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等五校高三上期七月联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207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11/2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已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但我们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抹杀已往的历史意见。我们讨论一项制度,固然应该重视其时代性,同时又该重视其地域性。推扩而言,我们该重视其国别性。在这一国家,这一地区,该项制度获得成立而推行有利,但在另一国家与另一地区,则未必尽然。正因制度是一种随时地而适应的,不能推之四海而皆准,正如其不能行之百世而无弊。我们讲论中国历史上的历代制度,正该重视中国历史之特殊性。若我们忽视了这一点,像我们当前学术界风尚,认为外国的一切都是好,中国的一切都要不得,那只是意气,还说不上意见,又哪能真切认识到自己以往历代制度之真实意义与真实效用呢?政治只是全部文化中一项目,我们若不深切认识到某一国家某一民族全部历史之文化意义,我们很难孤立抽出其政治一项目来讨论其意义与效用。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835年)以一位法国人的眼光去对美国的民主制度加以评判。他考察美国民主制度所采用的是比较和借鉴的方法。虽然托克维尔认为美国是最好的民主国家,但他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美国的民主制度来发展法国的民主制度。美国的民主表现在多方面,包括身份的平等、公民的自由精神和自由理念、公民的民主精神、民主理念。依照托克维尔的观点,有助于美国维护其民主制度的原因有三:自然环境(地理环境)、法制和民情。法律和民主是美国人民的两大主心骨。美国人极其爱他们的法律,就如同爱他们的父母一般。
——摘自向文翰《从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得到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归纳钱穆和托克维尔对政治文明特点的共同认识并予以说明。
(2)联系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施效果的差异,并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陈寅恪指出,文艺复兴向我们证明了一个貌似悖谬的道理:文化的复活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创新只能通过复兴才能实现。文艺复兴的经验和新文化运动的教训证明,没有复活,就没有兴盛。

——刘军宁《没有复活,就没有兴盛》

运用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相关事实,对材料中陈寅恪的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就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张居正柄政后,鉴于一条鞭法“有极言其便者,有极言其不便者,有言利害半者”,采取了十分慎重的态度,主张“果宜于此,任从其便,如有不便,不必强行”,即要求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不强求一律,他还接受大多数人的看法,认为一条鞭法比较适合南方地区,“在南方颇便”。随着一条鞭法在局部地区的推广和成功,张居正越来越相信一条鞭法利多弊少,南北皆宜,值得全面推广。尽管张居正在执政期间没有颁布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的政令,但由于他的态度明显是支持一条鞭法的,因而各地方官员纷纷推行,到万历二十年(1592年)左右一条鞭法已推及全国。

——摘编自《张居正的改革与“一条鞭法”的推行》

材料二一条鞭法以简化赋役征发的项目和手续为基本原则,规定各州县以白银为单位通算每年的正、杂役费用,得出一个“役银”数目,然后“量地计丁”,即按照丁、粮两项标准将其分摊到每家每户头上,每粮一石征银若干,丁一人征银若干,最终与该户的田赋(亦折银)合并征收。

——摘编自范树青等《江右商帮兴起的制度成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条鞭法推及全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条鞭法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93年的奥斯陆协定和2000年的戴维营会谈,都是由克林顿政府主导的……打算达成一个倾向以色列的不公解决方案,但是两次谈判失败都算在了巴勒斯坦的领导阶层头上,领导人声称不接受协定。以色列从美国收到的大量援助令人不安,这是由于大多数的援助都被用在了以色列军队武器上,而这些军队和武器是直接针对巴勒斯坦人的——连妇女儿童也不放过。
——《巴以冲突的由来及解决之道》
材料二
奥巴马政府对巴以关系的影响力,是历届美国政府中最弱的一个。……虽然奥巴马政府向以色列提供了很多武器,但美国附加给以色列许多条件,包括在巴勒斯坦问题、伊朗核问题等问题上要求以色列让步,这是以色列所不能接受的。因此美以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在冷战时期,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给美国带来的,更多的是正面效应;但冷战结束后,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中东地区一些伊斯兰极端主义兴起,包括基地组织在内的许多极端组织反美的原因,就是美国支持以色列。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发生后,美国国内对于这一问题有了更多的反思。
——摘编自《巴以冲突:流淌于血液中的执念与恩仇》
(1)据材料一概括两次谈判中巴勒斯坦领导人不接受调停条件的原因。这说明美国插手巴以问题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奥巴马政府为什么对巴以关系影响力“最弱”。

2.单选题(共14题)

