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江苏常州市教育学会高三上期学业水平监测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221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5/4/13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德国人贡德·弗兰克著《白银资本》记载:1545年到1800年,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大约有6万吨,约1/3到1/2的美洲白银,最终流向了中国。据《中国农史》记载:18世纪中叶,中国每年出口(欧洲的)生丝约1万担,价值约140万两白银;据英国人斯当东著《英使谒见乾隆纪实》记载:18世纪中叶,每年由外国商船运到欧洲的华茶约2000万磅,价值近400万两白银。
材料二 正是在西方列强的挤杀和清政府军队的镇压中,中国海商的海上贸易链条越来越旺,最终不得不退回到中国沿海,彻底失去了他们在海洋贸易上的市场份额。到18世纪末时,中国东南沿海和印度洋已基本上是欧洲商船的天下。
——李金明《清嘉庆年间的海盗及其性质试探》
材料三 晋商、徽商最初的兴起都与盐业贸易有关。……然最后使他们走向顶峰的则是茶叶出口贸易,只是徽商是通过东南沿海岸将茶叶出口,晋商是通过北方陆地将茶叶出口。
——《从全球经济发展看明清商帮兴衰》
材料四明清主要商帮鼎盛和衰落的时间、各时段内主营商品表
——中国《经济史研究》
商帮
鼎盛时期
衰落时期
时间
主营商品
时间
主营商品及备注
海商
16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
丝、茶、瓷器、香料等
18世纪下半叶
原来的海商或改行或沦为纯粹的海盗。
徽商
17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
茶、盐业、典当、瓷器、丝绸
19世纪40年代
出口贸易的亏损造成的资金紧张,进而又带来典当业务的衰落。
晋商
19世纪初
茶叶、食盐、丝绸、粮食、票号
1862年后
晋商的茶叶出口贸易市场份额逐渐减少。20世纪初,晋商的票汇业务在与外国现代银行的竞争中衰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四,分析明清主要商帮进入鼎盛时期的国际背景。(4分)
(2)据材料二、四,分析海商在各商帮中最早衰落的原因。据材料四,指出各商帮衰落的共同因素。(3分)
(3)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徽商为什么会在19世纪40年代进入衰落时期?晋商为什么衰落得最晚?(4分)
2.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世纪末各种大发现造成新的世界市场。”“欧洲各国以地球为战场而进行的商业战争,这场战争以尼德兰(指荷兰)脱离西班牙开始。”“由于交通工具的惊人发展——远洋轮船、铁路、电报、苏伊士运河——第一次真正地形成了世界市场。”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2、25卷
材料二“大工业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这个斗争成为普遍性,在……国家和国家之间,生存问题都决定于天然的或人为的生产条件的优劣,失败者被无情地除去。”“(资本主义会使)每一个对旧(世界性)危机的重演有抵消作用的要素,都包含着更猛烈得多的未来危机的萌芽。”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25卷
材料三 资产阶级的工业和商业正为新世界创造这些物质条件,正像地质变革为地球创造了表层一样,只有在伟大的社会革命支配了资产阶级时代的成果,支配了世界市场和现代生产力,并且使这一切都服从于最先进的民族的共同监督的时候,人类的进步才会不再像可怕的异教神像那样,只有用人头做酒杯才能喝下甜美的酒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3分)
(2)据材料二,指出“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资本主义本身不能克服世界性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提出这个观点的理由。(3分)
(3)20世纪的苏俄(联)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但它并没有实现材料三中所说的“伟大的社会革命”。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其原因。(3分)
(4)据上述材料,概括马克思关于世界市场的主要观点。(4分)
3.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有人者(古之人君)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夫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彼西人之言曰:唯天生民,各具赋畀,得自由者乃为全受。故人人各得自由,国国各得自由,第务令毋相侵损而已。侵人自由者,斯为逆天理,贼人道。……故侵人自由,虽国君不能,而其刑禁章条,要皆为此设耳。……自其自由平等以观之,……人人得以行其意,中其言,上下之势不相悬隔,君不甚尊,民不甚贱。
——王栻《严复集》第1册
材料三  欲为立宪之国,必先有立宪之君,又必有立宪之民而后可。立宪之君者,知其身为天下之公仆,眼光心机,动及千年,而不计一姓一人之私刑。
——王栻《严复集》第2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是针对理学的什么观点提出来的?它主要反映了哪一阶层的要求?(2分)
(2)材料二中的“唯天生民,各具赋畀”是指什么思想?如何理解“其刑禁章条,要皆为此设耳”这句话?(2分)
(3)依据材料一、二,对比黄宗羲与严复在思想来源和人的诉求两方面的不同点。(5分)
(4)对比材料一、三,黄宗羲与严复在如何看待君主制度的问题上有何异同?(3分)

