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苏州的会馆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兴盛于清朝康乾年间,是时“姑苏为东南一大都会,五方商贾,辐辏云集,百货充盈,交易得所,故各省郡邑贸易于斯者,莫不建立会馆”。讫于晚清,苏州会馆共约50所之多。这些会馆大部分由工商业者(民商和绅商)创建,如钱江(绸商)会馆、仙翁(纸商)会馆、东越(烛商)会馆、大兴(木商)会馆、武安(绸商)会馆、毗陵(猪商)会馆等;其次还有地方官员与商人合建的会馆,如岭南会馆、三山会馆、江西会馆、吴兴会馆、安徽会馆等。
——摘编自吕作燮《明清时期苏州的会馆和公所》
材料二 苏州商务总会创立于1905年,为全国著名商会之一,1914年,成立商事公断处,仲裁商人间商事之争议。1914年7月至1919年5月,该公断处总共受理各类商事纠纷案39起。苏商总会于1916年按照《商会法》之规定,改组并制定《苏州总商会章程》,规定“凡在苏州商埠范围内经营商业,开设商店,民国商法视为有能力者,经众认可,均得为本会会员”,“每选举时,一选举人一选举权”。1919年5月18日,苏州总商会议决“本会各商愿为政府后盾,不用日货,并应提倡国货”。苏州商会还组织商人参加外国商品博览会,积极出面为工商业者办理创新产品的申报手续,协助治安防疫事宜,参与娱乐行业管理,整顿钱债积弊,协调捐税征收等。
——摘编自朱英《民初苏州商会的发展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州会馆的特点,并简析苏州会馆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会馆相比,苏商总会有哪些方面的进步,并对苏商总会的活动予以简要评价
材料一 苏州的会馆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兴盛于清朝康乾年间,是时“姑苏为东南一大都会,五方商贾,辐辏云集,百货充盈,交易得所,故各省郡邑贸易于斯者,莫不建立会馆”。讫于晚清,苏州会馆共约50所之多。这些会馆大部分由工商业者(民商和绅商)创建,如钱江(绸商)会馆、仙翁(纸商)会馆、东越(烛商)会馆、大兴(木商)会馆、武安(绸商)会馆、毗陵(猪商)会馆等;其次还有地方官员与商人合建的会馆,如岭南会馆、三山会馆、江西会馆、吴兴会馆、安徽会馆等。
——摘编自吕作燮《明清时期苏州的会馆和公所》
材料二 苏州商务总会创立于1905年,为全国著名商会之一,1914年,成立商事公断处,仲裁商人间商事之争议。1914年7月至1919年5月,该公断处总共受理各类商事纠纷案39起。苏商总会于1916年按照《商会法》之规定,改组并制定《苏州总商会章程》,规定“凡在苏州商埠范围内经营商业,开设商店,民国商法视为有能力者,经众认可,均得为本会会员”,“每选举时,一选举人一选举权”。1919年5月18日,苏州总商会议决“本会各商愿为政府后盾,不用日货,并应提倡国货”。苏州商会还组织商人参加外国商品博览会,积极出面为工商业者办理创新产品的申报手续,协助治安防疫事宜,参与娱乐行业管理,整顿钱债积弊,协调捐税征收等。
——摘编自朱英《民初苏州商会的发展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州会馆的特点,并简析苏州会馆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会馆相比,苏商总会有哪些方面的进步,并对苏商总会的活动予以简要评价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李薇辉《西方经济思想史概论》等
从材料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材料
15—16世纪 | 资本主义兴起;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 |
17世纪 | 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英国政府推行“重商主义”,奖励出口,限制进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克伦威尔颁布《航海条例》。 |
18世纪中期 | 工业革命开始。 |
1776年 | 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提出自由放任、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的经济思想。 |
19世纪中期 | 英法签订自由贸易条约 |
1933年 | 为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开始实施新政。 |
