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作家乔治·艾略特(1819-1880年)创作的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出版于1860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19世纪,英国自耕农阶层的代表塔立佛在清新的农村——圣奥格镇经营着家庭磨坊,家人虽不富裕,但生活幸福。该镇不仅有羊毛经销商、富有的农场主,还有大工厂的经理和银行家。富商皮瓦特让人出面买了磨坊上游的土地,并计划从弗洛斯河里抽水来灌溉农田。这会降低磨坊的水位,影响磨坊生产。为此,塔立佛与其打官司,但最终败诉,被迫拍卖农具、牲口、土地和别的农业资产,还要抵押自家的土地和靡坊。皮瓦特买下磨坊作为投资,让塔立佛别无选择地在他祖传的但已不属于他自己的磨坊里干活,蒙受羞辱。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材料英国作家乔治·艾略特(1819-1880年)创作的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出版于1860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19世纪,英国自耕农阶层的代表塔立佛在清新的农村——圣奥格镇经营着家庭磨坊,家人虽不富裕,但生活幸福。该镇不仅有羊毛经销商、富有的农场主,还有大工厂的经理和银行家。富商皮瓦特让人出面买了磨坊上游的土地,并计划从弗洛斯河里抽水来灌溉农田。这会降低磨坊的水位,影响磨坊生产。为此,塔立佛与其打官司,但最终败诉,被迫拍卖农具、牲口、土地和别的农业资产,还要抵押自家的土地和靡坊。皮瓦特买下磨坊作为投资,让塔立佛别无选择地在他祖传的但已不属于他自己的磨坊里干活,蒙受羞辱。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当时并非所有统治者都能认识到这一变化,真正认清这个变化现实,敢于正枧现实并寻求新的出路的,是最早一批与外国人打交道的官像、驻外使节和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李鸿章说,“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自应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自强之道,在乎师其所能,夺其所情”,“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奕䜣说:“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兵为要,练兵又以器为先,”王韬说:“当今之世,处今之世,国非闭关自大时也,以时局观之,中外通商之举,将与地球相终始矣,此时而曰徒戎攘夷,真迁腐不通事变也……不待百年,轮车铁路将遍中国,枪炮舟车互相制造,轮机器物视为常技。”
——摘编自罗玲玲《洋务思想——个时代的思想湖流》
材料二所谓的早期维新思想,大体上是指1894年甲午战争以前的维新思想,它的发展可以1884年中法战争为界,区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中法战争以前,即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它虽然与洋务思想存在某些歧异,但附属和依存于洋务思想,基本上没有超出洋务思想的范围,或者说是洋务思潮中比较激进的一派。中法战争后,它作为洋务思想的对立面而逐渐分离出来,表现了更多的资本主义倾向,成为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变法改良思想的前驱。
——编自吴剑杰《论早期新思想与洋务思想的分离》
材料三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批评封建旧思想具有解明的针对性,集中反对将孔教定为国教并列入宪法,认为孔教是维护专制制度的,与民权、平等思想是背道而驰的。
李大钊认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特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陈独秀认为:“孔教与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决不可相容,孔教重在尊卑等级。”鲁迅的名著《狂人日记属我之节烈观》,吴虞的《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等也都是揭露封建礼教的罪恶,尖锐批判封建伦理道德危害。
——摘自张明《新文化运动散论》
(1)概括材料一中洋务派思想的共同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内容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早期维新思想与洋务思想分离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批判封建文化的积极意义。
材料一当时并非所有统治者都能认识到这一变化,真正认清这个变化现实,敢于正枧现实并寻求新的出路的,是最早一批与外国人打交道的官像、驻外使节和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李鸿章说,“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自应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自强之道,在乎师其所能,夺其所情”,“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奕䜣说:“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兵为要,练兵又以器为先,”王韬说:“当今之世,处今之世,国非闭关自大时也,以时局观之,中外通商之举,将与地球相终始矣,此时而曰徒戎攘夷,真迁腐不通事变也……不待百年,轮车铁路将遍中国,枪炮舟车互相制造,轮机器物视为常技。”
——摘编自罗玲玲《洋务思想——个时代的思想湖流》
材料二所谓的早期维新思想,大体上是指1894年甲午战争以前的维新思想,它的发展可以1884年中法战争为界,区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中法战争以前,即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它虽然与洋务思想存在某些歧异,但附属和依存于洋务思想,基本上没有超出洋务思想的范围,或者说是洋务思潮中比较激进的一派。中法战争后,它作为洋务思想的对立面而逐渐分离出来,表现了更多的资本主义倾向,成为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变法改良思想的前驱。
——编自吴剑杰《论早期新思想与洋务思想的分离》
材料三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批评封建旧思想具有解明的针对性,集中反对将孔教定为国教并列入宪法,认为孔教是维护专制制度的,与民权、平等思想是背道而驰的。
李大钊认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特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陈独秀认为:“孔教与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决不可相容,孔教重在尊卑等级。”鲁迅的名著《狂人日记属我之节烈观》,吴虞的《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等也都是揭露封建礼教的罪恶,尖锐批判封建伦理道德危害。
——摘自张明《新文化运动散论》
(1)概括材料一中洋务派思想的共同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内容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早期维新思想与洋务思想分离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批判封建文化的积极意义。
3.
