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230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3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材料二  1870年,英国国会颁布《初等教育法》,逐渐形成一种典型的双轨制,一轨自上而下由大学到中学,一轨自下而上由小学到职业学校。一轨为资产阶级和贵族子弟设立的,一轨为劳动人民子弟设立的。前一轨设立的学校有公学、文法中学和大学。这类学校是培养未来统治者或社会上层人士,学校办学条件优越,学费昂贵。后一轨设立的学校主要有初等学校、职业学校、高等小学等,以培养体力劳动者为主,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低。这两轨极不相通,也不相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3)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近代学制的特点?
(4)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学制的影响?并思考对中国教育的启示是什么?

2.单选题(共24题)

2.
有学者指出,人类波澜壮阔而无可遏制地走着古雅典的道路,那样天然合理地选择了那一自身命运的形式。这是因为,唯有它符合人的自由本质!这揭示出古代雅典道路的普世价值在于
A.人民主权和人文主义精神
B.公民享有充分广泛的自由
C.直接民主扩大了民众权利
D.城邦利益至上的民族精神
3.
公元前326年,罗马通过了彼提利阿法案,依照法律规定,债务人以他的财产而不是以人身对债主负责。这一规定
A.解决了平民迫切要求的土地问题
B.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C.保证了平民的公民身份和权利
D.扩大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
4.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工商界通过伦敦《泰晤士报》撰文呼吁英国政府:“我们现在正处于与中国进行更广泛交流的前夜,希望在印度的不列颠政府停止卷入鸦片贸易。”这说明他们担心
A.因鸦片输入过多可能会激怒清政府
B.鸦片贸易合法会造成利润越来越小
C.鸦片泛滥会激起中国人的民族意识
D.鸦片贸易会影响到输华工业品贸易
5.
据史载,在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不久,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就租赋问题向天王洪秀全上了一道奏章并得到天王的同意,不久,太平天国施行了“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此举反映
A.“照旧交粮纳税”是革命运动的现实需要
B.封建地租关系仍是中国社会发展趋势
C.农民领袖意识到《天朝田亩制度》的不足
D.解决财政问题是当时天国的核心问题
6.
据国民政府的官方统计,某年全国的“反动刊物“比上一年年增加了90%,其中共产党的刊物占54%。“某年”共产党的刊物宣传的主题应该是
A.发动工农群众支持北伐战争
B.领导根据地军民的土地革命
C.宣传敌后游击战和持久抗战
D.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主张
7.
抗战时期,日军在中国战场共有98名少将以上军官毙命,其中绝大部分死于正面战场,其中53人死于1942年以后的正面战场。这说明
A.正面战场有力地抗击了日军
B.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
C.抗战后期国民政府策略有变
D.国共合作使抗战取得重大胜利
8.
民国三十一年一月十一日,驻美大使魏道明与美国国务卿赫尔在华盛顿签订《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同一天,外交部长宋子文与英驻华大使薛穆也在重庆签订《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中国与英、美两国之间的《辛丑条约》正式废止。这是中国近代外交的一项重大成果,其主要原因是
A.中国的经济实力增强
B.民国政府得到英美的认可
C.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美英认识到侵略的行为是错误的
9.
1949年,艾奇逊在给美国国会的报告中说“在至关重要的1948年,国民党军队从未由于缺乏武器弹药吃过一次败仗……国民党军队不是打败的,他们是自己瓦解的……”艾奇逊的意思是
A.美国支持国民党打内战失败
B.中共军队得到农民的支持
C.国民党统治已经失去了民心
D.中国国情与美国大不相同
10.
宋金在边境设立交易场所,即榷场。政府设专门的官员稽查货物,征收商税,商人每次只能携一半货物到对方榷场交易,买卖的物品也有一定限制。据此可知
A.宋朝与金之间边境贸易频繁
B.商税成为宋朝国库重要来源
C.两国民族融合趋势逐渐加强
D.宋金贸易受到政府严格管理
11.
唐朝时,“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到宋代,一些相当繁盛的草市广泛分布在乡村中,成为政府最基层的税收对象。这一变化表明
A.地方行政组织设置向基层延伸B.宋朝乡村经济所占比重上升
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草市合法化D.草市的税收满足了政府需要
12.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创立的卡内基钢铁公司垄断了美国的钢铁市场,钢铁价格从1870年的每吨100美元跌到1900年的每吨12美元。钢铁价格下降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垄断组织控制产品生产与价格
B. 大生产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C. 世界市场形成使经济交流便捷
D. 电气时代改变人类生产活动
13.
在大航海时代,葡萄牙海外殖民者斥资购买大量土地,他们认为:“在危机时刻,一棵橄榄树和一寸土地都是最后的藏身之所。”下列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认识是
A. 领土扩张是殖民的主要动力
B. 种植园经济是葡萄牙的主要殖民方式
C. 葡萄牙新经济因素发展受阻
D. 殖民者缺少开拓进取精神
14.
下表是1900—1901年英、德、法、美四国总人口中城市人口的比重。对该表提供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国家




