙虎斗”虽是广帮菜,但当地人很少吃野生动物,蛇猫之类更是不碰,偶有吃蛇的,最多来道“龙凤煨”,或叫“龙凤呈祥”只是讨个吉利罢了。但嘴上只是说:原料恐怕不好找,尤其是狸猫。
小田一郎不耐烦地挥挥手,说:这我不管,做不了这道菜,就烧了这店。
王兴龙谦卑地陪着笑说:太君,要不做道“龙凤呈祥”?吉利,味道大大的好。
小田一郎一拍桌子站起来:我不要“龙凤呈祥”,现在是战争,就要“龙虎斗”。中国不是号称“龙的传人”嘛,那大日本的就是虎,我就要“龙虎斗”,虎的,一定能战胜龙!
王兴龙的笑脸突然凝固了,他迟疑了一下说:狸猫确实没,最多弄只家猫。
小田一郎瞪他一眼,用手摸了摸脸说:家猫?,即便是家猫,也能打败蛇!
王兴龙没吱声,只是沉着脸,弯了弯腰,便退了出去。
做“龙虎斗”很吃功夫,蛇和猫都必须经过去腥、剔骨的流程,尤其是猫,要用甘蔗来去腥,还要去掉脊髓以去酸。骨头熬汤做羹,蛇肉猫肉细细切丝,和菌菇一起烹炒,味道鲜美,无与伦比。再加蛇性微凉而猫性微热,一阴一阳谓之道,是真正的大补佳肴。
小田一郎吃得不住点头,哟嘻,大大的美味!然后就拍案唱歌。微醉的表情,满是怀旧,然后就说起他早年随父做生意,到过台湾、福建、广州,所以知道“龙虎斗”,但一直无缘品尝,今天总算如愿以偿。
王兴龙僵硬地微笑着没吭声,然后送来一碟秘制萝卜,说:这个,大大的爽口,能醒酒。
小田一郎夹起一块,放入嘴里,再次喊了一声:哟嘻!
之后,小田一郎便常来,来了就点“龙虎斗”,餐毕,王兴龙照例给他端来一小碟秘制萝卜。于是,王家酒店的生意就格外的好。对面的丁晓虎因此恨得牙痒痒。每天发戆劲,“戳煞爷娘”的骂街。
有一天,突然传来小田一郎的死讯。据说死得蹊跷,什么原因也找不到。
当晚,王兴龙突然敲开了丁晓虎的家门,说:我要走了,这是我记录的一本菜谱,有空看看。记住:蛇和萝卜不能同吃,吃了会中毒,严重时可能会暴毙。
丁晓虎拿着菜谱,呆了半晌,等他回过神来想对王兴龙说声谢谢时。王兴龙早没了踪影。
【小题1】有人说,小田一郎之死出乎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小题2】标题“龙虎斗”内涵丰富,请根据你的理解,写出它的多层含义。
【小题3】这篇文章的人物刻画上有很多值得欣赏的地方,请你就人物形象刻画方法上提出一个你感兴趣的问题,并做出回答。
4.
阅读《匠心之道》,完成下列小题。
匠心之道
刘根生
①一部《战争与和平》,草婴翻译了6年。他一生追求像原著一样的艺术标准,翻译作品始终遵从六道工序:研读原著、译文、读译文、请人朗读、交编审、打磨求“神韵”。连环画泰斗贺友直的作品被称为“把故事画活了”,生前却自称是个“大匠人”,“蜗居”闹市数十年,每日挥毫不止,在中国传统线描中融入西画写实造型方法,将线描艺术推向高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独具匠心,终而造诣精深,成其大器。
②匠心之道,看似无着处,实则有迹可循。有一本叫《匠人精神》的书,这样讲成为一流工匠的“守破离”: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谓之“破”,开创自己新境界谓之“离”。草婴和贺友直的艺术造诣,可说是对此生动的诠释。善于“守破离”,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③守,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当年,法拉第要弟子每天记录实验结果,弟子觉得这事枯燥乏味没意义,不久就走了。后来,法拉第因电磁学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得殊荣,面对一事无成又找上门来的弟子,他说自己不过是把弟子认为没意义的事坚持了10年,在记下数千个“NO”之后,终于写下了一个“YES”。今天,有的研究者缺少坐“十年冷板凳”的决心和毅力,耐不了寂寞,稳不住心神。有的人在立项资助“诱惑”下,频繁转换科研“频道”,甲地优惠到甲地,乙地优惠又跑回乙地。心上长草“守不住”,飘移不定,又如何能把一件事干到极致?(甲),这种坚定的气质和不懈的追求,成就了工匠的辉煌。
④破,意味着在突破和完善中超越。(乙)这是要后人不能止步于临摹,而要学其神韵善突破。一种现象存在已久,学某某而安于做“小某某”或“小小某某”。如同“受过训练的跳蚤”,即使盖板已拿掉,也不会越过原有高度。没有“破”,“守”则成墨守成规,“离”则无从谈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前人技艺再高,也终究有局限性。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扬前人所长而补其短,方能在推陈出新中别开生面。
⑤离,意味着在颠覆成见中寻求新发现。当年,女科学家麦克林托克发现“跳跃基因”。因其“离经叛道”,同行骂她疯了。多年后,其成果才得到承认,她也因此获诺贝尔奖。“破”属于推陈出新,是横向进步;“离”属于颠覆性创新,是纵向进步。历史的高峰永无止境,(丙)。多些颠覆性创新,才会有一个又一个“山外山、峰有峰”。对新发现应先察而勿先骂,宽容“离经叛道”,激励“异想天开”,为颠覆性创新批量出现营造优良土壤。
⑥“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匠心是精雕细刻和精益求精之心,是追求卓越不断超越之心,是破除成见不断创新之心。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
(选自2017年7月2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
①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②“人生很多事急不得,你得等它自熟”
③“不日新者必日退”
【小题2】阅读③—⑤段,简要分析为什么说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
【小题3】阅读文章,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谈谈“匠心之道”给你带来的启示。

