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一) 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3003

试卷类型:零模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9

1.材料分析题(共5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汉时期,关中地区既是全国的经济中心,也是政治中心,地位十分优越和显赫。同期的南方,经济一直远远落后于北方。虽然对于农业来说,南方拥有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等优越条件,但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和人口稀少的局限,直至东汉末,江南地区还是一个林莽地带,土旷人稀,经济停滞在原始状态,有广大肥沃的土地未得到开发利用,农业经济很不发达,商品经济更不待言。

——摘编自区永圻《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材料二 两宋之际,北方战乱的影响与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促成了我国历史上继西晋、唐中期以后第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在中国历代的人口分布上,北宋末年首次出现南北均衡。此后,南方的人口优势逐步确立,南方经济明显领先,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远离了北方,南盛北衰的局面完全确立。元明清时期,这种趋势继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均产生于江南地区,充分说明南方经济发展的水平已占据压倒的优势。

——摘编自章开沅主编《中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中国南方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宋时期中国人口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教会内部的腐朽堕落给新兴的资产阶级提供了发难的口实。人文主义者将矛头指向教会,他们大声疾呼主宰世界的是人,而不是上帝或神灵。他们抨击罗马天主教会及神职人员的腐化堕落和黑暗愚昧,揭露天主教会和教皇的腐朽、罪恶。他们反对神权,批判教会宣扬的来世观念、禁欲主义、蒙昧主义。他们还直接揭露教会的腐败,攻击教士的丑行。人文主义者绝大多数都是宗教信徒,他们没有彻底抛弃宗教和否定基本教义,且大多承认神的存在。他们乐于接受教皇及教会的保护和豢养,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等

材料二 批判宗教是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的两大基本内容之一。启蒙时期的宗教在法国可以说是众矢之的,自然科学、哲学、政治学无不将自己的矛头对准宗教。他们对天主教的上帝持否定态度,不承认这个上帝的存在。他们攻击教士、教会等级、教会机构、教义,而且为了更彻底推翻教会,他们还想将教会的基础连根拔掉。启蒙思想家提倡人的理性,否定“神的意志主宰一切”的传统观念。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摘编自卫韦《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思想家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对待宗教态度不同的原因。
3.
   材料  1910年9月,各省立宪派代表在资政院会议上提出颁布宪法、组织内阁、开设议院等要求,并认为军机大臣责任不明,要求设立责任内阁。1911年5月,清政府仿照西方建立责任内阁,裁撤军机处。摄政王载沣宣布推出新的责任内阁,奕劻任内阁总理大臣,在13名国务大臣中,满族9人,其中皇族7人,汉族仅有4个,因此被称为“皇族内阁”。该内阁成员的配置极端不合理,充分反映了清廷集权皇族的用意,进一步使全国人民,尤其是立宪派对清廷立宪的前途失去信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政府设立责任内阁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设立责任内阁产生的影响。
4.
   材料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国内对苏联表现出非常友好的态度。美国的媒体大幅报道并且高度赞扬苏联人民的勇气和智慧。1946年在苏联的支持下,东欧国家的共产党很快掌握了政权。一些政治家、大部分媒体和宗教出版物对苏联在东欧等地区的行动作了负面解释,反对共产主义的运动成了媒体报道的主题。通过夸大“极权主义”的威胁,杜鲁门政府竭力使人们相信,苏联所代表的共产主义是对美国在世界上的成功和存在的威胁。1946年5月,盖洛普民意测验显示,60%的被调查者相信苏联想支配整个世界。

——摘编自刘疆《美国民众对苏联态度的转变与“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民众对苏联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苏联态度变化产生的影响。
5.
   材料 松赞干布多次遣使至唐求婚,唐太宗意识到吐蕃是西部边疆的一支重要力量,640年乃许嫁远支宗室女文成公主。641年文成公主入吐蕃,携带着经史、佛经和工艺、医药、历法等书籍和佛像等。文成公主随从的人员中有相当数量的工匠,他们成为传播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的使者。650年,松赞干布逝世,文成公主继续在吐蕃生活达30年,致力于加强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百姓爱戴。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至今仍以戏剧、壁画、民歌、传说等形式在汉藏民族间广泛传播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文成公主的活动。

2.论述题(共1题)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凡文明之国,其进化历程必由渔猎社会而游牧、而耕稼,只是为时有迟速而已。
二、至禹乃确立传位之定法。盖专制之权渐固,亦世运进步使然,无所谓德之隆替也。
三、优胜劣汰……服从强权,遂为世界之公例,成力所及,举世风靡,弱肉强食,视为公义。于是有具智、仁、勇者出,发明一种反抗强权之学说。以扶弱而抑强,此宗教之所以兴,而人之异于禽兽也。
四、本孔子专制之法,行荀子性恶之旨,在上者以不肖待其下,无复顾惜;在下者亦以不肖自待,而蒙蔽其上。自始皇以来,积二千余年,中国社会之情状,犹一日也。

