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走向,不仅关系到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影响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中国在美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历史时期。
——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年)》
材料二《人民日报》对美报道语态所占比例对比统计

(1)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并结合所学简述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媒体对美国形象的塑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一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中国在美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历史时期。
——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年)》
材料二《人民日报》对美报道语态所占比例对比统计

(1)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并结合所学简述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媒体对美国形象的塑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提倡自然权利学说。他认为,自然赋予人类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权利。卢梭认为,自由、平等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但现实的社会却给人们套上了枷锁。因此,他号召人民向专制暴君、贵族及腐化的僧侣兴师问罪,向不合理的封建制度开战。康德认为,人类最终会走向永久的世界和平。在他所设计的共和政体里,人人拥有自由、平等的权利,国家应尊重公民的权利,这为公民提供了判断国家是否合法的标准。
——摘编自邓成明《论人民主权与公民的民主权利》
材料二五四新文化运动强调个人本身的价值,认为个人是一切价值的源头……五四新文化运动想用启蒙手段达到救亡目的。然而,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充满战乱苦难,国家利益与人民痛苦压倒了知识分子对自由、平等、民主的追求。为了群体的救亡,个人权利、自由与尊严都显得不切实际,启蒙工作因而受到了牵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原则。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个人价值的意义。综合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启蒙思想的主要差异。
材料一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提倡自然权利学说。他认为,自然赋予人类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权利。卢梭认为,自由、平等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但现实的社会却给人们套上了枷锁。因此,他号召人民向专制暴君、贵族及腐化的僧侣兴师问罪,向不合理的封建制度开战。康德认为,人类最终会走向永久的世界和平。在他所设计的共和政体里,人人拥有自由、平等的权利,国家应尊重公民的权利,这为公民提供了判断国家是否合法的标准。
——摘编自邓成明《论人民主权与公民的民主权利》
材料二五四新文化运动强调个人本身的价值,认为个人是一切价值的源头……五四新文化运动想用启蒙手段达到救亡目的。然而,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充满战乱苦难,国家利益与人民痛苦压倒了知识分子对自由、平等、民主的追求。为了群体的救亡,个人权利、自由与尊严都显得不切实际,启蒙工作因而受到了牵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原则。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个人价值的意义。综合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启蒙思想的主要差异。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汉起,各级官员均由国家任命,无论是各地贤能被征辟或举荐到中央当官,或原在京畿居住者被外放到各地当官,大多存在有异地仕宦解决住所的需要。因此,由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大约也就在秦汉之际逐渐趋向制度化。……住房以外,官吏住所内的一应家具杂用亦由机关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以明代淳安县署为个案,据《海瑞集·兴革条例》载,知县的家具杂用有六十三种二百余件,县丞、主薄等有六十种,典史仅十九种。洪武时,黄州府有个同知安贞,因“搜造公宇器用”,被部下吏员向按察司检举,按察司又向中央汇报。朱元璋得知后,为安贞开脱,说是:“房宇器用都是公家的,安贞若另迁他官,一样也带不走。”……另外,官员调任或退休时一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与西方的官邸制有何异同?谈谈你对实行官邸制的认识。