材料 宋代的军队主要分禁军与厢军,全部由职业军人组成,不再从事其他职业。(军队)平居无事时,集中进行训练、校阅,一旦有事,则开拔出战。从军当兵,成为当时社会上的一种职业。皇帝是全国军队的最高统帅,拥有调兵遣将的指挥权和招募、训练、管理的最高权力。
宋真宗时,马知节说“当今兵柄尽出陛下掌握,至于一命之士,皆由旨授”。宋初,由于侍卫亲军都副指挥使与都虞侯均不再除授,侍卫马军司与侍卫步军司遜分立,加上殿前司,合称“三衙”。三衙分掌禁军,厢军也隶属于侍卫马军司或侍卫步军司,但是三衙只管训练,而不及其他。宋初,禁军约二十万,其中十万驻守京城,十万分驻各地,驻守京城的主要是殿前诸班,是属于禁军中最精锐的部队,战斗力最强,驻扎各地的主要是侍卫马军或侍卫步军,两军的精锐不及殿前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兵制改革的影响。
宋真宗时,马知节说“当今兵柄尽出陛下掌握,至于一命之士,皆由旨授”。宋初,由于侍卫亲军都副指挥使与都虞侯均不再除授,侍卫马军司与侍卫步军司遜分立,加上殿前司,合称“三衙”。三衙分掌禁军,厢军也隶属于侍卫马军司或侍卫步军司,但是三衙只管训练,而不及其他。宋初,禁军约二十万,其中十万驻守京城,十万分驻各地,驻守京城的主要是殿前诸班,是属于禁军中最精锐的部队,战斗力最强,驻扎各地的主要是侍卫马军或侍卫步军,两军的精锐不及殿前军。
——摘编自张其凡《宋代兵制改革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兵制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兵制改革的影响。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7年3月,在苏、美、英、法四国外长会议之初,法国还坚持肢解德国的立场。然而就在会议开始后的第三天,杜鲁门主义出笼,从此美苏开始了全面的冷战对峙……美英为了拉拢法国对抗苏联,在向法国施压的同时,面对法国对萨尔问题的立场,又同意接受法国的意见……在1947年年底的苏、美、英、法四国伦敦外长会议上,法国不仅只字不提肤解德国的要求,相反法国外长皮杜尔私下向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表示:法国准备与美英讨论西方三个占领区的合并问题。
——摘编自王国范《论二战后初期法国对德国政策的变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法国对德国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法国对德国政策变化的主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7年3月,在苏、美、英、法四国外长会议之初,法国还坚持肢解德国的立场。然而就在会议开始后的第三天,杜鲁门主义出笼,从此美苏开始了全面的冷战对峙……美英为了拉拢法国对抗苏联,在向法国施压的同时,面对法国对萨尔问题的立场,又同意接受法国的意见……在1947年年底的苏、美、英、法四国伦敦外长会议上,法国不仅只字不提肤解德国的要求,相反法国外长皮杜尔私下向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表示:法国准备与美英讨论西方三个占领区的合并问题。
——摘编自王国范《论二战后初期法国对德国政策的变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法国对德国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法国对德国政策变化的主要影响。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左宗棠在清咸丰二年(1852年)到光绪九年(1883年),三十几年内写给家人至亲的信件收录在《左宗棠家书》中,家书感情真挚,饱含了左宗棠教导子侄,要孝悌力田、克己复礼的殷切期望。左宗棠在家书中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多读经书,博其义理之趣,多看经世有用之书,求诸事物之理。”左宗棠是清末名臣、杰出的爱国将领、收复新疆的功臣,其为官清廉节俭,轻财博施,严于教子,也为后世所重。《清史稿》载:“宗棠事功著矣,其志行忠介,亦有过人。廉不言贫,勤不言劳。待将士以诚相感。善于治民,每克一地,招徕扶绥,众至如归。论者谓宗棠有霸才,而治民则以王道行之,信哉。”
——摘自盛健《(左宗棠家书)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左宗棠思想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左宗棠家书》的价值。
材料左宗棠在清咸丰二年(1852年)到光绪九年(1883年),三十几年内写给家人至亲的信件收录在《左宗棠家书》中,家书感情真挚,饱含了左宗棠教导子侄,要孝悌力田、克己复礼的殷切期望。左宗棠在家书中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多读经书,博其义理之趣,多看经世有用之书,求诸事物之理。”左宗棠是清末名臣、杰出的爱国将领、收复新疆的功臣,其为官清廉节俭,轻财博施,严于教子,也为后世所重。《清史稿》载:“宗棠事功著矣,其志行忠介,亦有过人。廉不言贫,勤不言劳。待将士以诚相感。善于治民,每克一地,招徕扶绥,众至如归。论者谓宗棠有霸才,而治民则以王道行之,信哉。”
——摘自盛健《(左宗棠家书)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左宗棠思想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左宗棠家书》的价值。
2.单选题- (共26题)
6.
