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世纪40年代,东西方先后有两位君主死于极端:1644年4月25日,明朝崇祯皇帝将脖子放在了树枝下丝带吊环里。1649年1月30日,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将脖子放在了断头台的铡刀下。而两位君主死后其民族的走向却有天壤之别。在那以后,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我们看到: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
(1)两位君主生活的时代在经济领域虽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巨大的差异,指出这种“相似”和“差异”。
(2)“两位君主死后……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请以中国、英国为例概括这种失衡在政治上的表现。
(3)从文明史观的视角看“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 17世纪40年代,东西方先后有两位君主死于极端:1644年4月25日,明朝崇祯皇帝将脖子放在了树枝下丝带吊环里。1649年1月30日,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将脖子放在了断头台的铡刀下。而两位君主死后其民族的走向却有天壤之别。在那以后,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我们看到: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
(1)两位君主生活的时代在经济领域虽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巨大的差异,指出这种“相似”和“差异”。
(2)“两位君主死后……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请以中国、英国为例概括这种失衡在政治上的表现。
(3)从文明史观的视角看“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材料二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19世纪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类别编成《西学书目录》,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幼弱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翻译的内容和作用。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材料二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19世纪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类别编成《西学书目录》,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幼弱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翻译的内容和作用。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2.单选题- (共13题)
3.
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占领了整个地中海世界。他的顾问抱怨说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种族和能力上完全不同的各色人等,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为此,统治者决定
A.发展军事力量,巩固和加强罗马帝国的统治 |
B.完善法律体系,将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 |
C.扩大公民权,保障境内一切自由民的利益 |
D.建立地区部落,加强对各地区的有效控制 |
4.
下文摘自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军事电文:“……匪盘踞赣闽,于兹七载,东西南北四路围剿,兵力达百余万,此次任匪从容脱围,已为惋惜,迨其进入湖南……沿五岭山脉西窜而来,广西首当其冲……”电文中的“匪”是指
A.解放军 |
B.北伐军 |
C.工农红军 |
D.新四军 |
5.
有人说,“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这里的“□□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6.
1949年7月,中共中央指示:“凡三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在解放两个月至迟三个月后,即应召开各界代表会议,作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方法之一”这一指示
A.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
B.执行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 |
C.有利于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 |
D.意在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7.
《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周礼》记载:“以九职任万民……六日商贾,阜通货贿。”材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
A.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
B.重视和鼓励商业发展 |
C.提倡“工商皆本” |
D.强调耕战以加强中央集权 |
8.
《世界近代史》写道:“在欧洲……白银所经过的地方必然发生下述现象,物价迅速上涨,货币贬值,出现伪币,投机活跃。”产生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
B.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影响 |
C.工业革命的影响 |
D.欧洲各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
9.
2015年7月15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同志因病逝世于北京。安徽凤阳小岗村村民送来挽联“想吃米,找万里;小岗人,怀念您”“万书记,你让父辈吃饱了饭”。小岗人这么深情悼念万里同志,是因为他曾以非凡的胆识支持的农村改革
A.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向私有的转变 |
B.让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
C.完全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
D.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 |
10.
企业家柳传志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的要变了!柳传志看到的《人民日报》可能是在
A.1976年 |
B.1978年 |
C.1984年 |
D.1992年 |
11.
马丁·路德废除了教士的豁免权以及牧师、僧侣、修女不交纳赋税、不履行城市义务的权利,从而把他们纳入了正常的社会生活。通过培训市民出身的传教士进行布道,减少了圣礼和繁琐的宗教仪式,提高了传教的质量。这反映了德国宗教改革
A.破除了天主教对人们的束缚 |
B.倡导因信称义宣扬理性主义 |
C.适应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 |
D.关注民众疾苦体现人文主义 |
12.
1895年l月14日《申报》上说:“从来治国之道,有因有革。盖道无往而不复,法历久而必变”此言论
A.代表了洋务派认知状况 |
B.说明国人从酣睡中猛醒 |
C.主张仿效日本进行变革 |
D.对瓜分狂潮保持警惕心 |
13.
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防部某高官在评价中国某项重大科技时说:“这件事情表明了中国人在打击力量方面所做的‘巨大努力’,并且表明,那里的‘动荡’和无政府状态并未影响他们取得进展。”(摘编自“文革”期间的《参考消息》)该人士评论的是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
B.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
C.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 |
14.
“作画时,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蓝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色、一丝黄色。创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于要表现的景物上,而是放到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此画家属于的派别是
A.古典主义 |
B.现代主义 |
C.印象主义 |
D.现实主义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