5.
罗马法规定,死者的财产须按其遗嘱处理;如无遗嘱又无继承人,由其最近父系亲属继承;若无父系近亲可由同氏族成员继承。结婚的条件是男女双方必须有结婚权,双方达到适婚年龄,须当事人同意,有家长的允诺及结婚证书。材料表明
A.罗马法实现了严密性和公平正义性
B.罗马法实现了平民与贵族权力的制衡
C.罗马法消除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D.罗马法仍然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6.
英文“democracy”(民主)源于古希腊文“demokratia”,demokratia由demos(人民)及kratos(统治)两个词组合而成,意为“平民的统治”。美国学者海斯说:“英国是第一个摧毁专制政体的国家,但也是最后建成民主政体的国家之一。最后建成的“民主”指的是
A.议会至上
B.三权分立
C.公民普选
D.天赋人权
7.
(题文)2015年4月9日,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著文指出,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政权名称经历了由1931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到1935年“人民共和国”再到1936年“民主共和国”的演变。1935年“八一宣言”还提出过“建立国防政府”的主张。影响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国共关系由对峙走向缓和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8.
在收到日本的投降照会后,杜鲁门立即指示,日本政府及天皇统治国家的权力,须听从盟国最高统帅之命。苏联要求美苏各派一人共同担任对日占领的最高统帅,被断然拒绝。美国拒绝苏联的真正原因是
A.苏联并没有完全履行对日作战的承诺
B.排斥苏联以达到单独占领日本之目的
C.两国在意识形态上存在着根本性冲突
D.盟国最高统帅的指挥权应属于美国人
9.
据《全球通史》记载:“从1950年到l964年,西德、意大利和法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7.1%、5.6%和4.9%,而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只有3.5%。同期,美国在自由世界(即资本主义世界)的黄金中所占份额已从71%下降到40%,而西欧所占份额从l5%上升到44%。”从上述信息得出的结论最恰当的是
A.西欧国家经济增长率加快受益于欧洲经一体化进程
B.美国经济增长率的降低表明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C.美国黄金份额的下降意味着布雷顿森体系趋于崩溃
D.西德成为当时资本主义世界中经济增长率最快的国家
10.
王家范教授指出: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有的街道仅一根扁担的宽度,有的宽至三米;有的一河一街,有的一河二街,有的两河交织呈十字街,有的东西南北还有小市;以开设的商铺计,有的仅数十家,有的数百家、近千家。上述材料可以表明江南市镇
A.名不副实,多为草市
B.统一规划,特色鲜明
C.形态不一,功能不同
D.因地制宜,自然生成
11.
《中国古时的城镇化:最早的“城里人”是什么人?》一文指出,唐末以来城乡人口分别称作“坊郭户”“乡村户”。综合中外学者的推算,坊郭户占总人口比例如下图,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城市的数量在不断减少
B.全国总人口的不断下降
C.战争对城市的不断破坏
D.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12.
据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记载,唐朝时,“庶人以白”,明令平民衣着不许染色,只能用麻布本色;(宋)端拱二年(989年)诏令:“县镇场务诸色公人并庶人、商贾、伎术、不系官伶人……只许服皂、白衣。”这说明唐宋时期
A.强调社会地位差别
B.纺织技术提升较慢
C.市民阶层需求不高
D.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13.
工业化过程引发了男女劳动力的新一轮分工。妇女被建构成了技术进步的“绊脚石”,而男性与技术之间的自然联系得以复制与强化,它镌刻着“父权制的社会准则”。上述现象说明工业革命
A.没有冲击到传统的社会观念
B.把妇女社会地位再次边缘化
C.强化了资本在生产中的地位
D.导致专制主义思潮重新抬头
14.
班固在《汉书·儒林传》中写道:“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寝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这反映了
A.儒学与察举制的结合推动儒学的发展
B.儒学研究的功利化推动了儒学的发展
C.儒学的发展对百姓生活影响逐渐增大
D.儒学研究的繁琐倾向使儒学发展受限
15.
“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纪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个时期所特有。这个时期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动。”这个时代
A.设计了未来社会制度的蓝图
B.坚持世俗权力高于宗教权力
C.人文主义精神成为时代潮流
D.大力倡导“人是万物的尺度”
16.
16世纪的欧洲,“在各种暴力活动和血腥屠杀中,世俗政权不断地向前推进……政府接受了以前教会人员占有的大多数财产,取得了任命或至少批准高级神职人员的权力”。材料所述现象对西欧教会发展的影响是
A.王权专制取代了宗教自由
B.推动了封建土地制度的建立
C.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D.奠定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基础
17.
郑观应在评述某种企业组织形式时说:“全恃官力,则巨费难筹,兼集商赀,则众擎易举。然全归商办则土棍或至阻挠,兼倚官威则吏役又多需索……各有责成。商招股以兴工,不得有心隐漏;官稽查以征税,京不得分外诛求,则上下相继,二弊俱去。”他实际上主张ZXXK]
A.国家政权与民间资本相结合
B.政府广开财源增加财政收入
C.发展工商业以抵御列强入侵
D.国家加大力度扶植私人资本
18.
法国文学史家埃米尔·法盖说:“……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下列作品中代表这种文学流派的是
A.《苹果车》
B.《巴黎圣母院》
C.《老人与海》
D.《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