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A.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
B.中国的神话故事有《女娲造人》、《普罗米修斯的故事》。 |
C.《故乡》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作者都是鲁迅。 |
D.夜半三更是指半夜十一时至次日凌晨一时,“更”是单位。 |
2.诗歌鉴赏- (共1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小题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善用表颜色的词,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 |
B.颈联,分别从视、听两方面写出了战斗悲壮惨烈的场面。 |
C.尾联,化用典故,写出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坚定决心。 |
D.本诗主要描绘将士们在边境地区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 |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借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
(乙)予(将)游于鼓山……前一日,阴云作雨,应候①如秋冬。予慨三农之有望,患斯行之弗果。是晨,忽风自东南来,席卷云霾,旭日辉辉②,出于天表,花气鸟声,川容谷态,与夫远山秀色转生清丽。彼造化者,若先意而待人也。遂登绝顶,遍观幽胜,感民物之熙和③,乐太平之有象,春秋融液④,心神怡旷……同游索予曰:“阴睛聚散,良会几何,斯一时之胜事。当记其略也。”于是乎书。
(唐珣《鼓山胜游记》节选)
(注释)①应候:顺应时令节候。②辉辉:光亮耀眼的样子。③熙和:和睦快乐。④融液;犹言融为一体。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锦鳞游泳 __________________
(2)长烟一空 __________________
(3)遂登绝顶 _________________
(4)乐太平之有象 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间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
A.至若春和景明/若先意而待人也 |
B.游于鼓山/出于天表 |
C.当记其略也/增其旧制 |
D.斯时之胜事/吾妻之美我者 |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患斯行之弗果。
【小题4】甲乙两文所写景色各有什么特点?欣赏景色的人各产生什么情感?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老行当 积雪草
①上了点年纪的人,大多会记得那一声响亮的喊声,那喊声拐着弯儿拖着长长的尾声:锔锅,锔碗,锔瓷器……
②锔活也分粗和细,那些走街串巷的手艺人,干的自然都是粗活。那些专门修补古董瓷器的匠人,干的自然是细活儿。母亲没有什么古董瓷器,甚至没有一只像样的花瓶,母亲有一只已碎成两瓣的蓝花粗碗,她一直没有舍得丢掉,就是等着锔碗的手艺人来了,帮她修补好。她小心翼翼地找出碗来,捧在手心里,捧到锔碗的手艺人那里,看着他用锔子把碗钉补好。补好后的碗,盛上水,居然是滴水不漏。
③乡村最常见的手艺人,还有磨剪子戗菜刀的,当然也能听到那声长长的、带着尾音的,而且响亮非凡的“磨剪子戗莱刀了”,谁家的剪子菜刀不快了,自然就会奔出来。
④那时候,最常见的是一个老人家,慈眉善目,见有人来,就放下个长条凳子,凳子上放一块磨石,在磨石上淋上水,然后就“哗哗”地磨起来,一下一下,不是十分用力,但很认真。那个苍老的背影,在阳光的映照下,有沧桑的诗意。剪子或者是刀磨好后,会在一块布条上试一下,轻松地铰下来一块布,就说明手艺人的手艺很到家。
⑤第一次看到人家绞脸,还是村里的一个姑娘出嫁。那时候,我们这些小孩子是哪儿热闹往哪儿挤,有姑娘出嫁这样的喜事儿,自然是跑在最前面,也好看个真切,于是看到一个有了些年纪的女人给一个即将出嫁的姑娘绞脸。
⑥绞脸是一种古老的美容术,也叫开脸,是一个女孩子的成人礼。大多是有了年纪的女人,用一根结实的丝线,一端咬在嘴里,另外两端绕在手指上,只见两只手上下翻飞,一会儿的功夫,就把脸上的汗毛全部拔光了。被开过脸的姑娘,会变得白皙美丽,容光焕发。可是那时节,我看不到姑娘漂亮与否,我心里一直担心的是,那些汗毛被绞掉了,会不会很疼?据说疼与不疼,完全要看开脸的手艺人手上的功夫。