1787年美国宪法明确规定,任何议案都必须要有经过两院批准通过的完全一致的文本,才能送交总统签署成为法律。这一规定
A.说明总统拥有一定的立法权 |
B.改变了美国国家机构的结构 |
C.有利于提高国会的立法效率 |
D.旨在防止出现立法机构暴政 |
7.
李工真教授说:“德意志市民资产阶级中的自由主义者,大都最终放弃自由主义的优先权,转而拥护容克贵族集团建立和统治的德意志帝国。”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容克贵族资产阶级化迎合德国发展趋勢 |
B.德国资本主义因起步晚而无力整合社会资源 |
C.德国实现统一迅速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
D.工业革命推动德国近代宪政体制的确立 |
8.
1701年,英国议会规定,法官审判不受个人或行政干预,法官只要称职,就不能被解除职务,只有议会拥有对法官的任命权。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国王行政权被剥夺 |
B.借鉴美国联邦宪法 |
C.宪政体制逐步完善 |
D.贯彻分权制衡原则 |
9.
下面是1853~1861年间清朝户部银库实银收支变化概况统计表(单位:两)。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清朝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外联系受到阻碍 |
B.英法联军侵华使晚清政府支付巨额赔款 |
C.民众反抗斗争使经济中心地域遭到破坏 |
D.列强倾销商品使传统经济模式趋于瓦解 |
10.
20世纪初,孙中山在日本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发表演说,宣扬民族主义,激发了留学生的民族意识和革命热情,使不少主张保皇的留学生支持革命。这表明
A.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引发有识之士不满 |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获得社会各阶层的支持 |
C.清廷反对社会变革成为列强治华工具 |
D.民族工业发展推动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
11.
美国驻华公使舒尔曼在给国务院的报告中曾称:“布尔什维克的宣传和金钱为中国的反教和排外运动,特别是遍及全国大城市的黑工运动负责”据此可知,此时中国
A.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
B.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高涨 |
C.五四运动重创北洋军阀统治 |
D.日本全面侵华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
12.
下图是我国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在抗战时期的一幅漫画,图中文字为“空袭也,炸弹向谁投,怀里娇儿犹索乳,眼前慈母已无头,血乳相和流”。落款“嘉兴所见,梦江南”,“廿七年八月子恺作于桂林赠子棠先生惠鉴”。该漫画旨在


A.说明日本侵华遭到了民众普遍反对 |
B.暗示日本帝国主义必败的下场 |
C.赞扬中国军民英勇抗击日寇的精神 |
D.控诉日军侵华的罪行不可饶恕 |
13.
加米涅夫在1917年4月《真理报》的一篇短评中写道:“至于列宁同志的总公式,我们认为是不能接受的,因为他的出发点是承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成,并且指望这个革命立刻转化为社会主义革命。”加米涅夫做出这一评论是因为当时的列宁
A.宣布要以暴力方式夺权 |
B.宣布废除财产私有制度 |
C.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
D.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
15.
尼克松说:“中国人民看到了美国‘一个意识形态上的对手’,但他们看到了与我们共事的好处,只好在意识形态和生存方面做出选择,他们选择了生存。”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中苏关系变化推动中国外交政策调整 |
B.中国国际影响力已得到美国认可 |
C.中美双方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各国分歧 |
D.中国外交政策受到错误思想冲击 |
16.
1957年12月4日,时任锡兰(今斯里兰卡)总理的班达拉奈克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演说时说道:“如果我们不互相畏惧,不互相猜忌,如果我们觉得我们都是在不同方面增进人类幸福的人,而每个人都不想用武力强使别人接受他的意志一那就是万隆决议的精神。”这表明万隆会议
A.提髙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
B.加强了亚非各国的联系 |
C.赢得了各国的广泛认可 |
D.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分歧 |
17.
