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材料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之谜。对此已经有多个版本的解答。李约瑟自己认为,中国强大的封建官僚制度是最主要的原因;经济学家林毅夫提出,科举制度是最主要原因;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则提出,中国文字的模糊性和形式逻辑的缺乏是主要原因。
——改编自易纲《求解中国科技落后的‘李约瑟之谜’》和搜狗百科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李约瑟难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点,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改编自易纲《求解中国科技落后的‘李约瑟之谜’》和搜狗百科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李约瑟难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点,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材料分析题- (共2题)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议会源于盎格鲁•萨克逊人进入英格兰之初即有的协商习惯。即国王处理大事须先征得民众的意见和同意;国王须服从习俗。1295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为征税,特地召集新的议会开会,史称“模范议会”,它的召开被认为是英国议会产生的历史性标志。1689年10月,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该法案规定: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等。经过1832年、1867年和1884年的三次议会改革,英国的议会制度得以确立。现在议会、政党和选举制度被誉为西方民主制的三大支柱,三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材料二 鸦片战争的失败,击碎了中国人“天朝上国”的迷梦,要“制夷”必须先“悉夷”的主张成为开明人士的共识。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了英国议会制度,指出了中西方诸国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差别,如英国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即议会)议允。”关于议院的作用,郑观应说:“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议院的好处是“集众思,广众议,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宋恕认为,是否开设议院、实行民主政治是决定一个国家治乱的根本原因。这些先进的中国人不只是停留在学习、介绍西方的议会制度,还根据个人对议院的理解,设计出了形形色色“中国式的议院”。比如,何启、胡礼垣提出:县、府、省三级各设议会,省议会议定之事,要奏闻天子。
材料一 英国议会源于盎格鲁•萨克逊人进入英格兰之初即有的协商习惯。即国王处理大事须先征得民众的意见和同意;国王须服从习俗。1295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为征税,特地召集新的议会开会,史称“模范议会”,它的召开被认为是英国议会产生的历史性标志。1689年10月,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该法案规定: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等。经过1832年、1867年和1884年的三次议会改革,英国的议会制度得以确立。现在议会、政党和选举制度被誉为西方民主制的三大支柱,三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改编自高中历史教科书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议会制度产生发展的原因并分析影响。材料二 鸦片战争的失败,击碎了中国人“天朝上国”的迷梦,要“制夷”必须先“悉夷”的主张成为开明人士的共识。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了英国议会制度,指出了中西方诸国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差别,如英国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即议会)议允。”关于议院的作用,郑观应说:“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议院的好处是“集众思,广众议,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宋恕认为,是否开设议院、实行民主政治是决定一个国家治乱的根本原因。这些先进的中国人不只是停留在学习、介绍西方的议会制度,还根据个人对议院的理解,设计出了形形色色“中国式的议院”。比如,何启、胡礼垣提出:县、府、省三级各设议会,省议会议定之事,要奏闻天子。
——改编自《近代中国人对议院的认知及其启示》等文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中国人对西方议会认识的特点并评价这些认识。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大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公元前383年,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变法的要点是:限制旧贵族,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度公族疏远者”,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削官吏的禄序,精减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下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吴起变法遭到旧贵族反对。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旧贵族杀害吴起,变法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中止
——摘编自《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吴起变法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法的结果并简析其原因。
材料 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大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公元前383年,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变法的要点是:限制旧贵族,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度公族疏远者”,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削官吏的禄序,精减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下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吴起变法遭到旧贵族反对。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旧贵族杀害吴起,变法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中止
——摘编自《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吴起变法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法的结果并简析其原因。
3.单选题- (共9题)
4.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由此可见,雅典的民主是
A.人人平等 |
B.选贤举能 |
C.集思广益 |
D.人民主权 |
5.
我国最早的音乐期刊是1906年李叔同先生在日本编辑的《音乐小杂志》,自它诞生至1949年,我国的音乐期刊已知出版的达一百三十余种。其中,三十年代中叶,我国主流音乐期刊最有可能成为
A.专注音乐理论娱乐的阵地 |
B.表现主义音乐的宣传阵地 |
C.为救亡和抗战服务的阵地 |
D.中外音乐交流的活动阵地 |
6.
如果以“苏联政治信仰的变迁”为题撰写专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列宁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
B.斯大林创立了斯大林主义进而抛弃了马列主义 |
C.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发展了列宁主义 |
D.苏联历届领导人十分重视建设科学的政治信仰 |
7.
两宋时,四川远离中原战火,局势一向较为安定且富庶,成都、眉山成为四川刻书中心。到十三世纪中叶,蒙古兵攻占四川地区,大肆抢掠,成都、眉山的版刻业自此一蹶不振。由此可见
A.战争是破坏经济文化发展的罪魁祸首 |
B.社会安定是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
C.经济繁荣促进了雕版印书业的发展 |
D.两宋时四川地区活字印刷术较发达 |
8.
19世纪40年代,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谈到当时英国工人阶级的道德问题时用了“道德堕落”、“道德沦丧”、“道德败坏”、“完全失去了道德感”等词语。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工人阶级缺乏道德教育 |
B.城市化运动发展迅速 |
C.工人劳动具有强制性 |
D.工业革命导致价值观念变迁 |
9.
1978年5-6月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同志按照党中央的指示率中国代表团正式访问法国、瑞士、比利时、丹麦、联邦德国等西欧五国。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谷牧访问西欧五国情况汇报,会上谷牧提出引进西方技术设备等主张。这次考察
A.助推改革开放决策形成 |
B.促进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
C.见识了知识经济的伟力 |
D.目睹了中西文化的差异 |
10.
清朝光绪、宣统年间许多地理学教科书,如谢洪赉的《瀛环全志》、刘鸿钧的《政治地理学》,既介绍各国的地理位置、人口、语言等自然状况,也介绍当时世界各国的政治体制。这些教科书
A.利于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
B.利于学生了解祖国的地理知识 |
C.是学生开眼看世界的唯一途径 |
D.是研究晚清教育发展的活化石 |
11.
1940年1月9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做了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的讲演,后来被改名为《新民主主义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它成为***思想成熟的标志 |
B.它指出工农都是革命领导阶级 |
C.它是为中共七大召开而准备的 |
D.它成为***思想形成的标志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