4.名著阅读(共1题)

5.
结合《骆驼祥子》中祥子三起三落的具体情节,说说导致祥子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

5.综合性学习(共2题)

6.
班级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各组同学除进行专题研究外,还根据收集整理的材料设计了一些学习任务。请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一)第一组同学向大家推介了“国宝中的文化”。下面是他们选取的材料,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如果国宝会说话》是近期央视正在热播的电视节目。这部由央视纪录频道制作的百集纪录片,每集重点讲述一件文物。这档节目深入挖掘蕴藏在文物背后的深邃历史与精彩故事,将一个个“大国重器”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浓缩在了五分钟的视频里。
红山玉龙:寻龙玦
五千年前的风早已止息,而它还保留着在风中的姿态。五千年前的人类创造了红山文化,那是自然和人类彼此直面的时代。
生命和心灵,以及全无杂念的想象,  ① 。海阔天空中,仿佛万物同源。这样的形态,也与中华多民族大  ② 相呼应。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组成了龙的鳞片,舞动出中华文明的姿态。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标志性符号。
玉龙形象的演变,体现了历代审美风尚的继承和延续。龙的形象,回归到蜷体的玦。这个曲,仿佛婴儿在母体内的形象,成为几乎最古老的器物雏形。这是个体生命被孕育的开始,也是文明被孕育的开始。
(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和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quán  “里”的第五笔是:横    B.juǎn  “里”的第五笔是:竖
C.juǎn  “里”的第五笔是:横    D.quán  “里”的第五笔是:竖
(2)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在双手中传递和表达  ②溶合    B.①在双手中表达和传递  ②融合
C.①在双手中表达和传递  ②溶合    D.①在双手中传递和表达  ②融合
(二)第二组同学向大家介绍了“结绳中的文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结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髓和丰富的文化底蕴。“结”在人类历史之初,文字未发明之前,有着记事的作用。《周易·系辞下》中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目契 (甲) 说明上古时代的人们用绳索打结的办法来记事。“结”的形状、多寡具有约定俗成的内涵,类似法律条文。可以说,“结绳”是文字的前身。
中国结早已超越了原有的实用功能,演变为今天精美别致的装饰品。“结”种类繁多,主色调为大红(乙)耀眼、热烈、喜庆。民间工此事者作“结”,讲究形状上下一致,左右对称,正反相同,首尾可接,一气呵成。其魅力在于“以结言情,取节寓意,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综合体现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不断创新的特征,表达了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
(1)用一句话概括“结绳”的发展演变过程。
(2)在文中(甲)(乙)两处分别填写标点符号,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    B.” 。 、
C.。  ” 、    D.” 。 ,
(三)匾额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它以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第三组同学走进名人故居,向大家介绍了“匾额中的文化”。下边这幅“浩然之气”的匾额,就悬挂于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的文天祥祠。对这幅匾额的欣赏和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墨浓笔畅,笔力遒劲有力。
B.采用楷书书体,浑厚大气。
C.笔走龙蛇,整体潇洒淋漓。
D.四字道出了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气节。
(四)节气是指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第四组同学向大家介绍的是“节气中的文化”。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1)在小组活动中,小明同学为大家展示了一则趣味对联故事。请你帮他分析这幅对联巧在何处。
相传,古时一姓陈的才子,常与一姓李的才子作对互娱。一年清明节,两人路过一湖畔,姓陈的才子吟出上联:“日临 ,清明水底见重阳。”姓李的才子也不甘示弱,脱口对出下联:“风起大寒,霜降屋檐成 。”两人不禁相视一笑。
分析:上联巧嵌“   ①  ”“清明”“重阳”三个节日,下联巧嵌“大寒”“霜降”“   ②  ”三个节气。上联是   ③  ,下联是风霜,景观不同,对比鲜明,可谓构思巧妙,独具匠心。你认为①②③三处填写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端午  ②小雪  ③丽日    B.①中秋  ②大雪  ③丽日
C.①端午  ②大雪  ③水清    D.①中秋  ②小雪  ③水清
(2)清明节的习俗丰富有趣,下面古诗中没有涉及清明节相关习俗的是(   )
A.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B.不效艾叶趋习俗,但祈雄黄话升平。
C.石马当道立,纸鸢鸣半空。
D.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7.
请从下面三则《论语》语录中任选一则,结合《红岩》《三国演义》《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一部书的具体情节,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①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②见义不为,无勇也。    ③德不孤,必有邻。

6.作文(共1题)

8.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写道:“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生活中做任何事,都需经过一个“初极狭”到“豁然开朗”的过程。将“ ,让我豁然开朗”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请以“门”为题目,发挥想象,写一个故事。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2)字数在900字左右。(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