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中国历史学者钱乘旦历史著作《西方那一片土》中,《古代希腊文化》一文里面介绍了很多古代希腊神话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希腊社会很多特点,其中有一神话故事情节如下:希腊神话中也有地狱,地狱虽黑但不恐怖,地狱之神叫哈德斯,他抢了一个女孩,女孩非常想念母亲,她母亲是谷神,就去求大神宙斯帮忙。宙斯心软了,就去向哈德斯说情,哈德斯不同意,后经过讨价还价,最后让女孩一半时间在地狱,一半时间回母亲身边。这样,当女孩回到母亲身边时,她的母亲心情愉快,于是人间就草木茂盛,春风秋阳;当女孩回到地狱时,她的母亲悲伤欲绝,人间也就寒风瑟瑟,冰天雪地了,四季就是这样形成的。
结合世界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故事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古代希腊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这一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故事的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材料:在中国历史学者钱乘旦历史著作《西方那一片土》中,《古代希腊文化》一文里面介绍了很多古代希腊神话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希腊社会很多特点,其中有一神话故事情节如下:希腊神话中也有地狱,地狱虽黑但不恐怖,地狱之神叫哈德斯,他抢了一个女孩,女孩非常想念母亲,她母亲是谷神,就去求大神宙斯帮忙。宙斯心软了,就去向哈德斯说情,哈德斯不同意,后经过讨价还价,最后让女孩一半时间在地狱,一半时间回母亲身边。这样,当女孩回到母亲身边时,她的母亲心情愉快,于是人间就草木茂盛,春风秋阳;当女孩回到地狱时,她的母亲悲伤欲绝,人间也就寒风瑟瑟,冰天雪地了,四季就是这样形成的。
结合世界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故事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古代希腊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这一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故事的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博林布鲁克(1678﹣1751)通过了解中国文化,找到了中国存在原始自然信仰的证据,认为这种信仰“不是天神论,也不是偶像主义,而是‘自然的道理,”,“孔子……所谓‘天,就是‘自然7,所谓'天道,就是‘自然的道理,”。据此,他猛烈攻击基督教的注疏家和神学家是“为上帝制造谣言的人”。伏尔泰说我已经仔细读了他(孔子)的……我夺其中只看到纯粹的道理,而丝毫没有骗人的东西。”而所谓骗人的东西,“系指一切不合理的事物,如神的启示、神学、形而上学之类”。学科全书派的重要人物霍尔巴赫(1723﹣1789)从儒学的伦理政治文化中,找寻到反对法国和欧洲野蛮君主专制制度的依据,认为“中国可算是世界上所知的唯一将政治的根本法与道德相结合的国家”,“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于是,欧洲出现了蔚为壮观的“中国文化热”。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启蒙思想家取用儒学精蕴现实基础的不同。
材料一 博林布鲁克(1678﹣1751)通过了解中国文化,找到了中国存在原始自然信仰的证据,认为这种信仰“不是天神论,也不是偶像主义,而是‘自然的道理,”,“孔子……所谓‘天,就是‘自然7,所谓'天道,就是‘自然的道理,”。据此,他猛烈攻击基督教的注疏家和神学家是“为上帝制造谣言的人”。伏尔泰说我已经仔细读了他(孔子)的……我夺其中只看到纯粹的道理,而丝毫没有骗人的东西。”而所谓骗人的东西,“系指一切不合理的事物,如神的启示、神学、形而上学之类”。学科全书派的重要人物霍尔巴赫(1723﹣1789)从儒学的伦理政治文化中,找寻到反对法国和欧洲野蛮君主专制制度的依据,认为“中国可算是世界上所知的唯一将政治的根本法与道德相结合的国家”,“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于是,欧洲出现了蔚为壮观的“中国文化热”。
——据姜林祥《儒学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等整理
材料二 在欧洲的启蒙时期,许多的思想家都从耶稣会士译介的儒学著作里汲取灵感,充分发掘儒学的精蕴,与此同时,儒学大本营的国度里正经历明清交替及清朝巩固与强盛的时局变换,一些启蒙思想家针对明末封建君主专制的残暴性和腐朽性,提出尖锐的批评,并提出了带有民主性和人民性的新思想和新理论。梳理其言论主张,他们也是从儒学的经典里寻才七批判的武器。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一批思想家重拾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精蕴,一致把矛头指向君主制度……相距万里之遥的中国和欧洲,一些思想家们皆从儒学中寻找到批判现实的理论武器。此固然因于儒学自身中所存在的“理性之光”,但更重要的应在当时的现实条件中寻找能够接纳儒学的基础。——摘编自谈家胜《17、18世纪中西启蒙思想家取用儒学精蕴及其影响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中西启蒙思想家思想的共同之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启蒙思想家取用儒学精蕴现实基础的不同。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林则徐、魏源等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启蒙下,受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学习西方、变法图强已经获得越来越多的共识。开明士大夫和部分掌权官员开举打出“自强”“求富”的旗号,一种以自强为基础的重商主义思潮开始深化取代经世致用思想,愈来愈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在这批人物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王韬、郑观应等,而在实践领域中,则以奕诉、曾国藩、李鸿章等晚清重臣为代表……王韬指出:“且夫通商之益有三:工匠娴于艺术者得以自食其力,游手好闲之徒得有所归,商富即国富,一旦有事,可以供糈饷,此西国所以恃商为国本。”他又指出:“英国以商为本,以兵为辅,商之所往,兵亦至焉。”中国也应该“兵力、商力两者并用,则方无意外之虞”。