1936年 | 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政府对经济进行积极干预。 |
二战期间 | 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 |
——据李薇辉《西方经济思想史概论》等
从材料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秦对官府直接控制的官田,有一套经营管理的具体办法。秦简《田律》规定:“雨为澍(同注)及秀粟,辄以书言澍稼、秀粟及垦田□无稼者顷数。……近县,令轻足行其书;远县,令邮行书。”《田律》中海油不许壅堤水、不准损坏庄稼、不准农户卖酒以及令“田啬夫、部佐谨御之,有不从令者有罪”等规定。关于“乘马服牛”,凭证明(“致”)由官府廪给饲料的规定。秦简《厩苑律》中有称作“牛长”的官,这是主管饲养官牛的“皂者”。“皂者”饲养的官牛,被称作“田牛”。秦简中,现存《仓律》二十余条,也可以从中看到官府管理官田的一些规定。如对于种子,条文有:“种:稻、麻,亩用二斗大半斗,禾、麦亩一斗,黍、答亩大半斗,菽亩半斗。”再如条文中有:“稻后禾熟,计稻后年。已获上数,别粲、糯、黏稻。”这讲的是,农田收获上缴官府时应如何记账以及如何区分品种等事。
——(材料中秦律均来自于《睡虎地秦墓竹简》)
(1)根据材料,概括秦政府管理官田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朝官田管理措施的作用。
材料秦对官府直接控制的官田,有一套经营管理的具体办法。秦简《田律》规定:“雨为澍(同注)及秀粟,辄以书言澍稼、秀粟及垦田□无稼者顷数。……近县,令轻足行其书;远县,令邮行书。”《田律》中海油不许壅堤水、不准损坏庄稼、不准农户卖酒以及令“田啬夫、部佐谨御之,有不从令者有罪”等规定。关于“乘马服牛”,凭证明(“致”)由官府廪给饲料的规定。秦简《厩苑律》中有称作“牛长”的官,这是主管饲养官牛的“皂者”。“皂者”饲养的官牛,被称作“田牛”。秦简中,现存《仓律》二十余条,也可以从中看到官府管理官田的一些规定。如对于种子,条文有:“种:稻、麻,亩用二斗大半斗,禾、麦亩一斗,黍、答亩大半斗,菽亩半斗。”再如条文中有:“稻后禾熟,计稻后年。已获上数,别粲、糯、黏稻。”这讲的是,农田收获上缴官府时应如何记账以及如何区分品种等事。
——(材料中秦律均来自于《睡虎地秦墓竹简》)
(1)根据材料,概括秦政府管理官田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朝官田管理措施的作用。
4.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日本的侵略虽然对远东和苏联西伯利亚形成威胁,但受制于国内外形势,为了避免卷入与日本的冲突,苏联实行了对华不干涉政策。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苏联担心日本侵华成功后将矛头转向自己,从而使自己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由此,苏联开始调整对华政策,旗帜鲜明地谴责、揭露日本的侵略行径,并积极援助中国抗击日本的侵略,给予了中国大量的积极的、有效的援助。1941年,德国在横扫西欧之后,矛头慢慢转向苏联。为了避免两线作战,苏联开始与日本展开秘密谈判,并最终签署了《苏日中立条约》。此后,苏联对华援助基本中止,中苏关系趋于冷淡。
——据吕厚轩《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苏联对华政策的演变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苏联的对华政策。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日本的侵略虽然对远东和苏联西伯利亚形成威胁,但受制于国内外形势,为了避免卷入与日本的冲突,苏联实行了对华不干涉政策。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苏联担心日本侵华成功后将矛头转向自己,从而使自己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由此,苏联开始调整对华政策,旗帜鲜明地谴责、揭露日本的侵略行径,并积极援助中国抗击日本的侵略,给予了中国大量的积极的、有效的援助。1941年,德国在横扫西欧之后,矛头慢慢转向苏联。为了避免两线作战,苏联开始与日本展开秘密谈判,并最终签署了《苏日中立条约》。此后,苏联对华援助基本中止,中苏关系趋于冷淡。
——据吕厚轩《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苏联对华政策的演变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苏联的对华政策。
5.
