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6题)
2.
史学界认为,16~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新兴资产阶级高举“自由、平等和人权”的旗子,掀起了反对封建专制、争取民族独立的一系列斗争,在它的推动下,世界历史发展进程进入崭新的时代。请回答:
3.
史学界认为,16~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新兴资产阶级高举“自由、平等和人权”的旗子,掀起了反对封建专制、争取民族独立的一系列斗争,在它的推动下,世界历史发展进程进入崭新的时代。请回答:
7.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出现了“民工潮”。关于这种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海一带经济发达,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
B.这些人多数仍要返乡,所以不会给城市带来任何城市问题 |
C.民工越多越好 |
D.这种现象说明我国的城乡地区经济差别不大 |
8.
读下图,说法正确选项的是( )


A.A国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通用语言是西班牙语。 |
B.B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居世界之首,是“黑种人的故乡”。 |
C.D国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该国国徽上两种动物是鸸鹋和考拉。 |
D.E国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东部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轻工业发达。 |
2.解答题- (共5题)
17.
(题文)读“世界人口密度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是:亚洲的东部和________部,欧洲,北美洲的东部等,人口最稠密的这四个地区中,主要以黄色人种为主的是________.
(2)图中C地人口密度是每平方米不足________人,导致该地人口密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气候________;D地人口稀少的原因是气候________.
(3)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图2三幅民居建筑中,窑洞是我国黄土高原上的典型民居;它冬暖夏凉,与当地降水________(多或少)的气候条件相适应,反映湿热环境特点的建筑是________(填序号)

(1)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是:亚洲的东部和________部,欧洲,北美洲的东部等,人口最稠密的这四个地区中,主要以黄色人种为主的是________.
(2)图中C地人口密度是每平方米不足________人,导致该地人口密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气候________;D地人口稀少的原因是气候________.
(3)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图2三幅民居建筑中,窑洞是我国黄土高原上的典型民居;它冬暖夏凉,与当地降水________(多或少)的气候条件相适应,反映湿热环境特点的建筑是________(填序号)
18.
下面是一副“乡村聚落分布示意图”。

(1)图中A、B、C三处聚落都属于 ___聚落,三种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共同特点是 __。
(2)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成城市的是____,理由是__ _____。
(3)从上题分析来看,先有城市聚落还是先有乡村聚落?
(4)C聚落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如果C处建有一个造纸厂是否合适?为什么?

(1)图中A、B、C三处聚落都属于 ___聚落,三种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共同特点是 __。
(2)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成城市的是____,理由是__ _____。
(3)从上题分析来看,先有城市聚落还是先有乡村聚落?
(4)C聚落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如果C处建有一个造纸厂是否合适?为什么?
19.
读“世界部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
(1)该地区地处“三洲五海之地”,其中A是 。
(2)图中信息显示,该地区 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 及其沿岸地区,该资源出口的必经之路是 海峡。
(3)生活在该地区的阿拉伯人,属于 人种,居民大多信仰 教。
(4)关于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1)该地区地处“三洲五海之地”,其中A是 。
(2)图中信息显示,该地区 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 及其沿岸地区,该资源出口的必经之路是 海峡。
(3)生活在该地区的阿拉伯人,属于 人种,居民大多信仰 教。
(4)关于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炎热,传统民居是高脚楼 | B.农业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 |
C.沙漠广布,降水丰富 | D.城市多分布在内陆地区 |
20.
旅游已成为当今一种时尚的休闲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和天津韩明同学外出见闻,回答下列问题。

(1)春节,韩明前往“花城”广州。沿途经过的甲、乙两地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__(山脉)、___________(河流)。到达广州,他感觉当地气温与天津相差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
(2)暑假,韩明去青藏地区旅游。经请教当地导游得知,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的水源均来自高山上的______________。为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______________自然保护区。
(3)周末,韩明将旅行中搜集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发现东北地区不仅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还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_______基地。

(4)闲暇,韩明在微信里分享了旅途中拍摄的照片,其中属于黄土高原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春节,韩明前往“花城”广州。沿途经过的甲、乙两地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__(山脉)、___________(河流)。到达广州,他感觉当地气温与天津相差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
(2)暑假,韩明去青藏地区旅游。经请教当地导游得知,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的水源均来自高山上的______________。为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______________自然保护区。
(3)周末,韩明将旅行中搜集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发现东北地区不仅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还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_______基地。

(4)闲暇,韩明在微信里分享了旅途中拍摄的照片,其中属于黄土高原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确定界线AB的主导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 。
(2)C地区是因覆盖着深厚的黄土而得名,举出两例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 _______________ 。
(3)甲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简要分析其成为“龙头”的位置优势 _______________ 。
(4)目前乙地区有些农民将水稻改种花卉,你是否赞成,说出你的理由。
(5)丙地区喀斯特地貌显著,左图所示的是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中的峰林,该地貌主要分布于右图中地貌类型界限以 _______________ (东、西)区域,试分析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 。

(6)请从地形影响的角度分析,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 。

(1)图中确定界线AB的主导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 。
(2)C地区是因覆盖着深厚的黄土而得名,举出两例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 _______________ 。
(3)甲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简要分析其成为“龙头”的位置优势 _______________ 。
(4)目前乙地区有些农民将水稻改种花卉,你是否赞成,说出你的理由。
(5)丙地区喀斯特地貌显著,左图所示的是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中的峰林,该地貌主要分布于右图中地貌类型界限以 _______________ (东、西)区域,试分析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 。

(6)请从地形影响的角度分析,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6道)
解答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