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嗤笑(chī) 地壳(ké) 拮据(jié) 五脏六腑(zàng) |
B.恶心(ě) 打盹(dǔn) 邂逅(xiè) 鞠躬尽瘁(cuì) |
C.偌大(nuò) 吮吸(yǔn) 考妣(bǐ) 探骊得珠(lí) |
D.驾驭(yù) 累赘(zhui) 畸形(qí) 狼狈不堪(kān) |
2.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年春晚“摇一摇抢红包”的活动,受到了不少人的青睐,以年轻人首当其冲。 |
B.《舌尖上的中国Ⅱ》以高清的视角,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中华大地丰富的美食文化。 |
C.同学们还有两个多月就要分离了,毕业后将各奔东西,从此便分道扬镳了。 |
D.“各位家长对我们班级的建设有什么意见,请尽管提出,我们洗耳恭听。”丁老师说。 |
3.
下列句子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但她在诗词方面造诣很深,而且对书法、绘画也很有研究。 |
B.一个国家如何对待它的水资源,将决定这个国家是继续发展还是衰落。 |
C.4月23日上海车展规模创历年之最的原因是今年参展国家和厂商为历年来最多的结果。 |
D.人们是熟悉天坛的,但是对于“圜丘”,没有到过北京的人就未必不知道了。 |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伦之乐”“雨后春笋”“甜蜜地笑”“十分可爱”四个短语结构相同。 |
B.“从数百里外捎来如此厚礼,推辞不了,只好笑纳!”这句话用语得体。 |
C.由扬州市体育局、高邮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八届环高邮湖自行车越野赛圆满落幕。这一句的主干是:“越野赛落幕”。 |
D.“这么冷的天,大人尚且受不住,何况是孩子。”这句话是递进复句。 |
5.
下列对名著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 |
B.《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色龙”的特点。 |
C.《紫藤萝瀑布》和《海燕》都是状物抒情的散文,都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怀。 |
D.《热爱生命》的作者都是美国的杰克·伦敦,《松鼠》《最后一课》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布丰、都德。 |
2.字词书写- (共1题)
6.
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
今年上半年,文学社组织了去苏州采风的活动,我们游玩了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那里虽然没有鳞次zhì( )比的建筑,但园林的设计别具匠心,布局疏落相宜,风格清新秀雅,引得我们时而zhù( )足远眺,时而俯身近观。zhǐ( )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苏州之行,真让同学们受益fěi( )浅啊!
今年上半年,文学社组织了去苏州采风的活动,我们游玩了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那里虽然没有鳞次zhì( )比的建筑,但园林的设计别具匠心,布局疏落相宜,风格清新秀雅,引得我们时而zhù( )足远眺,时而俯身近观。zhǐ( )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苏州之行,真让同学们受益fěi( )浅啊!
| | | | | | | |
| | | | | | | |
3.文言文阅读- (共2题)
7.
玄①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②,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③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④三往,乃见。因屏⑤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⑥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⑦猖蹶⑧,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⑨,君谓计将安出?”
【注释】①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②先主:刘备。③屈致:委屈他枉驾来见。④凡:总共。⑦用,因此。⑤屏,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⑥信:通“伸”,伸张。⑧猖蹶,这里是失败的意思。⑨已:停止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亮躬耕陇亩(_____________)
(2)好为《梁父吟》(_____________)
(3)先主器之(______________)
(4)由是先主遂诣亮(__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刘备说自己“智术浅短”,你怎么看?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②,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③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④三往,乃见。因屏⑤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⑥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⑦猖蹶⑧,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⑨,君谓计将安出?”
【注释】①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②先主:刘备。③屈致:委屈他枉驾来见。④凡:总共。⑦用,因此。⑤屏,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⑥信:通“伸”,伸张。⑧猖蹶,这里是失败的意思。⑨已:停止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亮躬耕陇亩(_____________)
(2)好为《梁父吟》(_____________)
(3)先主器之(______________)
(4)由是先主遂诣亮(__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谓为信然 欣然起行 | B.先主器之 治水之法 |
C.因屏人曰 因恸绝良久 | D.而智术浅短 潭西南而望 |
(1)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刘备说自己“智术浅短”,你怎么看?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8.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小题2】请分析三、四两句的表达技巧。
【小题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初晴游沧浪亭
夜雨连明②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①沧浪亭:苏州园林之一。②连明:直至天明。
【小题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娇云浓暖弄阴晴”所体现的画面。【小题2】请分析三、四两句的表达技巧。
【小题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9.
