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八县(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049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2/1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牛顿(1643—1727年)在哲学思想上主要受培根、霍布斯的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影响。在研究了伽利略、开普勒等人的力学成果后,明确地提出了一套力学概念。借助广泛的实验、观察与分析,发现万有引力运动定律及牛顿力学三定律。随着其机械自然观的最终形成,牛顿把自然界的所有作用都规定为力的作用,指出“哲学的全部任务,看来就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然后用这些方法去论证其他的现象”。从这一宗旨出发,1687年写作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在这一著作中所讨论的自然现象的普遍性,以及他所用的数学方法的严谨性,使这一著作无愧成为经典力学的奠基之作,经典力学体系初步建立起来。
——摘编自《宇宙探险》
(1)根据材料一,概括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写作背景及特点。
材料二 这部著作论述了:在很长的时间里,通过自然力量的选择,即通过最适者的生存……一切生物彼此之间以及与它们的物理的生活条件之间互相适应的美妙而复杂的关系,也是没有止境的。……一些被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的理论家抓住这一完全应用于生物学领域的观点,用其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年)依据它解释强与弱的区别;成功的个人和种族已经在自然界取得竞争优势,并因此进化到比其他适应性较差的人种更高的状态,在这一推理的基础上,斯宾塞等人证明了帝国主义列强主宰世界是自然科学法则不可避免的结果。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科学理论对西方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主要科技成就一览表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到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师用书》
(3)根据材料三,概括得出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我不晓得,一个国家(中华帝国)只有使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还能有什么荣誉可说呢……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商人们所说的关于那里的官吏们的掠夺行为……在那个地方的一切历史里,是连一段表现自由精神的记录都不可能找到的。除了极端的奴役之外,我们将永远看不见任何其他东西……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在帝国(指中国)最早时代,便允许人们在皇宫中一张长桌上写下他们认为朝政中应该受谴责之事……这一重要事实推翻了《论法的精神》中古老国家提出的责难……他(皇帝)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最有权威的预言家,皇帝的谕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这个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
——伏尔泰《风俗论》
根据上述材料,比较孟德斯鸠与伏尔泰双方对中国政治制度认识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这场关于“中国政治制度”的争论。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法的精神》是一部政治哲学的著作,它细致地讨论了自由、民主、平等的问题……主张治理国家的三个权力部门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通过分权制衡的原则,应该能够很好地治理一个社会(国家)……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观念更加伦理化,宋代二程认为人们内心本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
——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与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
材料二 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人性,挖掘与培养人的潜在能力与创造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重要手段就是教育。不同于中世纪的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学校教育多为个人所办,注重人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培养出为世俗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此人文主义教育家对当时教育和教学的内容进行了革新,还增加了艺术、政治、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大学,不仅汇聚了一大批人文主义思想家,而且拥有一批一流的自然科学家在传递着近代科学思想。正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才产生了第谷、开普勒等近代科学的先驱人物。
——摘编自林榕年《外国高等教育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在教育办学上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

2.单选题(共20题)