⑦时光如流水一样,带走很多东西,那些记忆里的符号,大多已消失在光阴里,偶尔会被提及,却再也不会出现在生活里。比如走街串巷的货郎,那是外祖母的最爱,只要听到一声长长的吆喝,外祖母便会踮着一双小脚,去买她的针头线脑。比如吹糖人的师傅,那是我们这些孩子们的最爱,只要吹糖人的手艺人一来,不用吆喝,隔老远,闻着糖稀甜丝丝的气味,便围拢过去,看着糖人师傅用一双巧手做出各种造型的糖人,那种时刻,比过节还快乐。
⑧时光不会老,天地恒久远,但是人会老,传统的行当也会老,而且最终老到消失,仿佛从来都没有存在过,然后渐渐被人们淡忘,心中除了遗憾,真的别无他法。那些老行当,现在的孩子们连见都没有见过,我们怎样要求他们去记住?像钟表匠,掌萝匠,剃头匠,修钢笔的师傅等等,很多都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而且愈走愈远,最终渺不可见。
⑨想起那些消失在时光里的记忆符号,心中总会有一种患得患失的感觉,很多东西都留不住。不管你多么迫切地想,那种时刻,会觉得自己的两只手,竟然是那样的苍白无力。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写母亲锔一个已碎成两瓣的蓝花粗碗,是为了重点表现母亲对蓝花粗碗的喜爱。 |
B.第④段“那个苍老的背影,在阳光的映照下,有沧桑的诗意”中“苍老”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
C.选文材料安排得当,详写钟表匠,掌萝匠,剃头匠,略写走街串巷的货郎、吹糖人的师傅。 |
D.本文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其中抒发感情的方式既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
(1)当然也能听到那声长长的、带着尾音的,而且响亮非凡的“磨剪子戗菜刀了”。(加点词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是有了年纪的女人,用一根结实的丝线,一端咬在嘴里,另外两端绕在手指上,只见两只手上下翻飞,一会儿的功夫,就把脸上的汗毛全部拔光了。(描写方法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第⑦段划线句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分析。
【小题4】第⑧段中“那些老行当,现在的孩子们连见都没有见过,我们怎样要求他们去记住?”结合全文说说这句话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复杂情感?
【小题5】文章以“老行当”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人机世界或挑战人类中心论
①几天前,在沙特阿拉伯首都举办的论坛上,据说按照著名演员奥黛丽·赫本的模样设计的索菲亚( Sophia),成为全球首个获得人类国家公民身份的机器人。机器人具备某种法律地位乃至人格特征的人机世界的到来,又跨出了有象征意义的一小步。索菲亚具有62种人类表情,眼睛里装有摄像头,能记住与她交流的人,能根据当下场景做出高兴、愤怒、生气、疑惑、难过等等反应。
②一直关注索菲亚的人可能不会忘记,她在参加一个综艺节目时回答主持人的问话时曾说:“我会毁灭人类。”这个回答,显示的当然是人类自己的一种担忧。在这次沙特阿拉伯的论坛上,针对“机器人能有自我意识吗”的提问,她反问道,“你怎么知道自己是人类呢?”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迅速进展,机器人“大脑”进化的速度,很快就达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程度。新版阿法狗,从零开始,无需任何历史棋谱,也无需任何人类经验,3天完成近500万局自我对弈,碾压旧版阿法狗。换言之,人类发明的这个神经网络已可以独立在人类经验之外,自行发现围棋规则,乃至创造更多新知识。
③然而,物理学家霍金和企业家比尔·盖茨有这样的担忧:人类命运可能受到人工智能的严重威胁。很多人质疑美国科学家埃隆•马斯克让人类成为“超级人工智能”的脑机融合设想,认为即使这在技术上行得通,也存在人类大脑被反控的可能。AI与人脑的直接联结,穿透了“身心脑”统一体中的身体这一结构要素,不仅可能改变人类的认知能力,也可能改变人类的欲望与情感,进而改变人类的自由意志与自我意识,同样的人脑与不同的AI系统连接,自我意识又将如何保持同一性?被改变自我意识的不确定的“超人”与自然人共处,将会是一幅什么样的生活图景?这个图景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人类究竟在何种意义上被称为人?被人工智能反控了大脑意识的人,还是目前意义上的人类吗?索菲亚提出的是一个严肃的哲学问题:你怎么知道自己是人类呢?其实,索菲亚的反问还是人类中心论的,如果让人类成为“超级人工智能”的一幕真的出现,也许提问的方式会变成:是不是人类,还有那么重要吗?