材料一 自秦汉起,各级官员均由国家任命,无论是各地贤能被征辟或举荐到中央当官,或原在京畿居住者被外放到各地当官,大多存在有异地仕宦解决住所的需要。因此,由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大约也就在秦汉之际逐渐趋向制度化。……住房以外,官吏住所内的一应家具杂用亦由机关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以明代淳安县署为个案,据《海瑞集·兴革条例》载,知县的家具杂用有六十三种二百余件,县丞、主薄等有六十种,典史仅十九种。洪武时,黄州府有个同知安贞,因“搜造公宇器用”,被部下吏员向按察司检举,按察司又向中央汇报。朱元璋得知后,为安贞开脱,说是:“房宇器用都是公家的,安贞若另迁他官,一样也带不走。”……另外,官员调任或退休时一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
——摘自完颤绍元《古代怎样解决官员住房问题》
材料二 法国很早就开始实施官邸制,该制度具体名称是“公职人员职务用房制度”。……法国法律规定,住房大小与付费标准根据职务需要与地位确定。例如担任部长以上的公职,一般可以享受完全免费的职务用房,标准是家庭1-2人住3房套间,3个人住4房套间,4—5人住5房套间。中下级公职人员如果无住房就无法工作者,也参照上述标准分配住房。如果只是一般需要分配职务用房者,则应缴纳正常租金标准一半的房租。……美国官邸制适用范围则是总统、副总统、州长、副州长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城市市长。在美国,各级官员官邸的购买、日常使用和维护费均由政府预算负担,居住者只需每年交纳象征性的租金1美元。此外,除了国际通行的驻外大使配有官邸外,一些大学校长也住“官邸”。——摘自《看各国如何实施官邸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官员公房制度实行的目的和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与西方的官邸制有何异同?谈谈你对实行官邸制的认识。
2.论述题- (共1题)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5年2月,雅尔塔,尤索波夫官
“当我说我们把斯大林元帅的健康视为我们大家的希望和心中最珍贵之物时,这丝毫没有夸大,也决非词藻华丽的恭维。历史上有过许多征服者,但其中极少政治家,大多数都在战后的纷扰中丢捧了胜利果实。……发现自己与这样一位不仅在苏联闻名而且誉满全世界的伟人保有友好和亲密的关系,使我走在这个世界上勇气和希望倍增。”
1945年2月,雅尔塔,尤索波夫官
“当我说我们把斯大林元帅的健康视为我们大家的希望和心中最珍贵之物时,这丝毫没有夸大,也决非词藻华丽的恭维。历史上有过许多征服者,但其中极少政治家,大多数都在战后的纷扰中丢捧了胜利果实。……发现自己与这样一位不仅在苏联闻名而且誉满全世界的伟人保有友好和亲密的关系,使我走在这个世界上勇气和希望倍增。”
——丘吉尔为斯大林祝酒词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试对丘吉尔为斯大林祝酒词进行解读。3.单选题- (共21题)
5.
右图是雅典基里克斯陶杯(公元前470年左右)上的图案。据考证图正中右边那个有胡子的男人,一手握着铁笔,一手拿着书写板,正在记录票数。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陶片放逐法实施的确证 | B.雅典民主制度达到顶峰 |
C.投票已经成为参政方式 | D.公民已经享有广泛权利 |
6.
公元100年,罗马帝国执政官小普利尼在元老院发表演说时,对坐在会场中的皇帝图拉真说:皇帝不应该在法律之上,相反,他应该在法律之下。这可用来说明罗马帝国
A.皇帝无权更改行政法令 |
B.强调法律的权威性 |
C.皇帝与平民的地位相等 |
D.立法权属于元老院 |
7.
“光荣革命”后,对议会而言,行政权的执行并不是它的职责所在,在国王无力亦无意于绝对行使这项权力的时候,内阁便登上了政治舞台。内阁的出现在国王与议会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并在国王与议会之间的作用愈发重要。可见,英国内阁的形成
A.使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权 |
B.增强了议会对国王的控制力 |
C.适应了英国宪政发展的需求 |
D.解决了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 |
8.
据《美国宪政历程》记载:(有)一位大法官叫道格拉斯,他在大法官的位置上一呆就是36年零七个月。1975年他突然中风,无法上班,但是当时的总统正好是当年积极主张弹劾他的众议院共和党(少数党)领袖福特,为了不让福特总统有机会任命一个保守派的法官,他坐着轮椅,带着尿袋出庭,最后还是前功尽弃。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A.大法官除非犯罪否则必须终身任职 |
B.总统与大法官之间存在着权力制衡 |
C.两人的私人恩怨已经影响到政治 |
D.大法官在与总统的较量中处于下风 |
9.
柏克在《法国革命论》指出:“1793年末,几乎全法国的教堂都被关闭或改成了‘理性庙’;行政命令各色人等一律以‘公民’相称;激进的妇女在菜市、路口巡视,强迫其他妇女一律穿长裤、戴红帽……革命者陷入到一种‘民主的专制’的泥潭”。这表明
A.革命推翻了封建等级制度 |
B.法国实现了社会领域的自由平等 |
C.革命使人民获得政治权利 |
D.革命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自由原则 |
10.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皇帝在国际上代表帝国,以帝国名义宣战、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或条约,首相主持帝国政府,不对议会负责,可以解散议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立法权;帝国司法机关为帝国法院,地方法院则是各邦法院。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有明显的专制主义色彩 |
B.政体体现了分权的思想 |
C.建立起了责任内阁制度 |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
11.
