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上重大改革回眸)古今中外有许多涉及教育方面的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公元1068—1085年),王安石创立太学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内、上三等,初入学为外舍生……经年考月试便能逐渐升为上舍生;上舍生毕业成绩优等的可以免试授官,中等的参加殿试,下等的经吏部考试再经殿试后也可授官,从而使学校教育与仕进的结合更加紧密。
(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一项措施?这一措施有什么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教育涉及哪些领域?
(3)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认识。
材料一 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公元1068—1085年),王安石创立太学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内、上三等,初入学为外舍生……经年考月试便能逐渐升为上舍生;上舍生毕业成绩优等的可以免试授官,中等的参加殿试,下等的经吏部考试再经殿试后也可授官,从而使学校教育与仕进的结合更加紧密。
——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1863年6月18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国务会议提交的《大学章程》,取消了教育部督学对大学的种种干预,恢复了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学自治。……1864年6月14日,颁布了《关于初等国民学校条例》,其中规定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1864年11月19日,颁布了《中学章程》。根据这个章程,中学分为古典中学和实用中学(重点学习数学与自然科学)两类。——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材料三 维新伊始,先破陋习,特广求知识于世界之卓见,一时取西洋之长,虽奏耳目一新之效,其流弊为轻仁义忠孝,徒以洋风是竞,恐终将招至不明君臣父子之大义亦不可测。此非我邦教学之本意也。是故自今而后,应基于祖宗训典,专一阐明仁义忠孝,道德之学主述孔子。——《教育大旨》(日本文部省,1879年)
完成下列要求:(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一项措施?这一措施有什么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教育涉及哪些领域?
(3)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认识。
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詹天佑挚诚爱国,尽其智能,毕生致力于中国铁路建设事业,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沿途民户亦繁,口外货车更源源不绝。此路早成一日,公家即早获一日之利,商旅亦早享一日之便安,外人亦可早杜一日之觊觎。
——詹天佑《修造京张全路办法》
材料二詹公不是一个圣人,更不是一个超人。祗以其时政府用人不疑,环境配合的好,而又适逢用得其人,负责者得运用其智慧与经验,发挥团队精神,为本国工程师争一口气。功成名立,造福国家,自非偶然。
——高宗鲁、凌鸿勋《詹天佑与中国铁路》
材料三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对詹天佑敢于负责修建京张路百般诽谤,认为“拒借外债、拒用洋匠、收回权利、自办铁路”的做法,是“狂妄自大”,是“自不量力”。有些人甚至说:“会修铁路通过京张路关沟段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世”。然而詹天佑却说:“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引以为耻”。这股干劲,这种精神,是詹天佑先生遗留给我们今天科学技术界的伟大精神遗产。
——摘编自李四光《纪念詹天佑先生诞生一百周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詹天佑主张修建京张铁路的理由。
(2)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詹天佑留给了我们哪些精神遗产?
詹天佑挚诚爱国,尽其智能,毕生致力于中国铁路建设事业,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沿途民户亦繁,口外货车更源源不绝。此路早成一日,公家即早获一日之利,商旅亦早享一日之便安,外人亦可早杜一日之觊觎。
——詹天佑《修造京张全路办法》
材料二詹公不是一个圣人,更不是一个超人。祗以其时政府用人不疑,环境配合的好,而又适逢用得其人,负责者得运用其智慧与经验,发挥团队精神,为本国工程师争一口气。功成名立,造福国家,自非偶然。
——高宗鲁、凌鸿勋《詹天佑与中国铁路》
材料三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对詹天佑敢于负责修建京张路百般诽谤,认为“拒借外债、拒用洋匠、收回权利、自办铁路”的做法,是“狂妄自大”,是“自不量力”。有些人甚至说:“会修铁路通过京张路关沟段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世”。然而詹天佑却说:“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引以为耻”。这股干劲,这种精神,是詹天佑先生遗留给我们今天科学技术界的伟大精神遗产。
——摘编自李四光《纪念詹天佑先生诞生一百周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詹天佑主张修建京张铁路的理由。
(2)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詹天佑留给了我们哪些精神遗产?
3.
