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5题)
5.
湄公河和其它许多河流奔流在中南半岛的群山峡谷之中,向南流入海洋,构成了中南半岛壮丽地表景观,这种景观具有的特征是( )
A.山势雄浑,雪峰连绵 | B.平原辽阔,一望无际 |
C.丘陵广布,溪水北流 | D.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
9.
读“亚洲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亚洲地形特点是()
【小题2】亚洲河流()
【小题3】影响亚洲气温南北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亚洲()

【小题1】亚洲地形特点是()
A.西高东低 | B.中部高,四周低 |
C.北部高,南部低 | D.东西高,中部低 |
A.均自西向东流入海洋 |
B.都自东向西流入海洋 |
C.由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流入海洋 |
D.大多由北向南流入海洋 |
A.跨纬度大 | B.地势起伏大 |
C.三面被大洋环绕 | D.季风气候显著 |
2.解答题- (共6题)
16.
读“亚洲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

(1)写出图中代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海洋:G 洋;③ 洋;
地形:H 高原;
湖泊:d ;
山脉:A 山脉;
半岛:甲 ;乙 ;丙 ;
(2)亚洲地形以 为主。
(3)亚洲东部、南部是世界上季风最强盛、最典型的地区,主要影响因素是 。

(1)写出图中代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海洋:G 洋;③ 洋;
地形:H 高原;
湖泊:d ;
山脉:A 山脉;
半岛:甲 ;乙 ;丙 ;
(2)亚洲地形以 为主。
(3)亚洲东部、南部是世界上季风最强盛、最典型的地区,主要影响因素是 。
17.
读东南亚地理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7分)。

(1)图中A处为著名的 海峡,它以东为 洋,以西为 洋,它位于 半岛和 岛之间。
(2)图中的航线①从我国沿海出发,经过该海峡后,向西经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运河,可到达地中海(B处)。
(3)该海峡是日本从中东运输石油的必经之地,因此被日本人称为“ ”。

(1)图中A处为著名的 海峡,它以东为 洋,以西为 洋,它位于 半岛和 岛之间。
(2)图中的航线①从我国沿海出发,经过该海峡后,向西经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运河,可到达地中海(B处)。
(3)该海峡是日本从中东运输石油的必经之地,因此被日本人称为“ ”。
18.
读“东南亚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9分)。

(1)东南亚由甲 和乙 两部分组成;
(2)东南亚与我国山水相连的三个国家:A ;B ; ① 。
(3)东南亚所处纬度较低,位于五带中的 (温度带),气候以 气候和 气候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

(1)东南亚由甲 和乙 两部分组成;
(2)东南亚与我国山水相连的三个国家:A ;B ; ① 。
(3)东南亚所处纬度较低,位于五带中的 (温度带),气候以 气候和 气候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
19.
读“中东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3分)。

(1)大洲:① ;② ;③ ;
(2)海洋:a ; b ; c ;d ; e ;
(3)海峡:④ 海峡; H 海峡。
(4)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图中A (国家)和B (国家)是主要的产油国,其丰富的石油资源主要发布在F 及其沿岸地区。

(1)大洲:① ;② ;③ ;
(2)海洋:a ; b ; c ;d ; e ;
(3)海峡:④ 海峡; H 海峡。
(4)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图中A (国家)和B (国家)是主要的产油国,其丰富的石油资源主要发布在F 及其沿岸地区。
20.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1分)。

(1)如图所示,世界最著名的石油输出地区为 ,它的石油主要通过 、 方式对外运输。
(2)海上石油运输路线B绕道非洲 角,输往 和 。
(3)海上石油运输路线A经 海峡,输往 和 。
(4)海上石油运输路线C经 运河,到达 ,可以缩短路程。

(1)如图所示,世界最著名的石油输出地区为 ,它的石油主要通过 、 方式对外运输。
(2)海上石油运输路线B绕道非洲 角,输往 和 。
(3)海上石油运输路线A经 海峡,输往 和 。
(4)海上石油运输路线C经 运河,到达 ,可以缩短路程。
21.
正确阅读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并进行简要分析是地理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图所示大洲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世界上每天生活费用低于1美元的人群中,该大洲人口的比重最大。目前,该大洲30%的人口被归为极度贫困人口,贫困人口主要为农业人口。请阅读该大洲矿产资源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大洲名称是( )
【小题2】该大洲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 )
【小题3】对于该大洲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该大洲名称是( )
A.欧洲 | B.北美洲 |
C.大洋洲 | D.非洲 |
A.东部沿海和西部沿海 | B.西部沿海和北部沿海 |
C.南部沿海和北部沿海 | D.中部地区和北部地区 |
A.大力发展煤炭开采和加工工业 |
B.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农业产量 |
C.大力发展高科技工业,出口科技含量高的工业产品 |
D.将农业贫困人口吸引到城市,利用城市优越条件,提高收入,消灭贫困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5道)
解答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