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变前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政治权力关系存在着两种制度:其一是事后报告制度,……每日将当日重要折件及简要相关谕旨上报慈禧太后,其中个别折件光绪帝对慈禧太后有所隐瞒;……其二是事前请示制度,……主要是在光绪帝面见慈禧太后时,须将重大政治决策和高级官员任免,先行请示慈禧太后,但也有例外,如任命军机四章京,对此慈禧太后事后虽为不平,但无法推翻光绪帝的“擅自”决定。
──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
材料二慈禧曾表示,“变法乃素志……苟可以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
──苏继祖《戊戌朝变记》
材料三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材料四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清政府最高统治集团的权力结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慈禧太后对改革持怎样的态度?
(2)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
材料一政变前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政治权力关系存在着两种制度:其一是事后报告制度,……每日将当日重要折件及简要相关谕旨上报慈禧太后,其中个别折件光绪帝对慈禧太后有所隐瞒;……其二是事前请示制度,……主要是在光绪帝面见慈禧太后时,须将重大政治决策和高级官员任免,先行请示慈禧太后,但也有例外,如任命军机四章京,对此慈禧太后事后虽为不平,但无法推翻光绪帝的“擅自”决定。
──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
材料二慈禧曾表示,“变法乃素志……苟可以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
──苏继祖《戊戌朝变记》
材料三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材料四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清政府最高统治集团的权力结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慈禧太后对改革持怎样的态度?
(2)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
2.单选题- (共13题)
2.
《西方政治文化传统》评价雅典民主政治:“对平民治国能力的盲目崇拜以及平民群众权力的无限膨胀,使国家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机制。”实质上是:
A. 否定公民民主政治
B. 批判过度的直接民主
C. 肯定国家制衡机制
D. 肯定专制中央集权制
A. 否定公民民主政治
B. 批判过度的直接民主
C. 肯定国家制衡机制
D. 肯定专制中央集权制
3.
有历史学家认为:“英国光荣革命后逐步建立起来的议会内阁制,以及由两个政党竞争执政的两党制,成为以后出现的民主国家普遍效法的基本政治制度。可是从真正的民主意义来考察,当时的英国还不能称为民主国家。”这么说的依据是当时英国
A.人民的选举权受到严格限制 |
B.国王依然有强大的政治权力 |
C.内阁向议会负责,缺乏实权 |
D.两党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
4.
清末某爱国人士在给好友的信中说;“新约规定,天旋地转”。因为这个条约不仅把“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此信中的“新约”是指
A.《北京条约》 |
B.《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5.
***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说:“他们的这种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相互争斗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在认清楚“这件事”的基础上提出了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B.新民主主义理论 |
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 D.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
6.
1991年3月2日,《解放日报》头版刊发评论《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文章论述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指出:有些同志总是习惯于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认为在市场调节背后必然隐藏着资本主义的幽灵。这一评论发表的背景是
A.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 |
B.受苏东剧变影响国内改革停滞不前 |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
D.十四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7.
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己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采取的措施是
A.推翻君主体制,建立共和政体 | B.消灭私有制度,实现社会平等 |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 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
8.
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一项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也对人类社会的政治和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②成为西方国家进一步扩张侵略的“理论依据”
③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
④成为近代中华民族觉醒、奋发图强的思想动力
①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②成为西方国家进一步扩张侵略的“理论依据”
③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
④成为近代中华民族觉醒、奋发图强的思想动力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9.
梁启超在评价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这里的“新”指的是
A.反对君主制度 | B.介绍研究西学 |
C.宣传民主政治 | D.传播社会主义 |
10.
近代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申报》在1919 年报道中写道:“传播此种思想之发源地,实在北京一隅,他们倡导改良文学之论,一方面为消极的破坏,力抨旧文学之弱点,一方面则为积极的建设,亟筑新文学之始基。”文中的“他们”还
A.掀起二次革命 | B.倡导“实业救国” |
C.倡导民主科学 | D.主张“尊孔复古” |
12.
1906年,章炳麟说:“老子是胆怯的,主张自然进化,但社会必然是弱肉强食的。”1913年,他却说:“老子洞见专制之真相,使愚民之术不得施。”章炳麟对老子的看法前后不同是由于
A.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加剧 |
B.老子思想对近代中国影响的扩大 |
C.当时的统治者推行“尊孔复古” |
D.他从主张革命到反对袁世凯独裁 |
13.
“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景、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下列各项中,与这一评价一致的是
A.“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他们” |
B.“光是画中的主角” |
C.“向色彩的奥秘进军” |
D.“艺术是一种诉说真理的谎言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