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2012年5月21日,日环食现象现身天际,本次日环食,在我国境内可以观察到的时间最长达4分33秒以上。 |
B.在黄岩岛事件上,菲律宾如果不知趣,继续扩大事态、激化矛盾,胆敢与中国动武,无异于以卵击石,蚍蜉撼树。 |
C.欧元区近来显现多重不确定因素,市场动荡很有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欧洲政界能否履行化解债务危机令人质疑。 |
D.一开盘,这只股票就一路狂跌,势如破竹,使已经遭受股市重击的股民又雪上加霜。 |
2.
下列选取的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几个镜头:
①当地时间2014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不顾中方强烈反对会在白宫见达赖。
②当地时间2014年4月8日,联合国向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授予“和平勋章”。
③当地时间2014年4月7日,美国众议院通过“2014年确认‘台湾关系法’与军舰移转法案”,要求政府对台出售巡防舰。
④当地时间2014年6月15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表声明,谴责恐怖组织在伊拉克境内制造的暴力冲突,呼吁伊拉克领导人团结应对国家面临的威胁。
⑤2014年5月,越南对中国企业在中国西沙群岛海域开展的正常钻探活动进行干扰。
⑥美国国家安全局等情报机构长期就他国国家元首和其他领导人、外交机构和民众进行监听。
3.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为了纪念***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5月23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 |
B.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增粮增产好形势:三大主粮(水稻、小麦、玉米)超过1万亿斤,棉油糖、肉蛋奶、水产品等农产品也全面增产。 |
C.“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表露了温总理要为民尽忠尽职尽责的决心。 |
D.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他的魅力没能使他在这次比赛中脱颖而出。 |
2.现代文阅读- (共2题)
4.
阅读《黄岩岛:中国南海中的一颗明珠》一文,完成小题。(10分)
①黄岩岛(曾用名:民主礁),位于北纬15°07′东经117°51′,从地质构造上看,黄岩岛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也是中国中沙群岛中惟一露出水面的岛礁,距中沙环礁约160海里。黄岩岛四周为距水面0.5米到3米之间的环形礁盘,礁盘周缘长55公里,面积150平方公里,礁盘外形呈等腰直角三角形,其内部形成一个面积为130平方公里、水深为10-20米的潟湖。潟湖的东南端有一个宽400米的通道与外海相连,这样的地形地貌有利于中型渔船和小型舰艇进入,是极好的渔场和避风之处。退潮时,站在澙湖口,最多可以看见上百块礁石露出水面,它们多以土黄颜色为主,偶有黑色———也许,这就是“黄岩岛”名称的来历。
②每年四、五月和十、十一月,风平浪静的海水清澈、浅兰、透明,水底彩色珊瑚在明朗的阳光下清晰可见,突起的礁盘四周形成了一道看不见的环型水下屏障,海水冲击向上翻腾,拍出一线延绵十公里的白浪,十分美丽。对于在南海进行渔业作业的中国渔民来讲,此时的黄岩岛是深海渔业捕捞的重要渔场。从潭门镇出发,将航向调到东南110度,3天3夜后可到达黄岩岛,这是“琼琼海08068”号渔船船长许卫再熟悉不过的路线。他是地道的潭门镇人,16岁开始出海捕鱼,每年2至6月和9至12月,他都要去黄岩岛,这是当地多少年来的传统捕鱼地点之一。去黄岩岛的渔民中,90%都是潭门人。说起黄岩岛,许卫胸脯一挺,骄傲地说:“那当然是我们的。”
③由于黄岩岛周边没有避风的场所,每年台风季节,100多吨重的渔船都不敢前去捕鱼。鱼类有了几个月的喘息期,长得又大又好,数量繁多。只要台风季节一过,渔船立刻启程前往。平时出一次海去南沙,得花个1个月至45天的时间才能满舱返航;而台风季节过后去黄岩岛,十几天就能满载而归,赚个盆满钵满,几十公斤重的大鱼一条能卖一两千元。返航休整没几天,渔船就又出发了。
