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4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9/3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痛(zhì)    红(yīn) 小(kǎi) 热泪盈(kuàng)
B. 气(fèn)   鸣(háo)    人不倦(huì)   悲天人(mǐnɡ)
C. 污(huì)   山(yàn)    万丈狂(lán)    气方刚(xiě)
D. 震(sǒnɡ)  粗(zhuō)    海市楼(shèn)  如重负(shì)
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屏嶂   绞肉   字贴  群蚁排衙
B. 镐头   踱步   响午  一泻万丈
C. 商酌   默契   鸿濡  风餐露宿
D. 孱头   猥琐   鲁莽  至死不懈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考场上静悄悄的,一片小心翼翼的景象,大家都埋头努力解答着试题。
B. 有些市民对自行车搭人之类的事情是不以为然的,他们认为:这样方便了自己,也没有妨碍别人。
C. 市民秩序井然地上下公交车,这已成为古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D. 雷锋是家喻户晓的楷模,毛主席还曾经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

2.句子默写(共1题)

4.
名句默写。
(1)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2)_____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3)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4)请选择杜牧《泊秦淮》或者王安石《登飞来峰》其中一首古诗默写__________。

3.诗歌鉴赏(共1题)

5.
诗歌鉴赏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小题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
【小题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6.
许金不酬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
①贾人:商人。 ②苴:枯草。 ③诸:相当于“之于”或“之乎”。 ④无乃不可乎:恐怕不行吧。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渡河而其舟   亡:这里指丢失
B.于浮苴之上,号焉  栖:停留
C.舟于石 薄:迫近,这里指撞击
D.救诸     盍:何不
【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
(2)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
【小题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和《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所表现的主题有什么共同之处?

5.现代文阅读(共2题)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像蒲公英一样生存

李智红

①在我的印象中,蒲公英永远属于那种十分普通的小草。许多地方的田野山坡、路边墙角,都能见到它们的踪迹。

②蒲公英的花朵和果实,富有浪漫的诗意。它的花朵呈现出一种纯粹的金黄,花形与菊花一般大小,风韵也不在菊花之下。等到果实完全成熟之后,它便会绽开成一柄柄洁白如雪、轻盈如羽的小伞儿,伞托上坠一颗圆锥形的、饱满而丰润的籽粒。微风一吹,它们便像一朵朵降落伞似的,飘飘悠悠随风而去。

③我曾对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蒲公英作过仔细观察。我发现那些长在丰腴土地上的蒲公英,虽得以放任地滋长,自由地繁衍,快意地沐浴着酣畅的春风和雨露,但竟然全长得一副没精打采的模样。它们要么猥琐而呆板,要么苍老而枯黄,不能给人以更多值得咀嚼和品味的东西。也曾见识过被园艺师栽培驯化的蒲公英,开紫色的花,枝叶和花朵都远比野生的肥硕壮实,但又觉得在那绚丽雍容的表象背后,总透着一股掩饰不住的俗气和肤浅,空有华表而缺乏内在的质感。

④我先前工作的单位小院,也是随处可见蒲公英的生长,而且越是路边墙角,越是石阶缝隙,生长得就越加旺盛。即使是那些已经浇灌了厚厚的混凝土面的院坝和走道之间,只要有哪怕是一丝丝龟裂的缝隙,它们都能扎根繁衍。单位曾组织我们将院里的蒲公英一次次地当作杂草垃圾铲除,但只要雨水一浇,过不了几天,它们又会滋长出鲜活的嫩芽。纵然把它们连根拔了,到第二年的春天,和风一吹,雨露一润,它们又重新萌发出新枝嫩叶,而且比上一年长得更茁壮,更旺盛。

⑤那些生长在路道和台阶之间的蒲公英,为了避开行人的践踏和伤害,全都卧石而生,伏地而长。为了生存,它们刚一破土,就懂得向大地匍匐,懂得以一种隐忍和有度的伸曲来保护自己。这些生存在极其艰辛困苦甚至几近绝境的不毛之地的蒲公英,首要的课题就是想方设法地存活下来,然后长叶开花,繁衍后代。

⑥在万物芸芸的自然界,蒲公英永远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配角地位。它没有牡丹“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的美艳,没有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喧闹,也没有海棠“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的得宠。但它总是默默而又尽情地开出黄色的小花,结出褐色的瘦果,为自己、为后代绵延生命的血脉。