(探索历史的奥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报刊的一些文章看,认为包括医学、历法、习俗、音乐等方面印第安与中国古代十分相,似。另外,墨西哥瓦哈卡地区印第安人“我”“你”、“他”的发音及玛雅人“人…镇…银”等发音与汉语发音相同。美国考古学家也宣称在美西海岸海底发现了3000年前古代中国的石锚……总之,关于中国古人早就到达美洲的说法,差不多已持续200多年了。
一一钟婴《印第安人会是我们的远亲吗?》
材料二人烟罕至的墨西哥丛林里,臆匿着庞大的玛雅文明遗迹.金字塔的石造建筑雕刻着神秘的人像与精巧的文字,验证玛雅王朝曾经辉煌的年代,
材料三我们和印第安人交手时,和我们同去的冈萨雷斯教士把那几口木箱、偶像和金器。统统搬上船去了。……在那场厮杀中,我们抓获两个印第安人,两人受洗礼后,一个取名胡利安,另一个取名梅尔乔;两人都是斜眼.打过那次恶仗后,我们重新上船,继续朝日落的方向沿海岸往前探察.我们给伤号治伤后便扬帆起航。
一一(西)贝尔纳尔·迪亚斯·德尔.卡斯蒂略<征服新西班牙信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及其依据。
(2)材料二中玛雅人创造的“金字塔石造建筑”验证了玛雅王朝曾经辉煌的年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还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3)据材料三分析玛雅文明消失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报刊的一些文章看,认为包括医学、历法、习俗、音乐等方面印第安与中国古代十分相,似。另外,墨西哥瓦哈卡地区印第安人“我”“你”、“他”的发音及玛雅人“人…镇…银”等发音与汉语发音相同。美国考古学家也宣称在美西海岸海底发现了3000年前古代中国的石锚……总之,关于中国古人早就到达美洲的说法,差不多已持续200多年了。
一一钟婴《印第安人会是我们的远亲吗?》
材料二人烟罕至的墨西哥丛林里,臆匿着庞大的玛雅文明遗迹.金字塔的石造建筑雕刻着神秘的人像与精巧的文字,验证玛雅王朝曾经辉煌的年代,
材料三我们和印第安人交手时,和我们同去的冈萨雷斯教士把那几口木箱、偶像和金器。统统搬上船去了。……在那场厮杀中,我们抓获两个印第安人,两人受洗礼后,一个取名胡利安,另一个取名梅尔乔;两人都是斜眼.打过那次恶仗后,我们重新上船,继续朝日落的方向沿海岸往前探察.我们给伤号治伤后便扬帆起航。
一一(西)贝尔纳尔·迪亚斯·德尔.卡斯蒂略<征服新西班牙信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及其依据。
(2)材料二中玛雅人创造的“金字塔石造建筑”验证了玛雅王朝曾经辉煌的年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还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3)据材料三分析玛雅文明消失的原因。
4.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太宗永乐七年五月己卯,营山陵于昌平县,遂封其山为天寿山,时太宗择寿陵,不得吉壤,而仁孝皇后尚未葬.礼部尚书赵以江西地理术人廖均卿至昌平,偏阅诸山,得昌平东黄土山最吉,遂即日临视,定议封为天寿山。
一一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七十
材料二在平津战役时,***等中共领导人特意通过地下党派人去询问当时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哪些地方需要保护,梁思成给了他们一张画满圆圈的地图,这张地图很快就挂在了作战指挥部的墙上.后来,北平和平解放,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得以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百家讲坛>
材料三在永陵陵寝围墙之外,却赫然坐落着一个占地超过10亩的养猪场.养猪场周围是由破旧的砖瓦砌起来的一人高的院墙,其中离永陵围墙最近的地方仅有10米左右的距离;院墙内几排平房里养着数百头小猪,大量猪粪堆在永陵围墙脚下。……在昭陵、景陵附近,大片民宅紧邻陵寝的围墙,而在一些陵外更是建成了大量的民俗旅游设施,以便于发展当地旅游经济
——《明十三陵皇家景观遭人为破坏》《华夏时报》2007年6月27日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明朝统治者选择十三陵陵址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十三陵体现了哪些建筑设计思想?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影响文化遗产保护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为此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3)有人说,十三陵是一部明朝兴亡史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太宗永乐七年五月己卯,营山陵于昌平县,遂封其山为天寿山,时太宗择寿陵,不得吉壤,而仁孝皇后尚未葬.礼部尚书赵以江西地理术人廖均卿至昌平,偏阅诸山,得昌平东黄土山最吉,遂即日临视,定议封为天寿山。
一一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七十
材料二在平津战役时,***等中共领导人特意通过地下党派人去询问当时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哪些地方需要保护,梁思成给了他们一张画满圆圈的地图,这张地图很快就挂在了作战指挥部的墙上.后来,北平和平解放,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得以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百家讲坛>
材料三在永陵陵寝围墙之外,却赫然坐落着一个占地超过10亩的养猪场.养猪场周围是由破旧的砖瓦砌起来的一人高的院墙,其中离永陵围墙最近的地方仅有10米左右的距离;院墙内几排平房里养着数百头小猪,大量猪粪堆在永陵围墙脚下。……在昭陵、景陵附近,大片民宅紧邻陵寝的围墙,而在一些陵外更是建成了大量的民俗旅游设施,以便于发展当地旅游经济
——《明十三陵皇家景观遭人为破坏》《华夏时报》2007年6月27日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明朝统治者选择十三陵陵址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十三陵体现了哪些建筑设计思想?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影响文化遗产保护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为此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3)有人说,十三陵是一部明朝兴亡史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单选题- (共12题)
5.
