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4题)
6.
下列叙述中,描述天气的是
A.地理老师说:“同学们,明天将要下雪,大家注意多加衣服” |
B.小明说:“济南地区四季分明,夏季降水多” |
C.来自昆明的阿伟说:“我们那里四季如春,和济南可不一样” |
D.来自海南的同学说:“我们那里不但热,雨水也很多” |
8.
关于世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稀疏区多分布在发达国家 |
B.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增长较快 |
C.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就业困难、国防兵员不足、老龄化等严重问题 |
D.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和平原地区 |
11.
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合作时,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好处是
①能够解决资源不足的困扰 ②能够解决资金不足的困扰 ③能够提高管理水平 ④能够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①能够解决资源不足的困扰 ②能够解决资金不足的困扰 ③能够提高管理水平 ④能够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13.
读“某大洲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上图所示大洲是( )
【小题2】不属于该大洲与其他大洲分界线的是( )

【小题1】上图所示大洲是( )
A.非洲 | B.亚洲 | C.欧洲 | D.北美洲 |
A.乌拉尔山 | B.苏伊士运河 |
C.白令海峡 | D.巴拿马运河 |
14.
下列现象与原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我国江西庐山是夏季避暑胜地——距海远 |
B.我国黑龙江北部冬季漫长严寒——纬度高 |
C.青藏高原多永久积雪冰川——海拔高 |
D.午热晨凉,冬寒夏暑,气温在不断变化——地球公转 |
2.解答题- (共3题)
15.
(11分)学以致用。某中学组织同学到图示地区春游。请你根据选取的春游日记和该区域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
资料一:春游日记——我们在白云湖边举行联欢活动,站在湖边望去,笔直的白云河直通大海。村庄均匀分布在碧绿的麦田中,白云镇中一座高大的宗教建筑(图一)拔地而起,教堂顶端的的十字非常醒目。在镇东南面乡村路与公路交汇处有一座工厂,里面的烟囱不停的冒着白烟。

(1)用“O”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上画出春游日记中描述的工厂,计算从白云镇中心到白云湖中心的直线距离。(2分)
(2)根据河流流向描述该地的地势特点。(2分)
(3)读图归纳白云镇的气候特征。据当地人讲,历史上白云湖迂回曲折,为了泄洪排涝,人们把河流改造成笔直的形态。根据资料判断这里的洪涝灾害多发生在什么季节?(6分)
(4)根据资料可以推知该地盛行过的宗教是 。(1分)
资料一:春游日记——我们在白云湖边举行联欢活动,站在湖边望去,笔直的白云河直通大海。村庄均匀分布在碧绿的麦田中,白云镇中一座高大的宗教建筑(图一)拔地而起,教堂顶端的的十字非常醒目。在镇东南面乡村路与公路交汇处有一座工厂,里面的烟囱不停的冒着白烟。

(1)用“O”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上画出春游日记中描述的工厂,计算从白云镇中心到白云湖中心的直线距离。(2分)
(2)根据河流流向描述该地的地势特点。(2分)
(3)读图归纳白云镇的气候特征。据当地人讲,历史上白云湖迂回曲折,为了泄洪排涝,人们把河流改造成笔直的形态。根据资料判断这里的洪涝灾害多发生在什么季节?(6分)
(4)根据资料可以推知该地盛行过的宗教是 。(1分)
16.
(12分)地图笔记。阅读下列资料,完成各题。
资料一:印度(72°E~97°E)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位于亚洲南部,北回归线横穿其中北部,东北面隔喜马拉雅山与中国相望。每年6~9月,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给该国带来丰沛的降水。恒河是本国最大的河流,最终注入孟加拉湾。新德里是该国首都。
资料二:

(1)在“印度”图中适当位置填写资料一中划横线的地理事物名称,并在图中虚线方框内用箭头标注该国6~9月盛行风的风向。(6分)
(2)描述印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6分)
资料一:印度(72°E~97°E)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位于亚洲南部,北回归线横穿其中北部,东北面隔喜马拉雅山与中国相望。每年6~9月,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给该国带来丰沛的降水。恒河是本国最大的河流,最终注入孟加拉湾。新德里是该国首都。
资料二:

(1)在“印度”图中适当位置填写资料一中划横线的地理事物名称,并在图中虚线方框内用箭头标注该国6~9月盛行风的风向。(6分)
(2)描述印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6分)
17.
(14分)图行天下。读“波斯湾石油外运路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对号入座:将图中路线与对应号码连线。(3分)
① 波斯湾——印度洋——非洲最南端好望角——大西洋——美国、西欧
② 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③ 波斯湾——印度洋——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大西洋——美国、西欧
(2)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6分)
(3)对比A、B两地的温差和降水的多少,并判断其影响的主导因素;对比B、C两地的气温高低状况,并判断其影响的主导因素。(5分)

(1)对号入座:将图中路线与对应号码连线。(3分)
① 波斯湾——印度洋——非洲最南端好望角——大西洋——美国、西欧
② 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③ 波斯湾——印度洋——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大西洋——美国、西欧
(2)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6分)
A.甲地人们可以感觉到的地震平均每天约有4次。 |
B.乙地居民多居住在双层竹楼的上层。 |
C.丙地居民的语言、人种与我们大不相同。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4道)
解答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