①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就是老天赐予的命运;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自然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种种看法。孔子主张应该畏的那些东西我们可以讨论,但他主张人要知敬畏,我双手赞成,确实,人应该知“怕”。
② A 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人应该“怕”的事物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道德,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违背社会伦理道德,会被人指脊梁骨的事绝对不能做;二是应该“怕”规则、法律,就是要敬重社会基本的规章制度与法律,用古人的话说,叫“畏法度”。一个人生存于世,干什么都只凭个人性情,一点也不知“怕”,不仅很难赢得他人的正面评价,而且可能葬送自己的一生。
③ B 许多民族、国家都出现过苦难、挫折,这些苦难、挫折曾经使那里的人们深受其害,也极大地打断了这些民族、国家的文明进程。有的社会不知“怕”,对过去的苦难、挫折毫不上心;有的社会总是“怕”着,生怕类似的悲剧重演。1845年,一种卵菌登陆爱尔兰岛,使得全岛土豆减少三分之一,灾荒一直持续到1852年。这场大饥荒使爱尔兰人口锐减20%至25%。爱尔兰人没有忘记这场苦难,他们在首都都柏林街头竖起了大型的纪念雕塑,其中一组饥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喊地的表情时刻提醒人们历史不能忘记。不远处的利菲河上,停泊着“邓布鲁蒂号”帆船,原船1845年建造于魁北克,大饥荒时曾运送大量饥民到新大陆。2001年由肯尼迪基金会出资,按照19世纪的原貌复制了该船,大部分时间停留在港内,供游人参观。在罗斯康芒郡的一座庄园里设有大饥荒博物馆,里面有关于这场饥荒的最完整的收藏。爱尔兰的史学家与文学艺术家更没有忘记这场大饥荒,关于这场饥荒的著作、论文、文艺作品如潮喷涌。生活是公正的,不知“怕”的社会,经常有各种恐怖的非常事件出现;而像爱尔兰这样知“怕”的民族,那些灾难性的意外事件则往往会远离它们。
④中国人一向讳言“怕”,在一些人看来,说自己“怕”,就等于承认自己怯懦,其实这完全是误解。一个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去做君子;一个民族、国家知道必要的“怕”,它才会将各种社会规则设计完备,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温暖、快乐的命运共同体。
(选自《意林》,有改动)
【小题1】文章开头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小题2】“一个人要学会知‘怕’,一个民族、国家也是如此”这个句子是从文中抽出来的,你认为这句话放在文中A处比较合适,还是B处合适?为什么?
【小题3】第③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小题4】结合本文内容说说,人要“怕”什么?为什么要“怕”?
② A 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人应该“怕”的事物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道德,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违背社会伦理道德,会被人指脊梁骨的事绝对不能做;二是应该“怕”规则、法律,就是要敬重社会基本的规章制度与法律,用古人的话说,叫“畏法度”。一个人生存于世,干什么都只凭个人性情,一点也不知“怕”,不仅很难赢得他人的正面评价,而且可能葬送自己的一生。
③ B 许多民族、国家都出现过苦难、挫折,这些苦难、挫折曾经使那里的人们深受其害,也极大地打断了这些民族、国家的文明进程。有的社会不知“怕”,对过去的苦难、挫折毫不上心;有的社会总是“怕”着,生怕类似的悲剧重演。1845年,一种卵菌登陆爱尔兰岛,使得全岛土豆减少三分之一,灾荒一直持续到1852年。这场大饥荒使爱尔兰人口锐减20%至25%。爱尔兰人没有忘记这场苦难,他们在首都都柏林街头竖起了大型的纪念雕塑,其中一组饥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喊地的表情时刻提醒人们历史不能忘记。不远处的利菲河上,停泊着“邓布鲁蒂号”帆船,原船1845年建造于魁北克,大饥荒时曾运送大量饥民到新大陆。2001年由肯尼迪基金会出资,按照19世纪的原貌复制了该船,大部分时间停留在港内,供游人参观。在罗斯康芒郡的一座庄园里设有大饥荒博物馆,里面有关于这场饥荒的最完整的收藏。爱尔兰的史学家与文学艺术家更没有忘记这场大饥荒,关于这场饥荒的著作、论文、文艺作品如潮喷涌。生活是公正的,不知“怕”的社会,经常有各种恐怖的非常事件出现;而像爱尔兰这样知“怕”的民族,那些灾难性的意外事件则往往会远离它们。
④中国人一向讳言“怕”,在一些人看来,说自己“怕”,就等于承认自己怯懦,其实这完全是误解。一个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去做君子;一个民族、国家知道必要的“怕”,它才会将各种社会规则设计完备,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温暖、快乐的命运共同体。
(选自《意林》,有改动)
【小题1】文章开头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小题2】“一个人要学会知‘怕’,一个民族、国家也是如此”这个句子是从文中抽出来的,你认为这句话放在文中A处比较合适,还是B处合适?为什么?
【小题3】第③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小题4】结合本文内容说说,人要“怕”什么?为什么要“怕”?
5.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字词书写:(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