⑦每当看到这些卑微的蒲公英,我都为它们的生命内涵而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动。同时,我又惊异于同一类型的生命,处在不同的生存境遇中,它们所呈现的生命状态竟有如此的区别和差异。草木无性亦有性,世人有知亦无知。蒲公英在自己阴翳的心坎上引进阳光,在灰白的生命里添上亮色,而人却制造出桎梏,把自己牢牢地禁锢在狭小的世界里。面对充满诱惑而又浮躁的社会现实,倘若我们在羡慕那花天酒地、一掷千金的富贵生活,沉湎于碌碌无为、得过且过的平庸日子,哀叹社会不公、自己又怀才不遇时,想想那蒲公英,它会是一帖清热降火的良药,使我们领悟到生命的本质,将心态变得平和一些,心灵变得洁净一点。

【小题1】卑微的蒲公英具有哪些“生命内涵”?请分点简要分析。
【小题2】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1)等到果实完全成熟之后,它便会绽开成一柄柄洁白如雪、轻盈如羽的小伞儿,伞托上坠一颗圆锥形的、饱满而丰润的籽粒。
(2)蒲公英在自己阴翳的心坎上引进阳光,在灰白的生命里添上亮色,而人却制造出桎梏,把自己牢牢地禁锢在狭小的世界里。
【小题3】第③段写“长在丰腴土地上的蒲公英”和“被园艺师栽培驯化的蒲公英”,其作用是什么?
8.
(题文)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大地的恩典
杜怀超
①在江南,我时常遥望家乡的那片竹林。
②对于竹子,我处于一种远距离的仰望或者审视中。它于我,或如千年的深潭,或如捉摸不透的阵风,空行处唯有水声一般漫漶过来:竹林深似海。这也不是雨打竹林的声响,猜不透道不出其中深藏的未知和遮蔽的隐语。
③对于竹子,父亲与我看法截然不同。父亲是从一根竹扁担开始与竹耳鬓厮磨的,磨得光亮的半月型长扁担,与父亲时常纠缠在一起,使得父亲瞬间有了担山填海的力量,一种承担着苍茫大地的力量,养活了一家人的生活。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皮肤挨着皮肤,骨头连着骨头,以至在手搬肩扛之间,我听到了骨头与竹节的窃窃私语声。当然,父亲总是默不作声,至疼痛处他也只会咧嘴一笑。
④我不理会父亲对竹的迷信和虔诚。在我六岁开始扶起歪歪斜斜的竹毫,在宣纸上战战兢兢地涂抹下重重的一笔后,弃笔逃离。但父亲就像老鹰捉小鸡般又把我抓回来。我老老实实地重新捡起竹毫,继续在宣纸或者红纸上描摹虔诚、图腾和吉祥。
⑤父亲也完全不理会我的委屈,他只纠结我对竹毫的亵渎和无知,以致多年来,我一直在书桌前,挺直身子,坚守着对竹毫的执笔姿势。父亲呢,在门前的田畴上,种下一片竹林。四季里,把竹子枝条捆扎起来,做一柄扫帚,在旷野里扫荡着秋天。
⑥我是在历史的河流里认识竹简的。最初的文字里,竹简是一座立体凝固的雕塑,在时间的刻刀里留下他们刀砍火烧的背影。父亲不懂竹简,即使竹叶大的象形文字,他也是看不懂的。但这不能阻止他对文字的向往。在我夜晚习字的空闲里,他也会郑重地拿起竹毫,在空中比划一番,那举止与深情,分明是我多年后仰望庙宇般的神圣或对万物生灵般的虔诚。确实也是,一行行端庄的文字,当我们给予它生命,谁能窥尽其中的叱咤风云?在竹简深处,或者说在竹海深处,父亲是无法窥知内部世界的,诸如竹子的暗语与象征,比如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此父亲是一片茫然。
⑦父亲要做的就是怎样从文化的战场转移到生活的舞台上。对文化他没有发言权,而在生活的漩涡里,他就是自己的主宰者。他可以从竹枝上取下一节,打磨成祖母手中的捻线陀,纺麻线、棉线;他可以用竹片打制成厨房里的砧板,甚至可以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用上好的竹青编织成憩息的竹席、躺椅之类。父亲对竹席有着独特的情怀。即使在农历的五月或者秋收正午,只要有了它,疲惫与艰辛就会逃得无影无踪。累了就和衣而睡,醒来则投入劳作。他侍弄庄稼、竹子的模样和我在纸上写生字没有两样。在旷野里不停劳作、奔跑的父亲,正是一棵竹子,一棵在风中奔跑的竹子。在一起十年的光阴里,凄风苦雨,冰刀霜剑都没有折弯它,即使在最黑沉沉的深夜里,依然发出铿锵的回音。
⑧父亲对竹子或竹制的事物,总是有着命里的熟稔和暖温。即使老了,他依然握一支竹质拐杖,继续保持挺拔的身子,在大地上行走。他从老家来江南,看到我书房里摆放一盆花草,我告诉父亲它叫文竹,他竟然不以为然。看着眼前纤弱的盆中之竹,他迷茫的眼神里还有一丝轻蔑。文竹,文竹,这也能算竹?是的,一段文字的力量怎么能比得了一件竹器的重量,也没有春笋从大地深处,穿破一冬的禁锢,直刺云天的竹子。父亲临回老家时,居然在门前给我种上一丛竹子。
⑨心情低谷时,我总会搬一竹椅,陷在里面看父亲种的竹林。当竹子看我时,我不知道父亲是不是在老家也一样地打量着我?父亲曾对我说过,竹子是很神秘的,一夜之间可长高一米呢,最终同大树般高大,它还能开花呢。事实上,见过竹子开花的人并不多,以至于不少人认为竹子根本就不开花。父亲说这话时发出罕见的叹息声。后来我才知道,竹子终身只开一次花,花上数年、数十年的时间积蓄,一朝迸发,然后死去。花期就是死期。对着老家的方向,我泪眼婆娑
⑩我很少给父亲买什么礼物,一是他会心疼我花钱,二是他的喜好我也不甚清楚。后来我给他寄去产于江南的礼物——一整套用自然生长的竹子提取原生态纤维素制作的衣物,他竟甚是欢喜。父亲一生爱竹,就让竹子从他的手足、皮肤、血脉和骨骼出发,与父亲融为一体吧。父亲来电说,这衣物有竹子的味道呢。我哑然失笑,如果夜晚仔细倾听的话,它还会和你一同呼吸呢!
⑪念及此,我看到一株高大挺拔的竹子,正走向大地上菩萨般的父亲,直至生命深处,随即竹涛涌来……
(节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小题1】(小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
【小题2】(小题2)请从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小题3】(小题3)依据文章第⑨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我”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60字以内)
【小题4】(小题4)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⑩段中“我”为什么给父亲买了一套用竹纤维制作的衣物。
【小题5】(小题5)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大地的恩典”的理解。

