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学者彭慕兰在其《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提出:“欧洲的核心区和世界其他一些地方(显然主要是东亚,但或许还有其他地方)的核心区之间经济命运的大分流在18世纪相当晚的时候才出现。”他认为,19世纪以前中国的经济核心区(主要指中国的江南地区)与欧洲的经济核心区(主要指英国)在发展水平上并没有大的差别,欧洲的现代性是偶然的结果,其关键性的促成因素是获得海外的资源和在利用地下能源方面取得了成就。下面是其对利用地下能源方面的一些论述:
中国煤矿业者面临的最大技术问题,特别是在西北,与他们在英格兰的同行面临的问题有根本的不同。英国的煤矿经常渗水,为了把水抽干就需要有一台大功率的水泵。中国煤矿中水的问题要少得多,相反,它们非常干燥,……专业技术对欧洲煤业的突破是至关重要的,……蒸汽机代表了一项更为重要的突破。……只有在采煤业中蒸汽机的优势才明显到在短短几十年间得到迅速推广,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行业。
欧洲技术革新的浪潮当然是工业革命的一个必要条件,……我们应该记住,地理位置和并列的偶然性在使英国的煤和蒸汽机成为工业化的前锋时具有怎样的重要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大分流”的相关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美国学者彭慕兰在其《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提出:“欧洲的核心区和世界其他一些地方(显然主要是东亚,但或许还有其他地方)的核心区之间经济命运的大分流在18世纪相当晚的时候才出现。”他认为,19世纪以前中国的经济核心区(主要指中国的江南地区)与欧洲的经济核心区(主要指英国)在发展水平上并没有大的差别,欧洲的现代性是偶然的结果,其关键性的促成因素是获得海外的资源和在利用地下能源方面取得了成就。下面是其对利用地下能源方面的一些论述:
中国煤矿业者面临的最大技术问题,特别是在西北,与他们在英格兰的同行面临的问题有根本的不同。英国的煤矿经常渗水,为了把水抽干就需要有一台大功率的水泵。中国煤矿中水的问题要少得多,相反,它们非常干燥,……专业技术对欧洲煤业的突破是至关重要的,……蒸汽机代表了一项更为重要的突破。……只有在采煤业中蒸汽机的优势才明显到在短短几十年间得到迅速推广,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行业。
欧洲技术革新的浪潮当然是工业革命的一个必要条件,……我们应该记住,地理位置和并列的偶然性在使英国的煤和蒸汽机成为工业化的前锋时具有怎样的重要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大分流”的相关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2.
(13分)一定时期的思想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尤其是法国的哲学家,在中国形象中发现批判现实的武器。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在经济思想中开发中国形象的利用价值,中国又成为重农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楷模。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场争论的结果,似乎都对西方的中国形象不利,宗教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而是更为原始的多神论者;政治之争证明中国不是开明的君主专制,而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经济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材料一中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启蒙思想家运用中国形象的背景;简要分析每场争论的结果都对中国形象不利的原因。(7分)
材料一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尤其是法国的哲学家,在中国形象中发现批判现实的武器。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在经济思想中开发中国形象的利用价值,中国又成为重农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楷模。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场争论的结果,似乎都对西方的中国形象不利,宗教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而是更为原始的多神论者;政治之争证明中国不是开明的君主专制,而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经济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材料一中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启蒙思想家运用中国形象的背景;简要分析每场争论的结果都对中国形象不利的原因。(7分)
3.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都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材料一 1946年6月出版的《再生》第118期上,发表了张东荪的《一个中间性的政治路线》一文,这是这一时期正式提出中间路线的较早的一篇文章。张文说:“中国必须于内政上建立一个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中间的政治制度。”这个中间性的政治制度就是调和美苏二者。“亦就是:在政治方面比较上多采取英美式的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同时在经济方面比较上多采取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从消极方面说,即采取民主主义而不要资本主义,同时采取社会主义而不要无产专政的革命。我们要自由而不要放任,要合作而不要斗争。不要放任故不要资本家垄断,不要斗争故不要阶级斗争。”