(中外历史人物评价)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爱因斯坦的和平主义思想
——据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的演变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爱因斯坦为世界和平所做的努力。
材料爱因斯坦的和平主义思想
时间 | 活动 |
1914年 | 参与发起反战团体“新祖国同盟”,在反战的《告欧洲人书》上签字 |
1929年 | 坚持无条件地反对一切战争 |
1930年 | 在“国际妇女和平与自由同盟”的世界裁军声明上签字 |
1939年 | 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美国抓紧原子能研究,防止德国抢先掌握原子弹。 |
1943年 | 作为科学顾问参与美国海军部工作 |
1944年 | 为支持反法西斯战争,以600万美元拍卖1905年狭义相对论论文手稿。 |
1948年 | 全力反对美国准备对苏联进行的“预防性战争”。 |
1950年 | 发表电视演讲,反对美国制造氢弹。 |
1951年 | 连续发表文章和信件,指出美国的扩军备战政策是世界和平的严重障碍。 |
——据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的演变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爱因斯坦为世界和平所做的努力。
2.单选题- (共8题)
6.
下表是一组关于雅典判处苏格拉德死刑的材料。据此可知,雅典民主
雅典人口总数 | 雅典公民总数 | 陪审、审判人员产生方式 | 表决方式 | 程序 | 罪名 | ||
约40万 | 约4.2万 | 陪审员 | 审判员 | 产生方式 | 举手 | 一审制 | 慢神与蛊惑青年 |
6000 | 10 | 抽签 |
A.代表的范围较为广泛 |
B.提高了公民的参政素养 |
C.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
D.保障了公民的言论自由 |
7.
《剑桥中国晚清史》中,评太平天国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基于太平天国运动
A.提倡绝对平均主义 |
B.鼓励发展资本主义 |
C.动摇列强在华统治 |
D.建立政权与清对峙 |
8.
隋炀帝曾令西域至洛阳商路上各郡县迎送外商,免费供酒肉百戏,得费远不相偿,而赴外使臣更是大量无端地赠礼,赔尽钱物。这表明当时官方主导的对外贸易
A.体现了中外地位的平等 |
B.追求消费性贸易利润 |
C.服务于王朝的政治需要 |
D.注重交易的经济效益 |
9.
新航路开辟后,大批金银流入导致西班牙急速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为北欧的两倍,工资仅略落后于剧增的物价,而欧洲其它地区的工资却控制的很低。对西班牙来说,这些变化使西班牙
A.经济状况走向衰落 |
B.经济的竞争力减弱 |
C.封建制度迅速解体 |
D.资本原始积累增速 |
10.
冯桂芬明确洋务运动的宗旨“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认为“自强之道”是对西方国家“始则师而法之,继则比而齐之,终则驾而上之。”他意在强调:
A.西用是维护中体的手段 |
B.西方工业文明的先进性 |
C.西体和西用的有机结合 |
D.发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
11.
逻辑方法中的归纳,是从大量个别现象中概括出一般性认识的思维方式。对多种事物、现象抽取其共同之处加以概括,形成用以表达这种共同性质的概念、范畴、命题、论述等。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A.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主流思想-儒家思想 |
B.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体制 |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 |
D.《悲惨世界》《人间喜剧》——浪漫主义 |
12.
孙中山指出:“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这表明孙中山
A.反对间接民主 |
B.主张主权在民 |
C.倡导直接民主 |
D.借鉴西方政体 |
13.
工业革命催生了摄影技术的发展,摄影技术的出现动摇了西方传统绘画的权威地位,艺术家们开始思索艺术未来的方向,由此西方现代艺术应运而生,它是对传统的反叛与颠覆,强调的是主体对客体的主观感受。以下最能体现这一艺术特点的是
A.![]() |
B.![]() |
C.![]() |
D.![]()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