下面是1770~1861年英国工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变化表。据此表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这一时期的英国


A.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
B.国民生产总值不断上升 |
C.国民经济体系日趋合理 |
D.农业产值下滑趋势严重 |
18.
据统计,从1500年到1650年,荷兰等国的货币白银成分减少了50%,英国也减少了三分之一,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西欧社会商业欺诈现象严重 |
B.西欧工业制造水平相对落后 |
C.殖民扩张使贵金属涌入西欧 |
D.世界商路中心已发生转移 |
19.
国民政府财政部与实业部联合发行“民国二十一年(1933年)江浙丝业短期公债”共300万元,支持两省丝业收购蚕茧和改造设备。当时国民政府这一做法
A.利于改善民族工业的经营环境 |
B.为抵御外侮奠定了物质基础 |
C.加速官僚资本掌控经济命脉 |
D.极大地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 |
20.
1680~1820年间是欧洲启蒙运动常常与理性、自由、进步相提并论的历史时期,但也是欧洲对外扩张、跨大西洋奴隶贸易达到顶峰的历史时期。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资产阶级民主具有普适性 |
B.启蒙运动阻碍了殖民扩张 |
C.资产阶级民主具有相对性 |
D.启蒙思想只适合欧洲地区 |
21.
法国大革命期间,启蒙思想家孔多塞认为:“财产的累积不能以牺牲穷人的利益为代价。”政治家罗伯斯庇尔认为:“自由应以不妨碍他人的权利为限,主张将自由原则应用到财产上。”这些主张
A.维护财产私有与自由原则 |
B.有利于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
C.树立财富平等的革命目标 |
D.坚持自由平等的指导思想 |
22.
意大利人乔托第一个打破了中世纪的绘画传统,他绘制的《圣母像》充满欢乐情调,圣母面容带有农家妇女的特征;画家波菜运用马克塞创立的透视原则描绘出肌体通真的男性裸体,给人以真实之美感。这些艺术作品共同表现出
A.写实主义的绘画之风 |
B.人文主义的思想特征 |
C.绘画作品以人为核心 |
D.追求理性与艺术美学 |
24.
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获得正确的知识,神圣的天体可以被正确地统一到力学的规则下,《圣经》不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这说明牛顿力学
A.促进了民众思想的解放 |
B.否定了传统的文化体系 |
C.推动了理性思维的形成 |
D.加速了宗教改革的发展 |
25.
19世纪末,有中国学者撰文指出:“上权过重,民气不伸;民气不伸,国势亦之而弱。”政府应秉持“君民共主之法”,“利之所在,听民兴之;害之所在,听民自去之”。据此可知,该学者主张
A.权利平等,追求自由 |
B.民主共和,救亡图存 |
C.天赋人权,推崇西法 |
D.君主立宪,通达民情 |
26.
罗志田教授认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在讲“科学”时甚少往“技术”方向走,更注意其“精神”和“方法”,与自然科学内容的关联反而相对松散一些,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民族工业发展冲击现行统治秩序 |
B.宪政进展受阻抨击旧文化的需要 |
C.列强掀起侵华狂潮致外患日趋严峻 |
D.西方科技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
27.
下图是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内的《双猫图》,是著名画家陈莲涛专为邓小平所画,邓小平生前曾经并长期将它悬挂在办公室中。这幅具有历史意义的绘画作品以艺术的手法再现了改革开放初期所经历的阵痛和探索,其探索的成果集中体现在


A.使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成为共识 |
B.解决了计划和市场经济模式的矛盾 |
C.全面地解释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
D.是中共十二大之后的思想理论成果 |
28.
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几十年来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据下表有关他们受教育的分析数据可得出


A.国外高等教育优于国内 |
B.中国留学生受世界青睞 |
C.多种教育渠道孕育人才 |
D.科教兴国战略喜结硕果 |
29.
近代欧洲,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运动,注重从各民族的生活中搜集文化经历的重要性。在此思潮的影响下,人们希望通过历史研究,从过去找到未来发展之路。这反映了近代欧洲
A.殖民扩张引发民族认同危机 |
B.社会发展推动民族意识觉醒 |
C.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转型加快 |
D.借鉴古代希腊罗马发展经验 |
30.
19世纪,英、法、俄三国的文学主流都注重真实反映现实整体生活细节的本质东西,都特别注意描写社会底层生活及“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文学主流”
A.以非理性主义为其理论基础 |
B.典型地反映了尖锐的社会矛盾 |
C.以两次世界大战的创伤为素材 |
D.体现了工业化带来的紧张感受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