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半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153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9/22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德意志现代化的启动和展开过程中,普鲁士—德国的统治集团始终发挥了主导性的作用:他们其中的远见卓识者为了维护传统统治体制,一再通过从上而下的改革促进现代化,由此形成了一种防御性的现代化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统治者越须牢牢地把权力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绝不会轻易让他人分享。既然德意志用战争获得自己的主权,当然不会用和平的方式与他人分享其已有的政权。现代民主用选票决定政权的方式,对德国的当政者来说,的确未免过于天真了。这种通过强力获取成功带来的历史惯性,使很多问题被掩盖起来,最终给德意志民族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摘编自陈晓律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和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世界近(现)代化发展模式”对材料所反映的现象进行简要阐述。(分。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材料分析题(共1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初的中国在地方上受宗族支配。地方宗族的乡绅管理着各种公共事务,如修桥梁,设津渡,建围墙和寺庙,筹措学校和书院的费用,发起和印刷地方志,参与地方的祭祀和祭孔活动。在当地受灾时,他们也会组织对流民、老人和贫民的救济;当发生骚乱时,他们可以在皇帝的认可下资助、招募甚至统率民团。在所有这些活动中,乡绅利用他们在民众中的声望和与政界的关系,还利用他们对儒家行动准则和地方行政的知识,既提供钱财.又发挥个人领导作用,构成了地方官吏和官府统治的基础。……中央政府任命的地方长官只有在与地方乡绅的密切合作下才能工作。在理论上,他需具备“亲”民的优秀品质,必须与地方乡绅保持密切的接触。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民国初年,政府与乡绅“互利而互相合作”的局面被突破,政府在乡村基层的机构建制日渐完善。由于国家力量渗透乡村社区,乡绅的权威性在一些地方受到实质性影响,受到了社区公共机构的排挤。地方自治将不再依靠门第和财力,而要依靠才能。然而,新的地方精英阶层或是支持不得人心的国家政权建设,破坏地方社区自身的权力结构;或是尽力维持地方的社区团结和传统的自治性权力结构,与对乡村提出变本加厉的资源要求的国家作对。这种二难选择迫使他们最终退出承担的国家与地方社会的中介性角色,对主流政治采取规避的态度,使地方社会的维持和发展与国家政权建设两个过程都难以为继。
——摘编自郑自俭、李丽《近代以来中国乡村基层政权的三次转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初中国基层社会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中国基层社会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3.单选题(共25题)

3.
姚公鹤在《上海夜话》中说:“邻近租界的华资企业,也有可能间接得到租界庇护的好处。因为当国内发生骚动或叛乱之际,他们也可分享到外国炮舰和军队的保护,不受……这些地区的威胁。”材料认为上海商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
B.优越的经济地理条件
C.列强的直接军事保护
D.最早开埠通商的机遇
4.
1937年5月***在党的全国会议上说:抗战需要人民的动员,没有民主自由,便无从进行动员,没有巩固的和平与团结,没有人民的动员,抗战就没有希望。由此可知
A.民主政策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民主的抗日政策符合国共两党利益
C.只有民主的政策才能实现抗战胜利
D.民主自由与全民族的抗战密切相关
5.
1917年11月,上海进步报刊《民国日报》把十月革命后俄国的状况称为“乱况”“乱事”,把布尔什维克党称为“乱党”“过激党”等,而到1918年6月17日,该报社论首次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称布尔什维克为“新派”。对这一变化,最合理的解释是
A.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新思潮的传播
B.布尔什维克倡导和平的外交政策
C.国人对俄国十月革命道路的推崇
D.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成效显著
6.
1944年10月丘吉尔在与斯大林的对话中一语道破天机,丘吉尔坦诚地对斯大林说,“在1919-1920年时,全世界都因世界革命而吓得发抖”。丘吉尔发出此感慨是由于
A.工人运动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发展
B.二战后期的苏联成为另一个超级大国
C.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已波及欧美国家
D.十月革命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局面
7.
乾隆时期,安徽省南部(可视作皖江流域地区)粮食外输量年均达100万石,乾隆四十年,仅崇明商人每年在安庆买米就多达30万担。这说明当时
A.传统抑商政策有所放松
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C.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D.徽南农产品商品化不断发展
8.