——摘编自夏曾佑《中国古代史》(1904—1906年)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3.单选题(共19题)

7.
梭伦执政时期,曾制定一项特别法令,规定任何公民“当发生内争之时,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失去公民权利”。这反映了当时的雅典
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
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政治生活缺乏法治基础
D.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8.
据统计,1695年10月至1697年10月,英国共召开了110次内阁会议,其中57次由国王威廉主持,53次是没有威廉参加的小型内阁会议,大多研究一些较次要的问题。威廉的做法
A.行使了国王的职权
B.侵蚀了光荣革命的成果
C.削弱了议会的权力
D.推动了责任内阁制形成
9.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后,推行了一条有别于英国的工业化道路,不仅不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反而在工业化的基础上保护农业的发展。德意志帝国这一做法
A.推动了农业的长期领先
B.导致了德国工业化的缓慢
C.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
D.汲取了英国工业化的教训
10.
1943年1月,中国与英美两国分别签署条约,规定废除英美在华特权,包括领事裁判权、铁路沿线的驻兵权、沿海贸易与内河航行权和《辛丑条约》等。这一条约的签订
A.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士气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彻底废除了列强在华的特权
11.
1938年5月,***发表了《论持久战》,其主张不但为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学习运用,而且在国民党统治区也广泛传播,甚至一些国民党高级将领也把它当教科书。《论持久战》的发表
A.促进了国共两党的合作
B.加强了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合
C.确保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D.顺应了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
12.
列宁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列宁意在
A.研究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B.说明俄国历史的发展具有特殊性
C.强调俄国民主革命的可能性
D.阐释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
13.
1950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当于美国的8.4%,1990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已占到美国的52%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
A.强化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B.推动了发达国家经济格局的改变
C.加速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
D.促成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
14.
1915年,北洋政府颁布《特准探采铁矿暂行办法》,规定铁矿公司需官办或官商合办,“须用完全中国资本,不适用矿业条例及其关系诸法律内关于中外合办矿业之规定”。此规定一定程度上
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C.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D.实现了政府对矿业垄断
15.
下图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变化图。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借鉴苏联工业发展模式
C.科教兴国战略实施
D.全民大炼钢铁运动推动
16.
从1990年到2000年,上海市核心区中心部分的黄埔、卢湾、静安三个区的人口由190万下降到121万。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上海
A.国企改革全面铺开
B.经济发展缓慢
C.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D.人口出生率低
17.
1931年6月,美国总统胡佛指出,经济萧条的主要原因“只有部分在国内”,“现在造成萧条的主要因素不是来自国内,而是来自国外”。基于此,胡佛政府采取的措施
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稳定
C.推动了通货膨胀
D.放弃了经济自由
18.
图1和图2是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先后出现的两种货币。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出当时的四川地区
A.原有货币体系瓦解
B.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C.坊市制度已被打破
D.商业活动日趋活跃
19.
据《孟子》一书记载,当时农夫使用的生产工具和部分生活用品基本上是通过交换,从个体手工业者那里获得,即“以粟易械器”。这反映出当时
A.手工业生产成为重要的经济活动
B.重农抑商政策未认真执行
C.手工业者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D.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20.
下表是1926—1929年天津面粉厂工人工资情况表。综合下表可知,这一时期
年份
货币工资指数
生活费指数
实际工资指数
1926
100
100
100
1927
110.14
108.59
101.43
1928
108.54
113.29
95.81
1929
109.32
116.58
93.77
 
A.工人受到的剥削程度日益加深
B.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C.工人实际收入与物价同步增长
D.工人的工资没有任何增加
21.
1865年,李鸿章奏请设立江南机器制造局时指出:“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求利益者”。据此可知,李鸿章认为应该
A.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C.以创办民用企业为主
D.大力发展资本主义
22.
1510—1550年,跨越大西洋贸易飞速增长,其贸易额增长了7倍。这一时期跨大西洋贸易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B.国家力量的支持
C.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D.文艺复兴的推动
23.
19世纪末,无政府主义传入中国,到五四运动时期,成为最活跃的思想流派之一。许多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思想转变过程中都曾受过无政府主义的影响。五四时期无政府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
B.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C.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D.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24.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称赞游侠郭解“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东汉班固在《汉书》中认为郭解的做法违背礼法,破坏等级制度,“其罪已不容诛矣”。两人对郭解不同评价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B.代表阶级利益不同
C.主流思想影响程度不同
D.专制制度强弱不同
25.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盛行波普艺术,其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集合艺术,也称装配艺术或废品雕塑,这种艺术把种种消费品的废物、机器的残片拼凑成立体性的作品。这类作品
A.突出了节能环保
B.抒发了真情实感
C.表达了精神危机
D.强调了理性思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