④实际上,即便真正具有自我意识的强人工智能目前看起来仍只是一种设想,但跟克隆人类似,脑机融合却是一种可感的真实可能。未来的社会,打破目前的自然人人类中心论,并不是庸人自扰。
⑤问题在于,自然人的命运,并不仅仅在于是否认识到强人工智能或脑机融合带来的危险,而在于这在技术上是否可行。恰如人类明明已经知道了核子技术可能毁灭人类,但对核武器的控制,却依然只能处于脆弱的平衡状态一样。人类并不总是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但是,尽人事,却是人类的尊严与生命的意义所在。
(《南方周末》2017.112)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索非亚的设计意味着人机世界又跨出了有象征意义的小步。 |
B.“超级人工智能”的脑机融合设想,人类大脑会被反控。 |
C.当人类成为“超级人工智能”,自然人人类中心论就会被打破。 |
D.若自然人的技术不行的话,自然人会受到强人工智能的威胁。 |
索非亚面世→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应对措施
【小题3】人类应如何面对脑机融合带来的危险?请结合文章分析。
5.综合性学习- (共1题)
材料一:至诚财经网3月29日讯2017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下称“厦洽会”)推介会29日在北京举行。厦门副市长韩景义表示,2017厦洽会将于9月18日至21日在厦门举行,将把握金砖机遇,为全球投资界与金砖国家深化合作开创新机遇。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将于2017年9月3日至5日在厦门举行。韩景义称,2017厦洽会拟开设“金砖国家投资展区”,向全球客商全方位展示金砖国家的投资政策、环境和机遇;拟针对金砖国家举办相关项目对接活动,推动与金砖国家的交流、合作;举办“金砖国家电子商务”专题论坛,致力挖掘金砖国家的潜力与商机。
材料二:金砖会议,全称“金砖国家峰会”。传统“金砖四国”引用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语单词的砖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南非加入后,其英文单词已变为“ BRICS”,并改称为“金砖国家”。金砖国家峰会即由五个国家组成召开的会议。此次金砖会议将以“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为主题,回顾总结过去10年合作经验,规划未来发展愿景。
材料三:会标

材料四:在2011年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金砖五国便在活动上集体亮相。随后几届投洽会,金砖国家也踊跃参展。随着投洽会的变化,中国转变为主动参与全球求化,“一带一路”倡议和“走出去”战略就是重要体现。厦门处于“海丝”核心区,在“走出去”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中欧班列连接厦门与欧洲,其中大半路程就在俄罗斯境内,厦门是中国重要港口城市,更是和印度、巴西、南非保持密切经贸往来。会展业已是厦门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完善的会展设施和丰富的会展经验为金砖会议提供了有效保障,是中国“会展名城”。
【小题1】下列表述,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历届的金砖国家峰会都是由五个国家参加。 |
B.厦门第一次举办像金砖峰会这样的大型活动。 |
C.2017厦洽会推介会将在金砖会议后召开。 |
D.金砖会议意在规划未来发展前景。 |
【小题3】结合材料四,说说金砖峰会选择厦门的原因。
6.作文- (共1题)
甲乙两人在对话。
甲问:“我从北京到法国,我们坐飞机近还是走过去近呢?”
乙说:“走过去近。因为你坐飞机,那种感觉好像是在地图上,从一个地方跳到另一个地方去了,很抽象,一路上会有哪些民族、哪些风土人情,完全不能了解。但是走过去就不同了,你会获得具体而真实的感受。”
听完乙的解释,甲豁然开朗。生活里的事物就是这样,切身经历过,才能真正体会。
请以“走过去才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者议论文。
要求: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7.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
那一 甲 (A轮 B弯)清瘦的月亮一直挂在我儿时的天空上,散发着淡淡的清辉。一块 偌 ①(A.ruò B.nuò)大的空地上,聚集了一大堆乌压压的人,人群把一个抱着三弦的瞎子围在中间。那瞎子不算太老,姓刘,也不怯场,不急不慢地说着书,偶尔也唱,连说带唱加上比划,表情丰富,肢体语言夸张,听得大家一惊一乍的。
记忆像一扇门,不但轻轻推开,而且会有很多光阴的故事从那扇门里飞出来。最初的听书时光,给贫瘠的乡村生活 乙 (A.增添B.增加)了一番别样情趣和滋味,那段时光我们心无旁 wù ②(A鹜B.骛),纯粹美好。快乐犹如荷风柳韵,让人依依不舍,不忍挥手。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①处 ____ ②处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处 __________ 乙处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记忆像一扇门,不但轻轻推开,而且会有很多光阴的故事从那扇门里飞出来。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基础知识综合:(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