某学者考察了36个传统手工业行业,除了被摧毁的8个以外,已有部分手工业行业逐渐采用了机械动力,开始向机器工业过渡。其中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丝织业,在这种过渡中最典型,出现了一些现代化的大绸厂。这说明
A.中国近代民族企业是欧风美雨的产物
B.传统手工业发展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
C.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夹缝中成长的
D.近代民族企业是在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9.
西汉时期不仅“吴越之竹”,荆、扬之皮革骨象等成了商品;甚至穷乡僻壤的姜、桂、牛、羊等也进入了商品的领域,“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据此可知
A.政府鼓励从事商业经营
B.商业活动得到不断发展
C.商人的地位在逐渐提高
D.商业发展促进农业进步
10.
明朝权臣严嵩之子严世蕃评点天下富豪,以家产50万两白银的最低标准,共列出17位“首等富豪”,其中10位拥有纯正的官员身份,包括内阁大臣、宗室成员、都督、太监和土司等。晋商、徽商等则分享其余的7席。据此推知,当时
A.商帮崛起受到社会关注
B.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C.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吏治败坏危及封建统治
11.
宋人谓:“士大夫发迹垄亩,贵为公卿,谓父祖旧庐为不可居,而更新其宅者多矣。复以医药弗便,饮膳难得,自村疃而迁于邑,真邑而迁于郡者亦多矣。”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城乡经济联系加强
B.乡间土地逐渐荒芜
C.坊市界限趋于瓦解
D.长途贩运贸易兴起
12.
1725年,清政府将天津卫改为天津直隶州,1731年又升州为府,天津成为府城。明代设于河西务的钞关在清代也移驻天津,运河商船和闽广海船均在此验关纳税。这表明当时
A.天津屏障北京的地位日益强化
B.南方成为政府税收的重要来源
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D.清政府重视环渤海区域的开发
13.
清政府认为,轮船招商局起自官本,赚取利润后就应该报效朝廷(具体情况如下表);部分清政府官员想方设法要从招商局拿走资金,以作他用。这表明
时间
项目
白银(两)
1890年
江浙赈捐
20000
1891年
预备救灾捐款
100000
1894年
慈禧生日捐款
55200
 
A.变革政体与革新旧观念迫在眉睫
B.轮船招商局属于官方经营的企业
C.清政府充分利用资金为民众谋福
D.轮船招商局获取巨大的经济效益
14.
据记载,漠河金矿创办后,其章程规定,“凡收支各账周年汇齐刊刻清册,分送各股友阅核,以凭征信,并呈报北洋大臣、黑龙江将军查核”。在其经营中,负责人还登报发表启事称,“光绪十五、六、七年分,三局结余银两均经分别提分,并具登报刊印账略分送”。这一现象说明
A.漠河金矿管理体现近代化因素
B.漠河金矿始终受到清政府监督
C.清政府财政困境得以缓解
D.商办企业市场化运作明显
15.
从1935年1月开始,《东方杂志》开设“农村写实”专栏,每月一期,共18期85篇文章,选登描写全国各地农村的文章。其所刊文章区域和数量如下:浙江21篇,广西15篇,江苏12篇,福建6篇,河北5篇,湖南、安徽和四川各4篇,广东3篇,山东2篇……贵州、云南、山西、河南、甘肃、江西……各1篇。影响所刊文章区域和数量的主要因素是
A.世界性经济危机在中国波及范围不同
B.苏维埃革命在各地农村的发展不均衡
C.国民政府的统治基础主要在东南沿海
D.城市化进程及自然经济解体程度有别
16.
有学者说:“政府主导下的资源动员和分配模式,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区别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特殊性。……根据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特点,***后来(1958年)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由此可知,该总路线实质上是一种
A.物质刺激
B.意识形态的对抗
C.精神鼓励
D.不均衡增长战略
17.
1978年以前,我国由国家和省(部)级奖励的重要科技成果总共只有1000多项;而1980年至1985年,增加到44540项,累计经济效益已达1065亿元。由此可知
A.科教兴国战略营造了良好氛围
B.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已经确定
C.科技与经济生活日益紧密结合
D.科技奖励制度的建立卓有成效
18.
