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浙江省湖州高三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156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5/13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清政府为稳定和巩固边疆,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云贵总督)鄂尔泰曰:“改流之土民宜(应当)从国制。”由于改流百姓仍听土目管辖,生活习俗依然如故,鄂尔泰建议应允许改流之民自愿效仿满族剃头,不得强迫;改流之地的把目、火头应改名为保甲制度中的里长、甲首,且无恶迹的土目也不必迁至内地。……应继续令土目管理当地夷民。
——马亚辉《雍正朝云南改土归流再探》
(1)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土归流的含义,并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治理“改流之土民”的具体措施。
材料二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联,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新疆全境,向称水草丰饶,牲畜充牣者……区区愚忱,实因地不可弃,兵不可停,而饷事匮绝,计非速复腴疆无从着手。……至省费节劳,为新疆画久安长治之策,纾朝廷西顾之忧,则设行省,改郡县,事有不容已者。
——左宗棠《左文襄公全集·奏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设置新疆行省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左宗棠对新疆的历史贡献。
材料三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敌从海道内犯,自须亟练水师,惟各国皆系岛夷,以水为家,船炮精练已久,非中国水师所能骤及。中土陆多于水,仍以陆军为根基。若陆军训练得力,敌兵登陆后尚可崖战;炮台布置得法,敌船进口时尚可拒守……况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孰重孰轻,必有能辨之者。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1874年)
(3)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归纳两者在观点上的异同,并简要评价。

2.单选题(共17题)

2.
学者景德祥在《重新审视德意志帝国的现代化》一文中认为:“那种对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的民主成分不屑一顾的态度是值得商榷的。”下列各项中属于德国“民主成分”的是:
A.德意志皇帝主宰议会
B.德意志宰相对皇帝负责
C.联邦议会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
D.帝国议会代表由选举产生
3.
下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这场战争
A.粉碎了近代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B.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C.沉重打击了当时北洋军阀的统治
D.使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转危为安
4.
观察漫画《“惩罚”中国》。此次中国被“惩罚”导致的结果是
A.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列强获得在京津地区驻军的权力
C.列强势力开始渗透到中国的内地
D.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5.
《四民月令》描绘了东汉晚期靠农业供养一个大型家族、靠出售剩余农产品和手工制品增加收入的庄园,并记载了各种活动中所应遵循的方法和时间表。下图反映的史实不会出现在该书中的是
A.B.C.D.
6.
日本从1542年第一次同西方交往到19世纪中叶,实质上遵循了拒绝主义的路线。它只允许有限的现代化形式,如获得火器,但严格禁止引进西方文化。同该做法最相似的是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7.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的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史实
结论
A
李贽说:“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可尊。”
李贽思想已经超越中国古代传统儒家思想范畴。
B
战国时期著的《韩非子》中提到一种可以指南的仪器“司南”。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发明了指南针。
C
内蒙古额济纳旗出土两汉时期用隶书书写的汉简。
隶书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
D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
 
A.AB.BC.CD.D
8.
某一时期社会思潮认为“人与动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这样的:禽兽在很大程度上为感官所驱动,很少考虑过去或未来,只是为眼前而活着;但是人却看到万物的原因,理解原因和结果的相互性质,作出类推,因而很容易审视其一生的整个过程,为生活的行动做必要的准备。”该思潮最有可能是
A.斯多亚学派倡导的理性B.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
C.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D.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
9.
京剧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历史上曾经有皮黄等称呼
B.以徽戏和汉戏为基础逐渐形成
C.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
D.徽戏进京标志着京剧正式形成
10.
近代以来,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寻求强国御侮之路,拉开了近代思想解放的帷幕。以下著作,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文学革命论》
②《海国图志》
③《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④《孔子改制考》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③①
D.③④①②
11.
陈独秀认为:“科学者何?吾人对於事物之概念,综合客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这里的“科学”是指
A.自然科学
B.理性精神
C.事实规律
D.普遍真理
12.
严复在《天演论》中指出“万物都离不开物竞天择的自然选择法则……人类社会也不例外。”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A.说明“物竞天择”是生物进化的必然
B.进一步宣传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
C.用生物进化理论来阐释人类社会发展
D.试图唤醒近代国人救亡图存的意识
13.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指出:“本次大会是在***思想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这表明***思想
A.指导了中国人民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B.开始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C.指导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D.已经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4.
中国的汉字简化运动从清末发端,直至新中国建立后才迅速开展起来的主要原因是
A.繁体字难识、难读、难写
B.新中国实行大众的文化教育
C.新中国成立后强调科学研究
D.完成向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
15.
(加试题)雅克·比斯评论某艺术家说:“其作品由素描建构,色与调弱化到最起码的灰色与浅暗橘黄色;形体是几何图形化与综合而成的,造成几近压抑其可辨认身份的效果,闯出桎梏,最终与形体剥离。”属于该艺术家的作品是
A.
B.
C.
D.
16.
学者茨威格在《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一文中指出:“在凡尔赛达成的和平曾被威尔逊梦想为是整体的和平与持久的和平,其实不然,它是不完全的和平。”以下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列强继续争夺世界霸权
B.各国矛盾没有根本上解决
C.国际联盟维护和平作用有限
D.美国国会不批准《凡尔赛和约》
17.
1944年6月6日,盟军将领巴顿将军在给儿子乔治的信中写道:“BBC电台今天早晨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军事行动,我率领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信中所提的“此次军事行动”
A.表明反法西斯盟国开始联合行动
B.成为了二战的主要转折点
C.推动巴黎的光复和法国的解放
D.促使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18.
2015年2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发布消息,在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最完整的一件弓弩,尤其是“檠”(矫正弓箭的器具,此前见诸于史书,并未见过实物。)的发现更为重要,专家第一次明确了檠木的使用方法。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的恰当认识是
A.考古发现必须经过历史记载来印证
B.历史记载不具备任何的研究价值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才有意义
D.考古发现是探寻历史真相的重要途径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