材料二施复亮提出:“中国中间阶层的历史,是要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而其斗争的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在本质上而且是改良的。”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中间路线”的主张。(8分)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间路线”的主张?(7分)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都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材料一 1946年6月出版的《再生》第118期上,发表了张东荪的《一个中间性的政治路线》一文,这是这一时期正式提出中间路线的较早的一篇文章。张文说:“中国必须于内政上建立一个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中间的政治制度。”这个中间性的政治制度就是调和美苏二者。“亦就是:在政治方面比较上多采取英美式的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同时在经济方面比较上多采取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从消极方面说,即采取民主主义而不要资本主义,同时采取社会主义而不要无产专政的革命。我们要自由而不要放任,要合作而不要斗争。不要放任故不要资本家垄断,不要斗争故不要阶级斗争。”
材料二施复亮提出:“中国中间阶层的历史,是要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而其斗争的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在本质上而且是改良的。”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中间路线”的主张。(8分)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间路线”的主张?(7分)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反法西斯国家签字的《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其它有关国际协议都规定同盟国家不得与敌国单独媾和,对日和约应先经中、苏、美、英四国外长会议准备,并采取大国一致原则签订全面对日和约。
材料二1951年9月4日,美国召集了许多同盟国在旧金山召开了与日媾和会议,朝鲜、中国没有受到邀请。南斯拉夫、印度、缅甸受到邀请但拒绝参加会议。与会的48个同盟国于8日签署了《与日媾和条约》,即《旧金山和约》。和约主要内容:盟国承认日本对其领土和领海有完全的主权;日本承认朝鲜独立;日本放弃对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一切权利;日本同意将琉球群岛和小笠原群岛等置于联合国托管之下而以美国为唯一管理当局;日本得自愿加入集体安全协定;盟国可与日本缔结双边协定在日本驻军;盟国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在和约签订的当天,美国与日本还签订了《日美安全条约》。参加会议的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反对条约的内容,拒绝签字;越南、朝鲜、蒙古宣布不承认该条约;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也不承认《旧金山和约》的合法性。
——以上材料均出自《世界现代史》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政府不承认《旧金山和约》的理由。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旧金山和约》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反法西斯国家签字的《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其它有关国际协议都规定同盟国家不得与敌国单独媾和,对日和约应先经中、苏、美、英四国外长会议准备,并采取大国一致原则签订全面对日和约。
材料二1951年9月4日,美国召集了许多同盟国在旧金山召开了与日媾和会议,朝鲜、中国没有受到邀请。南斯拉夫、印度、缅甸受到邀请但拒绝参加会议。与会的48个同盟国于8日签署了《与日媾和条约》,即《旧金山和约》。和约主要内容:盟国承认日本对其领土和领海有完全的主权;日本承认朝鲜独立;日本放弃对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一切权利;日本同意将琉球群岛和小笠原群岛等置于联合国托管之下而以美国为唯一管理当局;日本得自愿加入集体安全协定;盟国可与日本缔结双边协定在日本驻军;盟国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在和约签订的当天,美国与日本还签订了《日美安全条约》。参加会议的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反对条约的内容,拒绝签字;越南、朝鲜、蒙古宣布不承认该条约;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也不承认《旧金山和约》的合法性。
——以上材料均出自《世界现代史》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政府不承认《旧金山和约》的理由。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旧金山和约》的影响。
5.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如果说在和平时期政府的根基是美德,那么在革命时期就是美德和恐怖,没有恐怖的美德是有害的……恐怖就是严厉不可动摇的正义……恐怖不仅仅是一个原则,它是民主原则的结果。”
——罗伯斯庇尔
材料二 1793年5月罗伯斯庇尔领导法国人民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统治,建立雅各宾派专政。执政期间……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宗教措施,粉碎了国内外敌人颠覆共和国的阴谋,捍卫了革命成果,把大革命推向了高潮。
罗伯斯庇尔……以革命的恐怖政策惩罚罪犯和革命的叛徒,史称“恐怖统治”,许多无辜的人都被诬告并杀害,成千上万人被送上断头台。……有人批评这种政策为“诛九族”和违反人道。
(1)概括材料一中罗伯斯庇尔的主要观点。(6分)
(2)结合材料二,应该如何评价罗伯斯庇尔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实行的恐怖政策?(要求答出评价方法和具体评价内容)(9分)
材料一 “如果说在和平时期政府的根基是美德,那么在革命时期就是美德和恐怖,没有恐怖的美德是有害的……恐怖就是严厉不可动摇的正义……恐怖不仅仅是一个原则,它是民主原则的结果。”
——罗伯斯庇尔
材料二 1793年5月罗伯斯庇尔领导法国人民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统治,建立雅各宾派专政。执政期间……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宗教措施,粉碎了国内外敌人颠覆共和国的阴谋,捍卫了革命成果,把大革命推向了高潮。
罗伯斯庇尔……以革命的恐怖政策惩罚罪犯和革命的叛徒,史称“恐怖统治”,许多无辜的人都被诬告并杀害,成千上万人被送上断头台。……有人批评这种政策为“诛九族”和违反人道。
(1)概括材料一中罗伯斯庇尔的主要观点。(6分)
(2)结合材料二,应该如何评价罗伯斯庇尔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实行的恐怖政策?(要求答出评价方法和具体评价内容)(9分)
2.单选题- (共11题)
6.