《雅典政制》记载:议事会已经把吕锡马库斯交付公众的行刑吏了,他正在坐着等死的时候,优美里德斯说,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得处死;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判的时候,吕锡马库斯得以免罪。这表明
A.陪审法庭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
B.议事会的决定代表民众利益 |
C.雅典各机关的职责分工混乱 |
D.议事会的权力受到法庭制约 |
6.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除众议员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之外,其他政府部门的官员都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通过州议会选出,总统由各州选出的选举人选出,联邦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并需经参议院批准。美国的建国精英作出这样的安排是为了
A. 避免因某种共同利益而出现部门勾结
B. 巩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联邦体制
C. 限制议员、总统和大法官的权力范围
D. 保证立法、行政和司法部门的独立性
A. 避免因某种共同利益而出现部门勾结
B. 巩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联邦体制
C. 限制议员、总统和大法官的权力范围
D. 保证立法、行政和司法部门的独立性
7.
阅读下列《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统计图表。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
B. 五口通商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C. 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
D. 英国对中国表现为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

A. 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
B. 五口通商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C. 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
D. 英国对中国表现为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
8.
丰子恺在《谈抗战歌曲》一文中说:“连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自村夫牧童之口。都会是自不必说,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车夫,都能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上述现象反映出
A.中国各个阶层利益走向趋同 |
B.中共敌后抗战策略实施有效 |
C.举国一致抗战局面逐渐形成 |
D.政府全面抗战路线得以贯彻 |
9.
有学者认为,与欧洲的冷战对抗不同,亚洲的冷战给诸如印度、印尼、缅甸等新兴国家相对宽松的空间,他们被殖民的历史构成了共同的身份认同,这些本身拥有多样性文化的国家汇聚在一起,成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舞台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上述评论揭示了
A.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影响世界局势 |
B.冷战时期国际力量对比失衡的表现 |
C.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历史与现实原因 |
D.美苏两极对峙阻碍新兴国家的独立 |
10.
2017年12月18日,特朗普政府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和俄罗斯视为“战略竞争对手”,是企图侵蚀美国安全和繁荣的“修正主义国家”。该报告反映出
A.美国是维护多极化的主要力量 |
B.美国谋求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C.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丧失 |
D.美国的“冷战”思维和霸权主义 |
11.
《齐民要术》载:“(汉)武帝以赵过为搜栗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材料所指的农具:
A. 方便除草培土,保持土地肥力
B. 用于开沟播种,提高劳动效率
C. 便于深耕碎土,节省人力畜力
D. 可以防旱排涝,增加粮食产量
A. 方便除草培土,保持土地肥力
B. 用于开沟播种,提高劳动效率
C. 便于深耕碎土,节省人力畜力
D. 可以防旱排涝,增加粮食产量
12.
1877年,洋务派幕僚马建忠从欧洲写信给李鸿章说:“欧洲各国讲富者以护商为本,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他如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可见马建忠
A.正确揭示了欧洲各国富强的根本原因 |
B.否定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
C.批评了洋务派以练兵制器为先的做法 |
D.强调了国家富强是建立民主政治的基础 |
13.
1982年宪法通过后,全国人大对宪法进行了五次修正,其中涉及市场经济的修改内容如下表。从中可以看出


A.国家重点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
B.改革开放有利于非公经济地位上升 |
C.频繁修宪不利于市场经济理论完善 |
D.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
14.
《欧洲文艺复兴史》在评述人文主义运动时称,“教会之守旧,人文派之复古……古代艺术之爱好者,甚至为教皇所奖励保护,由此可见新旧冲突非表面而为内心的也”。这里教会与人文派的内在冲突是指
A.“因行称义”还是“因信称义” |
B.遵从守旧观念还是鼓吹复古思潮 |
C.坚持神权至上还是人性至上 |
D.王权高于教权还是教权高于王权 |
15.
梁武帝萧衍曾对某一书法艺术作了如下描述:“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渌水之徘徊。缓则鸦行,急则鹊厉,抽如雉啄,点如兔掷。乍驻乍引,任意所为。或粗或细,随态运奇。”最符合这一描述的是
A.小篆 |
B.楷书 |
C.草书 |
D.行书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