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江苏省姜堰四中初三月考语文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400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2/3/19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
B.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祖籍是江苏泰州人。
C.“红色经典”是指新中国建立初期以讴歌中国革命、讴歌中国共产党,表现革命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为主题的作品。  
D.通过毒奶粉、地沟油等戕害人身心的一系列事件,使我们认识到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2.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伴着《歌唱祖国》的优美旋律,孩子们在舞台上翩翩起舞。
B.传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纪念我国著名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因为屈原,人们记住了端午,人们记住了屈原。
C.“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D.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姜堰市团委联合举办了《回望红色足迹,我的亲历感动》征文活动。
3.

读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图,④线的地理意义是(  )

4.

环渤海、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相比,该区域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2.现代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

①玉,积山川之精,人文之美。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它对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审美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②玉,致密坚硬,滑润光莹,古人把玉加以人格化,认为玉有“仁、义、智、勇、洁”五德,故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说。

③玉和金一样,是宝贵的象征。“玉楼”、“玉堂”均指华丽的宫殿或住宅。道教中的玉皇大帝、玉虚仙境、玉宇,也都离不开一个“玉”字。皎洁的月亮中有一团黑影,古人不知其奥秘,臆想出“月中何有,玉兔捣药”的故事,此后,文人便常用“玉兔”一词指代月亮,既文雅又神秘。

④玉,是权力的象征。除了玉玺外,“金科玉律”用来指不可变更的法律。玉,又是和平的象征,如“化干戈为玉帛”。助人成功用“玉成”一词。至于玉色纯净,质地坚密,常用来比喻节操,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⑤玉,是吉庆、祥和、幸福等精神美的象征,因而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往往运用象征寓意或谐音取意的手法把玉制成丰富多样的器物、饰品等,借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鱼形玉器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zhǔ)文化”,到了唐代、宋代开始盛行。特别是明、清两代,鱼形玉器造型繁多,工艺精湛,最常见的是把莲花和鲤鱼雕刻在一起,代表着美好和富足;还有的玉器把佛手、寿桃和石榴雕刻在一起,称为“三多”,意指多福、多寿、多子。

⑥玉,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它只是中华文明长河中的一朵微小的浪花。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催生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之花,只要是根植于民族的土壤,能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审美等特质的都可以名之曰文化,且大有发掘光大之必要。

(选文有删改)

【小题1】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玉”文化的内涵。
【小题2】(1)第①段“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一句中的“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2)分析第4段划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小题3】(链接)菊花被称为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菊花有其独特的文化意蕴,倍受历代诗人的亲睐。
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宋·梅尧臣《残菊》)

请你说说诗中菊花象征了哪些精神品质?并推断“菊文化”形成的原因。

3.名著阅读(共1题)

6.
名著阅读。
【小题1】《西游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这一故事情节中孙悟空骁勇善战,极富叛逆精神。
【小题2】《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他曾担任牧师,任职期间,他卷入了当时_____和__________之间的党派之争。
【小题3】________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学医的生活,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同时也看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走上_________的道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