邓小平在某次讲话中特别指出:现在我们提出选拔接班人,有个好的条件,就是人们的政治面貌清楚了。叶剑英同志在国庆讲话里提出了三条标准……三是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心,有胜任工作的业务能力。这一讲话的提出是由于
A.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全面开展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需要
C.党的工作重心发生新的转移
D.“一五”计划正在进行中
19.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海国”这一概念,其实他已经清楚许多国家在陆地上与中国是连在一起的,只好又把“海国”分为“海岸之国”与“海岛之国”,将在地域上与中国相连的国家称为海岸之国,将真正的“海外之国”称为海岛之国。这种划分表明魏源
A.对当时世界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
B.冲破了传统夷夏观的认知局限性
C.初步形成中国是世界一部分的观念
D.没有根本摆脱传统夷夏观的影响
20.
赫德逊说:“18世纪的欧洲在思想上受到的压力和传统信念的崩溃,使得天主教传教士带回来的某些中国思想在欧洲具有的影响,超过了天主教教士在中国宣传的宗教。”许多启蒙思恕家,如伏尔泰、霍尔巴赫、魁奈等人都从中获益。这表明
A.东学西渐是一种被迫和被动的行为
B.明清时期政治与文化环境比较开放
C.欧洲学者与官员是东西交流的主力
D.中华文明在某些方面仍占领先地位
21.
苏格拉底把自己比喻为“马虻”,他曾说:“神特意把我指派给这座城市,它就好像一匹良种马,由于身形巨大而动作迟缓,需要某些虻子的刺激来使它活跃起来。”这反映了苏格拉底
A.珍视民主制度
B.肯定人的作用
C.强调独立思考
D.宗教意识浓厚
22.
近代国人曾描述世界时局:“以势较之,如中国已能自强,则可似汉、唐之驭匈奴、西域、吐蕃、回纥;若尚未能自强,则直如春秋战国之晋、楚、齐、秦鼎峙而相角。”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浪潮高涨
B.民族国家观念有了迅速发展
C.对世界的认知发生变化
D.传统外交观念无力应对现实
23.
陈旭麓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越是孤独。材料意在说明
A.思想觉悟迟滞于政治觉悟
B.民族意识觉醒比较艰难
C.民族危机引起了思想变化
D.社会变革没有真正出现
24.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曾主张在中央设立农部,总管全世界的农田,地方小政府都设立农曹,管理本区农业。农曹之下,每数十里设立一个农局,农局之下,每数里设立一个农场,农场中设立分司。各级管理部门在中央农部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生产和分配。这一主张实质上是
A.对计划经济体制的一次有益探索
B.强调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C.解决农村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D.按劳分配的财产公有制度
25.
2016年由美国传奇影业公司(美国独立的电影制片公司,2016年被万达集团收购)参与制作而成的电影《长城》将我们的“审美之维”作了某种扭曲,使之渐渐丧失了自身的本土性而沦为“准好莱坞模式”的作品。此观点意在强调
A.资本全球化对中国电影创作的影响
B.好莱坞是美国进行文化渗透的工具
C.本土文化日益丧失独立发展的可能
D.本土创作必须正视文化趋同性问题
26.
据载:有个文盲让一个人帮他在陶片上写下“阿里斯底德”的名字,而这个人就是阿里斯底德本人。他照办之后,问这个文盲为什么这么厌恶阿里斯底德,得到的回答是他不喜欢人们总是称其为“公正者”。这个故事说明
A.陶片放逐法会成为排斥异己的工具
B.陶片放逐法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C.陶片放逐法被上层利用以公报私仇
D.陶片放逐法反映了直接民主的暴政
27.
徐国琦在《中国与大战》中说:“如果我们放宽历史的视野……我们则认为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非同凡响。即使只是出席巴黎和会本身,中国已经部分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新形象。”作者强调当时的中国
A.拒绝对日本让步和不签署《凡尔赛和约》
B.表达了参与创建世界新秩序的强烈愿望
C.开始竭力要求加入西方自由体系的活动
D.认识到俄国革命是国家建构的唯一模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