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安徽卷)语文(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4296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4/6/30

1.选择题(共4题)

1.若函数 f(x)=sin(ωxφ) 的图象(部分)如下图所示,则 ωφ 的取值是(   )

2.0<a<b ,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
3.(0,2π) 内,使 sinα>cosα 成立的 α 的取值范围为(   )
4.(0,2π) 内,使 sinα>cosα 成立的 α 的取值范围为(   )

2.句子默写(共1题)

5.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肉食者鄙, 。 (《左传·庄公十年》)
,奉命于危急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
,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⑤烽火连三月,   。     (杜甫《春望》)
,甲光向日金麟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⑦人有悲欢离合,  。 (苏轼《水调歌头》)
⑧醉里挑灯看剑,   。 (辛弃疾《破阵子》)
(2)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3.诗歌鉴赏(共1题)

6.
某班围绕下面一首小诗开展诗歌诵读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跌 倒

牧也

风,跌倒了

才有了美丽的落叶

云,跌倒了

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

 

所以

让我们不再害怕跌倒

让我们在跌倒时

用最美丽的姿势

站起来

(1)朗诵诗歌要把握节奏,请用“/”为下面诗句标明停顿。要求:只标一处,标在恰当位置。
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
(2)调皮的明明将抄在黑板上的诗悄悄擦去了两句。请根据开头四句诗的内容和句式的特点,发挥想象,在横线上补写出两句。
(3)莉莉朗诵后兴奋地说:“我特别喜欢最后三句。如果跌倒,我会大笑着站起来,这就是我的‘最美丽的姿势’!”请写一写,你会怎样以一种“美丽的姿势”站起来。
(4)一向胆小的文文也跃跃欲试,可站在讲台上,怎么也张不开口。请你写几句话,鼓励他大胆地把这首诗读出来。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7.
阅读秦文君的《红书包》,完成问题。

20年前,我还是个小学四年级学生。

有一回,同班的汪丽娜背了一只崭新的红书包,那书包简直美极了,我只看它一眼,心里就发颤。

那天,我被这美丽的红书包缠绕着,别的一切都退得远远的,我甚至感到,快活与否,就同这书包紧密地连在了一起。放学时,汪丽娜就走在我的前面,我听着大伙都在议论她的书包漂亮,不觉有点儿生她的气。在此同时,一个念头升了起来:我一定也要有一只这样的红书包。

一连几天,只要一放学,我就上大街,专跑文具店。终于,在一家小文具店的橱窗里,找到了这样的红书包。隔了层光闪闪的橱窗玻璃,我发现它更吸引人了。我在它跟前站了许久,一会儿( )看,一会儿( )看,过会儿( ),单眼看。“没有什么能同它比美。”真的,当时我就那么想。

我又奔又跑地赶到车站,等了三辆公共汽车,才等到母亲从车上下来。她惊讶地看着我,我什么也不说,拉着她的手就奔那家文具店。到了那儿,就指着红书包说:“给我买吧,妈妈。”

“可你的书包还挺新的,而且也很漂亮。”

我不知怎的就想哭,一边死活不肯离开,像是打算在这儿站一辈子。妈妈摸摸我发烫的额头,心就软了。没想到,她摸出钱夹要付钱时,才发觉带的钱不够。可在这时,店要打烊①了。

夜里,我老做梦,梦见店里的红书包让人用一把大剪刀剪坏了,急得我大嚷大叫起来。爸爸把我唤醒,小声对我说,明天,他下了班就去把我的红书包买回来。

第二天的整个白天,我都非常快活,而且还很紧张很激动。见了汪丽娜,我就想:我马上就可以背上那只红书包,同你的那只毫无差别。到了傍晚,我突然又变得惴惴不安:万一那店里的书包都让别人买去了呢!于是,我三番五次往那里跑,弄得店里人都开始皱起眉头来打量我。