6.课内阅读(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康肃忿然(忿然:气愤的样子)
B. 以我油知之(舀取,这里指倒入)
C. 笑而之(遣:派遣)
D. 公亦以此自矜(自矜:自夸)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尝射家圃 乃取一葫芦置
B. 安敢轻吾射 惟手熟
C. 手熟尔 当涉猎
D. 徐杓酌油沥之   蒙辞军中多务
【小题3】下面对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意思是:“老翁见他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但是对此微微点点头。”
B.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意思是:“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难道不精湛吗?’”
C.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意思是:“老翁竟然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将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然后)慢慢地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芦,油从铜钱孔注入,而铜钱没有被沾湿。”
D.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意思是:“康肃公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媲美,他也因此而自夸。”
【小题4】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在写法上详略得当,详写了康肃公的射箭技艺,而对卖油翁的精湛技艺做了比较粗略的描述。
B.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这句话寥寥数语,便将卖油翁当时的表情和心理活动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C. 文末写道“康肃笑而遣之”,康肃公的“笑”中有会意,有尴尬,也有自嘲,“笑”和“遣”也表现了陈尧咨通达爽快的一面。
D. 作者借卖油翁对康肃公说的“无他,但手熟尔”,以及卖油翁对自己的评价“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意在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7.综合性学习(共1题)

10.
募捐现场的一块展板上有下面两则材料,为了向前来参加募捐活动的同学做介绍,团委书记请你概括这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材料一)

震后不到l小时,中共中央******就抗震救灾作出重要指示;震后不到2小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飞赴灾区。随即,全国各地积极行动起来,捐款捐物,支援灾区。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统计:5月24日,各界捐款赠物总计261.01亿元;5月28日,各界捐款赠物总计347.87亿元;6月2日,各界捐款赠物总计417.42亿元。

(材料二)

各界支援灾区物资统计表(累计)

时间

帐篷(万顶)

被子(万床)

衣物(万件)

燃油(万吨)

煤炭(万吨)

5 月24 日

44.814

241.9347

330.4526

33.6

72.3

5 月28 日

60.19

386.61

875.73

48

101

6 月2 日

71.29

441.12

1153.82

65

135

 

(数据来源于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

(2)在下面的横线上仿写加点语句,要求句式相同,内容符合语境,并与上文衔接顺畅。
琴声悠扬,在静静的夜空中,一会儿如缕缕花香拂过人心;一会儿       ;一会儿    
(3)七年级某班级拟以“无悔的青春”为题,进行一次主题教育活动,假如你是这个班级班委干部,请你完成以下几个任务:
(1)请你参考示例再设计一个符合主题要求的活动,并简述其主要内容和活动目的。
示例:活动名称——“青春故事会”
活动内容——讲述一些名人在年轻时代的励志故事
活动目的——用名人故事激励同学们珍惜青春

8.作文(共1题)

11.
请以“____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先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语补全题目,如读书、宽容、奋斗等。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课内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