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194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0/9/28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因为人文主义运动内在的推动力也就是对崭新的世界知识的迫切需求,此种需求最后在自然科学的建立和自然科学按原则而扩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实现。但是此事发生的方式和赖以完成的思想形式,在所有重要观点上,都表现出依赖于由于吸收了希腊哲学而产生的刺激因素。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
——[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材料二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以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呎的小动物竟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美]斯托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总之,在18世纪中叶以前,自然科学研究主要是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经验方法达到记录、分类,积累现象知识的目的。在18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启蒙运动的发展,“自然科学便走进了理论的领域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就不中用了,在这里只有理性思维才能有所帮助。”理性思维就是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建立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提出科学假说,进而建立理论或理论体系。19世纪道尔顿的原子论,阿佛加德罗的分子学说,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开始都是以假说形式出现的。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史上的三次危机与突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人文主义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不得摘抄原文)(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在科学上最主要的贡献及其思想价值。(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前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变化。(2分)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思想解放和近代自然科学两者之间的关系。(2分)
2.
张岱年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资产阶级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请回答:
(1)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不同之处。
(2)请从经济角度分析导致上述不同影响的原因。
(3)据此你认为一种进步思想能够导致社会变革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2.单选题(共16题)

3.
美国老报人斯东在《苏格拉底的审判》中说,苏格拉底的死“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这乃是雅典的悲剧性罪行”。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民众的惩罚。这些史实表明。
A.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B.苏格拉底等人仇视民众,主张实行贵族政治
C.直接民主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
D.雅典的民主政治保护了全体公民的利益
4.
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使这位诗人感到愤闷的历史事件是()
A.火烧圆明园B.清政府割让台湾
C.八国联军侵华D.国民党败退台湾
5.
邮票可以反映历史,也是设计者所处时代和设计者本人思想认识的反映。下图为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对邮票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①邮票上的人物Sun Yat—Sen和Lincoln分别是中美两国“国父”
②邮票设计者将“民族、民权、民生”与“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并列,表明中国曾经追求过“美国式”的民主
③邮票突出“抗战建国”反映了当时中美两国有共同的利益和要求
④邮票设计者将台湾列入中国版图是因为台湾已经回归中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6.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经历了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到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转变。这一转变反映出的显著变化有()
①中国革命的性质    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中共的政治斗争策略 ④中共的中心任务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7.
“欧洲无产阶级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这里的“科学”指的是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法国的启蒙思想
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德国的古典哲学
8.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三次建交高潮。与这三次高潮成因相对应的选项是
A.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崩溃
B.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建交公报》
C.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D.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多哈会议
9.
(题文)一本史书描述道:“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组建联合国军,介入此次冲突。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军事联合行动。”这次“冲突”是
A.朝鲜战争
B.柏林危机
C.古巴导弹危机
D.海湾战争
10.
今年6月19日瑞典公主大婚,皇室送给各国要人的尊贵国礼是来自中国唐山的陶瓷制品。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制瓷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向瓷的过渡阶段
B.宋代民窑超过官窑,处于瓷器生产的主导地位
C.宋元以后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D.清朝前期瓷器只能通过广州销往国外
11.
清代《韵鹤轩杂著》一书描述当时的苏州“士之事贤友仁者必于苏,商贾之籴贱贩贵者必于苏,百工杂技之流其售奇鬻异者必于苏。”从中反映出明清时期的苏州
A.开始成为商业大都会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社会活动有严格的区域限制D.经济文化十分繁荣
12.
“自公元1651年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英国政府的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打击
A.西班牙B.荷兰C.法国D.北美殖民地
13.
研究性学习中,老师希望学生以民族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历史为素材做一小论文,要求学生自行搜集材料。下列四位同学的研究方法最能客观反映大生纱厂历史的是
A.甲生想以纱厂的档案为主要材料,因为这最能反映当时工厂的生产经营活动
B.乙生想利用该纱厂职工的回忆录,因为这是当事人留下的文字材料,最可信
C.丙生想访谈南通地区的老人,因为这些人目睹纱厂营运,所做的口述最翔实
D.丁生想以当时各种报刊杂志为主要材料,藉以了解并掌握该工厂的发展状况
14.
“其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这一言论()
A.是洋务派对洋务运动所进行的宣传B.批评了顽固派的冥顽不化
C.反映了维新派与革命派的激烈交锋D.指出了洋务运动的致命局限
15.
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科技著作。右图为书中的“斩竹漂塘”、“荡料入帘”插图,图片所反映的这项古代中国重要发明
A.最早产生于隋唐时期
B.经毕升改进而出现革命性变革
C.在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
D.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16.
“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据此推断这位画家的绘画风格应该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
17.
口号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鼓动方式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下列口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革命无罪,造反有理
②发展是硬道理
③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④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C.③④①②D.①④③②
18.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3.选择题(共19题)

1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MnO2(KCl)

加入适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

B

BaCl2 溶液(HCl)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C

CO2(CO)

通入过量的氧气,点燃

D

Cu(CuO)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2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MnO2(KCl)

加入适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

B

BaCl2 溶液(HCl)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C

CO2(CO)

通入过量的氧气,点燃

D

Cu(CuO)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21.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等待戈多》的面世以与传统戏剧风格迥异的荒诞剧的形式为贝克特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种荒诞剧所反映的主题是()


22.“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这是对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贝克特获奖的评语。使贝克特获得该奖的作品之一是()

23.

根据下列动物特征回答有关问题:

24.下列化学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25.

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在同等条件下,高倍镜与低倍镜相比,高倍镜下(  )

26.

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分早、中、晚三次,分别测量篮球场,草地和树林中的湿度,并记录数据,他们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

27.

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分早、中、晚三次,分别测量篮球场,草地和树林中的湿度,并记录数据,他们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

28.

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分早、中、晚三次,分别测量篮球场,草地和树林中的湿度,并记录数据,他们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

29.经历急剧的变革后,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借历史题材和异国情调来抒发主观情感”,而是希望通过对社会现实生活“真实、客观和准确的描绘来展现自己的社会理想”。这样一种新的文艺思潮登上历史舞台。下列作品体现这一思潮的是()

①《唐璜》②《红与黑》③《高老头》④《巴黎圣母院》

30.如图是19世纪法国画家杜米埃的代表作《三等车厢》,它反映了劳苦大众的疾苦。该作品属于()

31.如图是19世纪法国画家杜米埃的代表作《三等车厢》,它反映了劳苦大众的疾苦。该作品属于()

32.如图是19世纪法国画家杜米埃的代表作《三等车厢》,它反映了劳苦大众的疾苦。该作品属于()

33.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了t1时间后改为加速度为a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t2时间后停下.则物体在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不正确的是(    )
34.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了t1时间后改为加速度为a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t2时间后停下.则物体在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不正确的是(    )
35.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了t1时间后改为加速度为a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t2时间后停下.则物体在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不正确的是(    )
36.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了t1时间后改为加速度为a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t2时间后停下.则物体在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不正确的是(    )
37.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了t1时间后改为加速度为a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t2时间后停下.则物体在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不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