2.单选题(共10题)

4.
在《十二铜表法》中,有同态复仇、遗嘱自由等法律条文。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A.以习惯法为主B.程式繁琐复杂
C.新法旧法并存D.条文明确清晰
5.
下图为1930年至1931年鄂东南苏区印制的纸币的正面和背面。从中可以看出纸币的印制十分重视
A.政治宣传
B.联系群众
C.经济发展
D.勤俭节约
6.
下图中细长的树干代表战争中受到严重摧残的欧洲,在夹板的护持下已复苏、开花。图中的夹板代表的是
A.马歇尔计划
B.杜鲁门主义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欧洲共同体
7.
以下是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情况表,其反映的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为了
年份(年)
农产品出口总值(千元)
占出口贸易总值(%)
1893
28.423
15.6
1903
89.496
26.8
1910
231.957
39.1
1920
307.047
36.4
1930
628.285
45.1
 
A.适应外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需要
B.适应清朝政府扩大税收来源的需要
C.适应南京国民政府兴办实业的需要
D.适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8.
下表中两类国家分别是指世界排名前15的国家(简称最富国)和排名后15的国家(简称最穷国)。从表中可以看出
年份
两类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值对比
(货币单位:美元)
两类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平均值对比
(货币单位:美元)
最富国
最穷国
差值
倍数
最富国
最穷国
差值
倍数
1981
21115
198
20917
106
18123
244
17882
74
1991
32471
213
32258
152
31002
209
30793
148
2001
39931
164
39767
243
37534
172
37362
218
2011
65860
422
65438
156
57978
397
57581
146
 
A.两类国家之间的人均产出和收入的差值不断扩大
B.两类国家之间的人均产出和收入的倍数不断增加
C.最穷国经济增长使其正在摆脱相对贫困化的困境
D.经济全球化使全球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逐渐缩小
9.
孟德斯鸠认为:“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有人提出:“但是如果法律禁止所有事情或者几乎所有事情该如何呢?”孟德斯鸠的解决办法是
A.自由只能在法律范围内
B.法律不能违背理性
C.以行政权来制约立法权
D.实行社会契约制度
10.
牛顿说过:“万有引力虽然是普遍自然规律,但它本身之所以能够无论在何处都普遍永恒有效,那就是上帝能力使然,就是神迹。”这表明牛顿()
A.力图化解科学与宗教的冲突
B.对自己的理论体系产生怀疑
C.预见到万有引力的非永恒性
D.试图利用上帝来宣扬自己的理论
11.
“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以及外国帝国主义势力加剧。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和人民。”这里的“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是指(    )
A.自由与平等 B.法制与科学
C.民主与自由D.民主与科学
12.
亨利·乔治认为:通过征收一种单一税来抑制未来那种不劳而获的土地价值的增长,从而防止投机者和垄断者牟取暴利。与这一思想有密切关系的是
A.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思想B.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
C.***的新民主主义思想D.邓小平的消除两极分化思想
13.
有位画家用一句话十分典型地说明了他的绘画风格:“阳光不可能被复制下来,但可以通过别的东西,通过色彩表现出来。”这位画家应该是
A.大卫B.米勒C.塞尚D.毕加索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