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补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276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9/21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历史大事记(节选)
1929年,法国向英美大量兑换黄金,加速经济危机的爆发。
1941年12月,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提出建立“联合国外汇稳定基金”的方案,规定各国的发言权和投票权取决于缴纳资金份额的多少。
1942年初,《联合国家宣言》,重申战后重建国际经济秩序。
1944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各国在清算联盟中所承担的份额,以二战前三年平均贸易额计算,不需要缴纳现金。
1944年7月,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
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
1947年10月,美、中等23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逻辑清晰)

2.材料分析题(共2题)

2.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天文学兴盛颇早,授时颁历一直是历代君主的要务。例如,北宋确定了西夏的附属地位后,宋真宗将新历和冬服赐予西夏。在元政府的支持下,郭守敬吸取阿拉伯天文历法的优点,创立《授时历》。它所确定的地球公转时间比实际相差仅26秒。明朝建立后不久,政府对《授地历》进行了微改,并将其命名为《大统历》。清朝政府也将修改历法作为头等大事,传教士汤若望参与制定的《时宪历》很快被颁布实行。

——摘编自张培瑜等《中国古代历法》

材料二 民国建立之初,以新历(西历)为官方历法,行政机关、城市采用新历,乡村民间可依旧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继续推行中西(新旧)合历。1928年至1934年间,南京国民政府集中力量废除旧历。政府查禁旧历书、颁行新历书,取消“二十四节气”;要求商家按新历确定结账日期、签订契据等;废止旧历年节日,代之以新的纪念节日。此后,商家按新历确定结账日期、签订契据成为商界主流。但在推行新历对,政府遇到了许多的阻力,特别是禁过旧历年节的做法,遭到百姓的抵制。1934年后,政府不再干涉民众过旧历新年,也渐少提及“废除旧历”。

——摘编自左玉河《南京国民政府废除旧历运动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历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中西合历现象存在的原因及其影响。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选官制度,主要有察举、征召、辟除等方式。两汉的察举,以孝廉最多。察举贤良,一般还要进行对策考试。这种考试方式在南北朝时期越来越被重视,开了隋唐科举制的先声。
唐朝沿用并发展了隋代的科举之法,考试内容也有所变化,有经学基础知识、文采词章、经学理论、改论见解等,还有一些专门知识,如律令、算学等。
宋代对科举制度进行了多次调整,定制为三年一次,分州试、省试(中央考试)殿试(皇帝亲试)三级进行。宋代考试内容一直有变化。在宋代废止了行卷和公荐,实现了“一切以程文为去留”。宋代考卷实行糊名弥封制乖誊录制。
明清时期的科举,采用八股取士,三年一次,分为乡试、会试、殷试三级。乡会试的主考、同考由皇帝钦定派遣。考试有严密程序,考官入院,立即封锁内外门户。考生入院时,要逐人搜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采月公务员制度。国民政府公布的《考试法》规定了考试的具体办法和操作规程。考试分为普通考试、高等考试、特种考试。高等考试,甄拔各项荐任职公务员,分为三试,第一试科目为国文、本国史地、国民党党义;第二试为专业科目;第三试为面试和成绩审查。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任用法》。1931年6月,国民政府公布了《公务员惩戒法》和《公务员惩戒委员会组织法》,但是得不到严格执行。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不得不指出,“多年来官僚主义已构成政治上的最大弊害,而以敷衍塞责、假公济私为尤甚”。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南京国民政府选官制度的新变化。

3.单选题(共13题)

4.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而同一时期古希腊梭伦改革也正在进行中。中西方这两次改革的共性
A.都是商品经济的结果
B.都是自下而上的改革
C.涉及的领域都比较广泛
D.都冲击了贵族的利益
5.
古罗马3世纪法学家莫德斯丁给婚姻下的定义是:“婚姻是男女间的结合,是神法和人法的结合。”而《民法大全》则规定“如果没有当事人的同意,婚姻不能成立”,“任何人既不能被强迫缔结婚姻,也不能被强迫重新恢复一个业已离异的婚姻。”这表明《民法大全》
A.提倡婚姻中男女地位平等
B.维护罗马贵族的婚姻自由
C.婚姻中人文主义色彩增强
D.恪守早期法学家的婚姻定义
6.
1852年屈维廉、诺斯科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各级文职官员,严格文官工作考核,以此作为文官晋升的依据等。报告为以后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准则。这一做法
A.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B.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经济秩序
C.表明资本主义发展遇到阻力
D.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
7.
在鸦片战争后的对外谈判中,清政府认为治外法权(英国人在中国只受英国法律约束),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协定关税可以省却争执,只一味觉得五口通商妨碍自身利益。这表明清政府:
A.彻底屈服于列强的坚船利炮
B.夜郎自大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C.认为经济主权高于政治主权
D.国家主权意识处于缺失状态
8.
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天朝”6次,“中国”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6次,“中国”14次,首次超过了“天朝”。这表明
A.中国国际地位持续下降
B.洋务思想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C.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
D.清政府逐渐形成对等外交的理念
9.
山西太原县前清举人刘大鹏在辛亥革命后一直以“清代遗民”自居,直到九一八事变之后,他才逐步放弃“大清”和“民国”的区分,而基本以“中国人”为其身份认同。作为例证,这一变化可说明
A. 传统士大夫思想保守
B.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C.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国人近代民族意识觉醒
10.
1936年7月,中共中央发出的《中央关于土地政策的指示》规定:“一切汉奸卖国贼的土地财产全部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粮食、房屋、财产一律没收,没收之后仍分给耕种份地及必须的生活生产资料”;“生活情况很坏的小地主的土地不没收”。其旨在
A. 维护土地革命成果
B. 建立新型农村生产关系
C. 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D.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1.
东汉前期,豪强地主田庄的规模都十分巨大,劳动者多为投身于田庄寻求庇护的农民,还有不少是庄主的同姓同宗,他们与庄主形成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这体现出当时的田庄
A.土地归封建国家所有
B.呈现出自给自足的特点
C.能够与朝廷分庭抗礼
D.存在着分裂割据的隐患
12.
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洋务运动结束了,维新运动早产了。”材料中的“加快”主要体现在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开始了制度变革的尝试
C.提出学习西式民主的主张
D.改变了落后的军事观念
13.
对下表分析正确的是
1840年前
1894年
 
 
 
 
商品值
其中国内销售
商品值
其中国内销售
茶叶
1414.06
1184.01
4784.6
1467.01
棉花
1146.79
1146.79
2437.26
1701.13
粮食
15533.30
15533.30
37250.00
37054.20
 
——据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A.中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B.中国商品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C.中国商品国际份额激增
D.工业革命引领中国经济增长
14.
社会进化论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这种学说曾经风靡中国思想文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因为它
A.与近代中国的时代精神较为契合
B.科学地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C.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指明了道路
D.准确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5.
苏格拉底曾说:“安提丰(注: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你好像认为,幸福就在于奢华宴乐;而我则认为,能够一无所求才是像神仙一样,所需求的愈少也就会愈接近于神仙……也就是愈接近于完善。”在苏格拉底看来,幸福的真谛是
A.立足现实,追求完美
B.物质富足,精神自由
C.人欲有度,服从神性
D.清心寡欲,讲究道德
16.
1928 年发表的小说《雨》取材于印第安雨神崇拜观念。讲述大早时节,一个小男孩突然出现,一边撒尿一边唱歌:“大水冲来了,人们快跑啊!”被人收养后,有一天天气突变,小男孩却失踪了,在寻找男孩过程中,却迎来了盼望已久的滂沱大雨。该部小说体现的风格是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魔幻现实主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