④据史料记载,1279年,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测验”,在南海的测量点就在黄岩岛。这说明,至少在元朝中国就已发现了黄岩岛。1935年1月,中国政府由内政部、外交部、海军部和教育部等官方机构派员组成的水陆地区审查委员会公布的南海诸岛132个岛礁沙滩中,黄岩岛以斯卡巴罗礁之名,并作为中沙群岛的一部分列入了中国版图。1947年10月,民国政府核定和公布的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中,将斯卡巴罗礁改成为民主礁,列在中沙群岛范围内。1983年中国地名委员会授权对外公布“我国南海诸岛部分地名”时,将黄岩岛作为标准名称,同时以民主礁为副名。中国历代政府出版的官方地图均将黄岩岛标为中国领土,黄岩岛一直不间断地在中国广东省、海南省的管辖下。中国政府关于南海诸岛主权公告和声明中均指出黄岩岛领土主权属于中国,中国国家统计局、国家地震局、国家海洋局等多次对黄岩岛及附近水域进行科学考察。上世纪90年代以前,国际社会对中国拥有黄岩岛主权从未提出任何异议,不存在对该岛的主权之争。
【小题1】请说说第④段中“据史料记载”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小题2】简要说说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4分)
【小题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黄岩岛的,请根据文章内容加以概括。(3分)
①黄岩岛(曾用名:民主礁),位于北纬15°07′东经117°51′,从地质构造上看,黄岩岛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也是中国中沙群岛中惟一露出水面的岛礁,距中沙环礁约160海里。黄岩岛四周为距水面0.5米到3米之间的环形礁盘,礁盘周缘长55公里,面积150平方公里,礁盘外形呈等腰直角三角形,其内部形成一个面积为130平方公里、水深为10-20米的潟湖。潟湖的东南端有一个宽400米的通道与外海相连,这样的地形地貌有利于中型渔船和小型舰艇进入,是极好的渔场和避风之处。退潮时,站在澙湖口,最多可以看见上百块礁石露出水面,它们多以土黄颜色为主,偶有黑色———也许,这就是“黄岩岛”名称的来历。
②每年四、五月和十、十一月,风平浪静的海水清澈、浅兰、透明,水底彩色珊瑚在明朗的阳光下清晰可见,突起的礁盘四周形成了一道看不见的环型水下屏障,海水冲击向上翻腾,拍出一线延绵十公里的白浪,十分美丽。对于在南海进行渔业作业的中国渔民来讲,此时的黄岩岛是深海渔业捕捞的重要渔场。从潭门镇出发,将航向调到东南110度,3天3夜后可到达黄岩岛,这是“琼琼海08068”号渔船船长许卫再熟悉不过的路线。他是地道的潭门镇人,16岁开始出海捕鱼,每年2至6月和9至12月,他都要去黄岩岛,这是当地多少年来的传统捕鱼地点之一。去黄岩岛的渔民中,90%都是潭门人。说起黄岩岛,许卫胸脯一挺,骄傲地说:“那当然是我们的。”
③由于黄岩岛周边没有避风的场所,每年台风季节,100多吨重的渔船都不敢前去捕鱼。鱼类有了几个月的喘息期,长得又大又好,数量繁多。只要台风季节一过,渔船立刻启程前往。平时出一次海去南沙,得花个1个月至45天的时间才能满舱返航;而台风季节过后去黄岩岛,十几天就能满载而归,赚个盆满钵满,几十公斤重的大鱼一条能卖一两千元。返航休整没几天,渔船就又出发了。
④据史料记载,1279年,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测验”,在南海的测量点就在黄岩岛。这说明,至少在元朝中国就已发现了黄岩岛。1935年1月,中国政府由内政部、外交部、海军部和教育部等官方机构派员组成的水陆地区审查委员会公布的南海诸岛132个岛礁沙滩中,黄岩岛以斯卡巴罗礁之名,并作为中沙群岛的一部分列入了中国版图。1947年10月,民国政府核定和公布的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中,将斯卡巴罗礁改成为民主礁,列在中沙群岛范围内。1983年中国地名委员会授权对外公布“我国南海诸岛部分地名”时,将黄岩岛作为标准名称,同时以民主礁为副名。中国历代政府出版的官方地图均将黄岩岛标为中国领土,黄岩岛一直不间断地在中国广东省、海南省的管辖下。中国政府关于南海诸岛主权公告和声明中均指出黄岩岛领土主权属于中国,中国国家统计局、国家地震局、国家海洋局等多次对黄岩岛及附近水域进行科学考察。上世纪90年代以前,国际社会对中国拥有黄岩岛主权从未提出任何异议,不存在对该岛的主权之争。
【小题1】请说说第④段中“据史料记载”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小题2】简要说说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4分)
【小题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黄岩岛的,请根据文章内容加以概括。(3分)
5.