材料二 严复说:“自由贸易非他,尽其国地利、民力二者出货之能,恣贾商之公平为竞,以使物产极于至廉而已。”进步思想家陈炽写了《劝工强国论》,强调对一个国家来说,“一富一贫,一强一弱,一兴一废,一存一亡,而皆以劝工之一言,为旋转乾坤之枢纽。”1895年,张謇批驳郑观应等人提出的“以商立国”的号召,提出了“富民强国之本在于工”……从农业与工业的相互关系的角度阐述了立国之本在实业的重要思想。张謇进一步提出了以“稀铁主义”为主线纲领的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计划,并围绕棉、铁两种行业的发展配合作为起点,来推动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工业化的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中国经济思想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一 在林则徐、魏源等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启蒙下,受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学习西方、变法图强已经获得越来越多的共识。开明士大夫和部分掌权官员开举打出“自强”“求富”的旗号,一种以自强为基础的重商主义思潮开始深化取代经世致用思想,愈来愈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在这批人物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王韬、郑观应等,而在实践领域中,则以奕诉、曾国藩、李鸿章等晚清重臣为代表……王韬指出:“且夫通商之益有三:工匠娴于艺术者得以自食其力,游手好闲之徒得有所归,商富即国富,一旦有事,可以供糈饷,此西国所以恃商为国本。”他又指出:“英国以商为本,以兵为辅,商之所往,兵亦至焉。”中国也应该“兵力、商力两者并用,则方无意外之虞”。
材料二 严复说:“自由贸易非他,尽其国地利、民力二者出货之能,恣贾商之公平为竞,以使物产极于至廉而已。”进步思想家陈炽写了《劝工强国论》,强调对一个国家来说,“一富一贫,一强一弱,一兴一废,一存一亡,而皆以劝工之一言,为旋转乾坤之枢纽。”1895年,张謇批驳郑观应等人提出的“以商立国”的号召,提出了“富民强国之本在于工”……从农业与工业的相互关系的角度阐述了立国之本在实业的重要思想。张謇进一步提出了以“稀铁主义”为主线纲领的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计划,并围绕棉、铁两种行业的发展配合作为起点,来推动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工业化的主张。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斌《近代中国经济思潮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期中国重商主义思潮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中国经济思想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单选题- (共19题)
4.
有学者说:雅典没有专职工作人员,没有职业士兵和永兵,没有最高法官,也没有专门的立法人员。政府职责由普通公民履行,此种制度是建立在这样的设想上:一般公民有能力参与城邦事务,能够以爱国之心履行其对城邦的责任。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公职人员素质较高 |
B.城邦政治运行缺少动力 |
C.实行三权分立体制 |
D.公民参与是民主的保障 |
5.
罗马法学家保罗曾记述过这样一个案例,其中遗嘱人写道正在母腹中的孩子是按份继承人。”但如果遗嘱为中午所立,此时孩子已于黎明出生,保罗认为:若遗嘱人立遗嘱时不知他的外孙女已在立遗嘱之前生下孩子,则可以认为这一指定是合法的。保罗处理这一案例的原则。说明当时罗马
A.法律程序缺乏公正性公平性 |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
C.最大限度地尊重遗嘱人意愿 |
D.法学家的意志凌驾法律之上 |
6.
光荣革命时期,英国国王与议会达成“革命协定”:议会答应给威廉提供一笔稳定的税收支持他对法国的战争;威廉授予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力,国王无权解散议会;君主提出要求,下议院批准(或不批准),上议院表决通过(或不通过)。据此可知,“革命协定”
A.使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
B.最早落实三权分立的理论 |
C.旨在实现国王和议会的相互制衡 |
D.推动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 |
7.
五四运动爆发后,日本报纸将运动称为“学生义和团”,并称这场运动是英美利用中国排日的手段。这种看法
A.从侧面反映了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 |
B.表明日本与欧美国家的矛盾无法调和 |
C.是日本维护在华利益的必然结果 |
D.说明五四运动与义和团运动性质相同 |
8.
