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七中2018届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441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8/15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劈开 泛滥 昆仑山 锋芒毕露
B.喧闹 神洲 捂耳朵 摇摇晃晃
C.溜冰 纪念 圆体字 雌雄难辩
D.田垄 字帖 白桦林 一泄千里
2.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领/障/敛声气 九连环/高和寡
B.育/逮大/人所难 万丈狂/五彩斑
C.葬/声/啕大哭 燕山胡/虎难下
D.好/偏/来踱去 扑迷离/沿而上
3.
对下列语段中加点的字词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儿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A.介词  形容词  代词  名词  助词  名词
B.副词  形容词  代词  名词  助词  名词
C.副词  形容词  代词  动词  助词  名词
D.介词  形容词  代词  动词  助词  名词

2.诗歌鉴赏(共1题)

4.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小题1】诗歌前两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对后两句有什么作用?
【小题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枫叶礼赞
叶 孟
我爱枫叶,因为它红得深浓,红得艳丽。
多少年来,一想到秋,我首先就会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就会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会引发许多联想和感慨。在萧瑟的秋天,枫叶红得那么动人,不能不使我心驰神往。
在北京,重阳节过后到香山看枫叶,正是很好的时节。过去的文人骚客,在这样的时候,往往骑一头小毛驴儿,慢慢地出了西直门,一步一颠直往西边走去。到了碧云寺一带,就渐入佳境,像喝了一杯花雕酒一样,陶醉于枫叶那鲜艳的色彩,流连忘返。有时,他们还会即景遣兴,吟诗作赋。我虽没有这样闲散的雅兴,但我也爱枫叶。没有别的,爽直一点儿说,就是因为她红!
秋冬之交,正是吃萝卜的时候。夜晚的街头,常常传来“萝卜赛梨”的清脆叫卖声,引诱你不得不去买一个尝尝。萝卜有“红到心”的别称,可是它的内心是不是红的,还得等到剖开之后才见分晓。这哪里赶得上枫叶。
枫叶是那么直接、那么毫不遮掩地展现自己的色彩。枫叶敢于红,红得有气魄。
枫叶之可爱,还在于当别的叶儿经秋枯落时,她偏偏红得艳丽。她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之摧残,战西风而不怯,披严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赞美。
有人说,枫叶虽红,可毕竟是到了肃杀的秋天。《董西厢》中有一警句:“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以枫叶吟离别,把枫叶比做血,这是随人的心情而生发的。但在我看来,说肃杀也好,比做血也好,都还是在于秋,而不是在于枫叶;把枫叶之红比做血,这是因为她抗得住肃杀之气啊!
枫叶也并不因为红而孤独。你看,去香山看红叶的人那么多;而且,东篱黄菊,山涧青松,挺拔的竹,清香的梅,或跟她同时,或相继绽放,都与枫叶相伴,在耐寒抗冷中各显风采。
一想到秋,我就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往往使我又联想到那些在各个岗位上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他们抗严寒,战酷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奉献,弘扬了时代的精神。他们尽管很普通,却是我们时代的英雄。我觉得,用枫叶来比喻这样的英雄人物是再恰当不过了。
我礼赞枫叶,我爱她斗西风血点儿红!
【小题1】从文章看,枫叶有哪些特征?
【小题2】作者写秋冬之交的萝卜,并引用《董西厢》中的警句,各有什么用意?
【小题3】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谈谈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小题4】作者笔下的枫叶有什么象征意义?
6.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翻浆的心
毕淑敏
那年,我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①。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破口大骂。
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
“我要搭车,我得回家。”
“不带!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
“我蹲大厢板就行。”
“不带!”司机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
“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最后一个“谢”字已是从轮胎缝隙里发出来的。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我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
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
“我好像觉得他要干什么。”司机说。
这一次,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
“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司机说:“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
我痛苦地几乎大叫。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再看青年,他扑到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仍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
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就在他的右腿狠狠地踩下去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
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青年,在这突如其来的急刹车面前,可能要被卸成零件。“看他还有没有劲偷别人的东西! ”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我心里安宁了许多。只见那个青年艰难地在轮胎缝里爬,不时还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在口袋上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这次反倒不慌不忙,嘴角甚至显出隐隐的笑意。
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村最近的公路,他家那儿是根本不通车的,至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10公里……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跪坐在地上。不过才个把时辰的车程,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了“学”。
他说:“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
“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我很严正地对他说。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我看到了我的提包。
我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注]①翻浆:春暖解冻时,地面或道路表面发生裂纹并渗出水分和泥浆。
【小题1】小说中的青年是怎样一个人?
【小题2】联系全文,简要说说题目中“翻浆”的含义是什么。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作答。
【小题4】小说结尾部分情节设置很巧妙,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简要赏析。
【小题5】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4.名著阅读(共1题)

7.
名著阅读。
(1)联系《骆驼祥子》的相关情节,谈谈小福子的死对祥子产生的影响。
只要见了她,以前的一切可以一笔勾销,从此另辟一个天地……她不仅是朋友,她将把她的一生交给他,两个地狱中的人将要抹去泪珠而含着笑携手前进。曹先生的话能感动他,小福子不用说话就能感动他。他对曹先生说了真实的话,他将要对小福子说些更知心的话,跟谁也不能说的话都可以对她说。
(2)根据小说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的故事情节,选出正确的一项 ( )
①妻死卖车 ②钱被敲空 ③丢车与卖骆驼 ④再次买车 ⑤被迫结婚 ⑥二次奋斗
A.⑥②③⑤④①B.③⑥②⑤④①C.③④②⑤⑥①D.④③⑥②⑤①

5.综合性学习(共1题)

8.
某校七年级(1)班正在开展以“祖国,您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介绍一下我国的国旗——五星红旗的构成及其内涵。

(2)学校要举行歌唱比赛,你们班参加歌唱比赛的曲目是《歌唱祖国》,请根据歌词,说说你们班选择这首歌曲的理由。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6.作文(共1题)

9.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开在心中的花朵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
(2)在我们得身边,有可亲可敬得亲人师友,有美丽得风景,有值得学习得榜样......请以“我身边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内容充实,不少于600字。

7.(共1题)

10.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语。
A是陋室
B可以素琴
C清涟而不妖
D亭亭净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水陆路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繁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D.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小题4】根据你对文段的理解,完成下列各小题。
(1)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2)乙文中作者在莲的形象中寄予了自己___的节操和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厌恶和鄙弃。
【小题5】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上看甲乙两文相同之处各是什么?
(1)从表现手法上看两文都运用了
(2)从表达方式上看两文都大量运用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