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部分区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上)期末测试卷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173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2/7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本思想早在西周已萌芽,周公提出了“敬德保民”的思想。战国时期,孟子明确提出了民本思想。他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统治者要“节用裕民”。秦代以后传统民本思想缓慢发展。唐代民本思想得到全面、系统的阐发。《贞观政要》中提出“天子者,有道则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宋代理学家朱熹强调“恤民”,而恤民的关键在于足食,因此要反对土地兼并。
——摘编自郑慧《民本:传承与超越》
材料二 明清之际,黄宗羲(1610—1695年)深化和拓展了传统民本思想,展示了民本思想的终极视域。他认为“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自私”、“自利”是人应当得到尊重和保护的权利。能保护民众“自私自利”权利的君主乃“明君”“圣主”,而“家天下”的本质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所以,“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摘编自潘起造《论黄宗羲新民本思想的启蒙意义及局限》等
材料三 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卢梭(1712—1778年)提出了被视为其政治思想核心的人民主权学说。“人生来是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封建专制统治社会不合乎自然法则。国家是由社会契约形成的,国家的主权必须体现“公意”即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他批评英国人“只有在选举议会议员时才是自由的;议员一经议出,他们就是奴隶,等于零了”。卢梭的政治学说深刻影响到法国大革命的方向和进程。
——摘编自王荣堂《卢梭及其人民主权学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民本思想的内涵,并指出其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黄宗羲的新民本思想有哪些发展?并简要评价之。
(3)对比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梭政治思想更具革命影响力的原因,并由此谈谈你得到的认识。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甲午战争的惨败,“唤醒吾国千年之大梦”。中国要变什么法,立什么制,成了当时知识界的中心议题。启蒙思想家严复翻译介绍西方法制理论,形成了自己的法制思想。他认为,“国之与国、人之与人皆待法而后有一日之安者也”,但法如不便民,则“法虽立而其国必不安”,所以“治国之法为民而立。”只有给人民以可恃之权利,才能要求人民去尽义务。“义务者,与权利相对待而有之词也”。在考察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后,他发现,自由与平等是近代中西方国家制度的根本区别,严复提出了实行三权分立、废除封建刑讯制度、“法之既立,虽天子不可以不循也”等看法。严复把“法”比喻为人们使用的器物,行走的道路,“经时久而无修治精进之功,则扦格芜梗(矛盾、阻隔之意)者势也”。严复在法制思想上的新颖主张和见解,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有着重大的进步意义。
——摘编自林平汉《严复对中国近代法制思想的贡献》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严复法制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严复法制思想的进步意义。

2.论述题(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技创新包括“科学”、“技术”和“创新”这三层内容。科学是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探索和新知识的发现,技术则表现为科学知识基础上的技术发明,创新即是把各种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包括了劳动力、土地、资本、管理、技术、信息等)引入生产体系,形成新产品,发展新产业的过程。从近代世界科技发展的历史看,18世纪以来,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中心从英国转到德国,再到美国,表面上是地理位置的更替,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由弱向强的转移,是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任何一个技术创新活跃、经济繁荣的时代,都需要重大的人文创新来导引,需要文化的繁荣。观念的创新、科技的创新、体制的创新,最后都归结到文化的创新,这不仅是逻辑的必然,也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摘编自梁启东《从世界科技发展史看如何构建创新文化环境》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历史知识,就“科技创新”提出一个具体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3.单选题(共9题)

4.
下图是1908年《戊申全年画报》刊载的一幅漫画。画中两个小孩敲响了“自由”的钟,而一个老头却拼命捂住耳朵。它所揭示的历史现象是
A.清政府竭力压制革命
B.自由民主成为时代潮流
C.革命派与保皇派激烈论战
D.三民主义得到群众广泛拥护
5.
普罗塔戈拉认为,法律和道德不是神意的产物,而是人为约定的;苏格拉底认为判断法律正义与否不是凭经验或感觉,而是知识或理智。据此可知,他们都
A.承认法律的权威性
B.认同客观评判标准
C.肯定人的主体地位
D.注重对美德的追求
6.
公元5世纪的拉丁文《圣经》译本后来成为罗马天主教会所承认的唯一文本。15、16世纪,欧洲出现了规模空前的《圣经》翻译活动,这些新的译本大都采自古老的希腊语文本,使用民族语言和平民语言。其历史作用主要在于
A.复兴了古典文化传统
B.纠正了拉丁文本谬误
C.扩大了天主教会影响
D.冲击了天主教会权威
7.
“从未有过一个时代对传统观念抱有那样的怀疑态度,对人的理智能力和科学威力抱有那样的信心,对大自然的规律性与一致性抱有那样坚定的信念。”“这个时代”是指
A.文艺复兴时代
B.电气时代
C.启蒙运动时代
D.信息时代
8.
据元朝王祯所记,雕版印书“所费甚多,……数载难成”,“近世又铸锡作字,以铁条贯之,作行,嵌于盔内,界行印书”。由这则记载,可推知最迟至元朝时
A.锡活字已得到广泛运用
B.活字印刷取代了雕版印刷
C.金属活字印刷术已经产生
D.开始认识到雕版印刷的不足
9.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提出,开展农民运动的首要工作是“唤起贫农阶级组织农民协会”,革命当局应该“建立一种新土地政策,使耕地尽归农民”。这一认识
A.形成于国民革命时期
B.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表明革命重心转向农村
D.是最早的“耕地农有”主张
10.
建国初期,我国大力发展俄语教育,数十所高校开设了俄文课程;1979年3月,教育部提出,“大力发展英语教育,但也要适当注意日、法、德、俄等其他通用语种的教育。”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教育体制的调整
B.不结盟政策的确立
C.国际形势的巨变
D.适应改革开放需要
11.
20世纪初,中国近代著名美术家陈师曾评价当时的欧洲画坛:“自十九世纪以来,以科学之理研究光色,其于物象体验入微。而近来之后印象派,乃反其道而行之……。”下列绘画作品,属于“后印象派”的是
A.《自由引导人民》
B.《拾穗者》
C.《日出·印象》
D.《星夜》
12.
1860年后,英法等国在华设立使馆并派驻公使,清朝内部渐有遣使驻外之议。名士李慈铭指出:“我之使彼,形同寄生,情类质子,供其驱策,随其颦笑,徒重辱国而已。”这突出表明
A.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B.崇洋媚外受到批评
C.西方列强侵略加深
D.中体西用观念兴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