4.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5.
古代文书不加标点,会给未加训练者造成阅读困难,因此1919年胡适等人联名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的第一部“新书”。标点符号的使用,表明
A.近代出版业开始蓬勃发展
B.“尊孔复古”逆流受到批判
C.白话文完全取代了文言文
D.“文学革命”的影响力扩大
6.
1960年美国举行大选。电视台首次直播两位总统候选人的辩论场景。当时,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给电视机前的选民留下年轻有为整洁干练的形象;展现在荧幕上的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松因疾病缠身,显得老气横秋神情疲惫。最终肯尼迪以微弱优势当选总统。这反映了
A.科技发展影响了政治生活
B.民主党比共和党更得人心
C.美国民主制度的虚伪本质
D.电视辩论决定了大选结果
7.
美国历史学家罗伯兹说:“16世纪早期,一场深重的危机令西方基督教世界大为震动。它永久性地破坏了旧有的中世纪信仰统一,加快了王权的整合。”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展开
B.新航路促进基督教传播
C.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D.英国发生清教革命运动
8.
西方近代发生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16世纪是文艺创新的世纪,18世纪则是思想创新的世纪。后者与前者的最大不同是
A.宣扬人的地位和价值
B.提出资本主义政治构想
C.追求现世生活的幸福
D.促进了近代社会的转型
9.
某教师在讲授“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单元时,为便于学生理解人文主义演变历程,将其内容通俗化表述,下列表述不恰当的是
A.希腊先哲——回答人应该怎样对抗自然界
B.文艺复兴——回答人应该过怎样的生活
C.宗教改革——回答人应该过怎样的宗教生活
D.启蒙运动——回答人应该过怎样的政治生活
10.
苏格拉底认为,单单掌权还不是王者,不算治国者,只有具备治国的专门知识的人才是王者。据此可知
A.苏格拉底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
B.苏格拉底为奴隶制度做辩护
C.苏格拉底要求统治者具备治理才能
D.苏格拉底主张实行君主政体
11.
叙事长诗《菲洛斯特拉托》(约1338年)和《苔塞伊达》(1340—1341)赞颂纯洁的爱情、高尚的友谊,展示人世间生活的美和友情的欢乐,在古典的题材中注入了现代的情感。这两部作品开了8行体诗的先河。这反映了
A.天主教会宣扬的价值观念
B.14世纪是诗歌的开创时代
C.新兴的资产阶级追求自由民主的政治权利
D.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
12.
(题文)“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嫌(细绢)帛者谓之为纸。嫌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这主要说明了( ) 
A.蔡伦为造纸术的工艺改进做出了巨大贡献
B.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唯一依据
C.社会生活的需要往往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
D.造纸术的发明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13.
美国史学家威尔·杜兰特在论“中国画的特质”时说:除了它那种成卷或成轴的形式外,“诚如诗人发现逃避都市的竞争的最好去处是自然,哲学家在自然里寻求道德的典范和人生的指引,画家也在悠悠的溪旁沉思,在深山中忘怀了自己,感到这种莫名的精神在这些无言而永恒的事物中,比在纷扰的人生和人们的思维中,表现得更清楚。”该学者认为中国画的特质最有可能是
A.理性至上
B.类型多样
C.抒情写意
D.崇尚自然
14.
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主题为“中国古代文家”的纪念邮票,包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四个人物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将他们列为一组是因为他们的作品
A.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气势恢弘的时代
B.特别重视主观意识和感情的抒发和表达
C.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D.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
15.
美国《时代》杂志曾把某一年的年度人物称号送给了所有潜伏在网络的“你们(you)”,准确地说,应该指我们。根据最新统计,中国的上网人数每年多达数亿人次,位居世界前列。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家庭电脑的普及
B.网络信息丰富而且可靠
C.网络技术的发展
D.中国已经实行改革开放
16.
牛顿力学认为时间是绝对的,空间也是绝对的;爱因斯坦相对论则认为“物质告诉时空怎样弯曲,时空告诉物质怎样运动”,时间、空间和物质是一个有机整体。这表明
A.牛顿力学更加能被世人所理解
B.相对论革新了牛顿力学时空观
C.爱因斯坦相对论提出了时空观
D.爱因斯坦否定了牛顿力学理论
17.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人物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推动中国近代化
D.挽救清王朝
18.
***在《农村调查》一文中指出,要做一件事,“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东张西望,道听途说,决然得不到什么完全的知识”。据此可知,***强调
A.理论指导实践
B.提高理论素养
C.密切联系群众
D.实事求是精神
19.
1970年4月,《参考消息》上刊登的一封贺电:“……打破了苏美这样的超级大国垄断……空间科学技术的神话。伟大的中国人民掌握的新知识将把人类从这些超级大国制造的恐惧情绪中解放出来。”此贺电肯定的是中国
A.载人航天技术工程启动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D.不同于美苏的独立外交
20.
1988年,中国政府先后批准建立了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又先后制定了“星火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重大项目攻关计划、重点成果推广计划等一系列重要计划,并建立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制度。这主要表明我国
A.科技发展新格局逐步推进
B.优先发展航天和国防科技
C.体制改革向科技领域扩展
D.“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
21.
1956年,***表示不能同意“巴甫洛夫是社会主义的,摩尔根、孟德尔是资产阶级的,李森科、米丘林是社会主义的”这样的说法。他认为,把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帽子套到自然科学上去是错误的。这一思想
A.正确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
B.体现了“双百”方针的主旨
C.具有左倾错误的思想倾向
D.始终得到有效的贯彻及实施
22.
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A.夸张和浪漫主义的情怀B.反传统和追求正义的精神
C.批判现实主义精神D.对人文主义和理性的追求
23.
“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这是德国作家席勒对某一文艺流派创作风格的概括。下列文学作品中,最符合这种创作风格的是
A.《十日谈》
B.《人间喜剧》
C.《唐璜》
D.《战争与和平》

3.选择题(共2题)

24.

分解因式:  2xmyn-1-4xm-1ynm,n均为大于1的整数)

25.

分解因式:  2xmyn-1-4xm-1ynm,n均为大于1的整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