1853年,马克思在听到太平军胜利进军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他期望中国不久会出现“REPUBLIQUE CHINOISE(中华共和国)”,实现“LIBERTE,EGALITE,FRATERNITE(自由,平等,博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定都天京证明了马克思期望的准确 | B.《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马克思的期望 |
C.《资政新篇》实现了马克思的期望 | D.期望超越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7.
英国记者杰克·贝尔登在《中国震憾世界》一书中说:一般美国人都认为,中国战争主要是一场民主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战争……似乎没有人意识到,那么多中国人支持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支持着抗日战争期间人民自己建立的政权。杰克·贝尔登的看法
A.带有美国人的意识形态 | B.揭示了中国政局变动的本质 |
C.是冷战思维的体现 | D.反映了抗日政权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
8.
英国“圈地运动”始于12世纪,是指地主强行圈占公有地,剥夺公薄持有农土地,或强买自由持有农土地办牧场和农场。对“圈地运动”理解正确的是
①“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之一
②摧毁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建立起资本主义大农业
③造就了广大的国际市场
④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造就了两大新的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①“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之一
②摧毁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建立起资本主义大农业
③造就了广大的国际市场
④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造就了两大新的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 |
D.③④ |
9.
《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1922年一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这种形势的根本方法应该为
A.必须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
B.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
C.倡导创办实业,进行实业救国 |
D.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 |
10.
1952年至1956年4年间,北大提出的科研项目有100项,1956年至1957年有400项。从1958年8月1日开始算起,只用了40天的时间,科研成果达到了3406项。材料说明
A.“双百”方针推动了科技发展 |
B.科技领域出现了“大跃进” |
C.社会主义制度凸显优越性 |
D.“向科学进军”热潮初显成效 |
11.
美国学者达林·麦马虹在总结两千多年的幸福观时说:在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在古希腊哲学家所处的时期,幸福等同于 ;在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材料空白处应是
A.权利与金钱 | B.上帝和法律 | C.民主与科学 | D.智慧与德行 |
12.
台湾学者王尔敏在《明清时期庶民文化生活》中提到:民间文化是庶民生活最直接创造的产物,自不同于官绅生活的文化内涵。中国民间世俗文化以明清以来资料最丰富,问题最繁多,最值得投入心智,探索研究。下列关于明清庶民文化的相关阐述正确的是
A.庶民文化的发展与工商业繁荣有关 |
B.庶民文化成为明清社会思想的主流 |
C.庶民文化不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 |
D.小说、京剧和文人画都是这种文化的典型代表 |
13.
“一方面对自私伪善、金钱至上的人和社会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又经常受金钱、权力和荣誉的诱惑,不时地以伪善的手段对待伪善的环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与材料所述风格类似的作品是
A.《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 B.《大卫.科波菲尔》 |
C.《老人与海》 | D.《百年孤独》 |
14.
约翰·古斯塔夫·德罗伊森在《历史知识理论》中指出:“过去的事,如果它不融化于现在某事之中,它就是真正过去了。”这也就是说
A.历史就是过去的一切 |
B.所有的历史都与现实相联系 |
C.有借鉴价值的历史才是有意义的 |
D.必须把历史融入现实之中 |
15.
约翰·古斯塔夫·德罗伊森在《历史知识理论》序言中指出:“过去的事,如果它不融化于现在某事之中,它就是真正过去了”。这也就是说()
A.历史就是过去的一切 |
B.所有的历史都与现实相联系 |
C.必须把历史融入现实之中 |
D.有借鉴价值的历史才是有意义的 |
16.
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在未来的5年,世界经济将出现8—6—4—2的发展格局,即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将年均增长8%,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将年均增长6%,世界经济将年均增长4%,发达国家将年均增长2%,亚洲的新兴经济体有望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由此得出结论()
A.世界经济重心已转向发展中国家 |
B.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已经构建 |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
D.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
3.选择题- (共7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