城市人口比重
77%
56.1%
41%
39.7%
 
A. 英国城市人口高于其它三国
B. 德国工业增长率远高于美法
C. 城市化与工业增长率成正比
D. 四国工业化发展状况不平衡
15.
“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可见工业革命
A.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
B.造成社会人际关系紧张
C.加速责族阶层的衰落
D.推动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16.
梁启超曾说:“(李鸿章)与外人交涉,尤轻侮之,其意殆视之如市侩,谓彼辈皆以利来,我亦持筹握算,唯利是视耳。”材料表明李鸿章
A.仍存天朝上国的思想残余
B.认识到近代外交的某些特点
C.提倡平等互利的国际关系
D.主张与列强展开工商业竞争
17.
十九世纪90年代初,不少官僚地主,既投资新式产业,如棉纺织业,又大量购买田产,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
B.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
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D.中国处于半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
18.
学者吴汝纶在《深州风土记》中对直隶一带有如下记载:“畿辅深冀诸州,布利甚饶,纺织皆女工。近来(1900年前)外国布来,尽夺吾国布利。间有织者,其纱仍购之外国,故利入益微。”这说明中国近代手工棉纺织业
A.在洋布冲击下全部走向破产
B.出现纺纱与织布分离的趋势
C.开始向机器纺织的方式转变
D.以洋纱为原料的纺织业迅速发展
19.
1915年为反对日本避迫袁世凯签《二十一条》,各地纷纷爆发了抵制日货运动。在这次风潮中,中国的民族工业第一次打出了“中国人用中国货“的口号,数以百计的工厂涌现出来。生产中国货以替代流行的日货。这欢抵制日贷运动
A.是近代提创国货运动的开端
B.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粉碎了日本独占中国的的阴谋
20.
有人认为:“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作者意在说明宗教改革
A.影响的广泛性超过文艺复兴
B.与经济发展程度有密切关系
C.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
D.与文艺复兴的性质截然不同
21.
在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一种新式的房间:一个小小的私人空间。在那里,受到良好教育的绅士和淑女们会以书为伴,并寻觅到自己的安宁。文艺复兴时期这种新式房间的出现
A.收藏书籍成为当时的共识
B.凸显个性独立和自我发展
C.男女平等的意识得到认可
D.表明教育已经得到了普及
22.
有学者认为,经过甲午战争,中国自我形象在中国人心中开始破碎。保守的知识分子群体走向了变法,他们将变法与求新相表里,求新与西学相表里。变法派生了改良和革命。中国进入急剧的社会变革时期。该学者认为维新思想
A.全面否定中国自我形象
B.引发中国阶级结构巨变
C.完全师法西方挽救危亡
D.起于忧患引发社会剧变
23.
张太雷在《中国革命运动和中国的学生》中说,“在五四运动之后,这种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几乎完全停顿,一切新出版物都换了战斗方面”,局限于政治斗争了。这反映
A.思想界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B.对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
C.十月革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D.新文化运动已经走向终结
24.
孙中山说:“从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即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为此,孙中山
A.全力投身民国实业发展
B.提出了“耕者有其田”
C.与中国共产党实行合作
D.主张应该“节制资本”
25.
19世纪中叶开始,许多作家“以研究者姿态出现,试图以科学家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分析和推理的方法研究社会,解剖其中的奥秘。”这些作家的创作风格应属于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现实主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