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中片七校七年级期中地理试卷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43871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4/5/19

1.连线题(共1题)

1.
将旅游胜地与所在国家连线

2.选择题(共23题)

2.
被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称为圣城的是
A.麦地那B.耶路撒冷C.麦加D.大马士革
3.
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带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沿岸城市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B.工厂靠近码头,有利于废渣、废水的排放
C.沿海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D.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陆价格低
4.
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使用统一的货币是( )
A.美元B.澳元C.欧元D.英镑
5.
每年的9月1日是日本全国的防灾日,中小学生要进行防震演习。我国也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我们也应掌握一些防震知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应迅速撤到空旷地
B.当来不及离开房屋时应两手抱头躲到墙角
C.就坐在教室内做作业,毫不惊慌
D.如果被埋在废墟中不能自行脱险时,要高声呼救,直到有人发现为止;同时要挪开脸、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的灰土,保持呼吸通畅。
6.
苏伊士运河连接了
A.地中海和黑海B.地中海和红海
C.地中海和大西洋D.印度洋和太平洋
7.
中东最大的石油输出路线经过( )
A.苏伊士运河B.好望角
C.马六甲海峡D.直布罗陀海峡
8.
有关亚洲说法错误的是
A.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B.是人口最少的洲
C.跨纬度最广的洲D.跨东西距离最长的洲
9.
下列关于亚洲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山地、平原为主,中部高、四周低B.以山地、高原为主,西高东低
C.以山地、高原为主,中部高、四周低D.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部高、四周低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金·元好问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①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②识姓名?

【注】①“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②春官: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

11.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所描述的中南半岛的地形分布特点是 ( )
A.高原与盆地相间分布
B.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C.高原、山地为主,平原狭小
D.地形平原为主
12.
把所属事物与所在国家连线。
13.
东南亚主要的热带经济作物是
A.天然橡胶、棕榈油、椰子B.天然橡胶、棕榈油、水稻
C.棕榈油、椰子、小麦D.棕榈油、水稻、棉花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15.
下列产品中日本大量出口的是()
A.石油B.煤炭C.铁矿石D.汽车
16.
小强的舅舅在日本工作,他对自己所工作、生活的环境有自己的感受,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是小强舅舅对日本的描述,你觉得不可信的是
A.日本是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B.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
C.日本属于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D.日本地域辽阔,是资源大国
【小题2】小强舅舅居住在木屋以便防震,你认为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A.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很不稳定
B.暴雨很多
C.板块张裂的结果
D.两个大陆板块碰撞的结果
【小题3】考察团到达日本首都东京时正值樱花盛开的季节,旅游团成员们提出了希望游览象征日本
的旅游胜地。这个旅游胜地是
A.泰山B.富士山
C.黄山D.金刚山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康熙大帝与清代科学

王扬宗

    明末欧洲天主教传教士来华,揭开了中西文化交流史的新篇章,同时也引发了激烈的中西文化冲突,导致已经编译好的《崇祯历书》未能正式颁行。清兵入关,汤若望将该书改编为《西洋新法历书》,迎合了新朝的需要,得以颁行天下。但随之而来的中西历法冲突,终于酿成康熙初年的历狱大案。

    康熙帝深信西方的天文学和数学。“朕思己不知焉能断人之是非?因自愤而学焉。”康熙初年的这场历法大战证明西方天文学比钦天监使用的大统历和回回历法在计算方法上更准确,于是在平反历狱后,他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监副,让南怀仁讲几何学和力学等知识。西方传教士希望以科学为传教铺路,康熙帝则需要科学为朝廷服务。

    康熙在学习西方科学的同时,也认真研读中国典籍,他对宋明理学家对于自然现象的解释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他不喜欢耶稣会士传播的那一套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而推崇朱熹的格物致知论。

    康熙帝以继承华夏正统自居,“崇儒重道”是他的基本国策,这导致了他在晚年评定中西历法之争时,采取了“西学中源”的立场。在崇尚儒学的社会氛围里,西学“名不正,言不顺”,而认定西学源于中国之后,中西实为一家,他就能名尊中学,实用西术,并能避“用夷变夏”之嫌。在确定“西学中源”说的钦定地位之后,康熙帝以“御制”的名义编纂了《律历渊源》并刊行,从而促进了西方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带动了清代科学的进步。

    康熙帝晚年亲自组织进行了两项科学工程。首先是全国范围的地图测绘。这是康熙帝利用耶稣会士为其服务的成功典范,也可以说是耶稣会士利用康熙帝的支持开展科学工作的成功范例。第二项大工程是《律历渊源》一百卷的编纂,编纂工作始于1713年。康熙帝从全国调集了

    汉、满、蒙族的一批专门人才,历时八年于康熙六十年(1721)终于完成这部著作。

    从康熙帝亲自领导这两项大工程,尤其是《律历渊源》的编纂,我们可以一窥其名为“御制”实为御用科学的性质。

    第一,是指导思想上追求为皇朝现实政治服务。康熙帝御用的历算专家将河图洛书附会为“数理本原”,以《周髀算经》为“西学中源”说张本。其用意虽说也有吸收西法的积极意义,但这不仅与科学的求真精神背道而驰,而且将清代科学引向了“会通中西”的羊肠小道。

    第二,御用科学必须由皇家来掌握、控制和垄断。康熙帝对耶稣会士的学术活动加以严格的控制,一旦传教士的活动超出了他许可的范围,他就严加禁止。

    第三,御用科学追求的是实用性、权威性,而不是创新性。康熙帝等自诩为“淑天下而范万世”的《历象考成》和《数理精蕴》等御制“一代大典”尽管在清代科学史上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放在17—18世纪的世界科学之林,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第四,与御用科学的权威性密切相关的是其保守性。在康熙帝的影响下,钦天监虽然聘用了耶稣会士,采取了西法,但其任务和工作则依循旧轨,毫无求新求变,清朝也没有建立任何新的科研机构,最终导致在中西交流频繁的康乾盛世,国人对近代科学毫无感知。

    西方科学、文化和政治的发展,使得文治武功、雄才大略的康熙帝在世界史上黯然失色。康熙苦心经营的御用科学,试图将完全不对等的中西科学进行融合和会通,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将中国科学引向了歧途,中西科学的差距由此不断扩大。思想的禁锢和文化的束缚代价何等沉重,中华民族为此虚掷了多少光阴!探讨康熙帝发展科学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反思我们的思想惰性和体制弊病也会有所裨益。

(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12月14日,有删改)

18.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在()
A.麦地那B.麦加C.开罗D.耶路撒冷
19.
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的住房通常是(  )
A.高脚屋B.帐篷C.木屋D.冰屋
20.
下列关于欧洲西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国家众多,人口稠密,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
B.国家众多,人口稀少,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
C.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旅游城市多,如威尼斯、俄罗斯等
21.
世界上发达国家最集中分布的区域是(  )
A.东南亚B.中东C.欧洲西部D.北美洲
22.
将下列国家与其首都连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2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3.解答题(共1题)

25.
阅读南亚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2分)。

(1)印度是南亚地区面积最大的国家,它北起____________山脉,南到______ 洋。
(2)填出图中地理事物,海域: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  河流:③____________
(3)印度人口居世界第____位,以________气候为主,容易发生_____灾害,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和________。印度有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被形象地称为“______________”。
(4)20世纪60年代推行的“绿色革命”,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 )
A.人口问题B.环境问题
C.气候问题D.粮食问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连线题:(1道)

    选择题:(23道)

    解答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8