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师大二附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364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2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演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两图说明雅典先后实行什么样的政治体制?
(2)伯利克里对民主政治的理解是什么?能够体现伯利克里这一原则的改革措施有哪些?试加以评价。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的认识。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边远地区的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各国地主阶级的普遍发展壮大及其与旧贵族的对立,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一场更大变革,这种变革,就是各国的变法运动,亦可称法治运动。
——张文喜、刘焕曾《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
材料三

材料四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即位。他任命李悝为相,主持变法。通过这次变法,魏国在战国诸雄中率先强盛起来。
(探究)
(1)结合材料一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的政治原因是什么?
(2)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什么?他的称霸与管仲是否有关?说明理由。
(3)李悝在变法中颁布了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统治法典是什么?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次改革对魏国有何影响?

2.单选题(共26题)

3.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井田制的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的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4.
“爰金”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黄金货币。通过下图能获知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①手工铸造业发达
②商业贸易繁荣
③城市繁华
④社会经济整体水平提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
战国初年,魏文侯即位后,任用李悝为相,推行变法。李悝的变法主张“食有劳而禄有功”,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李悝变法
A.从法律上确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使魏国成为战国时代最强大的诸侯国
C.为新兴地主阶级掌权创造了条件
D.对其他诸侯国的变法起到了促进作用
6.
商鞅变法曾经实施“为户籍相伍”的制度,其目的是①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②强化基层社会的统治③实施公田的收授分配 ④保护宗法贵族利益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7.
之所以说梭伦改革是雅典历史发展的必然,原因是
A.贵族政治已成为雅典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
B.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渐趋激烈
C.雅典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并提出分享政治权利的要求
8.
商鞅变法措施中,触犯、打击旧贵族利益最根本、最直接的措施分别是
A.制定秦律奖励军功
B.重农抑商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废井田,开阡陌
D.废井田,开阡陌奖励军功
9.
“解负令”及其相关法令颁布的结果与影响不包括
A.贵族对土地的兼并未受到制约,继续保持优越的经济地位
B.解除了债务奴隶对平民的威胁
C.平民与贵族一样成为有人身自由和公民权的公民
D.非债务奴隶越来越成为被奴役的对象
10.
公元前594年开始的梭伦改革对雅典开辟了一条通向民主的道路,其积极影响不包括
A.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B.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基础
C.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根本解决,稳定了社会
D.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力,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起了楷模作用
11.
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使秦国走上了封建化道路,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有
①顺应历史潮流
②商鞅不畏权贵,执法如山
③南门徙木确立了百姓对商鞅的信任
④商鞅以法家思想消除变法的思想障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2.
“梭伦实行的这场改革,实质上是雅典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一次重大的阶段性胜利,为日后民主政治发展的先声。”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以财产关系完全代替血缘关系
C.恢复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
D.建立五百人议事会
13.
秦国商鞅变法有其历史局限,下列不是其局限的是
A.轻罪重罚
B.户赋、劳役沉重
C.国情依旧如故
D.旧制度、风俗文化仍在
14.
有诗曰:……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此诗反映的是梭伦改革中的
A.财产等级制度B.财产继承制度
C.司法制度D.“解负令”
15.
静置于美国高等法院东侧大门的三人雕像之一就有梭伦。由此可见其历史影响之深远。公元前594年雅典公民推举其为首席执政官的目的是
A.维护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
B.巩固贵族的既得利益
C.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城邦统一
D.征服其他城邦的需要
16.
在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宗室成员要想进一步加官晋爵,就必须
A.发展商业
B.学习儒家经典
C.多立战功
D.“为田开阡陌封疆”
17.
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提出了强的改革要求。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平民的政治权利
B.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实行激进僭主独裁社会变革
C.工商业奴隶主要求打破贵族的政治专权
D.工商业奴隶主要求维护贵族君主政治
18.
下列对梭伦改革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约
B.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
C.打破了贵族对司法审判权的长期垄断
D.财产等级制度改革使雅典实现了民主政治
19.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这一条法令是商鞅变法中的
A.奖励军功
B.废除“世卿世禄制”
C.连坐制度
D.“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20.
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
①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②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③改革的性质完全相同
④都以法家思想为指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
下列关于秦国二十等爵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它以军功奖赏为中心
B.它按军功大小授予二十个等级的爵位
C.它导致民间私斗盛行
D.它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22.
观察下列古希腊地图,结合当时雅典的社会状况思考,梅加腊夺取萨拉米斯岛后,下列哪个团体对这件事情最为关心
A.贵族
B.平民
C.工商业奴隶主
D.元老院
23.
公元前7世纪,雅典社会动荡不安。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
A.来自其他城邦的威胁加剧
B.内部社会矛盾的激化
C.城邦用严刑峻法维护秩序
D.工商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24.
下列关于“六一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雅典社会的下层平民
B.必须将土地收入的六分之五交给富人
C.租种贵族土地,向贵族交纳租税
D.仍然拥有政治权利和人身自由
25.
下列关于商鞅变法推行县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基层的控制B.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商鞅是中国推行县制的第一人D.县的长官由国君直接进行委派
26.
梭伦颁布的“解负令”的内容不包括
A.废除所有债务
B.禁止以人身为抵押的借贷
C.释放外邦奴隶
D.废除“六一汉”制度
27.
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还有
A.增加赋税收入
B.提高军队战斗力
C.严格控制人民
D.打击贵族势力
28.
以下对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的相同点表述错误的是
A.改革者打击了旧贵族的利益
B.改革者壮大了本国实力
C.改革者为本国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D.改革者个人的结局都比较凄凉

3.选择题(共4题)

29.

近亲结婚,患遗传病可能性大的原因是血缘关系越近(  )

3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孔子认为,三代(夏、商、西周)的制度是相承的,一贯的,周王朝的统治将百世不替地延续下去,天子的权威必须恢复。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是“正名”,使君臣父子各安其位,遵守各自的名分,不越位,不僭礼。

材料二  孟子所处的时代,各大国的国君都已称王。他虽然主张“法先王”,但不是原封不动地恢复“周礼”,他认为无论哪一国的国王,只要接受他的政治主张,都可以取周王而代之,成为全国的“共主”。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公孙鞅(商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商君书·更法》

31.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32.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6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