1789年,有学者说:“光荣革命留给我国宪政的最重要的不完善之处,就是不平等的代表权……好些选举代表、要他们为国家制定法律的人,就总体而言,是掌握了土地的人,或组成法人团体而控制商业的人”。材料反映了
A.革命维护了传统地主的利益 |
B.商业资产阶级政治地位逐渐丧失 |
C.英国宪政的实质是王权专制 |
D.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
12.
1946年,国民党不断进犯各解放区,但在口头上仍说遵守《双十协定》,双方在南京进行谈判。谈判破裂后,国民党对中共人员限期撤离,中共与美方紧急磋商,美国同意麦康内尔执行“鲶鱼行动”,把中共人员安全送回到了延安。材料表明
A.国共关系引起美国高度关注 |
B.中共赢得了美国的舆论支持 |
C.中共战争防御阶段处于弱势 |
D.美国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支持 |
13.
《南京条约》英方谈判随从利洛曾记载:“对条文的字眼或措辞一点追求都没有,为欧洲的外交家们所如此尖细地钻研和谨慎地考虑过的条文,只占去(清政府的代表们)一刹那的注意力。他们的所有心事都集中在一个主要的目标上,就是要我们赶快撤离。”这反映清政府
A.致力于维护国家主权 |
B.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
C.畏惧英国武力威胁 |
D.鄙视英夷不屑斡旋 |
14.
(题文)萨拉·罗斯在《茶叶大盗——改变世界的中国茶》中说,“历史上曾经有一刻,当英国和中国因两种花木——罂粟和山茶——兵戎相见时,世界版图以两株植物的名字重新划分”。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和茶叶在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 |
B.中国茶的热销导致英国对华贸易逆差,进而引发了中英战争 |
C.英国发动对华战争的目的是保护鸦片贸易和夺取制茶技术 |
D.鸦片战争的实质是鸦片代表的资本主义和茶叶代表的农耕文明的战争 |
17.
***发文称:“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实行独裁。”此文发表的背景是
A.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
B.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
C.解放战争即将胜利 |
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
18.
历史学家德·阿宁说:“在革命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随时都有发生动乱的可能,这种感觉却不是从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那里显露出来的。”这说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 |
B.国内种种不可调和的矛盾 |
C.沙皇专制统治的极端腐朽 |
D.一战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 |
19.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尼赫鲁也应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临别之际***以《离骚》中的词句“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相赠,被传为中印友谊的一段佳话。这说明
A.美国敌视新中国政策破产 |
B.中印矛盾和冲突暂时解决 |
C.万隆会议密切了中印关系 |
D.新中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 |
20.
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国戴高乐政府提出了“缓和、谅解、合作”的对苏外交策略,同苏联进行合作达成缓和;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推行“新东方政策”,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这些事例表明
A.法德两国外交自主性有所增强 |
B.美国推行单边主义遭到西欧抵制 |
C.冷战时期的美欧联盟关系瓦解 |
D.苏联对法德两国的威胁已经解除 |
21.
18世纪初,欧洲兴起了一股博物学热,这股博物学热实质上反映的是一种流行性的自然崇拜之风。“自然界几乎被视作神”,是人们心目中的美德导师。当时的思想家热衷于从精神上追寻人类早已逝去的“自然状态”,并进而移情于实际存在的自然界。出现材料中“博物学热”的历史条件是
A.工业革命的开展 |
B.启蒙运动的影响 |
C.生物进化论提出 |
D.人文主义的复苏 |
22.
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下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 |
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 |
D.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23.
1916 年考入成都师范学校的张秀熟回忆:他所在班的同学因为要做《新潮流之捍御策》的作文,一些平时埋头故纸堆的同学,也不得不购买几本新刊物,一探究竟,但一接触就为真理所征服。这最能说明当时四川
A.受到民主思想宣传的影响 | B.学校教育关注马克思主义 |
C.形成学习民主思想的风尚 | D.民众受新思潮的影响最深 |
24.
1924年,孙中山说:“我们现在革命,要效仿俄国这种公平办法,也要耕者有其田,才算是彻底的革命;如果耕者没有田地,每年还是要(纳)田租,那还是不彻底的革命。”这表明孙中山
A.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主张将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 |
B.在十月革命影响下决定节制资本以实现民生主义 |
C.受十月革命影响,主张改进民生主义 |
D.想仿照十月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以实现“耕者有其田”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