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山东滕州市第三中学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140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5/3/2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方兴未艾;与此同时,中国的民主思想却稍纵即逝,未能汇成推动社会变革的洪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黄宗羲投身政治洪流,抨击专制政治,倡导民主思想。……在政治上,处理君臣关系与君民关系时,以天下为主,以人民为主;在学术上,提倡学术自由,“是非决于学校”,提倡百家争鸣,“殊途百虑”,反对依样画葫芦。
—— 摘自樊树志《国史精讲》
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大胆的否定,提出了天赋人权和自然权利学说,对剥夺人权的暴君政体进行激烈的抨击。孟德斯鸠建议实行立法、行政及司法三权分立制,同时还强调了三种权力互相牵制的重要性。……卢梭的思想更为激进,他在呼吁实行民主制的同时,提倡起义或革命的权利。
——摘自冯国超主编《世界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和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的相似之处。(4分)
材料二 人生来平等,这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社会契约论》
(2)概括材料二中卢梭的主要思想(3分)
材料三  17世纪时期法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比较充分和成熟,产生了较为强大的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者和教会之间的矛盾异常尖锐,所以法国启蒙思想从一开始就流行起来,并迅速波及欧美。……同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还没有出现资产阶级,李贽等只是封建知识分子中的“异端”。中国长期以来,受儒家思想的统治,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文化高压政策,新思想很难传播,更何况这种思想是反封建的呢!再者,清初统治者通过采取一系列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稳定小农经济的措施,使封建统治相对而言比较稳固。
——摘编自邓建文《明清时期的民主思想与法国启蒙思想之比较》
请回答:
(3)法国启蒙思想不仅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而且具有广泛深远的国际影响,明清时期新思想却未能促成中国社会的转型。依据材料三,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6分)
(4)试从社会转型角度来阐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和欧洲启蒙运动分别产生的影响。(4分)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2.单选题(共13题)

3.
(题文)有学者指出:“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明显的‘阶段性’的。‘甲午战争’便是一极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阶段的开始。……那便是由‘四化’进入‘五化’。没有‘五化’,则‘四化’往往是徒劳。”这里多出的“一化”是指(  )
A.工业化B.科技现代化C.政治民主化D.国防现代化
4.
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市坊融为一体    ②雕版印刷首创 ③儒家信仰重建   ④世俗文学兴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
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据此判断以下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评述,错误的是
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把信仰本身树立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C.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开始人自己同上帝直接对话
D.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了人类理性的光芒
6.
苏格拉底反对雅典“轮番而治”的直接民主制度,而主张让“那个知道的人”去统治。下列著作进一步阐发了这一思想的是
A.《理想国》B.《十日谈》
C.《路易十四时代》D.《纯粹理性批判》
7.
德国哲学家康德(1724—1804年)针对启蒙运动“不承认任何外在的权威”,提出人应该独立思考。针对启蒙思想家以理性的化身安排社会和个人生活,提出人非工具,并大声疾呼“理性啊,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他批判启蒙运动是基于
A.某些启蒙思想家沽名钓誉B.法国大革命的悲剧
C.个别思想家歪曲理性主义的实质D.殖民扩张的罪恶
8.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公元前后开始中国科技走向衰落
9.
《科学的旅程》一书认为:在科学上,没有一个理论能够说得到了完全的“证明”,当新事实或新的观察结果出现时它必定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和审视。正是科学这一不断自我纠错的特性,使它成为人类理解自然机制最为严谨也最为有效的手段。下列史实不符合该论述的是
A.从亚里斯多德学说到自由落体定律
B.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
C.从量子理论到光电效应的成功解释
D.从万有引力定律到电磁感应理论
10.
信息技术是指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存储、显示和应用技术,如遥感技术、遥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盘技术、各种显示终端技术等。信息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的生产和应用两个方面。它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各领域发展,对这些领域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经济增长方式B.人类社会的时代
C.人们的生活方式D.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11.
严复《论教育书》中说 “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这一言论
A.为洋务运动提供理论依据B.抨击顽固派的冥顽不化
C.揭示了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D.指出了维新思想的局限性
12.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社会背景是
①辛亥革命失败,中国继续处于封建专制黑暗统治之下
②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③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3.
20年来,邓小平“南方谈话”这一思想理论之花结出了丰硕果实,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发生的变化及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邓小平“南方谈话”之所以影响深远,其原因不包括
A.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B.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深化了改革开放
14.
恩格斯说:“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下列文学作品中能较好的体现恩格斯这一观点的是
A.B.C.D.
15.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变形记》《审判》《城堡》等小说都是写了普通人如何处处受着不可知的恶运的任意摆布而无法逃脱。在物质和金钱的支配下,人是那样的可怜,成为物的奴隶,人性被扭曲,写出了“现代人的困惑”。下列作品中与卡夫卡作品属同一风格的是(  )
A.B.C.D.

3.选择题(共4题)

16.下列四组函数中,表示同一个函数的是(   )
17.下列四组函数中,表示同一个函数的是(   )
18.下列四组函数中,表示同一个函数的是(   )
19.

漫画《牛头对上了马咀》启示我们(   )。

①文化创作要面向世界博彩众长,相互借鉴

②文化创作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文化需求

③文化创作需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④文化创作要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作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