阅读《“穿越”应该适可而止》一文,完成小题。(10分)
①穿越到明朝当了一回王爷,自己成了三国中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在网络上,这类穿越小说大行其道,颇受欢迎,而现在不少中小学生在作文里也玩起了穿越。他们从自己的时空转换到了另外一个时空,或穿越到外星球,成了谈判专家,调解外星球和地球的纷争;或穿越到异类那里,自己成为了异类的子孙……
②孩子们为什么热衷于穿越呢?原因有二:其一,是受了网络小说的影响,漫画、网络小说等“快餐阅读”,简单易懂,更容易上手,学生们觉得“穿越文”新鲜好玩,喜欢模仿;其二,学校生活过于单调与平淡。他们大多是“两点一线”,不是回家就是上学,顶多周末参加培训班,导致孩子寻找生活素材的能力很弱。相比之下,想象中的世界更丰富多彩,有话可写。有因必有果,中学生玩穿越,似乎无可厚非,何况这还有助于他们想象力的培养。但是万事不可过头,如果中学生一味玩穿越,好事就变成了坏事。
③首先我们从孩子们玩穿越的原因来看,他们迷恋“快餐阅读”,他们模仿“快餐”,他们自己制作的也是“快餐”。“快餐”的最大特点是快,但制作过程中少了深思熟虑,自然就少了严谨;制作过程中多了浮躁,自然就多了疏漏。作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古人曾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而孩子们乐于玩穿越却恰恰是浮躁的表现。他们的“作品”自然会缺乏那份大气、那份沉稳、那份厚重,即便博得一时的喝彩,也会换来长久的冷寂。
④时下,人们感叹鲁迅、郭沫若、茅盾等大家风范不存,而制造文学泡沫的人大行其道,让人产生“前有古人,后无来者”的忧虑。如果当今学生沉湎于穿越体中,中国未来的经典创造就是天方夜谭,就是虚幻的聊斋,而中国当代文学史必将是令人恓惶的断代史。我们把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希望寄托在 “90后”身上,就应谆谆告诫“90后”,现在这个时代需要的是经典,需要的不是昙花一现的泡沫,而他们要在未来完成创造经典的任务,就必须在平时的创作中将写作的一招一式学到位,做到烂熟于心,而不是凭着天马行空的唯一“法宝”制造千篇一律的“穿越体”。
⑤此外,中学生一味沉湎于“穿越体”中,对他们的人格养成有百害而无一利,在想象中他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喜欢谁就是谁”,尽管可以慰藉他们现实中那颗“不安分”的心,但是长此以往,他们或将产生对现实世界的冷漠,他们或将与现实世界方枘圆凿①,他们或将舍弃脚踏实的艰苦奋斗作风,或将推卸历史使命时代责任之重担,其后果不堪设想。须知,这个世界绝没有仅靠想象就可以进入的“理想国”,这个世界绝没有仅靠想象就可以安身的“桃花源”或“温柔乡”。
⑥所以,“穿越”应该适可而止。 (文章稍有改动)
『注』①方枘圆凿:枘,榫头;凿,榫眼。方枘装不进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小题1】请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小题2】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⑤段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小题3】请说说第④段的论证思路。(4分)
①穿越到明朝当了一回王爷,自己成了三国中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在网络上,这类穿越小说大行其道,颇受欢迎,而现在不少中小学生在作文里也玩起了穿越。他们从自己的时空转换到了另外一个时空,或穿越到外星球,成了谈判专家,调解外星球和地球的纷争;或穿越到异类那里,自己成为了异类的子孙……
②孩子们为什么热衷于穿越呢?原因有二:其一,是受了网络小说的影响,漫画、网络小说等“快餐阅读”,简单易懂,更容易上手,学生们觉得“穿越文”新鲜好玩,喜欢模仿;其二,学校生活过于单调与平淡。他们大多是“两点一线”,不是回家就是上学,顶多周末参加培训班,导致孩子寻找生活素材的能力很弱。相比之下,想象中的世界更丰富多彩,有话可写。有因必有果,中学生玩穿越,似乎无可厚非,何况这还有助于他们想象力的培养。但是万事不可过头,如果中学生一味玩穿越,好事就变成了坏事。
