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世事在变化,历史学的任务就在于把握和阐释这些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渐变之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停滞,社会总还是在变化的。这种变化,因为微小,仅以前后相接的两个朝代而论可能不太明显,但隔开几个朝代加以比较,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亟变之中国
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中国的反应亦随之激烈。反应有两种类型,动机虽均为自救,而所循途径则大相径庭。一为外察大势,内求诸己,认为必须大事变革,与人并驾齐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一为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为暴力反洋运动。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代代相承,变化微渐”的说法是否准确?试以古代社会主流思想为例说明你的依据。
(2)从材料二看,中国社会“亟变”的原因和具体表现各有哪些,作者比较推崇哪一变化?为什么?
(3)二则材料展示了哪些史学方法?
材料一 渐变之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停滞,社会总还是在变化的。这种变化,因为微小,仅以前后相接的两个朝代而论可能不太明显,但隔开几个朝代加以比较,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亟变之中国
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中国的反应亦随之激烈。反应有两种类型,动机虽均为自救,而所循途径则大相径庭。一为外察大势,内求诸己,认为必须大事变革,与人并驾齐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一为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为暴力反洋运动。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代代相承,变化微渐”的说法是否准确?试以古代社会主流思想为例说明你的依据。
(2)从材料二看,中国社会“亟变”的原因和具体表现各有哪些,作者比较推崇哪一变化?为什么?
(3)二则材料展示了哪些史学方法?
2.单选题- (共16题)
2.
《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八条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这表明罗马法( )
A.维护平民利益 |
B.保护私有财产 |
C.袒护贵族特权 |
D.具有人文精神 |
4.
古希腊学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 )
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自觉守法 | B.安提丰基本属于智者学派 |
C.希腊学者自主意识的觉醒 | D.希腊学者具有理性精神 |
6.
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约翰•加尔文宣传先定论,认为人类不能改变上帝的决定,甚至不可能知道上帝的选择,只能通过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去证明上帝的决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两者都否定《圣经》的绝对权威 |
B.两者都不利于人文主义的发展 |
C.两者都体现新兴资产阶级的信仰要求 |
D.两者都破除教权与世俗权力的束缚 |
8.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造成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类别 | 数学 | 天文历法气象 | 地学 | 化学 | 农学 | 机械 | 水利 | 轻工 | 兵器 |
项数 | 22 | 25 | 25 | 9 | 25 | 7 | 7 | 8 | 8 |
造成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经济 |
B.儒家民本思想 |
C.手工业发达 |
D.重农抑商政策 |
9.
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这句话反映出( )
A.中国古代文明孕育了西方文明 |
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 |
C.三项发明蕴含资本主义发展因素 |
D.在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
10.
某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时,很难确定下题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求助。你的正确建议是( )
A.“司南”最早出现于西周时期 |
B.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出现于西汉 |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
D.元朝时出现计算工具算筹 |
11.
宋代的陈亮在《送叔祖主筠州高要薄序》中写道:“自科学之兴,世之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作者指出了( )
A.传统科技的影响 | B.儒家思想的弊端 |
C.科举制度的局限 | D.八股取士的危害 |
14.
严复晚年说:“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这表明严复
A.抛弃了进化论思想 |
B.认识到了西方文明的本质 |
C.思想逐渐趋于保守 |
D.欲从传统思想中寻找价值 |
15.
梁启超经常处在“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的状态,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很多人也是主张、观点不断变化,思想“多变”,这几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这种文化现象说明了( )
A.中国的现代化突飞猛进 |
B.西方侵略的冲击日益深入 |
C.近代社会剧变催人猛省 |
D.旧民主主义革命任重道远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