西方学者E.T.博罗金说俄国1917年革命的目标,是反对完全衰老的亚洲封建主义,同时反对已经发展起来的私有制资本主义。它的使命是为农民同生产资料彻底分离和在国有制统治基础上建立社会化生产创造条件……它客观上可能成为而且已经成为导致确立国家资本主义的使命。”据此判断,E.T.博罗金认为十月革命的目标是
A.建立国家资本主义 |
B.否定封建专制 |
C.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
D.反对资本主义 |
9.
第25届联合国大会之后,尼克松意识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巳经无可挽回地瓦解了”。1970年,美国被调査的33份主流报纸中,有27份报纸“直率地表示支持。让北京获得席位”。由此可见
A.中美关系已开始实现正常化 |
B.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 |
C.美国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
D.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
10.
赫鲁晓夫在1954年4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讲话指出我们一直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和平共处是可能的……各国人民对自己国家规行制度的态度应由自己决定,赫鲁晓夫这一讲话
A.旨在消除斯大林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
B.表明苏联希望改善与美国的关系 |
C.表明在两极对峙中当时苏联处于劣势 |
D.反映出当时美苏冷战呈缓和趋势 |
12.
1906年7月,中国福兴汽水公司特别刊登声明:“外间有别家造水公司,常用本公司汽水樽装水出卖,于本公司名声甚为有碍,故此特行出示声明。此后若再冒用本公司汽水樽者,本公司不能再为容忍,必须与彼等相见于法庭之上。”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
A.西式饮食习俗被国人所接受 |
B.民族企业面临外国企业压制 |
C.政府立法鼓励民间企业发展 |
D.恶性竞争导致民族经济破产 |
13.
下面为清朝前期获鹿县地权分配情况表,据表可知,当时该地
类别 | 康熙十五年 | 雍正四年 | 乾隆十一年 | 乾隆三十五年 | |||||
户(%) | 耕地(%) | 户(%) | 耕地(%) | 户(%) | 耕地(%) | 户(%) | 耕地(%) | ||
无地户 | 17.6 | | 22.7 | | 25.69 | | 16.45 | | |
10亩以下户 | 36.93 | 11.83 | 45.11 | 13.15 | 37.94 | 10.97 | 45.11 | 12.41 | |
10到50亩户 | 41.57 | 56.39 | 31.09 | 45.27 | 30.40 | 44.01 | 32.00 | 47.08 | |
50到100亩户 | 2.7 | 11.65 | 3.35 | 15.60 | 4.13 | 18.45 | 4.78 | 20.73 | |
100亩以上户 | 庶民 | 0.47 | 4.61 | 0.68 | 7.32 | 1.17 | 12.73 | 1.48 | 14.26 |
绅衿 | 0.72 | 15.53 | 0.86 | 18.66 | 0.67 | 13.66 | 0.34 | 5.46 |
A.小农经济较为盛行 |
B.土地集中现象严重 |
C.流民问题日趋严重 |
D.人地矛盾非常激烈 |
14.
英国1815年至1846年强制实施的进口关税,以保护农民及地主免受外来生产成本较低廉的外国所进口的谷物的竞争的法案,这一法案
A.违背了自由主义的原则 |
B.提高了民众的物质生活水平 |
C.加速英国开拓国际市场 |
D.有助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
15.
与1940年相比,1944年我国发电量增长2.01倍,生铁产量增长14.28倍,钢产量增长83倍,煤产量增长3.18倍,石油制品产量增长38倍,酒精产量增长3.95倍,酸类产品增长10倍,碱类产品增长18.25倍。1944年这些数据
A.表明当时我国经济全面发展 |
B.体现了战时经济的特色 |
C.反映出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
D.说明民族工业发展阻力减弱 |
16.
1978〜1995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和周期性都很显著,而1995年之后,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和周期性明显减弱。这主要是由于
A.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
B.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 |
C.工农业实现了同步发展 |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 |
17.
有学者研究发现,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在梵文佛经的汉译过程中,中国“孝道”观念被大量人为注入佛经,如汉译《菩萨戒本》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再如佛经《善生经》中的“凡有所为,先白父母”和“父母所为,恭顺不逆”。这反映出当时
A.儒家思想的影响深远 |
B.佛教丰富了儒家思想 |
C.儒释思想开始出现融合 |
D.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
20.
“真理和谬误,正如一切在两极对立中运动的逻辑范畴一样,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具有绝对意义。”“只要我们在上面指出的狭窄的领域之外应用真理和谬误的对立,这种对立就变成相对的。”下列选项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A.地心说与日心说 |
B.神创论与进化论 |
C.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
D.量子论与相对论 |
21.
1915年,陈独秀认为我有手足,自谋温饱……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非然者,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这说明陈独秀
A.摒弃儒家道德 |
B.提倡科学精神 |
C.反对尊孔复古 |
D.崇尚个性自主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