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三校(南昌一中、南昌十中、南铁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136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村料一:1815年,英国土地贵族控制的议会颁行《谷物法》,规定只有在小麦价格超过每夸特(计量单位)80先令(货币单位)时,才准许进口谷物。而因为麦价很少高过80先令,一般都在50-60先令之间,所以《谷物法》一直是起作用的。
——据夏炎德《欧美经济史》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英国政府颁布《谷物法》的原因。
材料二:英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保护性的重商主义政策,从17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实行的《航海条例》到1815年颁行的《谷物法》都体现了这一政策。但到19世纪前半期,强大的英国工业已经不再需要国家来保护了,相反地,这个政策只能阻碍商品的自由流通,因而不利于英国工业的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后,上台掌权的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们便开始了争取废除一系列重商主义法律的斗争,到1864年终于迫使议会废除了《谷物法》,《航海条例》也在1849年被取消了。在1846-1849年间,议会又取消了200多种左右的商品进口税。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2)从材料二看,《谷物法》的废除表明英国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谷物法》废除后,外国农产品大量涌入英国市场,使英国农场主受到外国畜力、水力或蒸汽为动力的各种农业机器陆续出现,并开始使用化学肥料,在推广优良畜种、增加程植品种、改进排水方法等方面也都有进展。1850-1870年间,英国农业产量增加一倍。
——据刘淑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近现代经济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谷物法》废除后英国农业发展的原因。
2.
(14分)世界历史上发生了多次思想解放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了天使的高贵。”
——但丁•阿利格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
材料二   观察下图

(注:图中间是一个天平)
材料三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请问材料一体现的主要思想观点是什么?(3分)
(2)请结合宗教改革的背景对材料二进行解读。(7分)
(3)根据材料三可以看出卢梭主张建立何种政体?(2分)材料三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2分)

2.单选题(共16题)

3.
下图是法国1875年宪法部分修正案(1884年8月14日)。发布这些修正案的直接目的是
A.否定巴黎公社
B.确立共和政体
C.阻止保皇派复辟
D.建立君主立宪制
4.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
B.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C.颁布有利于工人的劳动立法
D.努力维护劳动者的利益
5.
《世界通史》载:“(俄国)临时政府的表现证明它无力处理它面临的问题。临时政府的领导人似乎并不理解战争所造成的新情况……。”这里的“新情况”包括
①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②工人建立了自己的武装 ③人民要求和平与面包 ④布尔什维克掌握了军队 ⑤苏维埃政权得到了巩固
A.③④B.②③⑤C.①②⑤D.②③
6.
1980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提出了权力高度集中导致领导专制、滥用权力和腐败等问题。该讲话体现了共产党人()
A.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充分重视B.对腐败问题的充分重视
C.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初步构想D.开始了新时期政治体制的改革
7.
《领导者》一书中说然而他(指周恩来)在70年代初便看到要从根本上对中国的国际统一战线进行重建和扩大,还为当代中国的‘开放政策’奠定了基础。”作者认为周恩来此时的外交活动
A.开始突破意识形态界限B.丰富了与亚非拉国家的建交原则
C.拓展了中国外交的领域D.迈出了中国全方位开放第一步
8.
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欧洲经济发展中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格局”状态,没有形成整个欧洲的紧密联系。其主要原因是
A.欧洲共同体的严重排他性B.欧洲社会经济发展失衡
C.“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对立D.欧洲各国之间经济竞争加剧
9.
“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这场“求变之风”最终
A. 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B. 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的力量
C. 实现了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
D.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10.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这表明
A.“一超多强”格局被打破
B.美国已经被中国赶超
C.新的国际格局已经建立
D.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11.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
A.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
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
C.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
12.
据《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反映了()
①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的变化 ②雇佣劳动制促进人口流动
③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增多 ④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3.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作者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A.经济危机的发生B.垄断现象的出现
C.城乡差异的扩大D.工人运动的兴起
14.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②降低了生产成本 
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④扩大了原料来源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15.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美国领导的沙漠风暴行动通过摧毁伊拉克的通讯能力,一举将其击溃,由此证明那些像使用巡航导弹一样得心应手地使用奔腾处理器的勇士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这说明
A.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人而是武器B.战争不再是双方经济实力的较量
C.电脑技术在战争中起很大作用D.现代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战争性质
16.
孙中山认为,“中国现在虽然没有大地主,但是一般农民都是没有田的,农民所耕的田,大都是属于地主的,地主却不去耕作。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生产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空想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体现了“耕者有其田”思想
C.主张用革命手段剥夺地主土地D.土地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17.
清代画家石涛有诗云:“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与诗中所描述的艺术表现形式相近的西方画派是(  )
A.古典主义B.印象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18.
孙中山先生认为中国虽四万万之众,实等于一盘散沙,民众对国事毫不关心,国家民族观念相当薄弱,只知有自己不知有国家,不能团结。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古即以天朝上国自居,人民无法产生国家认同
B.人民“天高皇帝远”的心态,喜明哲保身而不涉政治
C.专制统治剥夺人民政治自由,人民无从辨识国家问题
D.列强对中国采取挑拨与分化,使人民彼此猜忌

3.选择题(共3题)

19.设a∈R,若函数y=x+alnx在区间 (1ee) 上有极值点,则a的取值范围为(   )
20.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

21.56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blank#}1{#/blank#}份,取这样的{#blank#}2{#/blank#}份,它的分数单位是{#blank#}3{#/blank#},它有{#blank#}4{#/blank#}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