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5题)
1.
下列做法能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
①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②增加地下水的开采
③生活用水一水多用
④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⑤推广节水器具
①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②增加地下水的开采
③生活用水一水多用
④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⑤推广节水器具
A.①②③ | B.②③⑤ | C.①③⑤ | D.②④⑤ |
5.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避震减灾的方法,你认为最不安全的做法是
A.在家中(楼房),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 |
B.在教室,应躲在坚固课桌下,抓紧桌角。 |
C.在野外,躲在山脚、陡崖下,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山下方向跑。 |
D.躲避时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 |
11.
读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及相关地理事物示意图,有关四个省级行政区中的山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图中山脉是阴山,②图中间的一列是天山山脉 |
B.②图中最北的一列是阿尔泰山,④图中最北一列是祁连山 |
C.①图中山脉是巫山,③图中的山脉是阴山 |
D.①图中的山脉被长江切开形成长江三峡,③图中的山脉是重要地理分界线 |
13.
关于我国少数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全国共有56个少数民族 |
B.少数民族同汉族的分布,界限十分清楚 |
C.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较少,只占全国人口的10% |
D.我国少数民族大多同汉族交错分布 |
22.某泡腾片溶于水时,其成分中碳酸氢钠(NaHCO3)与柠檬酸(C6H8O7,相对分子质量为192)发生反应的原理为:3NaHCO3 + C6H8O7 = Na3C6H5O7 + 3H2O + 3CO2↑。将1片泡腾片(4 g/片)加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记录烧杯中物质总质量变化如表所示:(假设气体全部扩散,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
反应时间/min | 0 | t1 | t2 | t3 | t4 |
总质量/g | 250.00 | 249.68 | 249.48 | 249.34 | 249.34 |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每片泡腾片中柠檬酸的质量分数为{#blank#}1{#/blank#}。
23.某泡腾片溶于水时,其成分中碳酸氢钠(NaHCO3)与柠檬酸(C6H8O7,相对分子质量为192)发生反应的原理为:3NaHCO3 + C6H8O7 = Na3C6H5O7 + 3H2O + 3CO2↑。将1片泡腾片(4 g/片)加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记录烧杯中物质总质量变化如表所示:(假设气体全部扩散,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
反应时间/min | 0 | t1 | t2 | t3 | t4 |
总质量/g | 250.00 | 249.68 | 249.48 | 249.34 | 249.34 |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每片泡腾片中柠檬酸的质量分数为{#blank#}1{#/blank#}。
24.
导致水资源紧张的人为原因主要有①水资源数量本身有限
②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③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工农业的飞速发展,水资源需求量大增
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对水资源污染严重
⑤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浪费现象 ( )
②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③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工农业的飞速发展,水资源需求量大增
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对水资源污染严重
⑤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浪费现象 (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②⑤ |
25.
下列关于水资源描述错误的是( )
A.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
B.我国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用水十分紧张 |
C.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
D.建水库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问题 |
28.
关于我国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
B.径流年内季节分配不均,但年际变化不大 |
C.黄淮海流域河流众多,水土资源配合较为协调 |
D.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的是发电 |
29.
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国土辽阔,后备耕地资源充足 |
B.我国耕地、林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 |
C.耕地、林地在我国土地利用中所占比例大 |
D.我国草地面积在不断增加,且质地优良,有利于发展畜牧业 |
30.
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地资源比例合适 |
B.我国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但是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
C.除耕地外,其他类型土地的人均占有量均居世界首位 |
D.土地资源类型多样,为农业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
35.
读我国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南北分布表,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我国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
【小题2】针对资料反映出的问题而实施的重大工程是( )
资源 | 南方地区 | 北方地区 |
水资源占比 | 80% | 20% |
耕地资源占比 | 40% | 60% |
【小题1】我国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
A.南方地多水少 | B.南方地多水多 | C.北方地多水少 | D.北方地少水少 |
A.长江三峡工程 | B.淮河治理工程 | C.南水北调工程 | D.塔里木河治理工程 |
2.解答题- (共2题)
36.
河流水和湖泊水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读下图完成各小题。


(1)塔里木河属于________河,地处图中________(甲、乙、丙、丁)地区。
(2)从水资源的供需状况看,武汉属于________带,海口属于________带。
(3)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


(1)塔里木河属于________河,地处图中________(甲、乙、丙、丁)地区。
(2)从水资源的供需状况看,武汉属于________带,海口属于________带。
(3)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
37.
读“南水北调工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水北调工程,是指把A 水系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 、 地区。
(2)“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的调水线路是利用 作为输水渠道,在 省穿越黄河,最终将水调到北京、天津,沿途跨过的水系有长江、钱塘江、B 、C 和海河五大水系。
(3)中线方案起点是长江上的 水利工程,经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上的 水库,沿途经过湖北省、河南省、跨过黄河,沿 山麓,经 平原到达北京。该线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
(4)“引黄济青”工程,它是将黄河水引入( )
A.青海 B.青岛 C.青藏地区 D.山东省
(5)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的主要优势是( )
A.输水线路较短 B.人口少,最为经济
C.可利用已有河道输水 D.南高北低方便引水
(6)西线方案是把长江______游的水资源调到河流C解决_______地区缺水问题。

(1)南水北调工程,是指把A 水系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 、 地区。
(2)“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的调水线路是利用 作为输水渠道,在 省穿越黄河,最终将水调到北京、天津,沿途跨过的水系有长江、钱塘江、B 、C 和海河五大水系。
(3)中线方案起点是长江上的 水利工程,经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上的 水库,沿途经过湖北省、河南省、跨过黄河,沿 山麓,经 平原到达北京。该线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
(4)“引黄济青”工程,它是将黄河水引入( )
A.青海 B.青岛 C.青藏地区 D.山东省
(5)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的主要优势是( )
A.输水线路较短 B.人口少,最为经济
C.可利用已有河道输水 D.南高北低方便引水
(6)西线方案是把长江______游的水资源调到河流C解决_______地区缺水问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5道)
解答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