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河南省濮阳市油田六中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3968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2/4/28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断壁残垣别出心裁小心翼翼吹毛求疵
B.锲而不舍惨无人道言不由衷一泻千里
C.眼花缭乱焕然一新壮志难酬一愁莫展
D.再接再厉谈笑风生通宵达旦前仆后继
2.

若四条直线x=1,y=﹣1,y=3,y=kx﹣3所围成的凸四边形的面积等于12,则k的值为{#blank#}1{#/blank#} 

3.

若四条直线x=1,y=﹣1,y=3,y=kx﹣3所围成的凸四边形的面积等于12,则k的值为{#blank#}1{#/blank#} 

4.

如图,直线y=-43x+8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BAO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AM的解析式是(  )

5.

Our teacher often asks us ____________ questions in groups.

2.现代文阅读(共1题)

6.
(题文)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12分)
深层海水的利用
①众所周知,海洋中有着丰富的生物和矿产资源,殊不知海水本身也是海洋宝藏之一。海洋学家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深层海水是海洋的精华。若能充分利用深层海水,将会使人类受益无穷。
②所谓深层海水,是指海洋深处的海水。深层海水大量存在于距陆地5000米以外、水深200米以下的地方。在这样的深处,光合作用无法进行,有机物分解的速度远远高于其合成速度,使作为“肥料”的氮、磷、钾等微量元素大都被保存下来,因此它的营养十分丰富,这就为深层海水的利用提供了条件。
③同时,深层海水受海底地形及气象条件的影响,会自然涌升到海面上来。在茫茫大海上,这种被称为“涌升海面”的地方仅占全球海洋面积的0.1%,但却集中了海洋鱼类资源的60%,甚至更多。其奥秘就隐藏在深层海水里:当含有丰富微量元素的深层海水涌上海面后,浮游生物和藻类得以更快生长,为鱼类提供了丰饶的“肥料”。研究表明,涌升海域和一般海域在鱼类产量上的差距极为惊人,单位面积涌升海域的鱼类生产量是沿岸海域的上百倍,是外洋海域的数万倍。如果人类能制造“涌升海面”,将使深层海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很可能给海洋渔业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
④深层海水还是一种几乎没有被污染的水,病菌极少。深层海水营养盐浓度是表层海水的5倍,而细菌含量却只有表层海水的1/10甚至1/100。
⑤深层海水在医学领域开始有了用武之地,它已成为一种奇妙的“绿色药品”。医生们用深层海水治疗先天过敏性皮炎,只要在患处涂上深层海水,患者的症状就会得到缓解。
据统计,使用深层海水进行治疗的患者,约有60%收到了良好的疗效。不过,医生们尚不清楚究竟是深层海水中的什么成分在治疗中发挥了作用。
⑥洁净的深层海水还引起了食品和化妆品生产厂家的极大兴趣。利用深层海水来生产豆腐;酱油、咸菜等,不仅发酵过程加快,而且口感更好。这类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在市场上十分畅销。有些化妆品生产厂家也跃跃欲试,计划利用深层海水开发新一代化妆用品。
⑦深层海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蔚为壮观的大循环,这种大循环使海洋充满了活力。
⑧生生不息的深层海水给21世纪的人类带来了新的机遇。
【小题1】(小题1)第③段中与划线词“丰饶”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划线词“肥料”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小题2】(小题2)第⑤段的画线句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2分)
【小题3】(小题3)文中第④段划线的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1分)
【小题4】(小题4)从全文看,深层海水具有            的特点,它给21世纪的人类带来的新机遇是(1) (2) (3) 。(5分)
【小题5】(小题5)根据文意,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海洋宝藏包括丰富的生物、矿产及深层海水等资源。
B.人工制造“涌升海面”是为了充分利用深层海水资源。
C.深层海水中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微量元素都被保存下来。
D.单位面积涌升海域的鱼类生产量是外洋海域的数万倍。

3.名著阅读(共1题)

7.
(题文)名著知识:(3分)
【小题1】(小题1)《水浒》中第一个出场的梁山好汉是 ,绰号是
【小题2】(小题2)《名人传》的作者是 国的  ,书中写的三个人物分别是    
贝多芬、        

4.作文(共1题)

8.
作文
任选一题。
(1)题目:抵御诱惑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题目:向 敬礼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②除诗歌外,体裁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

5.其他(共2题)

9.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答题。(共7分)
材料一:目前,频繁发生的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以及气候变暖、干旱缺水、土地沙化、物种减少等生态危机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通过植树造林扩大地球植被的覆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这不仅是维护地球生态安全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强人类生存条件的必然选择。
材料二:中国的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已开展三十年,累计植树已经达到588.96亿株。但中国仍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状况较差的国家,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全民植树造林应真正落到实处,不仅做到人人植树造林,还要做到人人植树护林。
材料三:2010年5月28日,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参加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峰论坛”,他在发表演讲时表示,我国是汽车大国,销量增长速度惊人,最晚2011年就能实现7500万辆的汽车保有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
【小题1】材料一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方案。(2分)
【小题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2分)
【小题3】结合材料三,谈谈如何才能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3分)
10.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天地有大美,于简单处得;人生有大疲惫,在复杂处藏。人, 。这反映出的现实问题是:更多的人        。 (3分)
①要活出简单来不容  ②一简单就快乐,但快乐的人寥寥无几
③一复杂就痛苦,可痛苦的人却熙熙攘攘   ④要活出复杂来却简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其他:(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