晚上,爸爸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我抢过那只鲜红的书包,高兴得打转。等乐过之后,才看见妈妈正在给爸爸搽松节油。原来,为了快点赶到店里,爸爸骑车时同一部黄鱼车撞在一起,膝盖上肿起老大一块。

我的心情沉重起来:我怎么会不顾一切地迷上这红书包的,竟没看见爸爸的膝盖为了它受伤了呢。

爸爸说:“爱美不是件坏事,可生活中美的东西太多了,你跟在别人后面,永远也是跟不过来的,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

第二天,我背着红书包兴高采烈地去学校,在校门口碰见汪丽娜,谁知她已换了一个紫色的新书包,比原来的红书包漂亮不知多少倍。

从那天起,我似乎更加关注一切美丽,美的旖旎②永远能给予我无限的灵感,可是从此就没有再像过去那样焦躁不安了。能懂得美,懂得美在何处有时就很知足了,也很快乐,世界上最美的莫过于存着的爱美的心。

后来,那个红书包用旧了,而我一直珍藏着它。不为别的,就为它成了我生活的一个启示录。

(选自《秦文君文集》,有改动)

(注)①打烊:关门停止营业。 ②旖旎:柔和美好。
【小题1】依据文章思路和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我找到卖红书包的文具店→ →我得到了心爱的红书包→
【小题2】依次在文中括号里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捂只眼 凑近着 退远点B.凑近着 退远点 捂只眼
C.、退远点 捂只眼 凑近着D.凑近着 捂只眼 退远点
【小题3】为什么“我”会产生一定要有红书包的念头?
【小题4】语句赏析。
(1)夜里,我老做梦,梦见店里的红书包让人用一把大剪刀剪坏了,急得我大嚷大叫起来。
(2)文中画线句是作者修改后的,将它与修改前的句子作比较,从情节发展角度具体分析修改后的好处。
修改前:晚上,妈妈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
修改后:晚上,爸爸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
【小题5】从全文看,篇末的“启示录”包含了哪些内容?请结合文中内容答题。(答出两点即可)
8.

学者的态度与精神

①我向来最佩服的,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最景仰的,是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

②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怎么样?他们的态度就是:绝对地服从真理,猛烈地牺牲成见。

③古印度学说的派别将近百种,他们互相争辩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但他们争辩的态度,却很可注意。当未辩论以前,那辩论者往往宣言:“若辩论败了,就自杀以报,或归依做弟子。”辩论之后,那辩论败的不是立刻自杀,就是立刻归依对方做弟子,决不作狡辩,决不作遁词,更没有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的现象,像我中国学者的常态。这种态度,你佩服不佩服?这才真是“只晓得有真理,不晓得有成见”呢!这就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我希望中国的新学者也有这种态度。

④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又怎么样呢?他们的精神就是:宁愿牺牲性命,不愿牺牲真理。

⑤欧洲中古时的学者,因发明真理,拥护真理,以致焚身或入狱的,很不鲜见。他们那为真理而牺牲生命时所受的痛苦,若给中国学者看了,觉得很不值得。但真理却因此昌明了!人类却因此进化了!那学者一时的生命与痛苦又算得什么,那学者的心中只晓得真理的价值,不晓得自己生命的价值,这才真正是“学者的精神”!

⑥总之,学者的责任本是探求真理,真理是学者的第一生命。小我的成见与外界的势力,都是真理的大敌。抵抗这种大敌的器械,莫过于古印度学者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欧洲中古学者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这种态度,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学者应具有的态度,应抱的精神!

 (选自《百年老课文》,有改动)

  [注]①遁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小题1】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小题2】从第③段画线句子看,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会有哪些“常态”?
【小题3】第⑤段谈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时,提到“中国学者”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
【小题4】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

5.课内阅读(共1题)

9.
(15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可爱者甚蕃蕃:  (2)濯清涟而不妖濯:
(3)香远益清益:  (4)亭亭净植:
(5)宜乎众矣宜: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小题3】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小题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分)

6.作文(共1题)

10.
请以《我终于明白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思考、感悟。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课内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