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历史测试题(一)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258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7/5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鱼鳞图册制度缘起于南宋绍兴时期的土地经界。元代继承之,延祐年间实行土地经理,造有鱼鳞图册。明洪武元年春,朱元冲针对两浙富民诡寄田产、逃避赋税之弊,派遣周铸等一百六十四人往浙西核实田亩,并在松江开始编制造册。经洪武和万历时期两次在全国进行大规模土地清丈,攒造相关图籍,鱼鳞图册制度趋于完善。清代,着力在边境与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土地清丈,并在垦荒、滩地、马场等各类田土之上全面推开,土地清丈和鱼鳞图册攒造成为常态。民国时期,不少地方仍造有鱼鳞册。在遗存的鱼鳞图册文书档案中,可以找到鱼鳞草册、鱼鳞正册、龟鳞总图、鱼鳞归户册以至鱼鳞家册等各种鱼鳞图册,类别繁多而又相互关联,存在一个完整的册籍体系。

——摘编自奕成显《鱼鳞图册的遗存与研究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鱼鳞图册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鱼鳞图册制度的积极作用。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叶以来,产生了一些新的金融机构.最主要的机构就是钱铺,亦称钱店。钱铺的原始业务是经营货币兑换。明代还有钱未铺、兑店、兑钱店、兑钱铺、钱桌等。钱米铺是兼营货币兑换和粮食买卖的店铺:兑店,兑钱铺的经营业务主要是货币兑换。钱桌的最初形式是在街头设摊的兑换者,后来发展到店铺,但仍保留原名。明末的钱铺已开始经营存放款、汇兑及发行兑换券等业务。清代时北方还产生了一种金融机构——帐局。帐局既对工商业放款也贷放京债,早期的帐局偏重于京债。帐局经营放债,也吸收存款,以扩大资本来源:在钱铺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产生了钱庄,到了清朝乾隆初年又被叫做银号,是发行汇票的主要机构。后来还出现了以经营汇兑业务为主的银号。清初时还出现了钱市经纪人,后因经纪人参与了抬高钱价的活动,在乾隆三年被予以裁革,后来又予以恢复。

——摘编自李东雷《中国古代信用和信用机构的发展轨迹》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阿姆斯特丹等西北欧城市崛起。当时来自不同地区的商人使用不同的货币,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阿姆斯特丹银行发明了银行票据来解决这一问题。它还在标准的银行票据的基础上,发明了支票账务系统,商人的货币交易直接通过转账完成。支票账务系统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这样阿姆斯特丹银行发行的银行票据就充当了国际货币的角色。荷兰银行业极大地推动了荷兰商业资本主义向金融资本主义过渡。荷兰人还创建了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金融市场体系,发明了期货、期权、掉期、卖空、买空、资产证券化、共同基金、对冲基金、永久年金等今日为人们熟知的金融工具。金融制度方面的创新成就了荷兰帝国,也引起了欧洲的金融革命,并直接刺激了英国金融业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诞生。

——摘编自薛金福等《货币的力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新的金融机构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中国明清时期相比,荷兰近代早期金融业的不同之处,并说明产生不同的原因。

2.单选题(共8题)

3.
在古代罗马法中,人是分三六九等的。不同等级的人拥有不同的公权和私权,其评判根据是法律人格。而要成为具有完整法律人格的人,需要具备自由、市民和家族三种身份。这表明罗马法
A.有利于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界定了公法和私法的范围
C.明确了身份和权利继承的关系
D.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4.
下表为民主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陕北地区民主代议机关名称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源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
C.国共两党阶级斗争的推动
D.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性质的认识
5.
1892年,波兰文版《共产党宣言》序言:“根据《宣言》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反映出《共产党宣言》
A.其诞生与工业革命之间紧密联系
B.是超越时间和地域的永恒真理
C.其发表是空想社会主义破产标志
D.成为各国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
6.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对外国人在华企业,采取按国籍、系统、行业区别对待的办法,分别轻重缓急给予正当处理;又有计划、有步骤、有区别地处理了外资企业和外国政府或外国人在中国兴办或津贴的各种文化、教育、卫生与救济机构。这些措施
A.融洽了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关系
B.确立了新民主义的革命纲领
C.奠定了与各国平等交往的基础
D.实现了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掌握
7.
1969年,联邦德国提出“新东方政策”,表示愿同苏联“互相谅解和信任”,“发展经济和文化联系”,并声称要同东欧对话。同时,又强调该政策不会削弱联邦德国对北约承担的义务。该政策
A.推动了欧洲局势的缓和
B.表明了苏联逐步加强对欧控制
C.反映出两极格局开始解体
D.意味着德国外交摆脱了美国影响
8.
据历史记载,唐初令文中多次重申“士”“农”“工”“商”四民分业的规定,但中唐到宋代,职业的等级差别在缩小或消弭,四民之间的流动性日益增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抑商政策的松动
B.生产方式的革新
C.田庄经济的兴起
D.社会经济的转型
9.
下表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表中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
商办
官办和官商合办设厂数
外商企业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设厂数
资本(千元)
1872年—1894年
53
4697
19
16196
103
28000
1895年—1913年
463
90801
86
28469
136
103153
 
A.政府政策的放宽与实业救国的影响
B.外商在中国商品销售和劳动力市场缩小
C.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D.西方列强矛盾加剧减少了对华资本输出
10.
现代派文学集中笔墨反映西方现代社会四种基本关系上的扭曲与变异,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上的颠倒、错位、扭曲和脱节。因其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腐蚀作用而造成。材料意在说明现代派文学
A.具有深刻的现实批判意蕴
B.侧重对客观现实的摹写与再现
C.以非理性主义为思想基础
D.注重追求新颖奇特的艺术形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