③首先我们从孩子们玩穿越的原因来看,他们迷恋“快餐阅读”,他们模仿“快餐”,他们自己制作的也是“快餐”。“快餐”的最大特点是快,但制作过程中少了深思熟虑,自然就少了严谨;制作过程中多了浮躁,自然就多了疏漏。作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古人曾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而孩子们乐于玩穿越却恰恰是浮躁的表现。他们的“作品”自然会缺乏那份大气、那份沉稳、那份厚重,即便博得一时的喝彩,也会换来长久的冷寂。
④时下,人们感叹鲁迅、郭沫若、茅盾等大家风范不存,而制造文学泡沫的人大行其道,让人产生“前有古人,后无来者”的忧虑。如果当今学生沉湎于穿越体中,中国未来的经典创造就是天方夜谭,就是虚幻的聊斋,而中国当代文学史必将是令人恓惶的断代史。我们把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希望寄托在 “90后”身上,就应谆谆告诫“90后”,现在这个时代需要的是经典,需要的不是昙花一现的泡沫,而他们要在未来完成创造经典的任务,就必须在平时的创作中将写作的一招一式学到位,做到烂熟于心,而不是凭着天马行空的唯一“法宝”制造千篇一律的“穿越体”。
⑤此外,中学生一味沉湎于“穿越体”中,对他们的人格养成有百害而无一利,在想象中他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喜欢谁就是谁”,尽管可以慰藉他们现实中那颗“不安分”的心,但是长此以往,他们或将产生对现实世界的冷漠,他们或将与现实世界方枘圆凿①,他们或将舍弃脚踏实的艰苦奋斗作风,或将推卸历史使命时代责任之重担,其后果不堪设想。须知,这个世界绝没有仅靠想象就可以进入的“理想国”,这个世界绝没有仅靠想象就可以安身的“桃花源”或“温柔乡”。
⑥所以,“穿越”应该适可而止。 (文章稍有改动)
『注』①方枘圆凿:枘,榫头;凿,榫眼。方枘装不进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小题1】请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小题2】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⑤段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小题3】请说说第④段的论证思路。(4分)
3.名著阅读- (共1题)
6.
名著阅读。(6分)
【小题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功地塑造了_________(主人公) 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___________的精神。(2分)
【小题2】《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其中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压制的文章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3】有人说:鲁迅是民族的灵魂。鲁迅是近百年来对中国文化及中国人了解最深的思想者,也是最具独立思考与艺术个性的伟大作家。请你结合有关的作品和情节说说读过《朝花夕拾》后你思想受到的启发或影响。(2分)
【小题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功地塑造了_________(主人公) 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___________的精神。(2分)
【小题2】《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其中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压制的文章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3】有人说:鲁迅是民族的灵魂。鲁迅是近百年来对中国文化及中国人了解最深的思想者,也是最具独立思考与艺术个性的伟大作家。请你结合有关的作品和情节说说读过《朝花夕拾》后你思想受到的启发或影响。(2分)
4.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